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鋪天蓋地的都是馬斯克同學和他的小佩奇,不知道的我還以為「鋼鐵俠」能操控豬豬的意識了。仔細點開各大報告一看,原來是一種對豬的意識進行反饋的植入晶片。
就報告得知,展示上帶來了三頭豬,不過它們對參與合作的熱情度明顯不高(果然無法控制意識)。不過幾經波折,觀眾終於看到了一頭豬的實時神經信號,馬斯克把它命名為Gertrude(日耳曼語意軍隊的力量)。通過這種實時的神經反饋,工作人員可能對豬的行為進行預測,當然如果能對意識進行反饋的話,那麼意識控制自動駕駛的車輛倒是有很大可能。
豬豬拒絕
馬斯克首先介紹了硬幣大小的Neuralink植入物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並闡述了這項技術的發展潛力:比如恢復肢體功能,改善人類的運動能力,解決視力和聽力問題,有助於治療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當然這項技術的發展潛力遠遠不止於此,不過還有一些道德問題和安全風險尚需解決,所以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會被用作醫療需求。當然試驗的人多了,安全性有所保障的話就能逐漸進行推廣。
Neuralink
讀到過一段話:那些真正改變世界的人會出自那些運用「第一原理」進行思考的人,因為他們能透過重重的迷霧,看到事物的本質。我們眼中的那些瘋狂的人,實際上並不是真的瘋了,而是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我們對於一個問題能不能解決,往往基於比較思維——「這件事情沒有人做成過,所以這個傢伙肯定也做不成。」而馬斯克們想的卻是——「這件事情在物理層面上是行得通的,我為什麼做不成?」。
馬斯克作為一名堅定的科學信仰者,狂熱地信仰著物理學。再加上背後許多志同道合者的支持(資金和精神),開創了許多從0到1的典例。相信對於他來說,金錢早已不過是數字,實現仰望星空時心中的夢想才是他的追求,或許人類就是由這些開創者一步步走出來的。
這裡要提一下「第一原理思維」和「比較思維」,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就也去做。這樣的結果是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比如說一些商場上的同行競爭現象,創新也是有創新,不過都是小範圍層面的創新,節省成本之用)。不過比較思維的優點是不用耗費什麼精力去開闢先河。
而「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但這要消耗大量的腦力,甚至有功敗垂成的風險,而一旦成功開創先河,所獲得的個人財富和聲望都是巨大的。
一般來說,「比較思維」偏向於保守,比較適合守家守業。而「第一原理思維」則是偏激進,適合於商業初攻城拔寨。在投資中 ,85%資產投資於安全低風險銀行、債券、基金,15%去博風險高的股市、p2p,甚至ICO.但對於馬斯克則是不然,他似乎將自己的錢都用來進行創新創業,甚至多次面臨個人破產的風險,可見其是一位危機中博生機的倖存者。
可以崇拜,但不可學習。
Musk投資帳戶的變化情況(來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