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2020-08-08 五蓮發布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倫世儀

倫世儀,1928年11月出生於山東省五蓮縣範家車村,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發酵工程專家,國家級發酵工程重點學科奠基人。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工作經歷

1954年7月,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發酵工程專業,9月開始分別在南京工學院、無錫輕工學院任教(至1961年12月)。

1962年1月,開始專職任教於無錫輕工業學院(現江南大學),先後擔任講師(1962年1月至1981年4月)、副教授(1981年5月至1986年3月)、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1月—)。

1984年1月,出任無錫輕工學院發酵工程系主任(至1989年2月),在擔任主任期內,主持創建中國國內首個國家級發酵工程重點學科點。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是當時中國發酵工程方向唯一的院士。

1996年至今,一直致力於學術研究......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勤奮求實,自強不息

1928年11月9日,倫世儀出生於山東省五蓮縣範家車村(原屬諸城)。年少時的他便表現出堅定的意志和信念,曾在流亡生涯中艱難完成初中學業(就讀於大榆林中學,即當時的「龍雲中學」),然而也正是這種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品質為他將來成為優秀的科學家打下了基礎。1948年,倫世儀以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進入南京大學農化系,後又調進南京工學院食工系發酵工程專業繼續學習。從那時起,他的人生歷程便和「發酵」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圖為倫世儀院士為五蓮一中60周年校慶賀信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畢業後,倫世儀先後在南京工學院和無錫輕工學院任教。在從事發酵工程科研的幾十年中,他兢兢業業,不斷探索,碩果纍纍,貢獻傑出:

發酵工程方面

主持完成了國家「七五」重點攻關項目一系列課題,在發酵過程動力學、高效生物反應器的研製、模型化和比擬放大、工業有機廢物資源化及廢水處理工程、顆粒汙泥培養的可控化以及微生物去毒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國內外一流的成果,他研製開發的工業規模氣升式內環流反應器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的10多個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工業規模裝置,為淮河流域、太湖和長江流域的工業廢水汙染治理達標作出了貢獻。

在國內首先應用恆化培養技術和動力學參數評價法篩選出的菌種,成功用於酒精廢水生產單細胞蛋白的工業生產;

在所指導的「甘油發酵動力學與生物代謝熱力學」研究中,得到了美國普渡大學的Georget Fsao教授等國內外著名學者的高度評價。這些研究成果編入由他主編的《生化工程》高校教材,相當有特色。

環境工程方面

在所主持的應用環境厭氧微生物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流的研究成果。在PROCESS BIOCHEMISTRY上發表的論文被20多個國家的40多位學者來函索取。這一研究確定了厭氧微生物顆粒的工業化培養方法,成果已多次應邀在國外學術會議上作專題報告和用於工業裝置的生產運行,且為其所指導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基礎;

在有機廢水的高效厭氧處理工程技術研究方面,創立了在工程上易於實現的高效兩相厭氧處理新技術。該項研究成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為所參與的江蘇省教委基金項目起了指導作用。目前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所指導的有關這一領域研究的博士論文已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

酶工程方面

主持的「α-澱粉酶的精製」研究項目,成果獲得無錫市科技成果二等獎,輕工部四等獎,並被無錫酶製劑廠的工業生產所採用和寫入《酶製劑工業》一書。新型製劑的開發等項目,已作為國家「八五」攻關項目,並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此外,他還領導了具有前瞻性、用生物技術進行難降解的毒害性化合物的應用基礎研究工作。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科學研究的魅力在於永無止境。晚年的倫世儀將注意力放到了環境汙染上,他指導學生用微生物合成生物可降解材料,希望將困擾人類多年的「快餐盒」、「食品袋」等白色汙染控制和消除。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

在搞科研的同時,倫世儀時刻沒有忘記自己教師的身份。他對待學生十分認真,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從基礎理論的提高、論文的選題、實驗工作的展開,到成果的總結、論文的答辯,都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回顧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培養了大批學生,桃李處處。

