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技術40年發展歷程回顧

2021-01-10 電子產品世界

  「 使用液晶可以製造超薄顯示屏」。40多年前的1968年5 月,美國RCA公司在紐約召開的液晶顯示屏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震驚了全世界。發現液晶可用於顯示的是RCA公司的George Heilmeier,他甚至還表示,「夢想中的壁掛式電視只需數年即可實現」。自那之後,日本、英國、瑞士、德國的顯示屏研發人員都開始參與液晶面板的開發工作,全球性開發的帷幕正式拉開。

經歷4個階段發展為液晶電視

  但是,液晶顯示屏的實用化並不容易(見圖1)。當時,液晶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等基本問題都未能解決,使用不到1個小時顯示就會消失,更別提要用液晶製造電視了。


圖1 液晶顯示屏的發展歷經4個階段

  之所以會存在使用壽命和可靠性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將直流電壓加載到液晶上時,液晶材料及電極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變質。雖然也可以採用交流電來驅動液晶,但是顯示性能較差。最終解決這一問題的是夏普公司。該公司發現,如果在液晶材料中加入離子性雜質,使其導電率升高,就可以採用交流驅動獲得良好的顯示特性。利用這項技術,1973年5 月,夏普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液晶應用產品—— 使用液晶顯示屏作為顯示部件的小型計算器EL-805。

  夏普公司的液晶計算器上採用的液晶顯示屏是由RCA公司生產的DSM(動態散射模式) 液晶,而不是目前常見的TN(扭曲向列)模式液晶。但是,要採用DSM製造液晶電視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為DSM的點陣顯示掃描線在數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1971年出現的TN 模式解決了這個問題。TN液晶能起到快門的作用,通過使液晶分子在電場中移動,就可以控制光的開/關。目前,幾乎所有液晶顯示屏都在採用這個工作原理。

  雖然TN模式可使點陣顯示的掃描線數量大為增加,但當掃描線增加到60條左右時, 圖像就會發生變形。對於這個問題,最初找出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的是日立製作所的川上英昭。他發現,掃描線的最大數量取決於電壓-透過率曲線的上升沿。於是,各機構開始競相研究如何提高電壓-透過率曲線的上升沿。隨之出現了將液晶的扭曲角從TN模式下的90度增大到270度的STN(超扭曲向列) 模式。1982年,英國皇家信號與雷達研究院(RSRE)發明了STN液晶。1985年,瑞士Brown Boveri公司(BBC)試製出掃描線數量達到135條的STN液晶顯示屏。

  然而,即使引入STN模式,還是很難製造液晶電視,這是因為STN液晶仍然存在對比度較低、很難顯示細微灰階的問題。突破這一壁壘的,是通過TFT(薄膜場效應電晶體)來控制各像素的有源矩陣驅動技術。與以往的單純矩陣驅動不同,有源矩陣驅動技術可以獨立控制各像素,從而防止因受到周圍像素的影響而產生的交調失真,因此可以顯示高對比度與細微灰階。


