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兒菜和小薊是同一種植物嗎?

2020-09-21 老姚談植物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刺兒菜、小薊的植物名稱,這兩個名稱是不是同一種植物呢,下面我就談談這個問題。

一,關於刺兒菜和小薊

1,名稱

刺兒菜是一個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陝西渭河流域之雜草》,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小薊是刺兒菜的別名,在《中國植物志》中有明確記載;別名還有野紅花、大小薊、大刺兒菜、紅花苗、刺薊菜、刺薊、馬刺薊等等。我們常叫「刺蓋」。學名為Cirsium setosum(Willd.)MB.,是在1819年正式命名發表的。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菊科薊屬刺兒菜組植物。所以刺兒菜和小薊是同一種植物。

2,分布和生境

刺兒菜在我國除了西藏、雲南、廣東、廣西外,各地都有分布;通常生長在荒地、山坡、路旁、田間地頭,是最常見的田間雜草。

3,外形特點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度20-60公分,上部有分叉;基部葉在開花期枯萎,莖部葉互生,無葉柄,葉片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葉邊全緣或有齒裂,齒頂有尖刺,葉兩面有蛛絲狀毛;

花紫紅色,五六月開花;

果序圓球形,果實一端有汙白色毛,七八月結果。

二,刺兒菜或小薊的用途

第一,由於刺兒菜分布很廣生長普遍,生長適應性強,在農田中一般作為雜草根除。

第二,幼苗可以食用;嫩莖葉可以作為豬飼料用。

第三,全草藥用:刺兒菜入藥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中醫認為,其性涼味甘苦,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等功效,是中醫臨床常用中藥之一。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刺兒菜主要含有黃酮類、萜類、苯丙素類、苯乙醇苷類、生物鹼類、植物甾醇類等化學成分;藥理學認為刺兒菜具有止血、凝血、抗菌、消炎等多種藥理作用。因此刺兒菜不僅是一種雜草,而有一定的醫藥開發利用價值。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刺兒菜與小薊是同一種植物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刺兒菜、小薊的植物名稱,這兩個名稱是不是同一種植物呢,下面我就談談這個問題。一,關於刺兒菜和小薊1,名稱刺兒菜是一個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陝西渭河流域之雜草》,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小薊是刺兒菜的別名,在《中國植物志》中有明確記載;別名還有野紅花、大小薊、大刺兒菜、紅花苗、刺薊菜、刺薊、馬刺薊等等。我們常叫「刺蓋」。學名為Cirsium setosum(Willd.)MB.,是在1819年正式命名發表的。
  • 葉子長得像鋸齒,莊稼地裡的雜草卻是民間的寶——小薊
    在農村的,很多植物都很常見,小時候的菜地裡,有種植物會扎人,每次扯雜草的時候都很討厭它。在我們當地,它被稱為鋸鋸菜,因為它的葉子邊緣是鋸齒狀的,還帶些小刺。事實上,它的學名叫小薊,因為帶刺,所以有的地方稱之為刺兒菜,刺角芽、刺角、七七牙等,小薊為菊科薊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中歐、東歐、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等地區亦有分布。一般生長於海拔140~2650米的地區,一般野生於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叢中、田間、林緣及溪旁。現在也有人工栽培作藥用的。小薊喜歡溫暖溼潤氣候,耐寒、耐旱。
  • 大薊、小薊|長在身邊的藥材
    —還記得小時候,調皮的我們在夏天、秋天穿著短褲,經歷充沛地跑來跑去,經常把摔得滿是傷的膝蓋嗎?媽媽雖然總是責備我們的莽莽撞撞,卻又溫柔地為我們受傷的膝蓋擦拭泥土、清理傷口,採來一種葉片滿是刺的植物,揉搓出汁水進行止血。小時由於切身實際經歷過,便記住了那種可以止血的植物,卻不知它究竟是什麼植物。
  • 藥食同源—大、小薊
    小薊 【中藥名】小薊 xiaoji 【別名】刺兒菜、青青菜、野紅花、刺薊菜 【藥用部位】菊科植物刺兒菜的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苦。歸心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涼血止血、祛瘀消腫。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涼血止血藥。