倫世儀院士對學生要求嚴格,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工程技術素養,他指導的博士生所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均獲得國內著名同行學者的高度評價;他帶出來的學生有的現已成為本校和國內著名工科院校同類專業的青年學科帶頭人和教學、科研骨幹,為國內外同行所關注;有的已成為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內多項工程項目的負責人;也有的已成為國內很有影響的生物工程產品的開發者。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希望總在年輕人身上,學校搞得好不好,就看年輕人。發酵工程和環境工程的進一步發展,也寄托在年輕人身上。我願為此作出貢獻。」

辛勤耕耘結碩果,在新時代人才培養方面,倫世儀院士傾注心血。截至2015年,倫世儀創建的生物系統與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已培養8名博士後,84名博士,186名碩士以及一大批本科生,其中包括在國內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任教授或研究員的室友44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另外,原江南大學校長陳堅就是倫世儀院士的學生,於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孜孜不倦,榮譽滿園

倫世儀院士工作四十年來,孜孜不倦,大膽探索,成果斐然,榮譽滿園:

在科研方面,先後獲得省部級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次,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授權技術發明專利9項,實用專利2項。主編《環境生物工程》一部。發表研究論文120餘篇。1985年至今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和紡織輕工學科組第三、四屆召集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在教育成果方面,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輕工總會一等獎、江蘇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獎等。

無私奉獻,甘為人梯

倫世儀院士淡泊名利,提攜後輩,傾心育人,對其學生產生了深刻影響。

陳堅院士曾談起和倫世儀導師的往事「當年我把研究成果寫成論文,按照當時慣例把倫老師作為第一作者發給雜誌社。倫老師得知後立即聯繫雜誌社要求更改,就是這件小事給我震動不小,這是一代人的學術追求和操守。」他這種淡泊名利的做法給陳堅留下深刻印象,並伴隨其以後的教學科研生涯。「提攜後輩,注重培養青年人」這一傳統流淌在生物系統與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團隊的血液裡,目前團隊十多名研究人員以中青年人為主力,新老相傳接力研究發酵工程等相關技術。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2015年「倫世儀教育基金」設立。「倫世儀教育基金」是以倫世儀先生名字命名,掛靠在江南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通過理事會按照章程規範運行的基金,用以捐助江大學生以及全國範圍內發酵工程領域的研究人員。該基金全部由倫先生創建的生物系統與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的畢業室友個人出資。目前基金捐款人數達177人,捐款總額310餘萬元人民幣。該基金為不動本基金,江南大學每年以上一年度該基金本金總額的10%作為年度專項獎助資金。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倫世儀院士將全部精力奉獻給了祖國的發酵事業,在科研上,他不懈努力,致力於發酵工業強國夢的實現;在教育上,他傾注心血,為祖國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高精尖人才。他是祖國發酵工程的奠基者,也是照亮發酵事業的火把,他的科研成就和精神必將鼓舞千千萬萬的科研工作者為了理想而努力前行。
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驕傲!這位五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老鄉,你認識嗎?

