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探客Tanker,作者丨Rickzhang,編輯丨蛋總
最近,「太空狂人」馬斯克因為患上新冠肺炎成為媒體的焦點,而稍早他的一紙「用戶協議」,也已引發了媒體熱議。
這是緣於11月初,馬斯克的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向參加Starlink(星鏈計劃,衛星網際網路服務)項目的內測用戶發送了一封內含服務條款的邀請測試郵件,條款中的第九條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這段英文翻譯大意如下:
對於在火星上提供的服務,或通過星際飛船或其他殖民化太空飛行器向火星提供的服務,當事方承認火星為自由星球,並且沒有任何地球上的政府對火星活動具有權威或主權。因此,爭端將通過在火星人真誠建立的自治原則解決。
這意味著,如果用戶同意這個條款,在有生之年踏入火星之後,無論是通過SpaceX還是通過其他的飛船登陸火星,都要承認火星的自治主權,也就是用戶要從一名有國籍的地球人變身成為「火星人」。
這消息一傳出,瞬間在輿論場上「炸開了鍋」。
一方面,大家津津樂道的是「馬斯克是不是想到火星上去當總統?」,而這個頗有美國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猜測,在西方世界擁有了廣泛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也有專家在質疑:馬斯克為什麼要拋出這樣一個充滿魔幻的法律條文?
實際上,絕大多數聽到此事的媒體和讀者,都拿這件事當一個笑話在看。其實,如果你認真分析馬斯克的行事風格,以及這兩年他已經拋出來的黑科技,你會發現這件事還真有成功的可能性。
2015年2月,馬斯克提出了「火星移民計劃」,這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
按照他的計劃,準備將全球最優秀的10萬精英送到火星,並在火星表面或者地下建立永久社區,單人次成本控制在200萬美金以內。
目前,「火星一號」計劃自在全球發起報名以來,已經有自全球上百個國家的8萬多名志願者申請,按照每人11美元的報名費計算,這個項目僅報名就已經收到了100萬美元。
到了2016年9月28日,在於墨西哥城舉行的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IAC)上,馬斯克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火星殖民」計劃。
按照馬斯克的想法,殖民火星最核心就是把人送上去,基本流程是這樣的:
首先由火箭推進器將飛船BFS「Big Fucking Spaceship」送上軌道,然後推進器迅速返回發射臺,等SpaceX為其裝上燃料箱,它再飛回去追上BFS,為BFS的太空飛行提供足夠的燃料。完成這一過程之後,二者將再次分手,推進器返回地球,BFS將展開200千瓦的太陽能電池板繼續前往火星。
其次是著陸,在到達火星之後,飛船將憑藉火箭發動機的能力著陸,然後就像《火星救援》中一樣,乘客們將依靠船艙等設備進行長期的殖民生活。
最後則通過大概20-50次的火星運輸,大概能在40-100年中實現在火星上任何一個地點的完全自給式文明生活,屆時火星上也許會有100萬人。
即便是現在來看,馬斯克的這個計劃似乎也有一些天方夜譚,甚至很多人拿它當「幻想小說」來讀的。
但馬斯克被譽為「聰明的瘋子」以及最傑出的科學創業者,堅持與固執是他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如果縱觀這5年以來SpaceX所曝出的新聞,你會發現馬斯克一直沒停下腳步,在向著這個目標一步一步前進。
首先,火箭回收技術愈趨成熟。根據馬斯克的想法,把火箭飛船助推出大氣層之後,需要通過二次發射為飛船補充飛行燃料。而為了節省成本,運載火箭應該自行降落,回收補加燃料之後,追上前行的飛船進行二次補充。
而縱觀相關新聞可以看出,SpaceX火箭回收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2019年進行的幾場實驗中僅有一次失敗,其他6次都取得了成功。
其次,馬斯克在貨運飛船的技術上早已取得成功,載人龍飛船在2020年也獲得了發射,並成功對接了國際空間站。而龍飛船已經部分實現了馬斯克心目中殖民火星飛船所需要的技術,尤其是用碳纖維製作的高溫外殼。
另外,在飛船飛行的細節上,馬斯克研發了單位功率最高的火箭推進發動機猛禽。這款2016年就已經試製成功的火箭發動機,這兩年一直應用在SpaceX所有的火箭上。
當然,馬斯克也考慮到了跟地球的信息傳輸問題,從2019年陸續展開的星鏈計劃和衛星網際網路計劃,其實已經為殖民火星提供了前期的通信技術驗證。
而這次曝出的火星自由度的法律規定,就是在星鏈計劃的使用說明書中。
再加上2009年馬斯克就贊助了幾個大學的「火星生存計劃」,如果不是現在依然沒有解決火箭的功率問題,馬斯克很可能已經在準備發射火星殖民載人飛船。
