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鴉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6月27日19時50分,家住靖江孤山鎮躡雲社區的陳先生報警,稱在家門前撿到一隻「怪鳥」。經專家鑑定,這隻鳥竟然是白頸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陳先生說,當時他正在家中休息,看到一隻鳥因體力不支落了下來。這隻鳥長得像烏鴉,身體大部分是黑色,但頸部一圈卻是白色,十分少見。他找來一個籠子,將鳥裝了進去,並放置了食物和水,然後撥打了報警電話。民警到場後,通過110聯動聯繫到靖江市農業農村局專家前去辨認。

經靖江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現場初步鑑定,這隻鳥是珍稀的白頸鴉。據介紹,白頸鴉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是環境監測的一個重要物種。白頸鴉的出現,充分說明泰州市生態環境良好。目前,這隻白頸鴉已被轉交給靖江市農業農村局保護。

記者 顧和平 通訊員 倪梁

相關焦點

  • 成都放歸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活動中還舉行了野生動物放歸。其中,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成功放歸。(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據介紹,近年來,成都市不斷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
  • 甘肅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11月17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管理局張掖分局祁豐保護站祁青資源管護站工作人員在轄區頭道溝巡護中發現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並用手機近距離拍攝記錄下活動畫面。
  • 家裡發現保護動物 原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圖)
    家裡發現保護動物 原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圖)2017-05-30 09:44:00來源:中國青年網作者:佚名責任編輯:高靜字號:T|T【摘要】【家裡發現保護動物 原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陝西延安黃龍縣水磨灣村的趙師傅剛剛起床
  • 重大發現!蕪湖發現國家一級瀕危保護動物鷹嘴龜!
    7月17日上午,在南陵縣何灣鎮幸福村發現一隻國家一級瀕危保護動物鷹嘴龜。當天,何灣鎮幸福村幹西組外出經商的向勝兵,正開車回老家支援防汛,在途經幸福村民一組時,無意發現了一隻外形極為奇特的烏龜,尖尖的喙、猛一看上去像是老鷹,他意識到這不是一隻普通的烏龜,很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便立即與何灣鎮派出所取得聯繫。後經何灣鎮派出所聯繫相關部門,認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學名為平胸龜。
  • 阿幹林場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9月21日從蘭州市林業局獲悉,近日,蘭州七裡河區阿幹林場工作人員在整理野外視頻資料的時候,發現了一隻雌性馬麝的身影。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區域再次出現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於9月14日拍攝到的近一分鐘的馬麝完整影像,阿幹林場中級林業工程師陳金賢表示,因為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生存環境要求高,是森林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只有在森林質量好、人為幹擾越小的地方,馬麝資源才豐富。「馬麝生性膽小,通常以家庭為單位生活,人的盜獵給馬麝的種群分布造成的壓力最大。」
  • 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磴口縣森林公安局民警近日在烏蘭布和沙漠巡查時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11月21日,磴口縣森林公安局組織民警對候鳥遷徙重點區域進行巡查。當日上午,民警巡查到烏蘭布和沙漠二十裡柳段時,發現空中飛過一隻「老鷹」,便迅速用相機記錄下它在空中飛翔的瞬間。巡查結束返回單位後,民警仔細察看圖片辨認,發現這隻「老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民警進一步查閱資料,了解到此前磴口縣沒有白尾海雕行動痕跡的記載。這次發現刷新了磴口縣境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種類數量。
  • 白頸鴉(易危級別)
    ​攝影:吳作人微信:平平千千、相好光明  白頸鴉(學名:Corvus pectoralis):除頸背和胸有一白圈外,其餘體羽全黑。
  • 我市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緬甸蟒
    本報訊(記者 程長珠 文/攝)「我們灣子發現一隻大蟒蛇,被凍僵了,村民不知怎麼救護?」12月22日14時許,市野保站接到群眾電話,稱在金牛鎮南城村下吳偉灣發現一條來路不明的大蟒蛇。  「當天上午,我和大兒子在灣子後背山發現了這隻大蟒蛇,便將它撿回家。」吳時昌介紹,當時,很多村民聞訊跑到他家看稀奇。經大家現場測量,該蟒蛇長約2米,重達16斤。  市野保站負責人黃旭現場勘驗,認為蟒蛇在冬季出現屬於反常現象,且這條蟒蛇可能是緬甸蟒。緬甸蟒生長速度極其驚人,只要食物充足的話,它會迅速長成龐然大物。
  • 仙居發現罕見的桃花水母 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浙江在線9月3日訊 仙居國家公園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水生動物,經相關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  8月30日下午,在國家公園遊玩的仙居市民小朱,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水生動物,其全身透明,身體中間像有四個花瓣形狀,周圍有很多細小觸角,疑似桃花水母。  為了確定這個小動物是不是就是具有「活化石」之稱的桃花水母,仙居國家公園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前來核實後,又請台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副教授齊鑫親臨觀看,根據形狀,確定了這個就是淡水水母。
  • 環江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首次發現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珍稀雉類——白頸長尾雉,這是在廣西西部石灰巖地區首次監測到該物種。
  • 永州雙牌陽明山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
