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資深編輯肯特·日爾曼(Kent German)對上個月美國國家病毒學計劃((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簡稱NTP))發布的一篇重磅研究進行了詳細解讀,該研究稱手機電磁波與癌症之間存在關聯。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在我報導無線產業的12年裡,關於使用手機是否有害健康的爭論從未停止。每次一有新報告出來,分析兩者可能存在的關聯,總會吸引無數人的眼球,鬧得沸沸揚揚。
最近一次是5月26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病毒學計劃公布了一份經過多年研究的報告,報告稱發現了手機使用和癌症之間的潛在關聯。暴露在與我們手機發出的相同無線信號中的雄性大鼠與對照組大鼠相比,更有可能得某種腦瘤和心臟腫瘤。該報告稱,大鼠接收的輻射越多,得某種腫瘤的機率越大。在雌性大鼠的對比中未發現不同;而小鼠對象的觀察結果尚未公布(此項研究的完整報告將於明年發布)。
此項研究的觀察結果,尤其是經過瘋狂的傳播後,造成了一些人的驚慌。我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一些讀者和專家相信我們面臨著嚴重的公共健康危機,另一些人不屑一顧、認為是偽科學。然而,大部分公眾似乎並不關心。自從科學家最早拋出這一疑問以來,手機使用率不斷攀升,如今92%的美國人擁有手機。
這一趨勢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也不應該發生改變。無論此項研究結果如何,無論頭條新聞如何解讀,手機是否有害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一會兒我會談到,我們或許永遠都沒法得到確定的答案。單憑這個研究不應成為你扔掉手機的原因,而且在如今這個現代社會,不用手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你可以關注一下這場爭論,了解最新的進展。如果你屬於後知後覺者,那麼下面9件事是你所需要了解的。
不要孤立看待一項研究
請記住,幾十年來無數人在此領域做過研究,這只是其中一篇報告。此前也有研究發現使用手機和癌症之間的關聯,而也有人找不到任何的相關性(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就像科學家研究宇宙中許多其他事物一樣,這件事尚未形成定論。研究發現會各不相同,並互相駁斥,他們會提出我們之前從未問過的新問題。不要被一項研究洗了腦,科學研究不是這樣的。
我們或許永遠無法找到答案
科學研究需要時間——大量的時間。你想想,在吸菸有害健康的證據被發現、公共政策因此改變之前,人類已經吸了多少年的煙了。而手機還是一項新技術。「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數據,」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健康信息官嘉娜·威特博士(Dr. Jana Witt)在電話採訪中告訴我,「很難得出肯定的答案或證明。」
威特博士告訴我,她所任職的機構將對目前所有顯示關聯的證據進行全面審查。「我們將審查顯示關聯的人類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即使這些研究可能無法直接得出因果關係,」她說道,「我們會把這些研究與顯示[手機輻射]改變遺傳物質的實驗室研究和動物研究結合起來看。」
換而言之,不要幻想某一天我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手機會致癌。同理,科學恐怕也無法「證明」使用手機無害。
謹慎對待每一項研究
任何一項研究發表後,人們都會對它進行分析、拆解,以找出其中的漏洞或錯誤(這是理所當然的)。這個步驟非常重要,對於後續研究很有幫助。本文我不會做這件事,後面自然會有人找出其中的破綻。
可以提出疑問的地方包括,大鼠接觸輻射的形式(每天9個小時,整個身體接受輻射,人類使用手機的方式並非如此),實驗所用大鼠的種類和年齡,此項研究是否得到合理審查,樣本較小,以及該研究報告稱試驗大鼠癌症「發病率低」的事實。
威特博士在電子郵件形式的聲明中寫道,大鼠研究的觀察結果如何轉換到人類身上目前仍不清楚。「對於手機的致癌風險有過大量的研究,總體看來,有充分的證據顯示使用手機10年以上的人群中得腦癌的比例並不比普通人高。正在進行的研究關注的是更長時間的作用結果,或是對兒童的作用結果,這些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評估研究發現時,最好看看是誰資助這項研究的。比如,國家牛肉協會推薦你每周吃牛排的研究報告,你會相信嗎?肯定不會。
