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權威機構報告稱手機輻射可致癌:這9點你必須了解

2020-11-29 騰訊大渝網

CNET資深編輯肯特·日爾曼(Kent German)對上個月美國國家病毒學計劃((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簡稱NTP))發布的一篇重磅研究進行了詳細解讀,該研究稱手機電磁波與癌症之間存在關聯。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在我報導無線產業的12年裡,關於使用手機是否有害健康的爭論從未停止。每次一有新報告出來,分析兩者可能存在的關聯,總會吸引無數人的眼球,鬧得沸沸揚揚。

最近一次是5月26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病毒學計劃公布了一份經過多年研究的報告,報告稱發現了手機使用和癌症之間的潛在關聯。暴露在與我們手機發出的相同無線信號中的雄性大鼠與對照組大鼠相比,更有可能得某種腦瘤和心臟腫瘤。該報告稱,大鼠接收的輻射越多,得某種腫瘤的機率越大。在雌性大鼠的對比中未發現不同;而小鼠對象的觀察結果尚未公布(此項研究的完整報告將於明年發布)。

此項研究的觀察結果,尤其是經過瘋狂的傳播後,造成了一些人的驚慌。我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一些讀者和專家相信我們面臨著嚴重的公共健康危機,另一些人不屑一顧、認為是偽科學。然而,大部分公眾似乎並不關心。自從科學家最早拋出這一疑問以來,手機使用率不斷攀升,如今92%的美國人擁有手機。

這一趨勢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也不應該發生改變。無論此項研究結果如何,無論頭條新聞如何解讀,手機是否有害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一會兒我會談到,我們或許永遠都沒法得到確定的答案。單憑這個研究不應成為你扔掉手機的原因,而且在如今這個現代社會,不用手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你可以關注一下這場爭論,了解最新的進展。如果你屬於後知後覺者,那麼下面9件事是你所需要了解的。

要孤立看待一項研究

請記住,幾十年來無數人在此領域做過研究,這只是其中一篇報告。此前也有研究發現使用手機和癌症之間的關聯,而也有人找不到任何的相關性(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就像科學家研究宇宙中許多其他事物一樣,這件事尚未形成定論。研究發現會各不相同,並互相駁斥,他們會提出我們之前從未問過的新問題。不要被一項研究洗了腦,科學研究不是這樣的。

我們或許永遠無法找到答案

科學研究需要時間——大量的時間。你想想,在吸菸有害健康的證據被發現、公共政策因此改變之前,人類已經吸了多少年的煙了。而手機還是一項新技術。「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數據,」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健康信息官嘉娜·威特博士(Dr. Jana Witt)在電話採訪中告訴我,「很難得出肯定的答案或證明。」

威特博士告訴我,她所任職的機構將對目前所有顯示關聯的證據進行全面審查。「我們將審查顯示關聯的人類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即使這些研究可能無法直接得出因果關係,」她說道,「我們會把這些研究與顯示[手機輻射]改變遺傳物質的實驗室研究和動物研究結合起來看。」

換而言之,不要幻想某一天我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手機會致癌。同理,科學恐怕也無法「證明」使用手機無害。

謹慎對待每一項研究

任何一項研究發表後,人們都會對它進行分析、拆解,以找出其中的漏洞或錯誤(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個步驟非常重要,對於後續研究很有幫助。本文我不會做這件事,後面自然會有人找出其中的破綻。

可以提出疑問的地方包括,大鼠接觸輻射的形式(每天9個小時,整個身體接受輻射,人類使用手機的方式並非如此),實驗所用大鼠的種類和年齡,此項研究是否得到合理審查,樣本較小,以及該研究報告稱試驗大鼠癌症「發病率低」的事實。

威特博士在電子郵件形式的聲明中寫道,大鼠研究的觀察結果如何轉換到人類身上目前仍不清楚。「對於手機的致癌風險有過大量的研究,總體看來,有充分的證據顯示使用手機10年以上的人群中得腦癌的比例並不比普通人高。正在進行的研究關注的是更長時間的作用結果,或是對兒童的作用結果,這些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評估研究發現時,最好看看是誰資助這項研究的。比如,國家牛肉協會推薦你每周吃牛排的研究報告,你會相信嗎?肯定不會。

