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雞蛋,蛋黃為何是綠色?9成人不會煮,難怪口感乾柴,還發綠

2020-12-03 美食小鋪

雞蛋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食物,雞蛋的營養非常高,而且味道也比較好,所以很多朋友都喜歡吃。雞蛋所有的吃法當中最常見的其實還是水煮雞蛋,水煮雞蛋不僅非常的方便,非常快,更重要的是它吃起來更加的營養健康。可是很多朋友經常吃水煮蛋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水煮蛋的蛋黃它是綠色的,這些綠色的蛋黃吃了對身體雖然沒什麼影響,但總歸沒有那些黃色的蛋黃好吃。雞蛋蛋黃為什麼是綠色的呢?這一點很多人不懂,接下來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

在煮雞蛋的時候雞蛋黃是綠色的,這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了,平時在家裡煮個雞蛋也很容易吃到綠色的雞蛋黃。而導致雞蛋黃變成綠色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大家用鹽煮或者是用其他調味料煮,也不是大家煮的方法不對,更不是火候不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大家煮的時間比較久,所以雞蛋黃才會變成綠色,口感也會變得更加幹,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朋友不喜歡吃蛋黃,覺得蛋黃一吃就要喝水的原因。

在煮雞蛋的時候,很多朋友因為控制不了時間,所以就把雞蛋一直煮,煮到雞蛋黃變綠才拿出來,其實正常雞蛋只要煮5分鐘到10分鐘左右就可以吃了,這樣煮出來的蛋黃才是嫩黃色的。煮雞蛋就好像平時大家炒肉,肉如果炒久了,口感就會變得柴老不入味,而雞蛋如果煮久了,口感就會變得十分幹。所以在煮雞蛋的時候一定要把控好時間,不管是大火還是小火,大概就是5分鐘到10分鐘,如果用小火煮的話,煮10分鐘也夠了。

平時喜歡把雞蛋放在飯裡面蒸著吃的朋友應該也知道,蒸出來的雞蛋普遍蛋黃都是綠色。所以大家以後如果要吃雞蛋最好直接吃水煮蛋,不要把雞蛋放到米飯裡面蒸,不然蒸出來的雞蛋口感真的會非常幹。而正常的雞蛋放到水裡面煮的話大概5分鐘左右是可以完全熟的,並且它的蛋黃是純正的嫩黃色,看上去沒有一絲瑕癖。