    5月24日,經林業部門專業人員鑑定,此龜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平胸龜,因其嘴似鷹,既尖且大,又俗稱鷹嘴龜、大頭龜。據發現這隻龜的村民介紹,兩天前,他路過一條溪流時看見了這隻與眾不同的龜,當時這隻龜行走很慢,他撿起來一看,發現龜殼有傷。奇怪的是,這隻龜的嘴竟然像老鷹一樣有勾,以前從沒見過這樣的龜。於是,他將這隻龜上交到了陽明山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手裡。
  • 麝類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麝類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日08:19  華商報   我省約有麝類四千多隻,主要分布於秦巴山區和關山一帶    本報訊 (實習記者卷舒)昨日,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針對我國麝類數量急劇減少的現狀,國務院已批准麝科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江豚將「晉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據繆學剛透露,江豚有望在新版國家動物保護目錄上,晉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搜尋遺憾:3天未發現江豚  11日,兩艘科考船從武漢起航,40名科考人員將用7周時間對長江江豚「普查」。其中,將經過我省安慶、銅陵等地,最後到達上海江段,全程尋找蹤跡。這是自「2006年長江豚類考察」宣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以來,首次針對江豚的全面科考。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現身薊州
    內容提要:11月28日下午,薊州攝影愛好者發現七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出現在薊州青甸窪剛剛收割完畢的稻田。大鴇非常機警,很難接近。11月28日下午,薊州攝影愛好者發現七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出現在薊州青甸窪剛剛收割完畢的稻田。大鴇非常機警,很難接近。
  • 交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些人被抓了!
    近日倉山公安分局成功破獲一起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件先後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查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等野生動物14隻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PART 01寵物店裡存在「秘密交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今年4月初,福州市公安局蓋山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通過社交軟體售賣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民警將群眾提供的圖片信息交由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專業人員比對,確認該圖片中的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於是,蓋山派出所迅速組織民警進行調查。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現身泰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現身泰安2021-01-04 17:08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通訊員 語冰/圖 責任編輯:馬琳琳記者從泰山景區森防站了解到,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泰山愛鳥協會會員「清渠」「鬍鬚飛揚」「張老貓」等在泰山區域進行鳥類觀測調查時,發現了
  • 邊界發現蒙古野驢 屬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近日(13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森林公安民警在距中蒙邊境線1.5公裡處巡護時,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的蹤跡。它們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屬世界瀕危物種。蒙古野驢 新華社資料圖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前不久也曾對外披露稱,近期在當地烏爾旗漢林業局生態功能區檢查站附近發現1隻珍稀野生動物——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麝「造訪」琿春
    肇家星/圖12月5日,琿春森林公安局管護站派出所成功救助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麝。這是近年來,在琿春地區首次發現並救助的活體麝。當天上午,管護站派出所所長閆繼忠接到了轄區養豬場工人楊慶祥的電話,楊慶祥稱:在他工作的養豬場院內發現了一隻野生動物,不知道如何處置,請求派出所民警幫助。
  • 天寶巖再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
    近日,天寶巖管理局在開展昆蟲多樣性調查工作中,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內多處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該蝶八十年代曾在天寶巖出現過。  天寶巖自然保護區自成立以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開展保護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保護區生態良好,成為野生動植物的天然棲息場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價值不斷增長。  金斑喙鳳蝶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我國的特有品種,被譽為「國蝶」、「蝶之驕子」。
  • 「中國最北村鎮」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 系20年來首次
    爬到樹上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王鐵雙攝)中新網大興安嶺10月9日電(王景陽 姜輝)9日,「中國最北村鎮」——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村發現一隻珍稀野生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20年來,在北極村還是首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