來源:蓮才興鄉

編輯:臧寧(實習)責編:韓麗莉 審核:馬彥偉

今日五蓮新聞熱線 :0633-2936985

相關焦點

  •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你知道嗎?獲獎的王振義院士是咱們泰州人內科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通訊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白血病有二十多種,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最為兇險,王振義把這種白血病作為研究重點,歷經上千次試驗後,找到了最佳治療方法,也就是日後讓他名揚中外的「誘導分化」療法,但他卻不肯申請專利。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老鄉太給力了!這位綿竹籍院士斬獲中國「橋梁大獎」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一位會讓很多綿竹人都為之驕傲!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秦順全榮獲中國橋梁工程界最高水平現任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鐵大橋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勞動模範,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09年12月2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房縣籍鄧子新院士被俄羅斯國家工程院授予金質獎章
    日前,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長В.V.Gus e V和秘書長L.A.Ivanov代表俄羅斯國家工程院主席團籤署證書,授予房縣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金質獎章,以表彰鄧子新院士在科學與學術素養方面的傑出造詣,在發展和利用生物技術及其發展洲際科技事業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
  •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靖江籍機械工程專家、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邵新宇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截至目前,靖江已先後有9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
  • 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甘肅慶陽籍科學家
    慶陽市地處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這裡地處黃土高原,是甘肅的東大門,素有「隴東糧倉」、「皮影之鄉」、「香包之鄉」的美稱,慶陽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被稱為「中國杜拜」,這裡人傑地靈,素來人才輩出,古有中醫鼻祖——岐伯、周先王——不窋、西漢丞相——公孫賀、西漢關內侯——李息等名臣大家,建國以來,慶陽人才輩出,先後從慶陽走出三位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多人就職於中國科學院相關科研院所
  • 5名內江籍院士今日亮相「兩院院士四川行」,明天,家鄉人民將迎來內江驕傲——
    9月18日,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開幕式在成都舉行。其中,匡廷雲、羅平亞、鄭皆連、幹勇、楊偉5名內江籍院士應邀出席,為四川創新發展把脈問診、獻計出力。在上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冶金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幹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偉作主旨演講。
  • 驕傲!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驕傲! 記者從市科協獲悉,由中國宇航學會推薦,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得了2020年「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項。
  • 衡陽四中傑出校友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日前,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湖南省衡陽縣第四中學傑出校友聶建國院士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時,他也是這次增選中唯一當選的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聶建國,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結構工程專家。
  • 四川巴中籍科學家吳偉仁、韓傑才當選院士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7日訊(記者 仲健鴻)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分別發布通告,宣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據了解,今年中國工程院增選70名院士和8名新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增選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2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 最小年齡47歲(名單)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最小年齡47歲  記者從中國工程院獲悉,備受關注的院士增選名單上午出爐,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佔95.7%,女性3人,佔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60歲(含)以下的56人,佔80%;61歲至70歲(含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芬兒來撫州幼師高專考察(圖)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撫州訊 通訊員黃 虹報導:4月13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芬兒來到撫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進行考察指導,校長萬曉定、副校長許細華等陪同考察。 陳芬兒院士與萬曉定校長、許細華副校長綜合樓前合影留念(黃虹攝)  陳芬兒院士系撫州崇仁人
  • 斬獲科技大獎 這位桂林籍清華大學教授了不起
    (受訪者供圖)□本報記者 陳靜「各位老鄉好,我是來自廣西桂林的清華大學教授林波榮。」這兩天,一段錄製於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的視頻在不少桂林人的朋友圈刷屏,這位獲獎的桂林籍教授一口純正的桂林話讓家鄉父老倍感親切。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現場領獎,每人獲得騰訊基金會提供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
  • 2名鹽城籍科學家入選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
    5月15日晚,中國工程院公布了經院主席團審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東方生活報記者注意到,江蘇34人入選這一名單,其中鹽城籍有2人,分別為河海大學的唐洪武和江南大學的蔣高明。江蘇入選的34人中,有29人來自高校,另有5人來自研究院所、醫院和疾控中心。他們平均年齡54歲,其中,河海大學的唐洪武最年輕,只有48歲。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真實情況怎樣?
    近日,屠呦呦第四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傳遍網絡。中國工程院表示:消息不實。除屠呦呦外,往屆院士選舉中也有不少熱門人選最終落選。直到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袁老才在1995年最終當選。2011年饒毅和施一公落選,饒毅之後公開發布聲明,稱今後永遠不再參選院士。2017年,清華「美女教授」顏寧(施一公的學生)落選院士,也曾一度引發媒體關注。尤其是顏寧又離開清華,出走美國兩年之後,又評選上了美國科學院院士。
  • 95歲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2020年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95歲高齡的汕尾籍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唯一成就獎。
  • 這位姜堰籍院士獲獎了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1919年-2017年)先生命名,依託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代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高榮譽象徵。
  • 南理工,為你驕傲!
    84歲的王澤山院士 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工程院院士 也是南京理工大學教授。 潘德爐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洋遙感專家 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
  • 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科學院院士有什麼區別,誰貢獻很大卻沒有入院士
    我國的院士可以分為兩類: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也是我國學者可以獲得的最高榮譽稱號。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