關於手機的SAR值

CNET很長一段時間都保存著完整的手機輻射圖表,上面顯示著我們評測過的每臺手機的最大SAR值(即比吸收率,或者說手機發出的電磁波頻率大小)。

順便介紹一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要求在美國銷售的每一臺手機SAR值不得高於1.6瓦特/千克(w/kg)。在上市之前,FCC會在馬裡蘭州的實驗室測定這臺手機的SAR值(儘管一些健康倡導人士指責FCC的測試方法已經過時)。加拿大的限制也是1.6w/kg,而歐盟和澳大利亞的限制是2w/kg。

然而,兩年前我們不再製作相應的圖表,因為SAR值本身不是說明手機安全與否的可靠指標。SAR值為0.9w/kg的手機不一定比1.2w/kg的手機安全。通話過程中,當你切換傳輸頻段,或者遠離信號塔時,SAR值變動幅度會非常大。而且可能這臺手機永遠達不到FCC測定的最高SAR值。

業界怎麼評價這篇報告

不出意外,美國蜂窩電信工業協會(the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簡稱CTIA)領導的無線產業快速回應,堅持稱使用手機是安全的。聲明援引了支持其說法的研究,駁斥了採取不同說法的研究。CTIA也強勢回擊了試圖對使用手機強制實行健康警告的地方政府。

有例為證:2013年,在吃到CTIA的官司後,舊金山監事會投票否決了強制要求手機零售商在銷售時列出SAR值的法律。儘管今年其他城市類似的立法幾乎都處於停滯狀態,附近的伯克利市卻在法官駁回CTIA訴訟後實施了強制健康提示的法律。

再說一次,請回想一下吸菸所經歷的轉變。即使科學界能夠達成無線信號很可能致癌的共識,起草安全法案、改變公眾行為將會是一場漫長的戰爭,而屆時無線產業會寸土必爭。

懷疑論者的看法

對使用手機與癌症之間存在關聯持懷疑態度的那些人拋出了許多好問題。比如說,如果手機確實有害,那麼為何腦瘤的患病率在下降?其他人則認為,手機的輻射遠遠達不到有害健康的程度,而且手機發出的(非電離)輻射對細胞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另外,輻射(至少是低劑量的輻射)無處不在,早在無線技術出現之前就已經是這樣了。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躲開輻射:我們得了「沒有Wi-Fi會死」病,我們使用嬰兒監視器、對講機、無繩電話。並非所有輻射都是有害的。

為何要繼續研究

因為「使用手機和癌症之間有無關聯」是個好問題。「目前仍然有大量研究正在進行,我們仍在收集數據,」威特博士告訴我,「未來證據會更加清晰。」

而且不只是與腦瘤有關。使用手機也以其它方式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它會讓我們夜晚難以入睡,會讓我們脖子酸痛,會讓我們得「簡訊拇指病」,會讓我們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而且一些研究指出,手機可能會造成兒童頭疼,或者降低男性生育能力。或許我們要等到從小生活在手機世界裡的小孩長大後,才能得出更多結論。

健康倡導人士並非杞人憂天

一些人認為那些擔心手機危害的人是散播恐懼的傻瓜,我曾經收到許多這樣的郵件。這種貼標籤的行為有欠公允。實際上,這些「傻瓜」才是聰明、真誠、充滿善意的人。一些人的愛人因腦瘤而過世,他們擔心手機是導致腦瘤的潛在原因。他們並不只是喋喋不休,他們也在尋找答案,並且希望別人不要重蹈覆轍。讓我們體諒一下他們吧。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一位好友2009年被診斷出腦瘤後問我的一句話,「你覺得是不是因為我的手機?」我把當時我對這場爭論的了解告訴了他,但隨即意識到這樣解釋並沒有安慰作用。但他只是想知道,「為什麼是我?」

如何降低可能的輻射傷害

如果你擔心手機引發的健康問題,下面是你所能採取的措施。大部分預防措施來自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英國國民保健署和澳大利亞輻射防護與核能安全局的推薦。即便你認為這些簡單步驟很傻,做一做也不會對你有什麼損失。

1. 多發簡訊,少打電話,可能的情況下,使用耳機讓手機遠離頭部。

2. 如果你懷孕了,避免把手機放在肚子或胸部旁邊。

3. 男士:不要把手機放在靠近腹股溝的褲兜裡。

4. 限制兒童使用手機,他們的頭骨更小更薄。

5. 睡覺時不要將開機的手機放在枕頭下面。請放在床頭柜上。如果你需要保持開機,以防半夜緊急呼叫的話,至少把簡訊提示音關掉,這樣你可以舒舒服服地入睡。

6. 謹慎對待自稱有保護作用的配件。Pong公司生產的手機殼承諾可以改變電磁方向,減少頭部輻射,同時不降低信號強度。不過需要再說一次,不保證這樣的手機可以讓手機更加安全。不要費勁心思上網尋找金光閃閃的防輻射「盾牌」了。它們是不起效果的。(秋實)

