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氣汙染「畫像」———專訪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長丁愛軍

2021-01-08 荔枝網新聞

  荔枝新聞訊 PM2.5、臭氧這些專業的大氣名詞如今都已耳熟能詳,事實上,早在這些概念普及之前,就有很多科技工作者為了能說清其機理而默默努力。江蘇省人民政府和生態環境部聯合主辦的「2018國際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10月22日、23日在南京舉行。江蘇新聞廣播和江蘇省環境保護廳聯合推出系列報導——「環保大咖背後的故事」,今天來認識一位藍天先行者——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丁愛軍。

  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西北角有個40米高的小山,上面架設了多臺全國乃至世界最先進的大氣探測儀,被同學們親切的稱作「大氣山」,這山上承載的是全省高校中首個地球系統區域過程綜合觀測實驗基地,基地的籌建人就是丁愛軍教授。

  2009年,丁愛軍從香港回到母校南京大學任教,彼時,公眾尚未對大氣汙染形成普遍的認知,他利用基地的設備監測PM2.5、PM10和臭氧等主要大氣汙染物,並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一直沒有間斷,令他欣慰的是,這幾年監測到的指標數據在持續好轉:「我們基礎建設09年開始建設,2011年7月下旬正式開始觀測,當時觀測到的PM2.5年平均濃度在70多個微克/立方米,我們給省市寫了諮詢報告講述了它的機理,從這些年整理出來的數據可以看到,2013年以來PM2.5濃度下降的非常厲害,現在年均濃度在40~42微克/立方米之間。」

  翻看丁愛軍的朋友圈,天空的照片是絕對主角,他也要求自己的學生多給天空拍照,通過對比觀察大氣環境的變化,尋找科研發現的「靈感」。2012年6月南京出現的黃泥天和2013年初全國範圍內大面積霧霾都讓丁愛軍及其團隊備受震撼,到底什麼原因導致汙染能夠短時間內積累到如此嚴重的程度並且長時間難以消解,他們利用化學和大氣的交叉學科優勢,在比對了無數組的數據後揭示出大氣中黑碳氣溶膠的「穹頂效應」,這一成果被美國雙周刊科學新聞雜誌撰文報導,在國際上取得強烈反響.「柴油、秸稈等不完全燃燒產生黑炭,因為大氣中有黑炭氣溶膠的存在,吸收太陽輻射,把能量滯留在大氣中,最後的結果就是靜穩天氣變得更穩定,使得城市汙染排放被限制在更低高度,同樣的排放,原來汙染可以到達天空1公裡的高度,現在就只有500米,那麼地面的汙染濃度就翻倍了,如果我們優先減排黑炭,這樣氣象條件變得更好。」丁愛軍解釋道。

  這一發現也讓丁愛軍更加確信,汙染不僅聚集在地面,同時也和垂直方向上不同高度的氣象條件有關,地面和高空汙染之間具有互相傳遞、交叉影響的作用。因此,2016年,他負責啟動了「我國東部沿海大氣複合汙染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技術」項目,這是首批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專項」之一,通過建立多尺度、多平臺、多參數的一體化技術監測,試圖給汙染在垂直方向上「畫像」:「我們用像飛機一樣大的飛艇,載重幾百公斤的儀器能做大氣垂直結構觀測,明年我們會把飛艇開到江蘇的南京、徐州等地來做,通過它的上下移動,給大氣作切片,我們還有飛機、無人機,陸地上有大型移動觀測平臺,還有大型輪船在海上,未來能夠更好支撐大氣霧霾問題的治理。」

  據了解,整個項目將持續到2020年,將為大氣汙染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技術支持,同時為減排提供更科學、精準的治理方案。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查多 編輯/蔣婕)

