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地球最北邊的居民,一起看看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

2020-12-05 靜靜科學講堂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靜靜,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可以點個讚哦!北極可是一個寒冷的地方,並且環境惡劣,處處充滿著危險,可是居然有一群神奇的人,可以生活在北極圈以內的地方,這可真讓人們大跌眼鏡,下面就讓靜靜給你介紹一下居住在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吧。愛斯基摩人就像我們國家的56個民族一樣,是一個生活在很北很北,很冷很冷的北極地區的民族,看似很神奇的愛斯基摩人,其實他們並不特殊,他們和我們中國人一樣是蒙古人種,也就是黃色人種。大約在一萬年以前,他們把自己的家從亞洲大陸搬到了北極,在搬家的過程當中,很多人走著走著就走散了,分成了幾個部落。

有一些部落來到了丹麥的格陵蘭島,還有一些部落把家安在了加拿大的拉布拉多、魁北克等一些西北地區。另有一些部落則搬到了美國的阿拉斯加,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所以北極圈可不是一個適合生活的地方,那裡氣溫低,常年寒冷,即使很多可以抵禦極冷天氣的植物,都沒有辦法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而不能種植的愛斯基摩人,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都只能依靠打漁捕獵為生,獲得他們所需要的食物和生活原料。按照傳統,每年的冬天和春天,他們都會去捕殺海豹,夏天的時候,他們就劃著自製的海豹皮船,去狩獵和捕魚。到了秋天,它們就去捕獵馴鹿,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捕獵方式,愛斯基摩人就這樣滿足了他們在北極生活的需要。

聰明的愛斯基摩人還會利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自己捕獲的獵物,馴鹿、海豹的肉用來填飽肚子,皮毛可以用來禦寒,油脂可以用來燃燒或者點燈,骨頭可以當做海豹皮船的骨架。愛斯基摩人非常善於用獸皮製作抵禦寒冷的衣物,他們製作的衣服保暖效果特別好,比如緊身的上衣會,用內層帶有絨毛的毛皮製作,這樣就可以把我們身上散發出來熱量保存起來。褲子就會用北極熊或者是畜牧的皮縫製而成,最後再穿一件用獸皮做的風雪大衣,就可以把他們自己好好地裹起來了。這樣在寒冷的冰天雪地裡,北極生活就不是什麼問題了。愛斯基摩人還是一個非常團結的集體,他們最喜歡在捕獲獵物之後,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獵物,也常常和族人們互相幫助。

事實上,除了愛斯基摩人,並沒有其他人願意生活在北京這麼寒冷的地方,因此他們也長期與外界隔絕,這也讓本來就喜歡群居生活的愛斯基摩人,變得更加團結更加齊心協力,一起打敗強壯的北極熊和鯨魚,安穩的生活在寒冷的北極,保護好自己和族人。除了團結,愛斯基摩人還特別勤奮,他們的一年從忙碌開始又從忙碌結束,但是平時豐富的肉質食品,給他們提供了充足的營養,讓他們個個都高高壯壯的。其實愛斯基摩人也有一個好朋友,就是愛斯基摩犬,冬天的時候,七八條愛斯基摩錢就可以拉上一個大大的雪橇,在茫茫的白雪上,威風凜凜地奔馳著。夏天的時候,愛斯基摩犬還可以幫著拉獵物。

不但如此,它們還能幫愛斯基摩人尋找獵物,當狗狗聞到獵物的味道時,它們就開始狂叫,這時候獵人們就會立即割斷狗狗們的繩子,它們就會立刻衝出去,把獵物團團包圍。愛斯基摩人也特別疼愛他們的小幫手,會給自己心愛的朋友找很多好吃的,這樣愛斯基摩犬工作起來就會更加賣力了。有填飽肚子的食物,保暖的衣物,知心的夥伴,可是愛斯基摩人總不能睡在冰天雪地裡吧,那麼他們到底住在哪裡呢?寒冷的北極應該建造什麼樣的房子,才能為他們帶來溫暖呢?愛斯基摩人睡的屋子叫著雪屋,他們會選擇被風吹得特別特別緊實的雪堆,切成大小適合的雪磚,然後用這些雪磚砌成一個圓頂屋子,還會在牆面上的一些地方,用冰塊來代替雪塊,好讓光線透射進來。

最後在牆上留下一扇門,方便進出,掛上動物皮製作的門帘,來抵禦寒風。挖一個深深的坑,這樣就擁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有的人會在屋內掛滿獸皮,讓雪屋更加溫暖。雪屋內的氣溫可以達到零下十幾度,雖然也還是很冷,可是比起北極戶外零下四五十度的環境,那可就暖和多了。而且雪化了會很快凝固成冰,冰能夠讓雪磚和雪磚之間結合的更為穩固,就這樣,愛斯基摩人在裡面穿上厚厚的皮衣,就可以安全度過整個冬天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愛斯基摩人都住在雪屋裡面,還是有一些愛斯基摩人會住在木屋裡的,現在的生活環境好多了,很多愛斯基摩人已經搬到現代化的有暖氣的房子裡了。

