脈絡膜後動脈( 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 , PChA)
(PChA)分為脈絡膜後內側動脈( medial 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 ,MPChA)和脈絡膜後外側動脈(lateral 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LPChA)。
MPChA起始有些變異,可從大腦後動脈不同段發出,且支數也不同。
由大腦後動脈內側面發出後,與等大的四疊體動脈伴行,走在大腦後動脈與中腦之間,經丘腦枕到達四疊體池,在松果體附近轉向上前,進入大腦橫裂,沿第三腦室頂前行,形成第三腦室脈絡叢,並在室間孔處與側腦室脈絡叢連接。
沿途發出分支供應大腦腳、中腦被蓋、膝狀體、丘腦枕、上下丘、松果體、韁三角、丘腦背內側部、脈絡叢等,是松果體血供的恆定來源。
由於上述走行,在造影上,脈絡膜後內側動脈的近心段常常被大腦後動脈掩蓋,其遠端則彎曲伸向上前方。
圖1.MPChA和四疊體動脈
Case 1:30歲女性,急性頭痛入院,顱腦CT是腦室出血(A、B),造影顯示LPChA遠端動脈瘤(C、D);
患者入院後行血管內治療-栓塞動脈瘤,複查DSA示動脈瘤閉塞成功(如下)。
Case 2:69歲女性,急性頭痛伴嘔吐入院,急診頭顱CT顯示SAH,隨行DSA提示PCA的P1-P2環形動脈瘤,行血管內治療,但導管無法進入,轉為開顱夾閉術---右側顳下入路,見動脈瘤起源於MPChA,行瘤頸夾閉,手術成功。
(A=aneurysm,B=basilar artery,P=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更多精彩請點擊【閱讀原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