所以他授權法律部門開始制定針對於火星的相關法律,這並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的「理性操作」。
在火星殖民計劃上馬斯克能有這樣的表現,跟他的極客身份分不開。
百度百科顯示,極客是美國俚語Geek的音譯。隨著網際網路文化的興起,這個詞含有智力超群和努力的意思,更多是指在網際網路時代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尖端技術與時尚潮流的人。
如果追蹤這個詞出現的過程,實際上是跟嬉皮士有一脈相承的關係。
「不要告訴我世界是什麼樣的,要告訴我如何改變世界。」
2005年,賈伯斯受邀在史丹福大學做了那個名載史冊的演講。在演講中,他用這句流行於嬉皮士人群的哲言來回答學生關於蘋果公司發展理念的提問,這句話也激勵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立志於以科技改變世界並積極投身於科技創業。
實際上,極客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大智若愚而富有科學精神,對一切常識的東西天然反感;他們天生熱愛探索和創造,對於跟隨和人云亦云深惡痛絕;他們特立獨行,從不自我設置禁區;他們信仰自由,對於人為的限制極其不屑並熱衷於挑戰權威;在工作中他們推崇化繁為簡,相信設計的力量並追求產品美學……
知名美劇《生活大爆炸》裡的那幾位科學家,可以看作在美國文化下極客的代表。
賈伯斯還有一句脫胎於嬉皮士人群的名言,也被後來的西方創業者廣泛引用,馬斯克也是其中的狂熱分子。
這句話叫做:科技追尋無限的自由。
因此,極客們對自己的定義是:不止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電子熱愛者,而是有自己更高的理想追求,希望創立一個更為理想的社會。
從這個角度看,你會理解很多馬斯克看似「荒誕不經」的行為。
之前有媒體報導過,馬斯克曾經因為堵車而註冊了一個地下隧道公司,打了一條從自己的家到辦公室的地下交通隧道。
當時很多人認為這是馬斯克錢多了燒的,但如果從極客的角度上講,他其實是尋找到一個他認為最合理的解決方法。
剛剛爆出的他患上新冠肺炎的消息,就是在他飛往瑞典見過幾位合作夥伴之後患上的。因為瑞典是早期極客聚集的地方,甚至當地還出現了推崇極客精神的政黨「海盜黨」,馬斯克很喜歡那裡的氛圍,每年都會安排去瑞典的行程。
也因此,作為極客的馬斯克天性便是追逐自由,所以他在可以被看作是「火星法律」的相關文件中,標榜火星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地方,不受地球任何政府法律的影響,所有的行為和方式都由火星居民投票決定。
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社會狀態,但恐怕行不通。
其實,馬斯克是想在火星搞一種「無政府的全民自由化社會」的治理形態。
如果他學過社會學就會知道,這樣的組織形態在人類歷史上是出現過的,那就是「原始社會主義」。
在馬斯克的設想中,所有的居民都會就每一個公共事件投票,所有的居民共同來決定在火星上發生的一切事件的過程和結果。
而在部落領袖時代出現之前的原始人類社會中,就是這樣的一個操作過程。人類共同決定整個氏族的發展,推選各種領袖來帶領團體的行動,但所有的領袖並沒有特權。
這種組織形態在一個小範圍的人類聚集體中可以實現,但人數多了以後就必然會爆發各種各樣的問題。
聚集在社會中的人多了以後,各種人的訴求不一樣,對於政治的想法和接受程度也不一樣,或者有些人天生就對政治沒有意見和想法。
再加上生產力的進步,一定會帶來社會組織形態的升級,社會分工的出現,就必然影響到所有人針對這種一票一議的政治形態的熱度。
因此,當前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不管是什麼樣形態下的政治制度,選舉民意代表的政治操作是一個基礎。
精英化和集中化是各種政治制度發展到一定高度後,必然出現的一個現狀,也就是「議會」這種組織承載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
這其實屬於社會學和政治學的範疇,而作為科學家的馬斯克應該認同社會學也是一門科學。從這個角度說,他做這樣的一個設定,其實是一個違反科學的決策。
畢竟從本質上來說,政治是各個利益階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結果,必然是一種模糊的狀態,充滿了妥協。這跟科學家熟知的那種「0就是0,1就是1」的狀態,完全不一樣。
政治是不能被量化的,所以馬斯克如果竭力想在火星推動這種完全自由的政治狀態,最終感到煩悶和苦惱的也一定是他自己。
這是一個可以被想見的結果。
因此,如果馬斯克堅持在火星實行完全自由的政治制度,就必然會轉化成一種無政府主義和社會混亂。
在「探客Tanker」看來,可以化用羅馬時期的一句名言來點評馬斯克的「火星自由夢」:還是讓「科學歸科學,政治歸政治」。
畢竟,世界上沒有科學家能擔任政府領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