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破裂!
蛛網膜下腔出血!
生命危急!
是施行開顱夾閉?
還是不開刀、不開顱,
經血管內介入治療?
油田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唐海濤
與患者家人進行了緊急溝通
最終
在患者及家人的信任與支持下
成功完成了血管內介入治療
目前,患者已順利康復出院
不動刀、不開顱、不留疤
就與顱內「炸彈」告了別
是什麼手術如此神奇?
動脈瘤如同長在「雷區」裡
手術風險是術者必須跨越的難題
○風險重重:
患者的動脈瘤位於頸內後交通動脈上,且瘤體僅有5mm大小
在眾多動脈瘤治療中,越小的動脈瘤術中出血的風險越大,
術中,稍有不慎都會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併發症。
○醫者擔當:
經過綜合評估,唐海濤團隊認為患者的微小動脈瘤,適用於血管內介入治療也就是說
微小腦動脈瘤手術可以
不動刀,不開顱,不留疤
但是——
動脈瘤的介入治療,是神經外科手術中難度係數最高的四級手術,它對術者的要求極高,不僅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還要有豐富的經驗
「唐主任,我相信你」
「我選擇介入手術」
患者及家人堅定地選擇了
信任總醫院神經外科團隊
隨後
患者被緊急推入介入手術室
血管內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
先在大腿股動脈處開一個0.3-0.4毫米的小口
用微導絲將微導管的頭端,放置到動脈瘤腔內
2
利用微導管將柔軟的鈦合金彈簧圈送入動脈瘤腔內並進行填充
3
動脈瘤被緻密準確填塞完成
4
出血止住,手術成功
5
經過2個小時的手術
(這相當於開顱手術,開顱所用的時間哦)
老孫與顱內的「不定時炸彈」告了別
「顱內手術」=「碗大的疤」
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血管內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
具有創傷小、效果好、恢復快、
手術風險低、併發症少等諸多優勢
多個研究提示
後循環、後交通和
前交通動脈動脈瘤
破裂出血的風險最高
對於有手術適應證的顱內動脈瘤
應及早進行幹預已獲得廣泛認可
「
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主要以開顱夾閉和血管內介入治療兩種方式為主,雖然血管內介入手術方式幾乎適用於各類動脈瘤,但並非絕對,最終患者選擇哪種治療方式,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唐海濤主任醫師
關於顱內動脈瘤的那些事
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
是顱內動脈血管由於先天異常或後天損傷等因素導致局部的血管壁損害
在血流動力學負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
逐漸擴張形成的異常膨出
破裂的因果
「
大多數顱內動脈瘤患者是因破裂出血,才前來醫院就醫的
」
有的人睡睡覺動脈瘤就破裂了
有的人不知道為啥就破裂
別看它破裂的很隨便但這後果可是很嚴重的臨床上,所見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51%-80%都是由於動脈瘤破裂所致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殘率極高
我國動脈瘤患者臨床發生率大約為每十萬人中有六例(這裡不包含未破裂的動脈瘤患者)
2
破裂出血後的症狀
(1)劇烈頭痛(2)意識障礙:約有半數的病人有短暫意識喪失,但也有部分病人持續昏迷直至死亡。(3)神經功能障礙:因動脈瘤的部位不同可出現各種神經功能障礙(失語、偏癱、記憶力缺失、動眼神經麻痺、視力減退等)(4)全身症狀和併發症: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常有發熱,也可引起尿崩症、胃腸道大量出血、急性肺水腫此外,還可以發生抗利尿素分泌失調、心律失常、糖尿、抽搐和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等(5)腦積水:動脈瘤破裂後約有1/3的病人發生腦積水,且多數可自行消退
3
唐海濤提醒:
對於顱內動脈瘤的防治,我們應該做到定期到醫院檢查,爭取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及早治療,一旦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應立即將患者送至醫院就診,及時診斷,明確病因後早期治療。
-End-
「健康值得傳遞」
●編輯丨李丹 首圖丨要輝
●審稿專家丨唐海濤
●責任編輯丨李華妍
【來源:大慶油田總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