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基摩人的招牌名菜--醃海雀(Kiviak)

2021-02-07 中國狩獵

點擊「中國狩獵」直接點關注

更多狩獵文化戶外文化資訊



大家都知道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名稱的由來是「吃生肉的人」。因為北極寒冷的氣候,很少有植物可以在那裡生長,生活於此的愛斯基摩人無法像其他地區的人那樣通過食用植物的方式補充維生素,大家都知道維生素對於人體生長所起的作用。生活於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只能通過食用生肉來補充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因為肉在高溫烹飪的時候,其中大部分的維生素都會被破壞,當然,北極燃料的缺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長此以往,愛斯基摩人就養成了吃生肉的習慣。

這種習慣使得愛斯基摩人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和烹飪手段,一些在他們眼中的「美味佳餚」對於我們來說可能難以接受。這裡要介紹的就是名為 Kiviak的食物。

Kiviak,醃海雀是愛斯基摩人的一種傳統的飲食,是將生海雀塞進海豹裡面發酵的肉類食品。聽到這裡你也許沒有什麼感覺,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一食物匪夷所思的加工過程。

首先,你需要捕獲侏儒海燕大概一百隻,海豹一隻;

(圖中的小鳥就是侏儒海燕,雖然被俗稱為「海燕」,可是它卻和隸屬於鸌形目的海燕科親緣關係並不近,而是鷗形目海鷗科的一員。它是這道菜的主料。)

(慵懶的海豹,又大又肥,然而這道菜我們並不吃它。)

接著,你需要狠心殺死海豹和侏儒海燕,並將海燕放到陰涼處一天,之後將近百隻海燕一起塞到海豹的胃裡,當然,這些海燕沒有經過任何處理。

塞好之後就是進行密封,把海豹肚子縫合,排出空氣,縫合處塗上曬乾的海豹油脂,以防止長蛆。最後在格陵蘭的永久凍土層挑一個好地方,做好標記,確保將海豹埋好。

接下來就是等待,海豹胃裡的胃酸會讓這些海鳥發酵,這在阿拉斯加可能要耗費2-3年,因為發酵與溫度有關,所以越暖和的地方製作時間越短。等到期限到達,把海豹挖出來,掏出海燕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這就是剛掏出來的製作好的醃海雀。因為羽毛並不會被發酵,所以取出的海鳥還會保持原有的形狀。

廢了那麼大勁等了這麼長時間才終於製作好,此刻手捧海雀的你心情想必是激動萬分吧,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一嘗其中滋味呢?各位還請稍安勿躁,吃前還是先讓我們學習下這種特色食品的食用方法吧!

最簡單的吃法,把海雀的羽毛拔光,就可以直接撕裂生肉來品嘗了。

不想這麼直接粗暴?沒問題,我們還有更優雅的吃法,將鳥腹剖開,取出其中發酵後的內臟,塗在烤肉上就是當地特色的調味醬。

當然最最刺激的,還要屬最後介紹的這種吃法了:拔掉鳥的尾巴,用嘴從海鳥的肛門處(是的,你沒看錯,就是肛門……)吮吸海鳥體內發酵過的內臟漿液、或是頭內的腦漿。據品嘗過的人描述,這種吃法可以讓你得到海綿般的口感和極刺激的味覺享受,不僅有類似糠和納豆的氛圍,而且動物所特有的濃厚的風味也實在美妙,就像所有的發酵混合物合在一起的那個味道……

怎麼樣?反正小編看到的時候算是震驚了。壯士,快來幹了這碗熱翔。對於那些生活在寒冷地帶的愛斯基摩人來說,這種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使他們得以生活的重要保障,是智慧和經驗的選擇。不知道發明這種食用方法的人,在第一次吃的時候有沒有和我們一樣身心不適,但是為了生存,這種方法被一代代的延續下來,成為愛斯基摩人獨特的飲食文化。


