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觀測引入物聯網技術提升觀雲測天水平-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吳越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進步,如何將物聯網技術引入到氣象觀測中,讓最新的科學技術提升觀雲測天的水平?

  為了實現這一夢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孫星明及其團隊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嘗試,依據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基於傳感器網絡的加密氣象觀測關鍵技術研究」,率先將以傳感器網絡為核心的物聯網技術引入到加密氣象觀測領域,研製並生產了適用於加密氣象觀測的專用傳感器節點設備,設計了E-CTP路由協議,提高了網絡性能,利用信息隱藏技術實現了氣象數據傳輸與安全存儲,其創新性得到了項目驗收組專家的一致認可。

  孫星明告訴記者,該項目克服了現有以自動氣象站為核心的加密氣象觀測體系的局限,進一步加快了應急氣象設施部署速度,為提高加密氣象觀測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密度及精度提供新的技術保障。「我們的項目成果主要包括基於傳感器網絡的加密氣象觀測硬體裝備、關鍵技術方法研究和軟體平臺等三個方面。」

  據孫星明介紹,從加密氣象觀測實際需求出發,項目組自主研發了首款面向加密氣象觀測應用的傳感器節點和網關節點。「我們針對傳感器節點在數據接口、通信距離、處理能力、供電模式、遠程升級和封裝部署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設計。」孫星明表示,項目組採用了通用標準數據接口設計,可兼容常見專業氣象傳感器;獨立設計通信模塊,為主板提供標準通信接口,針對不同需求,可以更換相應的模塊;使用數據和通信分離的雙核架構,可以同時採集處理氣象數據,支持不同通信模式下的自組織網絡構建;採用太陽能供電,滿足野外長時間部署需要;配備嵌入式調試設備,可以對野外部署的節點進行遠程程序升級。更為重要的是,一站式接入網關裝備可以保證在各種環境下網絡數據的正常上傳與存儲,並能提供多種通信方式。

  項目組在路由算法、數據安全傳輸、數據修正校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突破。首先,在適合加密氣象觀測的傳感器網絡的路由算法方面,研究人員分別在擁塞控制機制和能量均衡兩個方面進行了針對性研究,提出了兩種改進型CTP路由算法,相關成果分別被國際錄用。其次,首次將信息隱藏技術引入加密氣象數據傳輸與安全存儲領域,分別提出了基於專業傳感器精度冗餘空間的網絡數據水印算法,和基於可逆水印的數據安全算法等;並利用信息隱藏技術設計了網絡數據安全傳輸、完整性驗證和版權保護等安全方案,並完成了相關系統研發。「這一成果的完成,有望利用廉價微型傳感器來替代昂貴的專業傳感器設備,從而進一步大幅降低加密氣象觀測傳感器網絡的部署成本。」孫星明補充道。