  • 刺兒菜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植物?有什麼價值嗎
    刺兒菜具有刺痛的莖和葉,並且通常會在野外遇到,相信大家也都很熟悉。刺兒菜的葉子兩側都是尖銳的小刺,類似於鋸的鋒利的牙齒。並且要是有在飼養一些豬羊牲口的人,都會把刺兒菜作為它們的食物,並且是非常美味的。刺兒菜學名為小薊。在一些地方稱之為刺狗牙、青春草、槍刀菜等等。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在農村,刺兒菜只是牲畜的食物而已,它的價值並不太高,甚至沒有用任何的價值。
  • 大薊小薊的功效區別
    小薊:又名貓薊、刺薊菜、刺兒菜、刺薊、刺角菜等。大薊:又名虎薊、馬薊,它是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為長紡錘形;莖高50-100釐米,有縱條紋,密披白軟毛;葉互生,根生葉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5-30釐米,羽狀深裂,裂片5-6對,先端尖,邊緣具不等長淺裂和針刺,基部漸狹,形成兩側有翼的扁葉柄,莖生葉較小,基部抱莖,下表面密被白綿毛;花兩性,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全為筒狀花冠,
  • 中醫談 中藥大薊小薊的區別
    中草藥種類有很多,很多藥材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藥效卻可能是大大不同的,甚至功效相反,如大薊和小薊是常見的中藥,很多人對於這兩類藥材不能清楚的區分,下面中醫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大薊與小薊的區別。大薊又名虎薊、馬薊,華南稱老虎俐、山蘿蔔,華東稱千針草、野紅花,福建稱豬母刺、雞姆刺,四川稱土紅花等。
  • 這種野菜名叫刺兒菜,形態雖小,但藥用價值高
    這種野菜叫做刺兒菜,也有人叫它青青菜,在農村生活的人們你們是否記得,記得小時候在外面瘋跑,如果不小心身上那個部位受傷出血了,都立馬去找青青菜,將葉子揉出汁,抹在傷口上,不一會血就止住了。青青菜就是今天的主角,它也叫刺兒菜。刺兒菜是小薊草的別稱,是一種優質野菜。
  • 在野外如何區分大薊、小薊和泥胡菜三種紫色野花
    比如下面這三種紫色的草本野花,大薊,小薊和泥胡菜,可能好多人都分不清呢。  大薊又名虎薊、馬薊,華南稱老虎俐、山蘿蔔,華東稱千針草、野紅花,福建稱豬母刺、雞姆刺,四川稱土紅花等。小薊又名貓薊、刺薊菜、刺兒菜、刺薊、刺角菜等。泥胡菜,菊科植物泥胡菜,又名豬兜菜(廣西),艾草(海南)。大薊和小薊都是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 鄉村刺兒菜,5大功效,4種食用方法
    刺兒菜,又稱小薊,又稱貓薊、青刺薊、刺薊盤、刺兒茶、矛刀盤和小惡雞娘。根,又稱刺蘿蔔。古老的方劑有很多根源。廢棄地、耕地、路邊和村莊是中國大部分地區最常見的。一般在秋季,採根可從莖葉上取下,鮮洗或曬乾切段;春季和夏採整株植物洗淨後新鮮使用,營養價值很高。刺兒是甜的,涼是無毒的。
  • 大薊、小薊
    大薊、小薊 來源:本草綱目 2006-12-10 22:52 釋名:亦名虎薊(大薊)、貓薊(小薊)、馬薊、刺薊、山牛蒡、雞項草、千針草、野紅花。
  • 菊科薊屬的小可愛-刺兒菜
    苗條的身姿,翠綠的葉片,高雅而又不顯庸俗的頭冠,這就是刺兒菜。它是菊科、薊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單生莖端,紫紅色的小花;全部莖葉兩面異色,上面綠色,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絨毛而呈現灰綠色。雖然植株嬌小,但在開花後在植物叢中還是非常顯眼的。
  • 泥胡菜、刺兒菜、 苦菜、沼生蔊菜和蒲公英如何區分?
    刺兒菜是菊目菊科薊屬。苦菜是桔梗目菊科苦蕒菜屬。沼生蔊菜是罌粟目十字花科蔊菜屬。蒲公英是菊目菊科蒲公英屬。刺兒菜的葉片為橢圓形或披針形,葉緣有針刺,頂端鈍。刺兒菜刺兒菜的莖直立,幼莖被白色蛛絲狀毛,有稜,高30-120釐米,基部直徑3-5毫米。
  • 金邊卵葉女貞和金森女貞的區別在哪裡 是否屬於同一種植物(圖)
    圖:金邊女貞金邊卵葉女貞是卵葉女貞的一個園藝變種,屬木犀科常綠灌木,這種女貞枝葉密集,葉緣帶金黃色斑塊,有大葉和小葉金邊女貞之分
  • 刺菜和蒲公英泡水喝有什麼好處?
    刺菜刺菜就是我們經常在荒山野嶺、河湖溝渠、林下、田間地頭都可以見到的,別稱:刺兒菜、小薊、野紅花等等。刺菜是一種藥食兼用的野菜佳品,不要因為葉片邊緣的刺扎手,就敬而遠之,其實焯水以後,就不扎手了,刺菜可以拌麵蒸食、涼拌、炒雞蛋、做粥、做餡包餃子包子菜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