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來關注那些在綿陽越冬的水鳥,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普通秋沙鴨。這裡說「普通」可不是說它們真的普通,而是這種水鳥的名字就叫普通秋沙鴨。綿陽市愛鳥協會成員李健拍攝了大量普通秋沙鴨,在這個過程中他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觀察。今天將由他為大家介紹普通秋沙鴨。
李健介紹,普通秋沙鴨是雁形目鴨科秋沙鴨屬中的一種,在我國同樣屬於秋沙鴨屬的還有中華秋沙鴨和紅胸秋沙鴨。之所以叫普通秋沙鴨,是因為它們是中國秋沙鴨屬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種秋沙鴨,相比於另外兩種秋沙鴨,普通秋沙鴨更加常見。在中國東部和長江流域比較常見,遍布於各種湖泊、山區溪流和低地。而在綿陽,11月至次年3月,涪江流域等地都能夠看到普通秋沙鴨。
普通秋沙鴨是秋沙鴨中個體最大的一種,體長54-68釐米,體重最大可達2千克,算是一種「重量級」水鳥了。但這也讓普通秋沙鴨的飛行顯得吃力,在起飛時,它們需要雙翅在水面急速拍打並在水面助跑一陣才能飛起,並且飛行高度通常不高,多緊貼水面飛行。
普通秋沙鴨雄鳥頭和上頸呈現黑褐色,在陽光的照耀下有綠色金屬光澤。雌鳥顏色與雄鳥不同,頭和上頸呈現棕褐色。
普通秋沙鴨不但不普通,而且有著不少與眾不同的特點。李健告訴記者:「普通秋沙鴨喙的內側呈現出鋸齒狀,在鳥類中是很少見的。我推測,這利於它抓到魚之後,更加緊固,魚就不容易掙脫。所以我們就說,普通秋沙鴨武裝到了『牙齒』。」
長期的觀察,讓李健觀察到了普通秋沙鴨的一些有趣的習性。去年的一天,李健在九院九區的河邊,觀察到了普通秋沙鴨「圍獵」的現場。「當時,有六七隻普通秋沙鴨在水面,形成一個U字形的隊伍,都用腳急蹬水面往前衝,然後前面的秋沙鴨一回頭,就形成了一個小的包圍圈。我猜測這就是它們團隊協作覓食的一種方式。」李健說。
這些年長期拍鳥,李健也看到了人類對鳥類的傷害,這讓他感到憂慮。李健告訴記者,他在聖水寺附近河段拍鳥的時候,拍到一個中年男子拿彈弓打水鳥。李健說:「我對於這種行為很憤恨。古話說:勸君莫打3月鳥,因為3月是鳥的繁殖季節,打死一隻鳥,一窩鳥就沒了。而我希望一年365天都要不打鳥,要珍惜鳥、愛護鳥,我們的環境才更加美好。」(綿陽廣播電視臺記者:鄧堯圖片由李健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