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公裡外,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為什麼10年後才能發現?

2020-12-05 關注未來世界

太陽系現在共發現了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人類發現它們的時間跨度很大,水星、金星、火星、木星都是在自然科學觀還沒有建立的古代發現的,然而,自1846年發現海王星以來,快兩百年了,天文學家再沒有發現新的太陽系行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以及一顆矮行星冥王星

第九大行星存在的機率是99.8%

近日,科學家發表了兩篇獨立的科學論文,分別預言,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將在未來10-15年內進入天文學家的視野。

科學家計算了第九大行星的運行軌跡

一篇論文發表在《天文學雜誌》(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論證了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可能性是99.8%,主要依據是,它的引力影響了周圍一些小行星的運行軌跡。

另一片論文發表在《物理學報告》(Physics Reports)上,估計了第九大行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十倍,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大約是600億公裡,這相當於地球和太陽之間距離的400倍。這顆神秘的第九大行星位於位於柯伊伯帶(the Kuiper Belt),這裡是太陽系的邊緣地帶,比冥王星距離太陽還要遙遠。

神秘的第九大行星

海王星就是先計算再發現的

通過數學計算的結果去尋找星體,聽起來有點玄,但確實已經有先例。海王星就是用數學法發現的,當時的過程是這樣的:天文學家觀測到海王星後,認為它的軌道不符合常理,感到十分困惑。1845年,一位數學和物理理論比較強的法國天文學家勒威耶,建立了9個條件方程,用最小二乘法算出了一個未知行星的軌道、參數、質量和出現的位置。然後,另一位在柏林天文臺工作的、擅長觀測的天文學家伽勒,根據計算結果,在1846年,找到了海王星。

基於數學計算發現的海王星

為什麼明知道有,卻看不到呢?

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可以觀察到若干光年外的、太陽系以外的星體,卻找不到相對來說「近在咫尺」的第九大行星呢?這很容易解釋。人們抬頭就可看到漫天的星光,找準方向再去聚焦、觀測、甚至解釋它為什麼存在,都比較容易,但是,感覺有卻看不到,需要去廣闊的宇宙空間裡搜尋就很難。這就好比你走在街上,看到大街上全是人,但是,你明知道某位明星就在同一座城市,想把她找出來見她一面卻很難。太陽系這顆第九大行星就相當於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明星。

神秘的第九大行星

結語

未來十年,隨著觀測技術的靈敏度提高,人類可以看得更遠。或許第九大行星在等著我國科學家來發現它呢?期待!

