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坡籠、薺菜和刺薊
撰文://草衣
出了正月,土地經過冬天和春天的一凍一融、鬆軟的麥地就像發酵了的面,一踩一個腳窩。地裡的麥子要生長,雜草也要生長。故此、到了鋤麥的時間了。
俗話說:「麥鋤三遍、蒸饃撈麵」。至此老君溝裡的莊稼人開始下地鋤麥子。
生長在麥地裡的雜草主要有「燕麥」和「麥坡籠」,燕麥只能 餵豬,可麥坡籠拿回來清洗乾淨就可以當菜吃。
若鋤地拿回來的麥坡籠多,拿開水燙了,簡單地用涼水拔一下,放點鹽、辣子、醋,拌一下當下飯的菜,最是酸爽、開胃。
若是鋤回來的不多,也一樣洗洗、在飯熟前下在拌湯鍋裡,或者下在片片面裡也是一樣的鮮美。
野菜,各有各的味道,或苦、或澀、或酸、但在青黃不接的春天,在吃了一個冬天的酸菜,且、酸菜所剩不多的情況下也算是吃上一口青鮮了。
這時節薺菜也開始有了,只是數量不多。薺菜也是一種可食用的野菜,與苦菊有些相似,薺菜的的生長不會有苦菊那麼大,其葉面也不像苦菊那麼光,好像是輕覆了一層薄薄的茸毛。
食用薺菜的方法也頗簡單。一樣拿開水燙過,涼水拔了,碎切,可以涼拌做涼菜,也可以混入大油渣、攤雞蛋或豆腐丁,用大油拌做餡料包疙瘩。
陝南的疙瘩類似於北方的餛飩,四川的抄手,但又與北方的餛飩和四川的抄手不同,因為陝南鄉下人很少做餃子,大約是因為餃子費麵粉的原因吧!
慢慢、地稜邊刺薊長出來了,刺薊菜也是一種野菜、在北方叫「刺兒菜」,可以餵豬也可以供人食用。刺薊菜在可食用階段生長高度約十到三十公分高,葉子像柳葉,但葉邊上全是刺,很扎手。老家人說,不打雷不能吃,吃了會變啞巴。又說,變成啞巴了也可以治,要在打雷的時候站在門口,張大嘴巴、朝著打雷的方向,經雷一震就好。但人們誰也不會在打雷前採食刺薊。
老君溝的刺薊菜多,能從春雷響後吃過整個一個夏天。到了夏天刺薊菜的頂上會長一個圓圓的疙瘩,慢慢,這個疙瘩上會開出一簇紫色的花。
哪時候村裡人嘲笑別人自誇時會說:「人家不誇自家誇,蕎麥地裡刺薊花」。現在想來,似乎也不像是在嘲笑。
試想一下,在一大片粉白色的蕎麥花間,有那麼一朵紫色的刺薊花,也許不大顯眼,但也不會是多麼地難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