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紫薇花盛開時節,在市園林管理處位於西充的苗圃基地裡,有的花開正豔,很是惹人喜愛,有的雖然枝繁葉茂,卻只有零零散散的花朵。「這是精細管理與一般管理的區別。」市園林管理處西充苗圃基地負責人楊明剛說。
為了給城市園林綠化提供技術支撐,市園林管理處在西充建成了面積達350餘畝的苗圃基地,如今,已栽種52種名貴苗木10萬餘株,完成了52個樹種的生存適應調查,引進新品種10餘個,下一步,還將探索智慧園林管理、立體綠化等,並將成果運用於主城區的城市園林管理。
建苗圃基地科研技術輻射川東北
一走進市園林管理處位於西充的苗圃基地,只見樹木鬱鬱蔥蔥,鮮花盛開,成排成排開花的紫薇,組成了花的「海洋」,三三兩兩的遊客漫步其間,一些攝影愛好者在此進行攝影創作。
不過,在紫薇園區的一角,有幾株紫薇,雖然枝葉繁茂,卻只開著稀稀拉拉幾朵花。對此,楊明剛解釋說,開花多的紫薇,實行的是精細管理,如要求林下無雜草、無垃圾,實行定型、定時修剪、定量施肥等,開花少的紫薇,則實行的是一般管理,只是施肥、殺蟲等,才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通過不同的管理,積累了豐富的園林管理經驗。」楊明剛說。
對紫薇管理的試驗,僅是市園林管理處西充苗圃基地進行的眾多試驗之一。市園林管理處副主任郭超介紹,在苗圃基地裡,如今,已經完成了52個樹種的存活率、生長狀況,以及耐寒性等調查,為川東北區域與南充氣候環境相似的城市園林綠化提供了科學依據,這些科研技術成果將輻射整個川東北區域。 (下轉2版)(上接1版)
調查結果也顯示,52個樹種中,32個樹種非常適宜,10個樹種適宜,7個樹種基本適宜,3個樹種不適宜,其中,天竺桂、千層金、蘇鐵、老人葵、象牙紅等7種植物,冬季耐凍性差,在南充不適宜大規模栽種。在南充北部等冬季偏寒地區,也不適宜栽種藍花楹。「在南充偏寒地區栽種藍花楹,可能不會被凍死,但是生長特別緩慢。」楊明剛說。
培育新品種探索實施扦插技術
近年來,市園林管理處先後引進了3名園林植物管理、園藝等專業研究生學歷以上人才,還擁有高級工程師3人、10名中級以上職稱人員。
隨著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市園林管理處依託西充苗圃基地,加快了新品種植物的引進與培育,已經成功扦插和繁育美國紫薇7000餘株、紅花木槿5000餘株、紅花夾竹桃1萬餘株、紅葉石楠5000株,播種象牙紅1000餘株,成功引進海紅豆、金合歡、黃花風鈴木等植物。
「扦插技術的探索和積累,將大大減輕城市園林綠化的成本。」市園林管理處一名負責人說。
打造智慧園林植物有「二維碼身份證」
7月3日上午,在市園林管理處西充苗圃基地,遊客看到不少植物上面掛著二維碼,拿出手機一掃,當即出現了植物的名稱、屬性等詳細介紹。「這太好了,在觀景的同時,還學習了相關植物的知識,認識了植物。」一名遊客說。
「這是打造智慧園林的實踐。」市園林管理處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在基地裡,將引入物聯網技術,建設智能監控設施,工作人員只需坐在辦公室裡,就能夠掌握基地的土壤乾濕、土壤酸鹼度、肥力、室外溫度,及時施肥、澆水,或者是調整土壤的酸鹼度等,待這一技術探索成熟後,再逐步推廣運用到主城區的街道、公園等綠化管理。
今年,市園林管理處還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和開展,目前已確立和啟動實施城市立體綠化試點建設、城市園林植物普查、香樟樹介殼蟲防治三個科研項目。按照安排,市園林管理處將在西山風景區一側建設300畝園林科研基地,打造集各形態立體綠化、中國古典園林、現代園林、精品盆栽、蠶桑文化、柑橘文化等園藝風格為一體的園林精品展示地。同時在主城區啟動立體綠化試點;尋找一合適街道,實行一年四季植物彩色化管理。
(文章來源:南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