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胡菜、刺兒菜、 苦菜、沼生蔊菜和蒲公英如何區分?

2020-10-10 幸福溪花

荒野田間地頭經常看到薺菜、蒲公英等長的很相似的植物,人們有時候喜歡採些野菜,那怎麼分辨清楚這些植物呢?

蒲公英

一 分類

泥胡菜是桔梗目菊科泥胡菜屬。薺菜是罌粟目十字花科薺菜屬。刺兒菜是菊目菊科薊屬。苦菜是桔梗目菊科苦蕒菜屬。沼生蔊菜是罌粟目十字花科蔊菜屬。蒲公英是菊目菊科蒲公英屬。

泥胡菜

二 葉片

泥胡菜的葉片多為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頂端多分裂成三角形,葉片長度一般是7-21釐米葉上面綠色,葉下面灰白色。

泥胡菜

薺菜的葉片呈蓮座狀,但是其頂生的裂片非常大,卵形或者長卵形,葉片長度一般在12釐米左右。

刺兒菜的葉片為橢圓形或披針形,葉緣有針刺,頂端鈍。

刺兒菜

苦菜的葉多皺縮,完整基生葉展平後線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7-18cm,先端尖銳,莖生葉無葉柄。

沼生蔊菜的葉片羽狀深裂或具齒,長5-10釐米,邊緣不規則淺裂或呈深波狀,頂端裂片較大。

蒲公英的葉成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20釐米,先端鈍或急尖,頂端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疏被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毛。

刺兒菜

三 花朵

泥胡菜的花為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疏鬆傘房花序,少有植株僅含一個頭狀花序而單生莖頂的,呈細絲狀,花瓣紫色。

薺菜的總狀花序頂生或者腋生,開花時莖高20~50釐米,萼片長圓形,花瓣通常白色,卵形,呈十字的形狀開放。

苦菜

刺兒菜是頭狀花序單生莖端,總苞卵形、長卵形或卵圓形,直徑1.5-2釐米,花色紫色或白色。

苦菜的花是頭狀花序排列疏傘房狀聚傘花序,長7-9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極小,卵形,內層線狀披針形,花冠黃色。

苦菜

沼生蔊菜的花為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黃色成淡黃色,具纖細花梗,長3-5毫米;萼片長橢圓形,長1.2-2毫米,;花瓣長倒卵形至楔形。

蒲公英為頭狀花序直徑約30-40毫米;總苞鍾狀,長12~14毫米,淡綠色;總苞片2~3層,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瓣黃色。