在北極圈小漁村的愛斯基摩人,也已經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過上了現代生活。在他們的生活場所裡,有機場有超市,也有遊樂中心,政府還會安排醫生,定期給生病的人們治病,他們的孩子也可以和大家一樣,在學校裡面學習。汽車也成了人們的代步工具,他們已不再滿足過去的捕獵生活,有些人做起了皮毛生意。或許原始的愛斯基摩生活方式,已經距離他們越來越遠,皮划艇被機動船所替代,年輕人不再喜歡吃生肉,但是還是有一部分愛斯基摩人在堅持自己的文化。那麼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讚關注靜靜,如果你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評論出來,大家一起開心的討論,我們下篇文章再見,記得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愛斯基摩人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對愛斯基摩人,人們總是充滿著好奇。這個生活在極寒地帶的人種,目前有約14萬的人口,分別生活在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地區。其中8.5萬人生活在北美,5萬人在格陵蘭,其餘的在西伯利亞。愛斯基摩人生活完全適應極寒,冰雪覆蓋的環境下,幾乎不存在植物,所以愛斯基摩人基本不吃蔬菜,他們每日的膳食包括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
  • 愛斯基摩人住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愛斯基摩(Eskimo)人,生活在北極地區,又稱為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製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美國的聯邦法律在稱呼少數族裔時,不再使用「愛斯基摩人」等具有歧視性的詞彙,「愛斯基摩人」由「阿拉斯加州原住民」(Alaska Natives)取代。
  • 《北方的納努克》一百年前的愛斯基摩人,彪悍的生活不是傳說
    在我小的時候,認為愛斯基摩人就是聖誕老人,他們會在聖誕之夜駕著漂亮的馴鹿雪橇,在厚厚的積雪中前行,給每一個睡夢中的小朋友送來夢寐以求的禮物。所以,從年幼之時起,由讀童話故事而建立起來的對愛斯基摩人的好感,並沒有因為長大了而消失,反倒是隨著知識量的增長,對愛斯基摩人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更大的好奇心。
  • 1922年,無聲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記錄愛斯基摩人的日常生活
    攝於近百年前的《北方的納努克》,再現了愛斯基摩人原始的生活,為人們打開了北極大陸的神秘大門,令觀眾驚訝於所看到的一切。導演弗拉哈迪花16個月,與愛斯基摩人一起生活。本片拍完後,納努克一家因拍攝影片沒時間儲存足夠食物過冬,第二年冬天在飢餓嚴寒中去世,為影片蒙上一層悲劇色彩。而部分搬演的擺拍鏡頭,也令這部紀錄片的真實性備受爭議。
  • 愛斯基摩人的招牌名菜--醃海雀(Kiviak)
    大家都知道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名稱的由來是「吃生肉的人」。因為北極寒冷的氣候,很少有植物可以在那裡生長,生活於此的愛斯基摩人無法像其他地區的人那樣通過食用植物的方式補充維生素,大家都知道維生素對於人體生長所起的作用。生活於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只能通過食用生肉來補充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因為肉在高溫烹飪的時候,其中大部分的維生素都會被破壞,當然,北極燃料的缺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長此以往,愛斯基摩人就養成了吃生肉的習慣。
  • 當愛斯基摩人用上冰櫃,地球麻煩大了
    (天下網商記者 張超)地球最冷村莊氣溫飆到38℃。西伯利亞的俄羅斯村莊維爾霍揚斯克,最近改寫了自己保持的吉尼斯紀錄。這個村莊是地球上溫差最大的地方,最低氣溫紀錄是零下69.8℃,最高氣溫紀錄則是1988年7月25日創下的37.3°C。
  • 大家都是地球人,為何有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來歷至今成謎?
    我們上學的時候一定在教科書上見過對「愛斯基摩人」的介紹,他們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耐寒、生活在北極圈內外、總是穿著厚厚的動物皮毛。
  • 大家都是地球人,為何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來歷至今成謎?
    在我們世界上,有許多地區的溫度都是非常低的,因此在寒冷的區域生活的人都要穿上厚厚的大衣,特別是在北極圈附近生活的愛斯基摩人,他們就是非常禦寒的一個民族,但是有專家在調查這個民族的時候,卻發現他們的祖先至今是一個謎。
  • 讓你吃驚的現代愛斯基摩人
    在地球的最北端,一年四季千裡冰封,一群穿著獸皮的人們住在冰屋裡,靠捕鯨為生,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當我帶著上述想像踏上北極最大的愛斯基摩人聚居地巴羅時,卻發現,這裡和我想的大不一樣。  巴羅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最北端,是個只有5000人口的小城市。去年7月底,我在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安克雷奇參加了當地旅行社組織的「巴羅一日遊」。
