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進入寶媽講自然
在百花盛開的季節裡,會有好些花兒看著非常像孿生姐妹,仔細一看呢,仿佛有不完全一樣。比如下面這三種紫色的草本野花,大薊,小薊和泥胡菜,可能好多人都分不清呢。
大薊又名虎薊、馬薊,華南稱老虎俐、山蘿蔔,華東稱千針草、野紅花,福建稱豬母刺、雞姆刺,四川稱土紅花等。小薊又名貓薊、刺薊菜、刺兒菜、刺薊、刺角菜等。泥胡菜,菊科植物泥胡菜,又名豬兜菜(廣西),艾草(海南)。大薊和小薊都是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而泥胡菜則是一年生草本。
大薊為根簇生,為長紡錘形;莖高50-100釐米,有縱條紋,密披白軟毛;葉互生,根生葉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5-30釐米,羽狀深裂,裂片5-6對,先端尖,邊緣具不等長淺裂和針刺,基部漸狹,形成兩側有翼的扁葉柄,莖生葉較小,基部抱莖,下表面密被白綿毛;花兩性,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全為筒狀花冠,紫紅色。
小薊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無紡錘狀塊根,根細長;莖直立,高25-60釐米,綠而帶紫,被白色綿柔毛;葉互生,長橢圓狀披針形,長7-11釐米,寬1-3釐米,先端短尖,葉全緣或疏齒裂,其裂程度遠比大薊為淺,每齒具金黃色小針刺,亦不及大薊的刺長,其葉兩面均有白色綿柔毛;頭狀花序頂生,花單性,雌雄異株,與大薊有別。
泥胡菜高30-100釐米。莖單生,很少簇生,通常纖細,被稀疏蛛絲毛,上部長 分枝,少有不分枝的。葉互生,多捲曲皺縮,完整葉片呈倒披針狀卵圓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深裂。常有頭狀花序或球形總苞。瘦果圓柱形,長2.5mm,具縱稜及白色冠毛。氣微,味微苦。
其實這三種野花非常好區分。
首先,大薊小薊葉上有刺,泥胡菜是沒有刺的。
其次,從葉形是看,大薊和泥胡菜是羽裂葉,小薊葉不裂。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寶媽講自然】,寶媽每周精心推送1~3篇高質量文章,帶領孩子一起走進奇妙的大自然,從身邊事物學會親近,聆聽,觸摸美好的大自然。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點擊關注
微信搜索或查找訂閱號:寶媽講自然
微信掃描下面二維碼也可關注寶媽講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