相關焦點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第九大行星或來自於太陽系外,質量堪比10個地球,哈勃能找到它嗎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這是人所共知的,原先說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是包括冥王星,但是冥王星已經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協會清出行星的行列,所以太陽系剩下了8大行星。但是前幾年有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一些柯伊伯帶天體的運行規律後發現那裡還隱藏著一顆行星,質量大約相當於地球的10倍大,然而這個星球的運行軌跡還不為人知,科學家們至今沒有發現這顆行星的影子。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冥王星是一顆呈紅白色的天體,它是太陽系內最神秘的一顆天體,由於冥王星距離地球數十億公裡,數十億年來一直隱藏在柯伊伯帶的世界內,以至於科學家很難發現冥王星的存在。現如今人類可以了解冥王星,歸功於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新視野探測器,現在流傳的冥王星的照片,大多都是由新視野後拍攝的。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太陽系內的第九大行星或將在十年內現身
    (原標題:太陽系內的第九大行星或將在十年內現身)
  • 將替代冥王星成為第九大行星?科學家發現遙遠天體奇怪軌道!
    曾經,冥王星,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個「張冠李戴」的冤案直到2006年才平反,冥王星頂著「第九大行星」的帽子「維諾」前行的道路暫時止步,是的,冥王星是屬於柯伊伯帶的一顆矮行星,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竟比冥王星質量多出四分之一,於是,眾多挑戰第九大行星的天體紛紛「出世」,但是矮行星到行星的進化並不是一蹴而就
  • 第九大行星或不存在?最新發現另有它解
    第九大行星或不存在?,關於一些遙遠天體奇怪的聚集軌道的解釋可能和尚未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無關。2016年1月,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和邁克·布朗(Mike Brown)提供了更多證據,宣稱其他海王星外天體似乎也帶有這種引力。巴蒂金和布朗估算這個攝動天體的質量可能是地球質量的10倍,距離太陽平均600個天文單位(AU)(一個天文單位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大約9300萬英裡,1.5億公裡。)
  • 太陽系邊緣或藏新的第九大行星
    推測中的「第九大行星」——其質量約為冥王星的5000倍。然而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被「開除」大行星資格,太陽系只剩下了「八大行星」。不過現在事情可能又將出現變化,科學家們近日宣稱他們似乎找到了太陽系外圍隱藏的另外一顆大行星存在的跡象,如果這一發現能夠被證實,那太陽系就將重回「九大行星」的時代。 太陽系邊緣隱藏的行星?
  • 科學家疑發現第九大行星,太陽系或重新定義,地球會有影響嗎
    但太陽系形成之初,並不是我們現在這樣的,在太陽系內布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天體,他們之間相互碰撞,相互磨合,直到5億年以後,才慢慢的平靜下來。形成現在的局面。如果說現在的天體有變化的話,比如說多一顆行星或者少一顆行星,都會破壞這種平衡的局面。
  • 第九大行星出世?NASA:巨大行星暗藏太陽系
    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給出了他們的看法,這個自冥王星退位以來就一直爭論不休的第九大行星確實存在。NASA強調,他們已經獲得了一些指向這個神秘的第九大行星的證據。    研究人員檢查了海王星向外的宇宙空間中,柯伊伯帶上六個冰冷的小型星體,他們發現,這些星體物體都有橢圓軌道,而且在同一方向點出現軌道偏斜。研究人員解釋道,這可能是一顆未知的行星。有可能就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 「第九大行星」蹤跡越來越明顯,這個神秘大傢伙或本不屬於太陽系
    自從前年(2016)兩位美國天文學家提出「第九大行星」存在以來,關於它的消息就一直沒有斷過,雖然至今還沒有發現它的蹤跡,但是它對其他星體軌道的影響對不斷發現,一些著名矮行星如賽德娜的軌道都受它的影響,隨著探索觀測活動的深入,這顆行星的蹤影或將在不遠的未來被發現。
  • 太陽系邊緣或藏新的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原本有「九大行星」,這是我們從小在學校裡學到的「常識」。然而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被「開除」大行星資格,太陽系只剩下了「八大行星」。不過現在事情可能又將出現變化,科學家們近日宣稱他們似乎找到了太陽系外圍隱藏的另外一顆大行星存在的跡象,如果這一發現能夠被證實,那太陽系就將重回「九大 行星」的時代。
  • 第9大行星或是系外行星 45億年前被太陽強拉而來
    網易科技訊 6月1日消息,據每日郵報報導,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現在,瑞典隆德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所謂的第九大行星實際上可能是太陽系外行星,是45億年前被太陽「強偷」來的,自此後成為太陽系的一部分。所謂系外行星是指太陽系之外的行星,現在這個概念似乎不再適用。隆德大學天文學家亞歷山大·穆斯迪爾(Alexander Mustill)等人認為,大約在45億年前,太陽依然還處於年輕階段時,將第九大行星從其原始恆星身邊「偷走」。
  • 巴西天文學家: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次出現
    人類尋找太陽系家族其他成員的腳步一直未停。巴西天文學家羅德尼·戈梅斯日前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指出,在海王星以外運行的小型冰塊軌道出現攝動,表明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體積相當於四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是戈梅斯通過計算得出的,也是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暫時被稱為「X星」。
  • 不是冥王星,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冥王星被除名恢復行星無望,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相信不少人都期望著,有一天太陽系能夠重新回歸到九大行星,而這個願望有可能在未來實現,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科學家對太陽系邊緣小天體軌道進行長期觀測的時候,發現不少的奇怪現象:它們的軌道不符合天體運行規律。如果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那麼它的質量有可能比地球大17倍左右,若是巖質行星,無疑會是一個超級地球。當然,不少的科學家認為它可能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小夥伴會認為,如此巨大的行星如果真的存在,以人類現在的天文觀測技術應該不難發現它吧?為什麼直到現在還發現不了?
  •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微型黑洞
    新的研究表明,第九行星和它在我們太陽系中所造成的一切破壞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種更罕見的東西。尋找被稱為「第九大行星」主要依據是海王星的行為。在這裡可以看到第九行星的假想軌道。第九大行星可以通過三種方式進入我們的太陽系:它可能是在目前的軌道上按原樣形成的,也可能是在被排斥到距太陽1200億公裡的位置,在太陽系內部形成的。在這個距離的任何星光都很難看到。這兩種可能性都不大。最有利的情況是第九大行星在被太陽引力吸引之前,在太陽系外形成一個自由漂浮的行星。
  • 太陽系重現第九大行星(圖)
    新華/法新  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隨著2006年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後而只剩八大行星。不過,美國科學家、「冥王星殺手」麥可·布朗20日發表文章說,第九大行星回來了。不過,這一次可不是要拯救已被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除名的冥王星,而是天文學家新發現了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的證據。
  • 冥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將被取代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對於太陽系之中運行的行星,相信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之前雖然說是太陽系之中有九大行星,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其實是屬於矮星的,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被科學家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被科學家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