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愛斯基摩人的血腥飲食:海豹肚子裡掏鳥吃!生吃北極熊

2020-12-04 與歐洲有關的一切

從小自然課上就學過,南極住著企鵝,北極住著北極熊。對這兩種住在地球兩極的動物,我們都很了解,動物園有的是。。。

還有一群勇敢的人類,住在天寒地凍的北極——因紐特人(Inuit)。相比之下,對於他們我們卻知之甚少。

因紐特人屬於蒙古人種,他們的祖先大約一萬年前從西伯利亞遷徙過來。

要是在街上見到這倆孩子,應該想不到他們家是北極的吧…

在北極生活意味著他們要面對長達數月甚至半年的黑夜,零下幾十度的嚴寒,時不時還要和北極熊鬥智鬥勇。能生存繁衍至今,簡直是個奇蹟。但還是想問問他們祖先,當初為啥把家搬到那去?

人們其實更熟悉他們的另一個名字——「愛斯基摩人」,意為「吃生肉的人」。他們不喜歡被這麼叫,聽起來很低級,但這確實生動概括了他們的特點。

嚴酷的生存環境,讓愛斯基摩人養成了獨特的飲食習慣。他們以狩獵為生,馴鹿、海豹、海象、鯨魚是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他們的飲食文化中基本沒有「烹飪」一說,使用方法簡單粗暴,全部生吃。。。

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們的社會原始並且與世隔絕,但事實上人家捕獵方式已經很先進了,用的都是專業獵槍。

小船行進中就會看到海豹小小的頭偶爾露出水面,這就是他們的獵物了。

在因紐特人的餐桌上,擺著各種各樣的肉類,比動物園的北極館種類還全。

海豹的肝臟對他們來說是像鵝肝一樣的珍饈美味,當然,人家吃刺身。

每逢重大節日,他們的壓軸大餐是——北極熊。。。

讓小男孩目不轉睛的,是北極熊的頭,感覺它在笑誒…

雖然有嚴格的限制,但因紐特人每年可以合法捕殺大概30隻北極熊,也算是給每天挑戰極限的人們,一點小小的特權吧。

然而,和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種傳統食物相比,血腥的海豹肝和微笑的北極熊都很純良。。。

這種食物叫做Kiviak,醃海雀,是將生海雀塞進生海豹肚子裡發酵製成的。

具體的製作方法,大概是這樣的:

首先,需要捕獲海雀數百隻,這也是北極圈內少有可見的鳥類,體型矮小,長相軟萌;以及同樣可愛的海豹一隻。

材料準備好後,把海雀和海豹都殺光光,海豹開膛破肚,掏空內臟,大肚子裡能塞進幾百隻海雀。

接下來,將滿肚子海雀的海豹屍體埋在石頭堆下面,讓海雀在海豹胃酸的作用下充分發酵。

3-18個月後,海豹重見天日,這道「醃海雀」就做好啦!

因為已經經過了完全的發酵,海雀的羽毛,一擼就掉。然後茹毛飲血的因紐特人,就可以盡情享用手撕海雀了。

不知何故覺得塑料手套很違和,都手撕小鳥了咋還搞文明社會那一套?

據說口感奶酪般絲滑,口味翔般酸爽。這道菜被見多識廣的美食家們評為,世界上最「慘絕人寰」的食物。

而因紐特人中的英雄,還有另一種刺激的吃法:

將海雀的尾巴去掉,把鳥兒直接舉過頭頂,對準菊花,瘋狂吮吸已經發酵了的內臟甚至腦漿。

我,不敢想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但喝過的人,看起來一本滿足。

不幸中的萬幸是,這種食物製作起來費時費力,所以只有在生日、婚宴等重要節日才能吃到。

萬一你有生之年來到北極,因紐特人向遠道而來的貴客,捧上這道他們視若珍寶的傳統美食,相信你一定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好客,並永生難忘。。。

