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時候,認為愛斯基摩人就是聖誕老人,他們會在聖誕之夜駕著漂亮的馴鹿雪橇,在厚厚的積雪中前行,給每一個睡夢中的小朋友送來夢寐以求的禮物。所以,從年幼之時起,由讀童話故事而建立起來的對愛斯基摩人的好感,並沒有因為長大了而消失,反倒是隨著知識量的增長,對愛斯基摩人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更大的好奇心。
看了電影《北方的納努克》,這部由被譽為紀錄片之父的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拍攝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關於愛斯基摩人的紀錄片。他通過對最好的獵手納努克一家人的鏡頭追蹤,基本完整的還原了當時愛斯基摩人的真實生活狀態。讓我對北極重新燃起了嚮往,對納努克一家為了生活而做出的努力和拼搏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他們是睡冰臥雪的北極圈主人,心靈手巧的發明創造了獨特又非常實用的出行工具。愛斯基摩人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從亞洲開始出發一路遷徙到北極,之後他們就成了這片被冰雪覆蓋大陸的主人。那可是北極啊,一片冰雪蒼茫,連熊和狐狸甚至狼都被一望無盡的雪原同化成了白色。幾乎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卻生活著一群和我們一樣的人類,這原本應該是神話傳說中的故事,卻被彪悍的愛斯基摩人寫成了現實。
《北方的納努克》通過導演寫實的鏡頭,在電影的開端就非常真實的展示了愛斯基摩人的出行工具之一——海豹皮做的小船。
看上去那就是一隻小小的獨木舟,由一個人用短漿就可以非常靈活的操縱,在顛簸的海面上遊來遊去。等小船到了岸邊鏡頭拉近才看清楚,這條小小的海豹船上除了納努克之外,上面還趴著一個半大的孩子。船艙裡除了『駕駛員』納努克之外,又陸續大大小小的鑽出來三個人,這簡直就是太神奇了!
納努克尋找浮冰準備釣魚的時候,這條能裝下他一家人的海豹皮小船,被他很輕鬆的就拖到了浮冰上面。這個水中的交通工具看起來很輕便,又非常的實用、同時使用起來足夠靈活。至於造價嘛……,以現在的物價來衡量那應該是屬於奇貨可居型的。現在,海豹也屬於國家保護動物了,誰還敢去獵幾頭海豹回來造船呢?!
在《北方的納努克》中比較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馴鹿的影子,負責拉雪橇的是一群長毛的獵狗,時常呲著尖利的犬牙衝著大快朵頤的主人手裡熱乎乎的生肉,露出貪婪又兇狠的樣子,看上去有點像真的狼喲。或許,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養馴鹿還只是一少部分愛斯基摩人的事情,而納努克是個真正的獵人。所以,鏡頭中納努克 一家由海裡上岸後,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狗拉的雪橇,然後帶著一家人在冰原上輾轉捕獵。
愛斯基摩人彪悍的育兒方式,在世界上應該是絕無僅有的!因為北極殘酷惡劣的自然生存環境,在以前愛斯基摩人的孩子夭折的很多。有個傳說是:愛斯基摩人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許多個家庭,因為在那樣寒冷的條件下嬰幼兒是不容易存活的。所以愛斯基摩人看上誰家的孩子,就會要過來自己撫養,而孩子的父母多半也不會反對。對於他們來說食物一直都是短缺的,生存的環境又惡劣,僅憑一家之力很難把一個孩子養大,所以誰有能力誰就要過去養。
《北方的納努克》中男主納努克有大大小小三個孩子,這真的是很厲害了。在這部劇中,導演用最細膩溫柔的鏡頭拍下了納努克和他的孩子們之間的故事。
當食物比較充足時,或者捕獵的間隙,納努克都會努力的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好的生存空間,讓他們能吃飽、能穿暖、晚上可以住在溫暖遮風的雪窩子裡。偶爾清閒的片刻時光,納努克和孩子們一起玩耍,也就等於潛移默化之中,把狩獵的手藝傳給他的孩子們了。
最幼小的那個嬰兒是沒有衣服穿的(劇中說是三個月大),媽媽把他貼身裝在背後的皮裘裡,用自己體溫度來給他傳遞熱量和安全感,這看上去和袋鼠媽媽的育兒袋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在冰天雪地裡,光著屁股的嬰兒好幾次被從媽媽暖和的後背上提溜出來。第一次是一家人從海上靠岸的時候,被爸爸從船艙裡直接給光屁股拎出來了。第二次看著像是媽媽給他洗澡,也是直接從媽媽的後背上光溜溜的給拽出來,一絲不掛的被摟在懷裡,大人用吐沫給他洗澡洗臉揉搓他胖嘟嘟的小短腿兒。
四周可都是厚厚的冰原和常年不化的積雪啊,媽媽一直都穿著厚厚的動物毛皮,小寶貝卻在這冰天雪地裡光著小屁股。看到這裡,我直感嘆:北極的嬰兒能活下來並長大的都不是凡品,這也太抗造了!
