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6年4月8日,SpaceX公司提供的照片顯示,該公司在大西洋上成功回收獵鷹9號的第一級火箭。這意味著,此後發射火箭的成本可降低30%以上。這是該公司首次在海洋平臺成功回收火箭,此前SpaceX已經進行了四年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當地時間2016年4月8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美國民營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召開新聞發布會。
「科技狂人」馬斯克詳解火星探索計劃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提出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計劃。他近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透露了更多火星探索計劃的細節。
作為火星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8年發射一艘貨運飛船前往火星,之後於2024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並於2025年抵達火星。
新華社電 近日,馬斯克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表示,前往火星長達數月的旅行「艱難、危險、難度極大」,但肯定會有人願意前往火星,「就像英國殖民地的建立一樣,有人願意冒險,他們希望成為先遣者」。
不過,馬斯克表示,在這些先遣者登上飛船之前,貨運飛船要先將科學實驗設備和探測器運到火星上,而早期的飛行也將幫助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積累星際航行經驗並測試該公司火星探索計劃的安全性。
貨運先行
「從根本上講,我們所說的是,建立一個火星貨運航線。這將是一個定期的貨運航線,你可以信賴它。貨運飛船每隔26個月發射一次,就像火車離站一樣(準時)。如果全球的科學家發現它值得信賴,而且和過去的方式相比它成本相對低廉,他們就會制定相應的計劃,進行很多出色的實驗,」馬斯克說。
這位「科技狂人」承認,要到達離地球最近5500萬公裡、最遠超過4億公裡的星球,還面臨巨大的難題。
而且,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火星探索計劃沒有得到美國政府資助。不過,美國航天局表示,將為馬斯克的項目提供技術支持。美國航天局也在研究長期空間旅行對人體的影響,並且宣布了2030年後把人送上火星的計劃。
新一代火箭加盟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2018年發射火星貨運飛船將使用該公司新研製的「重型獵鷹」火箭,該火箭計劃今年下半年首飛。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稱,「重型獵鷹」將成為世界上在用的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點火時能產生500多萬磅推力,相當於18架波音747型飛機推力的總和。馬斯克說,在下一個發射窗口2020年,「重型獵鷹」火箭和「龍」飛船將進行至少兩次發射,運送實驗設備。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馬斯克說,第一艘前往火星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將在2024年發射,2025年登陸。屆時太空飛行器上將不會有很多乘員,因為如果出現問題,「我們希望冒風險的人越少越好」。談到他的火星探索計劃,馬斯克一臉興奮卻又欲言又止。「我渴望談論更多的細節,但我必須控制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