以上就是這一期介紹給大家的內容,雞蛋的蛋黃為什麼是綠色?其實還是因為大家煮雞蛋的時候時間過長,讓雞蛋煮老了。這期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水煮蛋蛋黃外發綠屬正常,煮雞蛋有「黃金8分鐘」
    很多人習慣早上吃一個煮雞蛋。有人發現,雞蛋煮的時間長了,蛋黃外面會有發綠的現象。還有人說,吃這樣的雞蛋會致癌。那麼,煮久的蛋黃外面為什麼會發綠?吃這種雞蛋會致癌嗎?煮雞蛋究竟要煮多久才合適呢?為什麼雞蛋煮的時間長了蛋黃外面會發綠呢?
  • 雞蛋煮得太久,蛋黃外面會有些許淺綠色,這樣的雞蛋可以放心吃嗎
    現在很多的人都習慣於早上吃一個雞蛋,有的人喜歡吃煎雞蛋,有的人喜歡用熱水來燙雞蛋,而有的人特別喜歡吃一個煮雞蛋。早上經常吃一個煮雞蛋的朋友應該有發現,如果雞蛋煮的時間太長了,蛋黃外面還有一個深深淺淺發綠的現象。
  • 煮雞蛋時,蛋黃變成綠色是什麼情況?還能吃嗎?
    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儲存一些雞蛋,不管是煎著吃還是煮著吃,又或者是炒著吃,都很美味。但是,最近雞蛋卻遇到了「緋聞」。根據某電視節目的報導稱,雞蛋如果在蒸煮過程中,蛋黃外面變綠就會對人體有害,甚至會造成人貧血、抵抗力下降,甚至是致癌。雞蛋變綠,主要是蛋清中含有較多蛋白質,而蛋白質其實很怕熱量。在蒸煮時,這些蛋白質會發生熱變。
  • 煮出來的雞蛋,蛋黃變成了綠色,吃了會危害健康?
    雞蛋的吃法有很多,可以跟韭菜,西紅柿等一些蔬菜一起來炒,也可以做油煎雞蛋,或者煮雞蛋。一天吃1-2個雞蛋對於身體健康是有很多好處的,雞蛋富含豐富的優質蛋白,且消化吸收率高。蛋白含有人所需的各種胺基酸,是最理想的天然優質蛋白質之一。
  • 煮雞蛋到底煮幾分鐘合適?很多人都不知道,難怪煮出來的都不好吃
    但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雞蛋煮的時間長了,裡面的蛋黃就「老了」,口感也就不好了。那麼煮雞蛋煮多久最合適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時間過長。 煮雞蛋要冷水下鍋,若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鐘,內部的營養就會流失。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鐵不易被人體吸收,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2、時間過短。
  • 你知道怎麼煮雞蛋嗎?
    煮過了頭的雞蛋並不好吃,蛋清有著橡皮擦一樣的口感,蛋黃幹得像豆腐渣我們先來說一下雞蛋是怎麼煮熟的?雞蛋原本是液態的,煮後變成了有一定彈性和韌性的固態。這個過程,就是蛋白質的變性和凝膠化。如果煮得比較嫩呢,雞蛋蛋白質之間互相靠近扎堆的程度還不太嚴重,包住的水分子比較多,那麼口感就是特別細膩的,一點也不硬。如果一直煮下去,在熱力的作用下,蛋白質之間的連接越來越緊密,凝聚程度提高,雞蛋凝膠的硬度越來越高,雞蛋就煮老了。
  • 煮雞蛋的蛋黃呈青色,不能吃?
    傳言:煮雞蛋的黃髮青說明有毒,長期食用會增加腸癌風險。 真相:煮太久了而已,放心吃。 鑑別要點 有很多朋友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剝開煮雞蛋準備享用,驚覺蛋黃外面覆蓋著一層綠色的物質。 其實這純粹是因為煮太久了。
  • 雞蛋煮熟蛋黃變「綠色」,是雞蛋變質了嗎?吃了對身體有影響嗎?
    曾經就有一個網友在網上發了這樣一個帖子:他曬出的是一個煮熟的雞蛋黃,而且還配上了非常驚訝的表情,問道為什麼雞蛋黃會變成綠色,這樣的雞蛋黃吃了會不會中毒?當時下面的評論吐槽聲一片,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雞蛋煮熟蛋黃變「綠色」,是雞蛋變質了嗎?吃了對身體有影響嗎?
  • 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嗎 雞蛋煮多久能熟
    原標題: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嗎 雞蛋煮多久能熟   想要煮出好吃又健康的水煮雞蛋,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時間短了不熟,吃了不衛生,時間長了,口感不好又不健康。那麼雞蛋煮多久能熟呢?
  • 煮雞蛋時,不能只用清水,多加一樣,蛋殼手一搓就掉,乾淨快速
    這通常是和雞蛋的新鮮程度有關的,新鮮的雞蛋容易煮裂開,但容易剝殼;存放一段時間的雞蛋,蛋殼一般不會煮裂開,不過比較難剝殼。其實不管是新鮮雞蛋還是「陳雞蛋」,都有一種「1酸1冷」的方法可以讓它變得特別好脫殼,也不會破裂。
  • 吃蛋黃,膽固醇會變高?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雞蛋煮的時間很重要,過長或過短都不好,煮的時間太短,雞蛋還沒有完全熟透,細菌還沒有完全被殺死,煮的時間過長可能營養會流失,所以煮前把蛋放入冷水浸泡一會兒,以降低蛋內氣壓。(1)煮雞蛋的溫度條件?(2)煮雞蛋用冷水好還是熱水好?首選用冷水煮。用冷水煮雞蛋,涼水下鍋,水沒過蛋,冷水煮雞蛋就和溫水煮青蛙是一個道理,把雞蛋在冷水中慢慢增溫煮沸,從外而內的開始緩慢的凝固,最後全部熟透,煮好後馬上放入涼水中,這樣蛋殼會比較好剝。冷水煮雞蛋的優點在於所煮的雞蛋不會破裂,成熟度比較均勻。