更多狩獵文化戶外文化資訊,

長按關注「中國狩獵


相關焦點

  • 日本動漫裡出現的最奇葩的食物kiviak,能發出屍臭一般的氣味
    在動漫裡也會經常出現一些比較奇葩的食物,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一種叫kiviak。出自動漫《萌菌物語》,動漫講述了雙眼能夠看到微生物的少年來到東京上農業大學的故事。剛進校門就看到有警察在發傳單,說是學校一位研究生失蹤了。
  • 北極生化武器——醃海雀,慎點!
    北極黑暗料理——醃海雀首先介紹之前,帶大家了解一下這發黑暗料理誕生的神秘之地,位於北極圈附近,順道認識一下新朋友。加拿大所處的位置大約位於我國黑龍江省所在的位置,而加拿大的「東北人「-因紐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他們居無定所,有冰就可以蓋成冰屋,但大多數都會居住在北極地區即包括北冰洋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大陸北部和北冰洋中的許多島嶼上。
  • 愛斯基摩人為什麼一輩子都吃生肉?基因變異還是另有原因?
    由於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習性與常人區別巨大,以致於上世紀初一些學者認為愛斯基摩人為了適合北極的特殊環境,在漫長的時光中產生了基因變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於愛斯基摩人的基因研究課題都是分子人類學專家們的最愛。
  • 揭秘愛斯基摩人的血腥飲食:海豹肚子裡掏鳥吃!生吃北極熊
    還有一群勇敢的人類,住在天寒地凍的北極——因紐特人(Inuit)。相比之下,對於他們我們卻知之甚少。因紐特人屬於蒙古人種,他們的祖先大約一萬年前從西伯利亞遷徙過來。要是在街上見到這倆孩子,應該想不到他們家是北極的吧…在北極生活意味著他們要面對長達數月甚至半年的黑夜,零下幾十度的嚴寒,時不時還要和北極熊鬥智鬥勇。能生存繁衍至今,簡直是個奇蹟。
  • 「跟著凱拉去冒險」之四:愛斯基摩人的「黑暗料理」
    「是愛斯基摩人!」嘟嘟鬆了一口氣:「看來我們得救了!」「小傢伙,沒事兒吧?」一名愛斯基摩大哥哥乘坐著狗拉的雪橇趕了過來:「我叫也達,還好我剛好路過這裡,你們怎麼跑到這個地方來了,多危險啊!」「我是來找我的爸爸媽媽的。」嘟嘟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兩條腿已經軟了,站都站不起來了。
  • 《碧藍航線》愛斯基摩人艦船怎麼樣 愛斯基摩人艦船強度測評
    導 讀 碧藍航線愛斯基摩人是最新活動峽灣間的反擊中登場的新驅逐艦,也是皇家陣營中少有的炮擊型驅逐艦,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碧藍航線愛斯基摩人艦船強度解析
  • 愛斯基摩人卻最愛吃它!
    鳳頭海雀的翅膀因為進化的原因,並不能支持它長時間和快速的飛行,它飛行的速度甚至還不如遊泳的速度,正因為這點,愛斯基摩人相當喜歡鳳頭海雀。網友們拿鳳頭海雀做表情包,而愛斯基摩人拿鳳頭海雀做肉包,愛斯基摩人有一道傳統的冬季名菜叫做基維雅克,他們在夏天將遷徙的鳳頭海雀和小海雀一網打盡,盡數塞進海豹皮中,縫製好後埋在凍土中,到冬天再作為食物儲備取出來拔毛生吃。
  • 愛斯基摩人的起源之謎
    世界上最不懼怕寒冷的愛斯基摩人的起源一直是人類學家們一直困擾的一個謎。傳統歷史學家認為,愛斯基摩人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即南方的商文化阿拉斯加、西伯利亞和中國。但相比之下,愛斯基摩人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當然,在進一步確定的考古證據出現之前,這一學說受到了質疑。
  • 愛斯基摩人居然也要用冰箱?
    今日問題 ⊙愛斯基摩人也要用冰箱嗎?⊙ 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在我們的想像中,冰箱應該是他們完全不需要的電器之一。
  • 讓你吃驚的現代愛斯基摩人
    在地球的最北端,一年四季千裡冰封,一群穿著獸皮的人們住在冰屋裡,靠捕鯨為生,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當我帶著上述想像踏上北極最大的愛斯基摩人聚居地巴羅時,卻發現,這裡和我想的大不一樣。  巴羅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最北端,是個只有5000人口的小城市。去年7月底,我在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安克雷奇參加了當地旅行社組織的「巴羅一日遊」。
  • 愛斯基摩人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對愛斯基摩人,人們總是充滿著好奇。這個生活在極寒地帶的人種,目前有約14萬的人口,分別生活在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地區。其中8.5萬人生活在北美,5萬人在格陵蘭,其餘的在西伯利亞。愛斯基摩人生活完全適應極寒,冰雪覆蓋的環境下,幾乎不存在植物,所以愛斯基摩人基本不吃蔬菜,他們每日的膳食包括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
