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九大行星,你想去哪個?

2021-01-15 宇宙解碼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由於大氣層極為稀薄,無法有效保存熱量,水星表面晝夜溫差極大,為太陽系行星之最。白天時赤道地區溫度可達430°C,夜間可降至-170°C。極區氣溫則終年維持在-170°C以下。水星南北極的環形山是一個很可能成為人類殖民的地方,因為那裡的溫度常年恆定(大約-200℃)。水星幾乎沒有大氣,所以水星其他有日光照射部分的熱量很難攜帶至此,而水星很小的軸傾角使得水星兩極較為淺的環形山底部也總是黑暗的,未來人類登陸水星並殖民這裡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相比較強磁場強輻射的木星,擁有美麗環系與同樣眾多衛星的土星要溫和的多,它的磁場與輻射遠沒有木星那麼強,而且土星的衛星是太陽系裡最多種多樣的。


   土星擁有比水星還大比地球大氣層還稠密的土衛六,也擁有4顆直徑1000公裡左右,2顆直徑500公裡左右的大型或中型衛星。土星有7顆達到流體靜力平衡,呈球形的衛星。它們都是未來人類登陸與殖民的潛在目標。另外,土星的眾多衛星大多是巖石與水冰的混合物,所以未來人類在土星系統生活,不必擔心缺水。


有水就可以生產氧氣,同時水中的氫可以作為太空飛行器的能源使用。


  天王星是個躺在軌道上繞太陽公轉的怪傢伙,像傾倒滾動的球。它的轉軸傾角達到97.77度,也就是南極或北極對著太陽,這使它的季節變化完全不同於其他行星。


天王星也有四顆1000公裡左右的大衛星,另外還有1顆直徑500公裡左右的中等衛星天衛五。5顆主要衛星中最大的是天衛三,其直徑有1578公裡,是太陽系的第8大衛星,質量相當於月球的5%。而第五大衛星天衛五上有20公裡高的斷層懸崖,也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峭壁,也是未來人類太陽系旅遊的熱門景點。

這五顆衛星和土星幾顆尺寸相仿的衛星一樣,也主要是水冰與巖石的混合體,也是未來人類在太陽系行星際殖民的潛在目標。


   海王星只有一顆大衛星海衛一,這是個有稀薄大氣且表面不斷有氮冰火山噴發的寒冷衛星。它是太陽系最大的逆行衛星,因為它是被海王星俘獲的。海衛一平均密度為2.061 g/cm3,在地質上估計含有15-35%固態冰及其他巖石物質。它擁有一層稀薄大氣,其主要成分是氮,以及含有少量甲烷,整體大氣壓約為0.01毫巴。它的表面溫度在-230℃左右,幾乎是太陽系最冷的天體。


  未來人類在海王星衛星上殖民的人口密度估計和現在地球北極地區相似。海王星與其他三顆大行星相比,擁有的大衛星數量較少,所以資源也少,未來殖民的人類數量不會很多。但海衛一是個非常適合作為人類前往柯伊伯帶天體的中轉站。


  最近新視野號近距離飛掠了柯伊伯帶最大的天體,「前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


冥王星呈紅棕色,表面由甲烷冰,氮冰,一氧化碳冰覆蓋,其地質活動很活躍。而冥王星的大衛星冥衛一卡戎與冥王星的組成並不相似,它的表面呈灰色。卡戎表面溫度約為-230℃,密度為1.63克/立方釐米,顯示組成成分中,巖石佔了一半多,冰則比一半少一點,它比冥王星擁有更多的水冰,這也是未來人類前往冥王星活動的重要資源。另外,冥衛一沒有大氣。


相比較地質活動活躍的冥王星,冥衛一似乎更適合未來人類活動。


  世界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決不會永遠躺在搖籃裡。」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隨著地球上人口越來越多,因為爭奪資源而造成的環境破壞也會越來越多。人類只有走出地球,利用太陽系其他星球的資源才能更好地保護地球的環境;也才能把人類文明的火種傳播與延續的更久遠。


 