相關焦點

  • 愛斯基摩人的獨特美食——醃海雀,世界最臭食物,一般人接受不了
    居住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原意是貶意「吃生肉的人」,主要居住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海岸邊落戶,透過獵捕維生。他們的外表和我們中國人差不多,但由於他們很早就遷移到北極圈生活,身體基因已經與東亞人不一樣,他們身體有一些機能負責製造脂肪酸去飽和酶,可以控制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多寡。
  • 愛斯基摩人的招牌名菜--醃海雀(Kiviak)
    大家都知道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名稱的由來是「吃生肉的人」。因為北極寒冷的氣候,很少有植物可以在那裡生長,生活於此的愛斯基摩人無法像其他地區的人那樣通過食用植物的方式補充維生素,大家都知道維生素對於人體生長所起的作用。生活於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只能通過食用生肉來補充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因為肉在高溫烹飪的時候,其中大部分的維生素都會被破壞,當然,北極燃料的缺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長此以往,愛斯基摩人就養成了吃生肉的習慣。
  • 愛斯基摩人為什麼一輩子都吃生肉?基因變異還是另有原因?
    愛斯基摩人是人類族群中最奇異的一個分支,他們長年生活在氣溫零下20-30度的北極圈裡,每年一半的時間處於極晝,另一半時間則處於極夜。愛斯基摩人的生活裡,幾乎沒有日夜交替的說法,要不就是太陽一直照射的永晝,要不就是漫長而寒冷的永夜。
  • 抓不到海豹,就去偷鳥蛋吃?原來北極熊你是這種熊!
    原標題:抓不到海豹,就去偷鳥蛋吃?原來北極熊你是這種熊! 作者:海色天痕 編輯:洛絳 挪威極地研究所的科學家一直在監測挪威沿海靠近極地的北極熊和環斑海豹。
  • 愛斯基摩人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對愛斯基摩人,人們總是充滿著好奇。這個生活在極寒地帶的人種,目前有約14萬的人口,分別生活在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地區。其中8.5萬人生活在北美,5萬人在格陵蘭,其餘的在西伯利亞。愛斯基摩人生活完全適應極寒,冰雪覆蓋的環境下,幾乎不存在植物,所以愛斯基摩人基本不吃蔬菜,他們每日的膳食包括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
  • 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是極地和低緯度地區的飲食差異。想吃某種料理,大多都能找到餐廳或自己製作。但是,我們卻很難想像北極人都在吃什麼(南極不算,目前無人定居),他們也很難體驗多樣化的飲食。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祖先來自中國北部,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約在1萬年前從白令海峽開始涉足美洲,現在阿拉斯加、格陵蘭島、西伯利亞地區都有分布。愛斯基摩(Eskimos)是死對頭印第安人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愛吃生肉的人」,含貶義。因紐特(Inuit)在他們自己的語言裡意為「真正的人」。
  • 比鯡魚罐頭還臭,愛斯基摩人當成寶,中國吃貨看到後:佩服
    美食能夠吸引人的目光,刺激人的味蕾。對美食理解不同導致各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存在較大差異。中國的吃貨能夠把在外國泛濫成災的物種吃到滅絕的地步,還有許多外國人不能接受的奇葩食物。外國人曾評皮蛋為世界上最難吃的食物,但在中國人眼裡它就是一道美味佳餚。
  • 愛斯基摩人的美食,中國吃貨都難以下咽,你敢挑戰吃一口嗎?
    華夏文明擁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飲食文化也伴隨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中國被世界公認為美食「強國」,連自傲的法國人都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大菜系,一個是法國菜,另一個就是中國菜,可見中國菜系是多麼的偉大。旅居於中國的外國人,每當提起中國美食,差點都要頂底膜拜,美味到都不想回到自己國家了。然而「一山還比一山高」,接下來要說的愛斯基摩人的最愛「美食」,卻讓聞名世界的中國吃貨傻眼了,都拒絕接受這道「美食」。
  • 生活在地球最北邊的居民,一起看看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
    而不能種植的愛斯基摩人,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都只能依靠打漁捕獵為生,獲得他們所需要的食物和生活原料。按照傳統,每年的冬天和春天,他們都會去捕殺海豹,夏天的時候,他們就劃著自製的海豹皮船,去狩獵和捕魚。到了秋天,它們就去捕獵馴鹿,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捕獵方式,愛斯基摩人就這樣滿足了他們在北極生活的需要。
  • 「跟著凱拉去冒險」之四:愛斯基摩人的「黑暗料理」
    也達大哥哥幫嘟嘟從雪地裡爬了起來:「天色不早了,走吧,我先帶你們去我的家。」愛斯基摩人的冰屋嘟嘟和凱拉坐上了也達大哥哥的雪橇,飛馳在一望無際的北極苔原上,積雪越來越深,很快視野裡只剩下了白茫茫的一片。「愛斯基摩人目前有大概14萬左右的人口,分別生活在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地區,其實大部分的愛斯基摩人已不需要像我們的祖先那樣終生與茫茫冰雪鬥爭了,也能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可仍有一部分人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養雪橇狗、獵北極熊、住冰屋,我就是其中之一。」也達大哥哥得意地說:「走,帶你去看看我們剛剛建成的冰屋。」