  • 雞蛋煮熟後,為什麼蛋黃上有一層綠色的東西?
    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有時候我們切開一個煮熟的雞蛋時,會發現蛋黃周圍有綠色環狀物 這是個有趣的烹飪化學,而且不是雞蛋的錯,那是煮雞蛋的人的錯,是一件完全可以避免發生的事! 當我們看到蛋黃周圍有這種灰綠色的環狀物時,這種變色反應說明我們煮雞蛋的時間過長了。
  • 雞蛋煮太久蛋黃上出現的「黑膜」到底有害嗎?
    ·實驗:沸水煮雞蛋半小時後蛋黃黑了昨日,記者選取了三枚一起購買的新鮮雞蛋,放到冷水中煮,從水沸後開始計時。記者將其中的兩枚雞蛋在沸水中煮7分鐘後撈出,另一枚雞蛋繼續煮至30分鐘後撈出。煮7分鐘後的雞蛋黃表面金黃隨後,記者先剝開兩枚煮了7分鐘的雞蛋,剝開第一個雞蛋後,記者看到裡面的蛋黃呈鮮豔的黃色,再剝開另一個煮了7分鐘的雞蛋,蛋黃表面仍然是黃色。當記者再剝開煮了30分鐘的雞蛋後,整粒蛋黃表面都形成了一層黑色物質。·專家:「黑膜」不易被人體吸收這層黑膜真的是硫化亞鐵嗎?
  • 煮雞蛋冷水下鍋好還是熱水下鍋好?以前都做錯了,難怪不好吃
    煮雞蛋是日常雞蛋最常見的食用方法,既能保存雞蛋的營養,吃起來也非常方便。但是,我們都知道,蒸魚、蒸菜時都是熱水下鍋,那麼,煮雞蛋是熱水下鍋還是冷水下鍋呢?很多人不知道,快來看看吧1、熱水下鍋。如果煮雞蛋的時候沸水下鍋,會讓雞蛋突然受到高溫,很容易出現破殼現象,讓雞蛋裡面的蛋黃流出,尤其是剛從冰箱拿出來的雞蛋,更加不可以沸水下鍋煮2、冷水下鍋。 煮雞蛋最好是冷水下鍋,讓雞蛋隨著水溫的上升慢慢熟透。這樣蛋殼就不容易破裂,口感也會比較鮮嫩。冷水煮雞蛋更適合從冰箱拿出來的雞蛋煮雞蛋的正確做法:將雞蛋洗淨後,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一分鐘,用小火燒開。
  • 雞蛋煮熟後,蛋黃變成了綠色?這樣吃了會致癌嗎?今天說清楚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導說,煮雞蛋時如果雞蛋的表皮發綠,就說明雞蛋已經不能再繼續食用了,因為這樣的雞蛋食用後會致癌,還會影響智力、造成貧血、抵抗力下降等問題。通常我們在外購買的煮雞蛋、茶葉蛋等,蛋黃的表皮都是灰綠色,這是怎麼回事呢?
  • 雞蛋煮太久蛋黃變綠會致癌?純屬臆想
    新京報訊(記者 馮毅)近日,有報導稱,人們常吃的煮雞蛋在長時間加熱後會產生硫化亞鐵,並導致蛋黃髮綠,而硫化亞鐵則是致癌物,長期使用會影響身體健康。是真的嗎?蛋黃變綠並不致癌在實際生活中,久煮雞蛋導致蛋黃髮綠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科普工作者雲無心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雞蛋煮的時間超過15分鐘,雞蛋白就會開始變綠,這是因為雞蛋在加熱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化學變化。
  • 為何雞蛋煮熟後,蛋黃外表有一層灰綠色的物質?它對人體有何影響
    人們對雞蛋的做法不盡相同,有些人喜歡煎雞蛋,有些人喜歡煮雞蛋,甚至還有人喜歡吃生雞蛋。很多人喜歡在早上的時候,吃一兩顆煮雞蛋當作早餐,因為水煮雞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留住雞蛋裡面的營養成分不被破壞。但如果你有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在自己所吃過的煮雞蛋中,有些蛋黃的外面覆蓋著一層灰綠色的物質,而有些蛋黃的外面則沒有這一層物質,這是怎麼回事呢?
  • 雞蛋煮太久蛋黃現黑膜有害?看看記者實驗和專家解答!
    水煮雞蛋是大家心中的營養早餐,最近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則消息,說水煮雞蛋煮太久或是放置時間過長,蛋黃表面會出現一層「黑膜」,成分是硫化亞鐵,長期食用會對人體健康有害,導致貧血、結石、影響生長和智力發育,甚至其他更嚴重的病……雞蛋煮太久真的會產生這種「黑膜」?真的有害嗎?
  • 煮雞蛋多 1 分鐘都不行!一個實驗告訴你原因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完美的煮雞蛋。時間長短不同,煮出來的蛋也不同。它可能是溫泉蛋、溏心蛋、全熟蛋……那雞蛋煮多久最好呢?煮雞蛋,多 1 分鐘都不行時間,就是煮雞蛋的靈魂!哪怕是差了一分鐘,樣子都不太一樣,甚至會錯過最喜歡的口感。那麼這顆蛋,就是一顆失敗的蛋。
  • 煮雞蛋應該用冷水還是沸水?溏心蛋和全熟蛋,哪個更有營養?
    不僅營養好,做法還簡易多樣,比如水煮蛋、雞蛋湯、雞蛋羹、炒雞蛋、煎雞蛋、滷蛋、茶葉蛋、皮蛋等等。其中,最簡單的莫過於煮雞蛋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完美的煮雞蛋,畢竟,煮雞蛋用的水溫不同、時間不同,煮出來的蛋也不同。煮雞蛋應該用冷水還是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