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近日發布一項研究證實,手機電磁波和癌症之間存在直接關聯。研究團隊把一群老鼠,暴露於電磁波的輻射下,其中的雄性老鼠有一定的機率生成腦瘤和心臟腫瘤。不過,研究也發現,雌性老鼠則沒有腫瘤。研究人員表示,在毒理學的科研上,某一性別不受影響是很常見的。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項研究中,2,500隻老鼠以組為單位,在為期兩年的實驗過程中,實驗組分別接受不同時間間隔的輻射照射。研究人員發現,接受過電磁波照射的老鼠有一定的機率生成腦瘤和心臟腫瘤,而從未接受輻射照射的對照組老鼠,體內完全無腫瘤生成,但後者壽命反而較短。
這份研究似乎終結了科學界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議題:「手機電磁波是否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美國國家毒理部旗下科學家的結論是肯定的。前美國國家毒理部科學家梅爾尼克表示:「人們總愛說使用手機沒有致癌風險,現在是終結這項說法的時候了」。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近年來全球手機普及率逐漸擴及到各年齡層,即使手機電磁波造成的致癌率不是很高,對公共健康造成的隱患仍不容小覷」。
圖片來自阿達電腦網,僅供參考
降低手機電磁波傷害的10種方法
1.接聽手機要取下金屬眼睛框
根據英國移動中心的一項測試結果顯示,金屬的眼睛框明顯導致電磁波增強,使電磁波的吸收率增加63%,並且通話時,金屬眼鏡框會成為導體,使電磁波進入大腦和眼睛,因而使其受到傷害。
2.信號不佳不要使用手機
手機電磁波強度是由基地臺所控制,每支手機都會不斷地向最近的基地臺發送信號,如果來自某個手機的信號太弱,基地臺就會發出指令讓這支三uj增大電磁波強度。當手機信號只剩下一格時產生的電磁波大約是滿格時的1000倍。
3. 勿在乘車途中接聽手機
許多上班族都會在上下班乘車途中接聽手機,由於車廂都是金屬外殼,所以大量的手機電磁波在車內來回反射,這些電磁波的密度遠遠超過國際安全標準,嚴重影響健康。
4.與充電中的手機保持距離
手機在充電時的電磁波較強,至少要與其保持30公分的距離,才能降低對人體的傷害。
5.喜新厭舊才安全
一般而言,舊手機的電磁波要比新手機強,在相同距離與機型的情況下,舊手機發出的電磁波是新手機的1---2倍。
6. 保持良好的姿勢與距離
側身玩手機的電磁波比較大,,所以儘量不要採取這種姿勢。建議使用手機時,手機最好距離身體30公分。手機也不要貼身放在身上,能與身體距離保持15公分以上最好。
7.用耳機接應來電
建議使用手機配置專用的耳機接聽來電,這也是減少電磁波對人體傷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8.養成喝茶的習慣
根據科學研究顯示,有喝茶習慣的人受到電磁波傷害較輕。茶葉中有防輻射的物質,可以保護人體的造血機制,並減少手機電磁波帶來的傷害。
9.保溼噴霧劑隨時噴一下
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電磁波會造成皮膚暗沉、黑眼圈等問題,並容易使人疲勞,建議可隨身攜帶或在辦公桌上放置保溼噴霧劑,隨時噴一下皮膚,不僅有提神效果,對保護皮膚也有助益。
10.利用食物改善膚質
經常使用手機容易造成皮膚乾燥,可多食用含豐富維生素A、E、B群的食物,例如:牛奶、草莓、蛋、肝、茄子、紅葡萄、黃瓜、番茄、香蕉、蘋果等。
來源:華爾街日報、CNN、百度知道、阿達電腦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