相關焦點

  • 大氣科學學院丁愛軍與符淙斌團隊揭示長三角和京津冀重...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江蘇省氣候變化協同創新中心丁愛軍與符淙斌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國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城市群秋冬季的重霾汙染如何通過相互作用增強長距離傳輸的新機制,同時提出了減緩這種區域尺度相互影響以實現科學治霾與精準治霾的新思路。
  • 南京大學揭示霧霾跨區域傳播機制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以PM2.5為特徵汙染物的大氣複合汙染是我國東部地區面臨的重要環境挑戰。重汙染發生期間,弄清汙染的跨界傳輸和局地貢獻是大氣汙染防治的關鍵,對於科學採取恰當措施,實現「精準治霾」尤為重要。
  • 新年第一天,南京上空飄來一隻「大白鯨」
    「好像一隻大鯨魚啊」伴隨著小朋友們的陣陣歡呼,一隻形似鯨魚的白白胖胖的飛艇,從南京大學上空緩緩升空。在地面的控制艙內,監測技術平臺上顯示出臭氧、氣壓、一氧化碳、PM2.5等數據。新年第一天,在南京大學的「飛艇開放日」活動中,該校大氣科學學院丁愛軍教授團隊牽頭的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我國東部沿海大氣複合汙染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技術」項目,用「系留型大型浮空器」,搭載著250公斤的大氣汙染探測儀器,升空探測空氣汙染物。
  • 2015考研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複試安排公布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2015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複試通知   一、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2015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複試名單
  • 考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大氣科學專業,將來有前途嗎?
    具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教育培養體系,為世界氣象組織成員,是一所以大氣科學為特色,海洋、信息、環境、管理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享有「中國氣象人才搖籃」之美譽。其中,大氣科學專業作為學校唯一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招牌學科!
  • 2020江蘇南京大學招聘大氣科學學院研究系列人員公告
    一、崗位描述: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為促進前沿、交叉研究,加強大氣科學學科青年人才隊伍引育工作,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提升年輕師資隊伍質量,擬面向校內外招聘研究系列特任副研究員3-5名。二、崗位職責:開展天氣、氣候與大氣物理/大氣環境相互作用;物理海洋與海-氣相互作用;氣候變化影響、適應和應對;古氣候與行星大氣;大氣環境與健康;地球系統過程探測;地球系統模式研發;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相關研究工作。三、應聘資格:1. 大氣科學或相關方向博士學位;2.
  • 南京上空飛來一條白白胖胖「大鯨魚」
    最近走過南京城東的市民,內心都有一個大大的疑問。半空中那個萌萌的「空中飛客」是什麼?遠遠看去像胖胖的飛機,走近看又像是一隻長翅膀的鯨魚?原來,這是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丁愛軍教授牽頭的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專項」——「我國東部沿海大氣複合汙染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技術」項目用來科學試驗的系留飛艇。在這隻「大鯨魚」下面的吊籃中,搭載著200多公斤重的先進的大氣汙染探測儀器。在南京大學的一塊方坪上,實驗人員正在慢慢地放下這個跟飛機一樣大的「傢伙」。
  • 2020年全國大氣科學專業大學排名,想成為氣象學家的高考學子看看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擁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建有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空間天氣學重點實驗室等等。北京大學的大氣探測學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一所以大氣科學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前身為南京氣象學院。
  • 大氣科學,我知道的..
    其二,相信很多寶寶們會將或者可能已經遇到這樣的囧境:當親朋好友詢問「你的大學專業是什麼」時,你自豪地說出「大氣科學」,而對方往往是一頭霧水。。。只因為你是來「大氣」的。。。是的,是大氣,不是火星。。。曾經在看到網友與好朋友的聊天(來自網絡,侵刪)
  • 國內「大氣科學」專業最好的6所大學,學得好前途無量!
    大氣科學專業,相信很多人都沒聽說過或者沒詳細了解過,這個專業算不上熱門專業,但是大氣科學卻實實在在每天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比如你每天出門需要看的天氣預報、都市人每天關心的空氣汙染指數、坐飛機時機場的氣象預報等等!
  • ...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在甘肅招收大氣科學專業...
    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在甘肅招收大氣科學專業本科定向生公告 2018-06-04 14:50:14| 甘肅省氣象局
  • 你了解大氣科學專業嗎?就業率高達100%!工資待遇也很高
    能夠在大氣物理、大氣環境、大氣探測、氣象學、氣候學、應用氣象及相關學科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氣象學專業是大氣科學的一個二級學科,它的應用也是非常廣發的,氣象學與每個人生活的直接息息相關性就是天氣預報。
  • 大氣科學專業,考上這所大學,等於考上北京大學,就業不愁
    小月是河南理科考生,2019年高考604分,理科,這一個分數,高出河南一本控制線502分102分,可以讀許多985大學,也可以輕鬆的考入211大學的熱門專業,而小月卻選擇了一所雙非大學,這所大學即不是985大學,也不是211大學,而是一所普通的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為什麼要選擇這所學校?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雲南大學聯合培養大氣科學碩士研究生...
    12月21日下午,我校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資環樓舉行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mdash雲南大學聯合培養大氣科學碩士研究生協議」籤署儀式。出席籤署儀式的領導和專家,有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陸日宇,雲南大學副校長張力,雲南大學教務處長吳澗,以及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負責老師和雲南大學資環學院黨政領導、教師代表。
  • 2019江蘇南京大學招聘大氣科學學院專職科研崗特任助理研究員1人公告
    因工作需要,公開招聘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專職科研崗特任助理研究員1名。一、崗位描述:主要從事地球系統汞循環模擬研究。(二區或南京大學B區及其以上SCI期刊)。三、工資待遇:本崗位為南京大學專職科研崗位,聘期三年,年薪18-20萬,具體面議;具體政策詳見人力資源處網站《南京大學專職科研系列崗位聘用辦法》文件。
  • 中國大氣科學專業十大高校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雙一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通常簡稱「南信大」,前身為1960年創建的南京氣象學院,是一所以大氣科學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中國氣象人才搖籃」。
  • 2018中國大學大氣科學類專業排名
    2018中國大學大氣科學類專業排名 (完整榜單)       》》 2018中國大學排行榜專題 中國大學大氣科學類哪些本科專業躋身2018世界一流專業、中國頂尖專業和中國一流專業行列?
  • 「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氣象人才搖籃」   學校簡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 這所大學大氣科學全國第一!不愧為是「中國氣象人才的搖籃」
    南信大起源於1960年的南京大學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而1978年被列入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現校名,目前由江蘇政府、教育部、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共建。學校此前是全國重點大學,目前則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