關於手機的SAR值
CNET很長一段時間都保存著完整的手機輻射圖表,上面顯示著我們評測過的每臺手機的最大SAR值(即比吸收率,或者說手機發出的電磁波頻率大小)。
順便介紹一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要求在美國銷售的每一臺手機SAR值不得高於1.6瓦特/千克(w/kg)。在上市之前,FCC會在馬裡蘭州的實驗室測定這臺手機的SAR值(儘管一些健康倡導人士指責FCC的測試方法已經過時)。加拿大的限制也是1.6w/kg,而歐盟和澳大利亞的限制是2w/kg。
然而,兩年前我們不再製作相應的圖表,因為SAR值本身不是說明手機安全與否的可靠指標。SAR值為0.9w/kg的手機不一定比1.2w/kg的手機安全。通話過程中,當你切換傳輸頻段,或者遠離信號塔時,SAR值變動幅度會非常大。而且可能這臺手機永遠達不到FCC測定的最高SAR值。
業界怎麼評價這篇報告
不出意外,美國蜂窩電信工業協會(the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簡稱CTIA)領導的無線產業快速回應,堅持稱使用手機是安全的。聲明援引了支持其說法的研究,駁斥了採取不同說法的研究。CTIA也強勢回擊了試圖對使用手機強制實行健康警告的地方政府。
有例為證:2013年,在吃到CTIA的官司後,舊金山監事會投票否決了強制要求手機零售商在銷售時列出SAR值的法律。儘管今年其他城市類似的立法幾乎都處於停滯狀態,附近的伯克利市卻在法官駁回CTIA訴訟後實施了強制健康提示的法律。
再說一次,請回想一下吸菸所經歷的轉變。即使科學界能夠達成無線信號很可能致癌的共識,起草安全法案、改變公眾行為將會是一場漫長的戰爭,而屆時無線產業會寸土必爭。
懷疑論者的看法
對使用手機與癌症之間存在關聯持懷疑態度的那些人拋出了許多好問題。比如說,如果手機確實有害,那麼為何腦瘤的患病率在下降?其他人則認為,手機的輻射遠遠達不到有害健康的程度,而且手機發出的(非電離)輻射對細胞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另外,輻射(至少是低劑量的輻射)無處不在,早在無線技術出現之前就已經是這樣了。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躲開輻射:我們得了「沒有Wi-Fi會死」病,我們使用嬰兒監視器、對講機、無繩電話。並非所有輻射都是有害的。
為何要繼續研究
因為「使用手機和癌症之間有無關聯」是個好問題。「目前仍然有大量研究正在進行,我們仍在收集數據,」威特博士告訴我,「未來證據會更加清晰。」
而且不只是與腦瘤有關。使用手機也以其它方式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它會讓我們夜晚難以入睡,會讓我們脖子酸痛,會讓我們得「簡訊拇指病」,會讓我們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而且一些研究指出,手機可能會造成兒童頭疼,或者降低男性生育能力。或許我們要等到從小生活在手機世界裡的小孩長大後,才能得出更多結論。
健康倡導人士並非杞人憂天
一些人認為那些擔心手機危害的人是散播恐懼的傻瓜,我曾經收到許多這樣的郵件。這種貼標籤的行為有欠公允。實際上,這些「傻瓜」才是聰明、真誠、充滿善意的人。一些人的愛人因腦瘤而過世,他們擔心手機是導致腦瘤的潛在原因。他們並不只是喋喋不休,他們也在尋找答案,並且希望別人不要重蹈覆轍。讓我們體諒一下他們吧。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一位好友2009年被診斷出腦瘤後問我的一句話,「你覺得是不是因為我的手機?」我把當時我對這場爭論的了解告訴了他,但隨即意識到這樣解釋並沒有安慰作用。但他只是想知道,「為什麼是我?」
如何降低可能的輻射傷害
如果你擔心手機引發的健康問題,下面是你所能採取的措施。大部分預防措施來自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英國國民保健署和澳大利亞輻射防護與核能安全局的推薦。即便你認為這些簡單步驟很傻,做一做也不會對你有什麼損失。
1. 多發簡訊,少打電話,可能的情況下,使用耳機讓手機遠離頭部。
2. 如果你懷孕了,避免把手機放在肚子或胸部旁邊。
3. 男士:不要把手機放在靠近腹股溝的褲兜裡。
4. 限制兒童使用手機,他們的頭骨更小更薄。
5. 睡覺時不要將開機的手機放在枕頭下面。請放在床頭柜上。如果你需要保持開機,以防半夜緊急呼叫的話,至少把簡訊提示音關掉,這樣你可以舒舒服服地入睡。
6. 謹慎對待自稱有保護作用的配件。Pong公司生產的手機殼承諾可以改變電磁方向,減少頭部輻射,同時不降低信號強度。不過需要再說一次,不保證這樣的手機可以讓手機更加安全。不要費勁心思上網尋找金光閃閃的防輻射「盾牌」了。它們是不起效果的。(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