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黃種人基本上只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美洲少數地區,其實並不盡然,在北極圈附近還有一群經常被世界遺忘的人被大眾稱為「愛斯基摩人」,不過學過地理的人應該都知道他們還有另一稱呼「因紐特人」。
相信大家對於生活在寒冷北極的因紐特人底是怎麼出現的,應該多少有點好奇吧?其實對於這個民族的起源是非常有趣的。因紐特人是從蒙古族分出去的黃種人,有著蒙古人典型的矮胖壯實身材,據說這樣的體型能夠更好的適應寒冷的氣候,頭髮也有著黃種人黑直的特點,現在他們主要分布在格陵蘭島、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等地區。
至於他們為什麼會到這些現代人看來環境惡劣地區定居的原因,學術界接受程度最高的推斷有兩個:一是因為1000多年前的蒙古人驍勇善戰,當時為了徵服世界而派去了一小部分人去到了這些地方,卻被惡劣氣候和美國印第安土著困在了北極地區;另一個就是蒙古人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而定居在了肉食動物較多的北極地區。
不過往深了研究,就可以發現因紐特人起源於古中國的殷商時代,並且沿襲了遠古良渚文明。大概在1930年左右,來自美國的考古學家亨利?柯斯林發現因紐特人使用的器皿上面都會有一些特別的動物臉紋,類似於我國商代的饕餮紋路,推測他們是受公元前1600多年前的殷商文化影響。
不過他們用於狩獵的象牙工具和狩獵習俗,卻和有水獵習慣的「良渚文明」相似,再加上因紐特人信仰出現年代比較靠後的本土宗教信仰——薩滿教,就讓他們的存在變得更加神秘莫測了。總得來說,這個「孤獨的民族」和我們的血緣關係還是比較近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肯定多少會有些相似,但是北極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也催生出了因紐特人有趣的文化。
大圖模式
首先,他們的房子真的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建築原理有點像我國西北地區的窯洞,形狀又與蒙古包類似,不過因紐特人是將房子打入地下,上面用冰磚撘起一個類似於堡壘的圓形建築,而且開口非常的窄小,這樣能有效防止熱量的流失。
不過因紐特人還有個非常有趣的生活習性,那就是吃生肉,這也是他們被稱為愛斯基摩人(吃生肉的人)的原因。要知道北極地區基本是沒有可食用植物存在的,所以因紐特人的日常飲食中就沒有蔬菜這個概念,全是吃肉的,所需的維生素全靠鯨魚皮,因為加熱會破壞維生素的結構,所以只能夠生吃,聽起來確實有點野蠻血腥呢!
雖然現在很多學者更傾向於因紐特人的祖先是蒙古人,畢竟身材長相、宗教信仰和建築飲食都與他們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最新的研究發現,他們的基因更接近於古代的吐蕃人,那麼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估計還要繼續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