相關焦點

  • 太陽系重現第九大行星(圖)
    新華/法新  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隨著2006年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後而只剩八大行星。不過,美國科學家、「冥王星殺手」麥可·布朗20日發表文章說,第九大行星回來了。不過,這一次可不是要拯救已被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除名的冥王星,而是天文學家新發現了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的證據。
  • 大班科學教案:太陽系九大行星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太陽系九大行星   設計構想:隨著神舟五號的順利登空,吸引著世界各國的關注目光,楊利偉,這個本來陌生的名字,現已變得耳熟能詳
  • 第九大行星或來自於太陽系外,質量堪比10個地球,哈勃能找到它嗎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這是人所共知的,原先說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是包括冥王星,但是冥王星已經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協會清出行星的行列,所以太陽系剩下了8大行星。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早在2016年1月就有消息傳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雜誌上宣布他們發現了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軌道運行異常現象,它們雖然以不同速率運轉,但其運行軌道卻擁有相同的傾角,且朝向太陽的角度相近。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或許要出現
    ,他們把這個神秘的未知行星稱為「第九大行星」。不過縱觀太陽系邊緣行星的探索史,這次的「第九大行星」也有天文學家是誤入歧途的結果,最終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如果我自己突然看到這篇論文,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他們瘋了』,」研究組成員,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說,「但如果你仔細看一看各種跡象和數據統計,你就會發現很難得出其他的結論。」
  • 太陽系出現第九大行星?神秘天體闖入太陽系,被太陽「控制」
    宇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星球,在這個龐大的空間內,每個天地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去運行,不過也總有一些行星在宇宙中橫衝直撞,不按常理出牌,經常有一些小行星闖入太陽系中。眾所周知太陽系是有八大行星的,這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不過大家知道嗎?太陽系曾經是有九大行星的,這第九顆行星就是冥王星,只是後來它被重新劃入了矮行星行列,從此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 太陽系的行星, 八大行星還是九大行星?
    國天文學家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將冥王星列入了九大行星之內。後來,發現冥王星的質量低於月球,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天文學家先後發現冥王星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處。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因此,從「九大行星」改為「八大行星」就不難理解了。
  • 第九大行星出世?NASA:巨大行星暗藏太陽系
    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給出了他們的看法,這個自冥王星退位以來就一直爭論不休的第九大行星確實存在。NASA強調,他們已經獲得了一些指向這個神秘的第九大行星的證據。研究人員解釋道,這可能是一顆未知的行星。有可能就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顆行星的引力會會使得整個太陽系平面擺動,這些星體軌道的擺動也是由他帶來的。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由於當時的觀測手段十分有限,科學家對冥王星體積進行了錯誤的預估,科學家們認為冥王星是一顆直徑比地球還大的天體,科學家們也認為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樣,太陽系被一直認可的八大行星變成了九大行星。然而當時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觀念都已經深入人心,好多科學雜誌甚至地理教材都已經將冥王星稱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想再次修改冥王星的天體類型也顯得十分麻煩,僅以天體直徑大小判定冥王星不屬於太陽系九大行星也沒有說服力。所以,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就一直保持了下來。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成八大行星 冥王星哪去了 專家:變「矮」了
    人們為了方便研究宇宙,把它劃分成許多區域,比如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等。我們人類的地球是屬於銀河系中的太陽系的。長期以來,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中,一直被認為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寫的。但到2006年,太陽系九大行星被改為八大行星,沒有冥王星了。那么九個行星為何變成八個了?冥王星哪去了?
  • ​太陽系出現第九大行星?神秘天體闖入太陽系,被太陽「控制」
    宇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星球,在這個龐大的空間內,每個天地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方式去運行,不過也總有一些行星在宇宙中橫衝直撞,不按常理出牌,經常有一些小行星闖入太陽系中。太陽系曾經是有九大行星的,這第九顆行星就是冥王星,只是後來它被重新劃入了矮行星行列,從此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 太陽系行星軌道傾角謎團將解:或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儘管目前看來,太陽系的8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面基本還都是在同一個平面上(黃道面),但太陽的自轉軸卻並非與黃道面垂直,而是存在大約6度的傾角。天文學家們對此感到困惑,但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的理論則或許可以解釋這一問題。
  • 600億公裡外,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為什麼10年後才能發現?
    太陽系八大行星,以及一顆矮行星冥王星第九大行星存在的機率是99.8%近日,科學家發表了兩篇獨立的科學論文,分別預言,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將在未來10-15年內進入天文學家的視野。另一片論文發表在《物理學報告》(Physics Reports)上,估計了第九大行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十倍,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大約是600億公裡,這相當於地球和太陽之間距離的400倍。這顆神秘的第九大行星位於位於柯伊伯帶(the Kuiper Belt),這裡是太陽系的邊緣地帶,比冥王星距離太陽還要遙遠。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 太陽系內第九大行星?或直達奧爾特雲,體積比木星大!
    太陽系內第九大行星?或直達奧爾特雲,體積比木星大!地球確實是太陽系當中與眾不同的一顆行星,近些年來科學家們積極地想要尋找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這些行星被稱為類地行星,如果可以發現一顆和地球環境極為相似的星球,這也就意味著在太陽系內很有可能會有其他的生命存在。
  • 太陽系九大行星可能變十二大
    環球在線消息:近日,來自全世界的2500多名天文學家齊聚國際天文學大會討論太陽系行星新標準的問題。8月16日,一份決議草案提出把太陽系行星由目前的9顆擴充至12顆,天文學家們將於24日對該草案進行表決。一旦該草案獲得通過,全世界中小學使用數十年的教科書將被改寫,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將成為歷史。
  • 不是冥王星,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冥王星被除名恢復行星無望,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 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或許就要浮出水面了
    Hurt (IPAC) 100年前,天文學家珀西瓦爾·洛厄爾(Percival Lowell)設想在太陽系的邊緣潛伏著一個「X行星」,如今,有天文學家聲稱已經獲得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可證明這顆行星確實存在,他們把這個神秘的未知行星稱為「第九大行星」。
  • 八大行星將變成九大行星?太陽系即將出現新的行星?
    八大行星將變成九大行星?太陽系即將出現新的行星? 文/蠟燭 是人都會犯錯,曾經在對宇宙的研究過程中就出現過一次錯誤,冥王星,曾經這些科學家認為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不過後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後來終於看清了冥王星的面貌,它並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而那時的九大行星也變成了八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