蒲公英

四 株型

泥胡菜可以生長到100釐米左右,它的莖是單方向生長,纖細,上部分經常會有分枝。

薺菜的株高比較矮小,高30~40釐米,主根瘦長,白色,直下,莖直立,有分枝的情況。

刺兒菜的莖直立,幼莖被白色蛛絲狀毛,有稜,高30-120釐米,基部直徑3-5毫米。

薺菜

苦菜高10-30釐米,全體無毛 。莖少數或多數簇生,直立或斜生。

沼生蔊菜高20-50釐米,光滑無毛或稀有單毛。莖直立,單一成分枝,下部常帶紫色,具稜。

薺菜

五 果期

泥胡菜3-8月。薺菜花期3-5月。刺兒菜的花果期是5-9月。苦菜的花果期5-7月。沼生蔊菜花期4-7月,果期6-8月。蒲公英花果期4-10月。

沼生蔊菜

相關焦點

  • 我們吹出去的可能不是蒲公英 或是在市區很常見的泥胡菜
    其中,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只要微輕輕風一吹,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  因為這首小詩,不少人都去玩過蒲公英的種子———只要輕輕一吹,帶著「降落傘」的種子就會隨風飄散,落到哪裡就在哪裡安家。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可能他們吹走的,並不是蒲公英的「孩子」,而是泥胡菜、苦苣菜或者大薊、小薊的種子。  「種子帶著『降落傘』的植物,並不只有蒲公英。」
  • 在野外如何區分大薊、小薊和泥胡菜三種紫色野花
    比如下面這三種紫色的草本野花,大薊,小薊和泥胡菜,可能好多人都分不清呢。  大薊又名虎薊、馬薊,華南稱老虎俐、山蘿蔔,華東稱千針草、野紅花,福建稱豬母刺、雞姆刺,四川稱土紅花等。小薊又名貓薊、刺薊菜、刺兒菜、刺薊、刺角菜等。泥胡菜,菊科植物泥胡菜,又名豬兜菜(廣西),艾草(海南)。大薊和小薊都是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 蒲公英 黃花地丁 婆婆丁 苦菜 奶汁草​ 姑姑英
    蒲公英 黃花地丁 婆婆丁 苦菜  奶汁草
  • 與蒲公英命運相同的花種
    我也幫不上別的忙,就在鄉下路邊轉悠,在田野邊看到好多苦苣菜。我們當地簡稱「苦菜」,苦苣菜與蒲公英的生長環境和生長季節是一樣的,在這個季節的鄉村田邊,路邊都有生長。不過它們有很多的非常相似之處,剛開花的時候都是黃色,形成種子成熟後又都變成白色,手輕輕碰一下會隨風飄散。蒲公英呈圓球狀,要相對大一些,但絨球部分比較稀疏。
  • 山野菜中的「王者」——苦菜,吃它對身體的作用太大了
    苦菜在我家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一種純天然綠色野生菜,不僅風味獨特,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它不僅富含各類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還含有17種胺基酸,此外另含有蒲公英自醇 甘露醇 膽鹼 酒石酸等多種成分。苦菜具有清熱解毒 抗菌 消炎 名目的功效。功效很多,我最直觀的吃後感就是吃完後特別下火,而且感覺吃完會調理腸胃使腸道特別清爽。苦菜只有在4-6月份才有,由於苦菜長的比較瘦小,根又深埋地下導致採摘不易,所以在我們縣城可以賣到15-20元一斤,算的上是最貴的一種菜了。
  • 刺兒菜和小薊是同一種植物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刺兒菜、小薊的植物名稱,這兩個名稱是不是同一種植物呢,下面我就談談這個問題。一,關於刺兒菜和小薊1,名稱刺兒菜是一個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陝西渭河流域之雜草》,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小薊是刺兒菜的別名,在《中國植物志》中有明確記載;別名還有野紅花、大小薊、大刺兒菜、紅花苗、刺薊菜、刺薊、馬刺薊等等。
  • 刺菜和蒲公英泡水喝有什麼好處?
    刺菜刺菜就是我們經常在荒山野嶺、河湖溝渠、林下、田間地頭都可以見到的,別稱:刺兒菜、小薊、野紅花等等。刺菜是一種藥食兼用的野菜佳品,不要因為葉片邊緣的刺扎手,就敬而遠之,其實焯水以後,就不扎手了,刺菜可以拌麵蒸食、涼拌、炒雞蛋、做粥、做餡包餃子包子菜餅等等。
  • 婆婆丁、苦菜、蕨菜上榜 十種野菜是癌症剋星
    原標題:十種野菜是癌症剋星   環境汙染、生活快節奏、賴以生存的食品和飲水及空氣遭受汙染,城市的人群出現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這裡給大家帶來十種野菜,都是癌的剋星。   吃婆婆丁對肝有好處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很多人都在野外見過。
  • 老輩人當寶的泥胡菜,寧可不吃肉也要吃的野菜,你是不是當草了?
    泥胡菜的用法,除了作為中藥和其他藥材一起熬煮,其實還有一種非常常見,即便是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也一定在電視劇裡面看到過:將泥胡菜搗爛敷在受傷的部位,電視劇裡面一般是嚼爛敷在傷口處。不過因為大家畢竟對泥胡菜不是很了解。泥胡菜本身是無毒的,不僅可以做藥材,還是非常健康的飲食補品。
  • 刺兒菜與小薊是同一種植物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刺兒菜、小薊的植物名稱,這兩個名稱是不是同一種植物呢,下面我就談談這個問題。一,關於刺兒菜和小薊1,名稱刺兒菜是一個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陝西渭河流域之雜草》,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小薊是刺兒菜的別名,在《中國植物志》中有明確記載;別名還有野紅花、大小薊、大刺兒菜、紅花苗、刺薊菜、刺薊、馬刺薊等等。我們常叫「刺蓋」。學名為Cirsium setosum(Willd.)MB.,是在1819年正式命名發表的。
  • 二月蘭被掐尖兒,蒲公英連根拔 視頻直擊公園挖野菜大軍
    除了二月蘭,蒲公英、苜蓿芽、薺菜等野菜,在公園裡都「難逃一劫」。上周末,大興南海子公園人山人海,前往公園的道路擁堵不堪。記者在這裡看到,有帶孩子出行的市民,童車裡備好了塑膠袋,見到野菜順手就摘。在路邊不時會看到堆放著的整棵被挖的蒲公英。
  • 刺兒菜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植物?有什麼價值嗎
    在農村地區,有一種植物雜草,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名字,叫做「黃光馬刺菜」,也被稱為「棘兒的菜」。 刺兒菜具有刺痛的莖和葉,並且通常會在野外遇到,相信大家也都很熟悉。刺兒菜的葉子兩側都是尖銳的小刺,類似於鋸的鋒利的牙齒。
  • 黃鵪菜和蒲公英傻傻分不清楚?都是藥食兩用的它們到底什麼區別呢
    春季野外有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菜植物,很多讀者常常把它跟蒲公英混淆,因為長得實在是太像了,但是這種植物跟蒲公英還是有差別的,它屬於菊科、黃鵪菜屬,名字叫黃鵪菜,蒲公英屬於菊科,蒲公英屬。既然叫黃鵪菜,自然跟野菜有關係。
  • 鄉村刺兒菜,5大功效,4種食用方法
    刺兒菜,又稱小薊,又稱貓薊、青刺薊、刺薊盤、刺兒茶、矛刀盤和小惡雞娘。根,又稱刺蘿蔔。古老的方劑有很多根源。廢棄地、耕地、路邊和村莊是中國大部分地區最常見的。一般在秋季,採根可從莖葉上取下,鮮洗或曬乾切段;春季和夏採整株植物洗淨後新鮮使用,營養價值很高。刺兒是甜的,涼是無毒的。
  • 吃莧菜、苦苣菜等野菜可以降脂、防癌,真有這麼神奇嗎?
    我們一般常見的野菜有莧菜、蒲公英、苦苣菜等等。苦苣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生吃是有苦味的,用開水焯燙一下,可以減少一部分苦味。一般大家吃苦苣菜時,都採用涼拌、或者炒肉、炒蛋的方式。比較常見的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醬拌苦菜、苦菜燒豬肝等。
  • 這種野菜名叫刺兒菜,形態雖小,但藥用價值高
    這種野菜叫做刺兒菜,也有人叫它青青菜,在農村生活的人們你們是否記得,記得小時候在外面瘋跑,如果不小心身上那個部位受傷出血了,都立馬去找青青菜,將葉子揉出汁,抹在傷口上,不一會血就止住了。青青菜就是今天的主角,它也叫刺兒菜。刺兒菜是小薊草的別稱,是一種優質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