全家一起來狩獵,茹毛飲血開懷暢飲大塊吃新鮮的生肉。影片中說,納努克永遠在為食物奔波。是啊,他要憑藉一雙手和簡陋的生產工具來養活五、六張嘴,在北極這件事太難了。即使納努克是最優秀的獵人,他也幾乎沒有停歇下來的時刻。平時主要是狩獵北極狐,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北極狐個子小嘛,和其他動物相比應該是好抓一些,而且北極狐嬌小的身軀對人類不會造成危險。
納努克還是個很棒的漁夫,從他在浮冰中尋找魚窩,並且用海豹牙冒充誘餌釣到了許多鮭魚就看出來了,在北極想要生活下去必須要掌握多種技能。
身體龐大的海象大約有兩噸重(想起了我的車重1.5噸),北極的主人愛斯基摩人納努克和他的朋友們,僅靠一柄尖銳的魚叉,憑著自己嫻熟的狩獵技巧,就把躺在海邊曬太陽的巨無霸海象給捕獵到了。過程當然是艱辛的,但緊接著就是在海邊享受的天然海象盛宴。愛斯基摩人在享受這場新鮮的海象肉時,屏幕前的我只感受到了來自於他們歡樂的臉上充滿了滿足感和幸福感,而沒有絲毫的不適應也沒覺得血腥。在《北方的納努克》中愛斯基摩人在生活上的彪悍,比現在視頻上吃生肥豬肉喝伏特加的俄羅斯扛把子們厲害太多了!
茹毛飲血是每個愛斯基摩人與生俱來的民族特色,不需要學。當最優秀的北極獵人納努克從厚厚的冰層下面獵到海豹時,他招呼來全家幫他完成這次狩獵,從老婆到孩子全員出動。那頭倒黴的海豹被從冰窟窿裡使勁拽上來了,納努克手中那柄鋒利的刀再次派上了用場。在大孩子的協助下,刷刷幾刀他就剝下了一張完整的海豹皮,然後全家一起圍著海豹開始大快朵頤。從孩子到大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是享用食物的滿足和開心,每個人的手中都是海豹的鮮肉或者瓊脂。背著嬰兒的妻子也絲毫沒有顧忌的大口的吃著生肉,什麼產婦、什麼哺乳期婦女月子餐在這裡都是完全不存在的。
是北極的惡劣環境把愛斯基摩人鍛鍊的成了野獸一樣的兇猛和尖利?還是愛斯基摩人把北極當做了他們自己家的天然獵場?人與自然互相傷害又互相依存!
愛斯基摩人的東方面孔讓我有說不上來的親切感,他們真的是來自遙遠時期的蒙古嗎?人類的身體到底子在怎樣的寒冷中才是極限?愛斯基摩人的東方面孔很容易就讓人想到曾經被驅逐過的蒙古人,看上去並不強壯的亞洲人種在極寒的自然環境中,居然有如此令人瞠目結舌的爆發力和對抗身體極限的韌性,人類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
《北方的納努克》從他的黑色的頭髮到扁平的五官,怎麼看都是純純的華夏基因。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們,也都是如此,笑的時候都有種憨憨的淳樸。
在北極這樣極寒的自然環境下,愛斯基摩人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遷,也還是保持著黃種人的明顯特徵,是不是說明其實歐洲人或者非洲人都適應不了北極的生存環境?或者說無法在北極長久的堅持下去?而愛斯基摩人已經完全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並且掌握了一套在這片凍土可以橫行霸道的生存法則,並且世代相傳下來。
拍攝紀錄片的初衷就是真實,這部《北方的納努克》太棒了!
這部《北方的納努克》描述的是還沒有接觸到文明、科技時的北極生活,現在的愛斯基摩人已經完全告別了影片中的生活模式,這也更顯這部電影的珍貴。以前那些貼著野蠻標籤,與自然抗衡的愛斯基摩人已經走遠了,現在的北極再也不用去戶外捕獵。愛斯基摩人也真的變成了駕著馴鹿雪橇,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們送禮物的聖誕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