相關焦點

  • 美國權威機構:大量手機輻射讓老鼠患癌
    中國日報網11月2日電(嚴玉潔)據英國《獨立報》11月1日報導,美國一項歷時多年的研究顯示,有充分證據表明大量的手機射頻輻射與雄性大鼠罹患癌症之間有密切關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毒理學規劃處(NTP)歷時10年、耗資超過3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8億元),對手機輻射的毒性進行了研究。
  • 手機輻射是否致癌有了新研究:受輻射的大鼠反而壽命更長?
    手機輻射是否會致癌?   儘管針對這一問題,科學家們經過了十餘年研究,但仍然不能得出一個明確的肯定答案。   不過,美國方面於2月2日披露的兩組長達十年的實驗——大鼠組和小鼠組的實驗結果顯示:如果說手機輻射確實可能致癌,概率也是極低的。
  • 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這3種輻射最危險!
    關於 5G 是否致癌,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就會清楚。如果沒時間細讀的,可以直接劃到最後一段找答案。(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接觸輻射,也叫「電磁輻射」。早上起來,窗外照進來的第一縷陽光就含有紫外線,屬於電磁輻射;而每天用的手機,熱飯用的微波爐,樓外面的高壓電線等等,也都會帶來不同的輻射。
  • 睡覺時為何手機不能放在枕邊?並不是輻射致癌,而是這4個壞處
    天天盯著手機,睡覺也玩手機,都說了不能放枕頭邊,很危險,輻射會導致腦癌!」莉莉的媽媽又在嘮叨莉莉的壞習慣了。對於媽媽的「恐嚇」,莉莉不以為然:「哪有這麼誇張,現在年輕人幾個不這樣做?大家不都沒事兒嘛?我手機放枕頭邊方便啊,還能聽著歌入睡呢。媽你就別管了。」莉莉母親還想多說兩句,女兒卻戴上了耳機。手機輻射致癌的說法可信嗎?
  • 手機一格電,輻射大千倍,還會致癌?真相讓你大跌眼鏡!
    手機輻射會致癌;手機剩一格電,輻射大千倍;邊充電邊用手機,輻射會很大;.....這些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今天就來看看~1關於手機輻射的問題01手機輻射致癌嗎?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手機輻射致癌的消息,諸如:睡覺時手機別放床頭,輻射大,會誘發腦癌等等。
  • 已證實:經常玩手機,4大危害潛伏在你「身後」!不是開玩笑
    而爭議點最大的則是電磁輻射,圍繞其是否具有致癌性以及致癌的機理,科學界已經研究了幾十年,目前事實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手機也有輻射,是不是會誘發癌症? 不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今年二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基於11年來已發表的科學研究
  • 微波爐/Wi-Fi/手機輻射致癌?看完無話可說
    日常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關於輻射的江湖傳言也不絕於耳,常見的傳聞有:微波爐輻射致癌、Wi-Fi輻射造成胎兒畸形、手機輻射影響健康,等等。這些輻射時刻存在在我們的身邊,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我們又不可避免的能接觸到。那麼,輻射到底會不會致癌?
  • 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
    首先,「可能致癌物」並不代表它致癌,其實準確意思是「有人說它可能致癌,但目前還證明不了,值得繼續關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可能致癌物」裡包羅萬象,甚至還有咖啡。手機咋就落入「可能致癌物」的坑裡了呢?除了手機的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數據支持,那就是從1985年到2010年,短短25年間,美國手機持有數量從24萬暴漲到3億,翻了近1千倍,但是美國腦瘤患者人數卻一直沒有什麼變化。
  • 手機輻射真的會致癌嗎?
    我們都聽過手機輻射是一種可能致癌物的說法。手機已經存在了三十年 - 我們是否應該知道它們是否會導致人類患上癌症?
  • 手機輻射6大謠言
    現在,手機在通訊、支付、上網等方面的便捷性,讓很多人「機不離身」,然而對於手機輻射的擔心也依然存在。據記者了解,去年3·15晚會上,央視曾現場闢謠了「手機充電時輻射最大」這一說法;《IT時報》也曾報導稱,「手機貼膜防輻射」「仙人掌能吸收輻射」等說法不靠譜。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所謂輻射,其實是一種能量傳遞的現象。