  依託項目研發的節點裝備、軟體平臺及組網關鍵技術,目前已建成了全國性的「基於傳感器網絡的加密氣象觀測示範系統」,並在武漢、鹹寧、南京、長沙等地進行了野外試驗。從反饋信息來看,該系統運行穩定,效果良好。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5年3月2日三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氣象現代化大盤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氣象數據共享範圍不斷擴大  上世紀80年代 氣象部門向民政、國土、環境等十餘個行業部門實時傳輸氣象信息,每日傳輸共享的數據量達600GB。  2001年 中國氣象局開始建設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
  • 「藏糧於技」的氣象密碼-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鶴壁市鄉村田間,依靠覆蓋高標準糧田的物聯網,種糧大戶點擊手機實時監管麥田;在遂平縣麥田上空,植保無人機根據天氣預報及時噴藥;在魯山,手機簡訊、電子顯示屏、氣象大喇叭提醒農戶抓住降雨間歇期打藥……發展智慧農業氣象,推動鄉村振興,是「藏糧於技」的生動實踐!
  • 網站大事記-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97年3月,於北京中科三方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註冊服務機構註冊用戶名為「中國氣象局」的域名(cma.gov.cn),網站構架初步搭建,由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負責運維,氣象報社參與氣象新聞信息提供及相關部分工作;2006年8月,網站完成首次改版;2007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一、部門簡介  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 天氣的」心思」怎麼猜-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探秘天氣的「水晶球」: 數值模式如何 看現在算未來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撒向大地,在我國2000多個氣象觀測臺站,觀測員已經來到觀測場,他們觀雲測天,記錄下當時的日照、雲量、冰凍以及天氣現象,這些觀測數據從早8點到晚8點以每三個小時一次的頻率發報。
  • 颱風監測與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利用靜止衛星的全天候觀測優勢,自2012年開始,中國增加了衛星靈活加密觀測業務,觀測間隔時間可達6分鐘一次。   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氣象局積極開展颱風客觀預報釋用和融合技術的研發,突破了登陸颱風精細化預報的技術瓶頸。
  • 氣象站的變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告別「一支筆、一張紙、一臺電報機」時代  「那時的氣象觀測場都是用茅草做的欄杆,牛羊都可以隨便出入。」在廣西那坡氣象局,已退休的70多歲的前局長農根霽向記者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艱苦的氣象環境。  始建1957年的那坡國家基本氣象觀測臺站位於縣城一座小山坡上,也是西南邊陲艱苦臺站之一。
  • 氣象觀測站-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氣象觀測站 發布時間:2016年03月29日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 「追風」氣象人-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的風能預報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作為代表進行了經驗交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認為,內蒙古氣象局在風能預報服務方面有很強的服務意識,能夠抓住機遇,在全國各省級氣象部門中較早建立了風能預報服務機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加強「四個能力」建設的重要體現。需求牽引,「追風」從零起步    矯梅燕對內蒙古氣象局風電預報服務工作的評價,是實地調查研究後的感受。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上線
    中國氣象報報導 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施麟)據中國氣象局消息,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
  • 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正是在這樣的氣候條件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下,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大氣環境所)將自身的研究方向確定為生態與農業氣象、大氣環境以及數值預報模式研究,力求用先進的科研成果,為東北地區再次騰飛提供氣象科技支撐。
  • 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國家氣象中心在全國氣象部門安全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後,國家氣象中心迅速傳達會議精神。國家氣象中心主任畢寶貴對中心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提高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要切實做好自身的安全生產工作。
  • 領域5:環境氣象監測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優先主題37:區域性霾的形成過程及其預報  研究霾相關觀測資料的區域性同化與融合方法及產品高效生成技術,利用日益豐富的環境氣象觀測資料,提升觀測資料在區域性霾預報預警中的應用水平;研究霾的形成過程與機制,深化對霾的生、消過程認識,揭示霾形成的主控氣象因子和主要物理化學過程;研究霾數值預報模式的改進方法,建立運算更加高效、結果更加準確的精細化區域性霾預報系統
  • 俯瞰風雲 造福人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我國已經建立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可以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防災減災需求,為其啟動應急加密觀測,並能以良好的觀測視角和定製化的高頻次區域觀測,提供颱風、暴雨、沙塵暴等災害監測預報,為各國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生態保障作出重要貢獻。
  • 中央氣象臺:櫛風沐雨七十載 逐夢前行鑄輝煌-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70年,櫛風沐雨,一株嫩芽參天生長——始終以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為己任,不斷提高預報準確率和服務水平;專注書寫新中國天氣預報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篇章,成為我國氣象業務的核心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國氣象能力水平的平臺和窗口。
  • 人民日報:俯瞰風雲 造福人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我國已經建立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可以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防災減災需求,為其啟動應急加密觀測,並能以良好的觀測視角和定製化的高頻次區域觀測,提供颱風、暴雨、沙塵暴等災害監測預報,為各國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生態保障作出重要貢獻。
  • 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新域名新版面正式啟用
    1月17日起,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新域名(www.henanqx.gov.cn)、新版面正式啟用。據了解,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是河南氣象局主辦、面向全社會反映全省氣象工作的權威性網站。    河南氣象網定位於「氣象部門中心工作的宣傳平臺、氣象信息的發布平臺、氣象與社會信息溝通與交流平臺、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平臺」,是氣象部門履行氣象行政管理職能、推進局務公開、改進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服務公眾、服務基層、服務領導的日常工作平臺。
  • 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8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政府網站普查的有關通知精神,以及中國氣象局辦公室近期對門戶網站建設、抽查的有關部署,開展了寧夏氣象局門戶網站自查整改工作,組織各單位建章立制,加強門戶網站日常運行監控和維護,同時規範門戶網站域名和網站糾錯欄目日常維護。通過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進一步發揮了門戶網站在政務公開、服務社會和新聞宣傳中的作用,實現了應公開事項全部公開。
  • 密林深處有「人家」-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素琴 王晨 薛志華 通訊員 李新泉  7月5日,當「綠鏡頭·發現中國」系列採訪活動團隊成員抵達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根河林業局潮查生態功能區的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