  • 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北極圈裡的居民,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冰島、挪威、瑞典和芬蘭這8個國家間,加起來有400萬常住人口。按照更廣義的算法,北極圈附近生活著1千3百萬人。這種論斷,也間接支持了北極居民來歷:由於溫帶氣溫波動劇烈,當時的人們選擇向南北遷徙。追蹤著猛獁象(最早期的食物),我們的祖先就不知不覺來到了極寒的北極。| 北極人都是誰? |
  • 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真的是中國人後裔不怕冷嗎
    前段時間有一個關於北極的原住民愛斯基摩人的生活視頻比較火。愛斯基摩人其實就是生活在北極的原始著民,他們脫離現代社會節奏不屬於任何國家。過著遷徙的生活。還是停留在原始社會時期?關於s機模人的祖先來源有很多種說法。
  • 「跟著凱拉去冒險」之四:愛斯基摩人的「黑暗料理」
    「愛斯基摩人目前有大概14萬左右的人口,分別生活在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地區,其實大部分的愛斯基摩人已不需要像我們的祖先那樣終生與茫茫冰雪鬥爭了,也能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可仍有一部分人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養雪橇狗、獵北極熊、住冰屋,我就是其中之一。」也達大哥哥得意地說:「走,帶你去看看我們剛剛建成的冰屋。」
  • 愛斯基摩人最愛的「美食」,讓中國吃貨自愧不如,網友們甘拜下風
    所以吃貨的戰鬥力難以想像,讓很多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都由衷的感到欽佩,但是今天要說的是愛斯基摩人最愛的「美食」,卻讓中國吃貨自愧不如,網友們甘拜下風。這種美食是生活在北極愛斯基摩人最喜愛吃的一種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還受到當地人的喜愛。這種食物製作方法非常複雜,並且需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才可以完成。
  • 愛斯基摩人的獨特美食——醃海雀,世界最臭食物,一般人接受不了
    居住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原意是貶意「吃生肉的人」,主要居住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海岸邊落戶,透過獵捕維生。他們的外表和我們中國人差不多,但由於他們很早就遷移到北極圈生活,身體基因已經與東亞人不一樣,他們身體有一些機能負責製造脂肪酸去飽和酶,可以控制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多寡。
  • 北極圈的古代人,愛斯基摩人為何如此這麼神秘?
    愛斯基摩人最有發言權。他們被稱為「最孤獨的民族」,常年生活在北極圈以北的地區,以冰為屋、以獸皮為衣,以生肉為食,沒有貨幣,沒有商品,甚至只有簡單的文字。雖然不是已經消失的種群,其神秘程度卻絲毫不亞於瑪雅人。他們和印第安人有什麼過節?為什麼與世隔絕上千年?到底起源於中國的殷商,還是良渚文明?
  • 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不吃蔬果,為什麼不會得「壞血症」?
    補充維生素C的最主要途徑就是吃水果蔬菜。可當時,這一問題卻壞了大家。當時得壞血病的主要人群除了水手,還有偏遠牧區的牧民,對於他們來說,蔬果可不是那麼容易獲取的食材。久而久之,壞血病的疼痛就一直折磨著這些人。為了戰勝這個病魔,一些醫學專家就開始研究。
  • 愛斯基摩人現在還住雪屋嗎
    原始生活方式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方式。或者說,在北極地區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特權」。他們世世代代以狩獵為主。在格陵蘭北部,他們在冬夏之交獵取海豹,6~8月以打鳥和捕魚為主,9月獵捕馴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獵海豹為主,並在冬夏之交獵取馴鹿,4~5月捕鯨。不同季節、不同地區,愛斯基摩人採用不同的方法獵取海豹。
  • 愛斯基摩人的雪:一樁百年未決的懸案
    這周一凌晨,盼了許久的北京初雪總算落下來了,儘管雪落時無聲,日出後無痕,但著實讓人激動。有關今冬北京初雪懸案終於帷幕,然而一樁關於愛斯基摩人的雪的懸案,100年來爭議不斷,至今懸而未決。  初中時,我曾讀到一篇講愛斯基摩人的文章,最引人入勝的內容是描述愛斯基摩人語言那段。
  • 明明都是地球人,愛斯基摩人的來源為何至今成謎?
    愛斯基摩人最有發言權。他們被稱為「最孤獨的民族」,常年生活在北極圈以北的地區,以冰為屋、以獸皮為衣,以生肉為食,沒有貨幣,沒有商品,甚至只有簡單的文字。雖然不是已經消失的種群,其神秘程度卻絲毫不亞於瑪雅人。他們和印第安人有什麼過節?為什麼與世隔絕上千年?
  • 北極圈的神秘部落,當地居民愛吃生肉,還讓自己的老婆招待客人
    但實際上雖然我們過著比較先進的生活,生活當中應用著各種科技,但是在地球的某些角落依舊有人過著比較原始的生活,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支部落就非常的神秘,你知道他們生活在哪裡嗎?下面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支部落的居民全部都生活在北極附近,過著冰天雪地的生活,人們將這支部落的居民叫做愛斯基摩人,翻譯成中文意思就是吃生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