  • 【闢謠】手機放床頭輻射致癌?
    【闢謠】手機放床頭輻射致癌?>網信元氏元氏縣委網信辦官方帳號原標題:《【闢謠】手機放床頭輻射致癌?》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
  • 通過ct掃描機,全球每年或可致癌2.9萬人,這是真的嗎?
    通過ct掃描機,全球每年或可致癌2.9萬人。這個調查結果是來自於美國雜誌《消費者報告》網站上的披露。 一發到網站之後,很多人看到感覺觸目驚心,感覺很害怕,造成了心理上很多的困擾和擔心。
  • 充電玩手機輻射大?基站輻射致癌?這6個關於輻射的知識點,終於有答案了
    包括手機輻射,也屬於非電離輻射。相比X射線等電離輻射的頻率,手機的輻射頻率是很低的,所以沒有必要對手機輻射過於恐慌。知道了原理,那些常見的輻射傳言是真是假也就很明顯了。1⃣️ 手機邊充電邊玩,輻射更大?❌ 假的!還有一種說法是:手機電量越低,輻射越大。
  • 生活處處有輻射,這些東西致癌嗎?
    輻射被很多人當作危害人體的有害物質,但如果說,我們其實生活在輻射中,你會覺得意外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熟悉的很多東西都有輻射,輻射本身無色無味 ,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用儀器測量它,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甚至人體都存在放射性。
  • 蘋果回應輻射超標 蘋果手機輻射會對人體有影響嗎?
    8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此前《芝加哥論壇報》委託第三方機構對11款蘋果iPhone手機進行的射頻輻射測試顯示,蘋果部分型號iPhone的射頻輻射水平略高於法律上限。這一報導也催生了聯邦政府對iPhone進行一系列新的後續測試。據報導,該項手機射頻輻射測試已經進行了一年多。
  • 美國科學家發現手機輻射讓老鼠患癌,那麼人類呢?
    同行評議的科學家們反覆提高了國家毒理學項目(NTP)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對該研究的信心水平,這讓批評者懷疑NTP的領導層試圖淡化調查結果。因此,同行評議也發現了「部分證據」,顯示大腦和腎上腺癌症的聯繫。美國或歐洲沒有任何主要新聞機構報導過這一科學新聞。不過,有關手機安全的新聞報導長期以來始終反映在無線行業的前景中。
  • 美國FCC將對手機輻射標準規定進行審查:或修改
    如果該項提案獲得通過,FCC將考慮更改其手機輻射檢測程序,並擬對是否需要加強或放鬆當前的手機輻射標準徵求公眾意見。  FCC發言人在周六表示,委員會還將考慮是否應為兒童設定不同的手機輻射標準。這名發言人強調,委員會仍然認為,沒有證據表明癌症、頭疼、頭暈、記憶力減退及其他健康問題與手機有關。不過,此次調查或將為調整目前手機輻射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 丹麥研究否定手機致癌 車上打手機輻射傷害增大
    但是丹麥研究人員跟蹤調查超過42萬名手機使用者後得出結論認為,使用手機不會增加人們患癌症的風險。  最新研究  丹麥研究否定「手機致癌」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全國癌症研究所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丹麥全國範圍內選擇了超過42萬名手機使用者並進行了長期跟蹤調查,其中有5.2萬人使用手機長達10年以上。研究人員將手機使用者的名單與丹麥的全國癌症記錄進行了比對。
  • 藍牙耳機可能致癌?!蘋果手機第一個站出來回應了……
    藍牙耳機可能致癌對這條近日引發熱議的消息對此,蘋果回應了,專家和醫生也給出了建議近日有消息稱,蘋果AirPods(藍牙無線耳機)可能致癌。蘋果客服對此稱,可放心使用AirPods產品,不用擔心輻射問題。蘋果公司對中新網表示,「蘋果客服消息基本屬實」。
  • 手機輻射真的會致癌嗎?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
    手機輻射真的會致癌嗎?手機已經存在了三十年 - 我們是否應該知道它們是否會導致人類患上癌症?我們目前對無線電波的理解是,理論上講,手機不應該會致癌。但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以確定這是否屬實。 手機輻射不像來自核爆炸的輻射。這就是所謂的「電離」輻射 - 這種輻射能夠破壞你的DNA,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這會導致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