  • 生活在北極地區因紐特人,一日三餐靠肉為主食,身體卻非常健康
    因紐特人,因為終身肉食,且有多數肉類是生吃的,被印第安人稱為「愛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他們自稱是因紐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說到吃肉,應該沒有哪個民族吃肉比得過愛斯基摩人,終年冰天雪地,寸草不生的北極,除了魚肉、海象、海豹等海洋類動物,他們實在是沒有其它食物可吃。
  • 這些人靠吃北極熊、海豹為生,飢餓起來直接生吃
    人以食為天, 要想生存就必須解決吃的問題。吃,可以說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人類為了獲得食物去生產去勞動。當我們生活在發達的大陸文明食物自給自足的時候,那些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北極原住民是如何解決吃的問題呢?和中國的春節一樣,外出打工的年輕的因紐特人會在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聖誕節前夕趕到家裡和家人團聚。小時候最高興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回家過年,還沒走到家門口,爺爺家養的小金毛就會大老遠跑過來歡迎我回家,撒嬌似得往我身上蹭。當然因紐特人也不例外,他們自己家養的雪橇犬看到久未蒙面的主人也會用熱情的犬吠來表達久違之情。這些雪橇犬是因紐特人最忠實的夥伴,也是捕獵的能手。
  • 竟有人吃埋在地下的屍體!我真的下不去嘴啊!
    這道黑暗料理就是生活在那邊的愛斯基摩人發明的。「愛斯基摩」 是印第安人最開始叫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但他們其實屬於黃種人,最早出現在亞洲。接下來的內容請謹慎觀看,如有不適,請呼叫身邊的小夥伴!把海豹的內臟全部掏空扔掉,再把捕回來的海雀全部塞到海豹的肚子裡!而且這些海雀都是不拔毛!不掏內臟!洗都不帶洗的「原生態」海雀!一隻海豹肚子裡,差不多可以塞500隻海雀,這些就夠他們撐過最冷的時候了~
  • 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不吃蔬果,為什麼不會得「壞血症」?
    海員們的健康事關國運,然而幾百年裡,全歐洲的醫生們對壞血病束手無策,開出的藥方幾乎都不頂用。而且,只要患病水手一上岸,總是沒幾天就滿狀態回血,症狀全無!現在我們當然都知道,這肯定是缺少維生素C啊,維生素C又因此被稱為——抗壞血素。補充維生素C的最主要途徑就是吃水果蔬菜。可當時,這一問題卻壞了大家。
  • 北極熊罕見吃草 補營養還是太餓了?
    2020年9月9日訊,8月在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這些令人驚嘆的罕見照片顯示,一頭北極熊正在吃青草。野生動物攝影師Roy Mangersnes捕捉到這一幕。北極熊通常以海豹、海鳥和魚為食,而這隻北極熊則在鳥懸崖下來啃食酸漿菜。
  • 明明都是地球人,為何愛斯基摩人的來歷至今成謎?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黃種人基本上只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美洲少數地區,其實並不盡然,在北極圈附近還有一群經常被世界遺忘的人被大眾稱為「愛斯基摩人」,不過學過地理的人應該都知道他們還有另一稱呼「因紐特人」。相信大家對於生活在寒冷北極的因紐特人底是怎麼出現的,應該多少有點好奇吧?其實對於這個民族的起源是非常有趣的。
  • 餓瘋的北極熊捕捉海豹,這戰鬥力看呆了,直接秒殺海豹!
    餓瘋的北極熊捕捉海豹,這戰鬥力看呆了,直接秒殺海豹!北極熊是北極的霸主,同時也是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視頻中一隻北極熊走在茫茫的冰原上,看著它瘦弱的身體以及乾癟的肚子,顯然這隻北極熊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食了。
  • 餓瘋的北極熊捕殺海豹,這戰鬥力看呆了,海豹直接被秒!
    餓瘋的北極熊捕殺海豹,這戰鬥力看呆了,海豹直接被秒!文章中一頭北極熊走在茫茫無際的冰原上,看它瘦弱的身軀以及乾癟的肚子,顯然是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食了,不過漫無邊際的冰原上也沒有其它動物,北極熊只能來到浮冰處試圖捕捉幾條魚類充飢。
  • 愛斯基摩人最愛的「美食」,讓中國吃貨自愧不如,網友們甘拜下風
    對每一個生活在中國的吃貨而言,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為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世界上公認的美食大國。中國有著數不清的美食,幾乎在每座城市都有著特色小吃,對於吃貨而言幾乎沒有不能吃的東西,哪怕是一些難以接受的食材,對於吃貨來說卻是一種很難得的美味。
  • 北極圈的古代人,愛斯基摩人為何如此這麼神秘?
    到了夏天為了生計不得不奔忙於洶湧澎湃的大海中,僅憑簡陋的小船、魚叉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搏鬥,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甚至整個部落都會餓死……可以說,在世界上,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堅韌不拔的民族。但印第安人就不這麼看了,到底這個梁子是怎麼結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