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由於大氣層極為稀薄,無法有效保存熱量,水星表面晝夜溫差極大,為太陽系行星之最。白天時赤道地區溫度可達430°C,夜間可降至-170°C。極區氣溫則終年維持在-170°C以下。水星南北極的環形山是一個很可能成為人類殖民的地方,因為那裡的溫度常年恆定(大約-200℃)。水星幾乎沒有大氣,所以水星其他有日光照射部分的熱量很難攜帶至此,而水星很小的軸傾角使得水星兩極較為淺的環形山底部也總是黑暗的,未來人類登陸水星並殖民這裡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相比較強磁場強輻射的木星,擁有美麗環系與同樣眾多衛星的土星要溫和的多,它的磁場與輻射遠沒有木星那麼強,而且土星的衛星是太陽系裡最多種多樣的。
土星擁有比水星還大比地球大氣層還稠密的土衛六,也擁有4顆直徑1000公裡左右,2顆直徑500公裡左右的大型或中型衛星。土星有7顆達到流體靜力平衡,呈球形的衛星。它們都是未來人類登陸與殖民的潛在目標。另外,土星的眾多衛星大多是巖石與水冰的混合物,所以未來人類在土星系統生活,不必擔心缺水。
有水就可以生產氧氣,同時水中的氫可以作為太空飛行器的能源使用。
天王星是個躺在軌道上繞太陽公轉的怪傢伙,像傾倒滾動的球。它的轉軸傾角達到97.77度,也就是南極或北極對著太陽,這使它的季節變化完全不同於其他行星。
天王星也有四顆1000公裡左右的大衛星,另外還有1顆直徑500公裡左右的中等衛星天衛五。5顆主要衛星中最大的是天衛三,其直徑有1578公裡,是太陽系的第8大衛星,質量相當於月球的5%。而第五大衛星天衛五上有20公裡高的斷層懸崖,也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峭壁,也是未來人類太陽系旅遊的熱門景點。
這五顆衛星和土星幾顆尺寸相仿的衛星一樣,也主要是水冰與巖石的混合體,也是未來人類在太陽系行星際殖民的潛在目標。
海王星只有一顆大衛星海衛一,這是個有稀薄大氣且表面不斷有氮冰火山噴發的寒冷衛星。它是太陽系最大的逆行衛星,因為它是被海王星俘獲的。海衛一平均密度為2.061 g/cm3,在地質上估計含有15-35%固態冰及其他巖石物質。它擁有一層稀薄大氣,其主要成分是氮,以及含有少量甲烷,整體大氣壓約為0.01毫巴。它的表面溫度在-230℃左右,幾乎是太陽系最冷的天體。
未來人類在海王星衛星上殖民的人口密度估計和現在地球北極地區相似。海王星與其他三顆大行星相比,擁有的大衛星數量較少,所以資源也少,未來殖民的人類數量不會很多。但海衛一是個非常適合作為人類前往柯伊伯帶天體的中轉站。
最近新視野號近距離飛掠了柯伊伯帶最大的天體,「前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
冥王星呈紅棕色,表面由甲烷冰,氮冰,一氧化碳冰覆蓋,其地質活動很活躍。而冥王星的大衛星冥衛一卡戎與冥王星的組成並不相似,它的表面呈灰色。卡戎表面溫度約為-230℃,密度為1.63克/立方釐米,顯示組成成分中,巖石佔了一半多,冰則比一半少一點,它比冥王星擁有更多的水冰,這也是未來人類前往冥王星活動的重要資源。另外,冥衛一沒有大氣。
相比較地質活動活躍的冥王星,冥衛一似乎更適合未來人類活動。
世界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決不會永遠躺在搖籃裡。」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隨著地球上人口越來越多,因為爭奪資源而造成的環境破壞也會越來越多。人類只有走出地球,利用太陽系其他星球的資源才能更好地保護地球的環境;也才能把人類文明的火種傳播與延續的更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