相關焦點

  • 2014年十大液晶顯示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技術趨勢二:超低功耗驅動技術  降低功耗始終是各個廠商需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針對行動裝置而言,在電池技術發展緩慢的情況下,作為耗電量最高的部件,液晶屏幕的功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動裝置的待機時間。除了從液晶面板開口率、TFT材質等方面之外,2014年液晶面板廠則也將會從驅動電路方面入手來進一步降低液晶屏幕的耗電量。
  • 2020年液晶顯示板行業分析報告 - 2020版中國液晶顯示板市場調研與...
    競爭格局  在截至**全球顯示領域,TFT-LCD液晶顯示處於主流地位,而OLED技術是全球面板業發展一大方向,截至**受制於一些關鍵技術、成本等因素影響,短期內其商用步伐仍顯緩慢,預計在未來數年內OLED技術與截至**主流的液晶顯示(TFT-LCD)技術仍將並駕齊驅。由於OLED技術備受市場青睞,近年來全球面板廠商不斷調整策略,加速OLED產業布局。
  • 被忽悠的一代 解讀液晶電視發展3大謬誤(全文)_索尼 KD-65X9000A...
    大約10年前,液晶電視開始嶄露頭角,更小的體積和更大的顯示面積意味著傳統CRT將會被液晶電視取代,當時的預測早已得到終端市場的應徵,液晶電視取代CRT顯像管電視的速度甚至超越業界的預期,隨後液晶電視也由傳統CCFL背光過渡到LED背光,緊接著又是3D電視和智能電視的湧現,可以說液晶電視整個發展歷程是非常快速的。
  • 回顧中國平板顯示發展十年:液晶屏出貨量從「0」到「5」
    伴隨著京東方顯示技術的一次次突破,先後推出的多款搭載氧化物TFT技術的AMOLED及TFT-LCD顯示屏,一次次讓「中國智造」與世界同行同臺共舞,透明顯示、雙視角顯示、裸眼3D顯示等新潮彩屏產品「各領風騷」。
  • 談談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技術
    這項技術的突破,不僅改變了顯示器的外觀,應用環境也因此大為擴展且多樣化。          2006年12月,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承擔的「有機TFT器件研究」項目通過驗收。「有機TFT器件」全稱是「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OTFT-LCD)」。OTFT的出現,將對現有非晶矽TFT形成有力競爭是不言而喻的。
  • 2018年中國液晶顯示模組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預測2019年顯示面板產量...
    2018年中國液晶顯示模組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預測2019年顯示面板產量有望居全球首位  2019-01-09 09:33:
  • 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技術淺析
    TFT-LCD  TFT-LCD是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技術是微電子技術與液晶顯示器技術巧妙結合的一種技術。人們利用在Si上進行微電子精細加工的技術,移植到在大面積玻璃上進行TFT陣列的加工,再將該陣列基板與另一片帶彩色濾色膜的基板,利用與業已成熟的LCD技術,形成一個液晶盒相結合,再經過後工序如偏光片貼覆等過程,最後形成液晶顯示器(屏)。  OTFT-LCD  OTFT-LCD是有機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 中國液晶面板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
    全球平板顯示廠商設備投資(**-**年)  受平板顯示產業向中國轉移影響,近年來,包括平板顯示檢測系統在內的平板顯示 設備投資也主要集中在我國。  **-**年全球分地區投資佔比  《中國液晶面板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液晶面板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液晶面板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 通俗易懂 2009年筆記本技術發展回顧
    作為一款對多數人來說都價格不菲的產品,先在網上補補基礎知識是很有必要的,而本文就是幫助大家了解09年的筆記本在技術方面有哪些進步,明年我們在選購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買到一款真正適合您的、稱心如意的筆記本電腦。
  • 回顧2017顯示面板產業,展望2018顯示面板產業發展
    目前的顯示技術大概經歷了顯像管(CRT)到等離子/液晶的迭代,下一代主流的顯示技術,目前認為是OLED。在CRT被淘汰的過程中,等離子和液晶決戰華山之巔,最終是等離子倒下了。先說一下CRT,CRT顯示器是靠電子束激發屏幕內表面的螢光粉來顯示圖像。
  • 液晶顯示,液晶顯示專題,全面介紹液晶顯示 - OFweek顯示網
    液晶顯示新聞資訊 液晶顯示迎戰OLED新技術,南極光持續增長勝算幾何?
  • 揭開QLED顯示技術的神秘面紗
    量子點QLED:技術原理/發展歷程 量子點QLED背光技術 QLED,英文全稱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中文譯名是量子點發光二極體。亦可稱量子屏顯示技術,這是一項介於液晶和OLED之間的新型技術,原理是通過藍色LED光源照射量子點來激發紅光及綠光,QLED核心技術為「Quantum Dot(量子點)」,量子點由鋅、鎘、硒和硫原子構成。早在1983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就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數年後美國耶魯大學的物理學家馬克·裡德正式將其命名為「量子點」。
  • 我國鋁電解技術40年發展回顧(一)
    1983年4月中國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之初,首先就向國家提出並確定了「優先發展鋁」的方針,從中也可以看出國家對「鋁」的迫切需求和對鋁產業的重視。茁壯成長——始料未及。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國電解鋁工業得到快速發展。2003年以後,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電解鋁產業不但沒有得到遏制,更是呈暴髮式增長。
  • 液晶風頭漸勁 等離子暗戰技術升級
    正當液晶電視風頭漸勁之時,等離子電視領域再掀技術革命。日前,記者從LG電子中國公司獲悉,其位於韓國龜尾的等離子面板A3生產線將於今年三季度早些時候實現「八面取」技術。專家預測,這一技術突破將使等離子電視售價降低40%左右。
  • 歐陽志雲:中國生態學研究發展40年
    中國生態學學會的40 年,是我國生態學快速發展的40 年,是我國生態學全面融入全球生態學發展的40 年,我國生態學不僅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生態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還為生態學學科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正在走上世界生態學發展舞臺的中央。積極參與全球生態學研究的前沿課題是我國生態學近40 年,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新亮點。
  • 我國平板顯示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與顯示技術相關的產品產值約佔信息產業總產值的30%,彩電製造能力已佔全球彩電產業總加工能力的47%,我國已成為新型顯示相關產品的製造大國,已具備跨越式發展的技術和產業基礎。  平板顯示技術指以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為代表的顯示技術,還包含 PDP(等離子體顯示)、OLED(有機發光顯示)、FED(場發射顯示)以及E-PAPER(電子紙顯示)及其他新型顯示技術。
  • 液晶材料的發展綜述
    顯示用液晶材料是由多種小分子有機化合物組成的,這些小分子的主要結構特徵是棒狀分子結構。隨著LCD的迅速發展,人們對開發和研究液晶材料的興趣越來越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8085.htm  1、TN-LCD用液晶材料  TN型液晶材料的發展起源於1968年,當時美國公布了動態散射液晶顯示(DSM-LCD)技術。
  • 解析液晶倍頻插幀技術顯示效果
    一直以來,液晶電視存在著TFT液晶顯示器由於顯示特性,LCD的響應時間比較長,因此在動態圖像方面的表現不理想。在顯示高速畫面時,普遍存在殘影、拖尾現象,LCD理論上只能顯示18位色(約262144色),但CRT的色深幾乎是無窮大。
  • 「中國屏」:從彩色顯像管國產化到液晶顯示面板崛起
    從改革開放初期實現彩電顯像管國產化的輝煌,到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液晶顯示面板領域的重新崛起,一部「中國屏」的辛酸史,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追求自主技術創新的奮鬥史。「一哄而上的大規模引進不僅拋棄了原來的技術基礎,而且使中國彩電工業成為一個只會引進現成技術但不會研發技術的工業。」路風表示,一個沒有參與新技術(平板顯示技術)發展過程的企業,是不可能提前預判產業發展的方向的。可京東方對技術替代的敏感又從何來?按照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自己的說法,只是因為京東方曾經歷過這種「創傷」。
  • 攝影測量與遙感立體顯示設備發展
    三維立體觀測設備是攝影測量與遙感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基礎、關鍵、核心設備,在顯示精度、色彩保真度、顯示信息完整度和人機工程學方面較常見的三維立體顯示設備具有更高的要求,其綜合性能的高低將直接決定最終測繪產品成果的優劣。發展歷程攝影測量與遙感立體顯示裝備隨著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理論的發展先後經歷了模擬、解析、全數字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