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食物中,雞蛋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一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儲存一些雞蛋,不管是煎著吃還是煮著吃,又或者是炒著吃,都很美味。
但是,最近雞蛋卻遇到了「緋聞」。根據某電視節目的報導稱,雞蛋如果在蒸煮過程中,蛋黃外面變綠就會對人體有害,甚至會造成人貧血、抵抗力下降,甚至是致癌。
雞蛋變綠,主要是蛋清中含有較多蛋白質,而蛋白質其實很怕熱量。在蒸煮時,這些蛋白質會發生熱變。
其實這些蛋白質也含有硫元素,在熱變時,這些硫元素會和氫元素結合。這個時候會產生,讓人感覺是「臭雞蛋」的感覺。另外,雞蛋內部還有蛋黃,蛋黃中含有最多的是鐵元素。雞蛋在蒸煮時,水裡也是有鐵元素的。
這個時候,前面的硫化氫與內部的蛋黃相遇,進而與鐵元素發生進一步反應。這個時候產生了一種新的物質,就是硫化亞鐵。硫化亞鐵,就是我們看到的綠色物質。
這個時候,不少人擔心這些綠色物質到底有沒有害。
事實上,這些擔心其實是不必的。因為,這些物質雖然是硫化物,但是這麼少的量,對我們的人體根本無法形成威脅。
想要避免蛋黃表面變成綠色,其實也沒那麼難,最根本的就是控制煮雞蛋的時間。這裡儘量將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左右,最好不要超過這個時間。另外,在雞蛋煮好後,一定要用冷水衝涼!
煮雞蛋時間過長,除了會產生綠色物質,還會讓雞蛋失去口感。一般,在第10分鐘起,雞蛋的蛋黃就會變得堅硬起來,越煮會越硬。
所以,不想讓雞蛋失去口感,又不想讓雞蛋產生綠色物質,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時間。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