  • 愛斯基摩人現在還住雪屋嗎
    愛斯基摩是一個民族。不同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對自己有不同的稱呼。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愛斯基摩人稱自己為「因紐皮特人」,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稱自己為「因紐特人」,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人稱自己為「卡拉特裡特」,意思都是「人」。愛斯基摩人認為「人」是生命王國裡至高無上的代表。
  • 愛斯基摩人的雪:一樁百年未決的懸案
    這周一凌晨,盼了許久的北京初雪總算落下來了,儘管雪落時無聲,日出後無痕,但著實讓人激動。有關今冬北京初雪懸案終於帷幕,然而一樁關於愛斯基摩人的雪的懸案,100年來爭議不斷,至今懸而未決。  初中時,我曾讀到一篇講愛斯基摩人的文章,最引人入勝的內容是描述愛斯基摩人語言那段。
  • 一份愛斯基摩人引領全球時尚的簡史
    「愛斯基摩」 一詞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來的,即「吃生肉的人」。實際上愛斯基摩人並不喜歡這名字,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Inuit)」人,即「真正的人」之意。  北極圈環境氣候相當惡劣,愛斯基摩人能夠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蹟。抵禦嚴寒,首先成了最大的挑戰。
  • 揭秘愛斯基摩人強悍捕鯨全程(高清)
    捕鯨活動對愛斯基摩人來說,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該地區的愛斯基摩捕鯨隊將集中到鯨群經常出沒的地方,選擇有利地形,安營紮寨。每艘船一般間距約200米。每個鋪鯨隊都有自己的狩獵範圍,阿拉斯加地區的霍普角和庫茲布灣每年夏天都吸引著很多捕鯨隊。捕鯨隊到達目的地之後,便開始每天24小時的守望。美國人Andrew Moore和Jonathan Harris用了9天的時間,見證了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狩獵鯨魚的全程。
  • 北極圈的古代人,愛斯基摩人為何如此這麼神秘?
    ,流傳程度最廣的「愛斯基摩人(Eskimo)」竟然是一句黑稱!當時愛斯基摩人生活在阿拉斯加地區至魁北克以北地區,但印第安人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習慣,導致了他們無論處於什麼階段都跟當地的民族不合群,這兩個民族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最終,好戰的印第安人對愛斯基摩人進行了不少的掠奪和報復性活動,雙方一直帶著偏見和衝突生活著,歷史上積怨很深。因此,在印第安人眼中,愛斯基摩人茹毛飲血的生活習慣非常野蠻,於是順手送了這個黑稱給對方——愛斯基摩人(意為吃生肉的人)。
  • 愛斯基摩人住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愛斯基摩(Eskimo)人,生活在北極地區,又稱為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製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美國的聯邦法律在稱呼少數族裔時,不再使用「愛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視性的詞彙,「愛斯基摩人」由「阿拉斯加州原住民」(Alaska Natives)取代。
  • 明明都是地球人,愛斯基摩人的來源為何至今成謎?
    估計很多人都想不到,流傳程度最廣的「愛斯基摩人(Eskimo)」竟然是一句黑稱!當時愛斯基摩人生活在阿拉斯加地區至魁北克以北地區,但印第安人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習慣,導致了他們無論處於什麼階段都跟當地的民族不合群,這兩個民族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最終,好戰的印第安人對愛斯基摩人進行了不少的掠奪和報復性活動,雙方一直帶著偏見和衝突生活著,歷史上積怨很深。因此,在印第安人眼中,愛斯基摩人茹毛飲血的生活習慣非常野蠻,於是順手送了這個黑稱給對方——愛斯基摩人(意為吃生肉的人)。
  • 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祖先來自中國北部,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約在1萬年前從白令海峽開始涉足美洲,現在阿拉斯加、格陵蘭島、西伯利亞地區都有分布。愛斯基摩(Eskimos)是死對頭印第安人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愛吃生肉的人」,含貶義。因紐特(Inuit)在他們自己的語言裡意為「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