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一眼旅遊|地質作用塑造美麗大湖,東鹹西淡世界罕見

2021-01-09 油畫素描簡筆畫

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變化萬千的地表形態,是由內生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合力雕刻而成的,其中,冰川作用就是外動力地質作用的一種。我們都知道,上一個冰河世紀,大規模的冰川作用,為我們人類留下了很多壯觀的自然風景,比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風光。而在我們的近鄰,中亞的哈薩克斯坦,也有一處冰川作用形成的美麗風景,這就是著名的巴爾喀什湖。

巴爾喀什湖的成因

目前得到廣泛認可的成因就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堰塞湖。大家都知道,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巖流、冰磧物或由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貯水後而形成的湖泊。

也有學者認為,古巴爾喀什湖大約形成於400kaBP前,當時一個更為古老的伊犁湖潰口,洶湧的湖水沿卡普恰蓋峽谷奔騰而下,注入廣袤的弧形盆地(瑪納斯湖、艾比湖、阿拉湖、薩瑟科爾湖以及巴爾喀什湖均屬該盆地),經地質歷史時期的地殼斷裂構造發育,形成古巴爾喀什湖 。大約130kaBP前,巴爾喀什湖流域氣候驟冷,各河流來水陡減,古巴爾喀什湖分成一系列較淺的湖群。16~18kaBP前開始,「準噶爾斷裂」將盆地斷成3個斷塊,各斷塊以不同速度沉陷,湖鏈斷開,阿拉湖湖群、巴爾喀什湖、艾比湖相互脫離,現代巴爾喀什湖形成。此後,在長期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巴爾喀什湖基本保持了古巴爾喀什湖的地形地貌特徵。

東鹹西淡的罕見世界奇觀

在我國歷史上和古代文獻記載中,巴爾喀什湖被稱為「夷播海」。巴爾喀什湖湖面海拔340米,東西長605千米,寬9~74千米,為世界第四長湖,豐水期面積1.83萬平方千米。以湖中部薩雷姆瑟克半島以北的烏澤納拉爾湖峽為界,巴爾喀什湖被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有發源於我國天山西麓的伊犁河注入,佔全湖總流入水量的75~80%,水淡且淺,平均含鹽量1.5‰;東部僅有數條小河注入,水微鹹且深,平均含鹽量10.5‰,形成了一湖鹹淡兩水的特殊現象。

從形態上來說,巴爾喀什湖東西狹長,東西橫跨約600公裡,而烏澤納拉爾湖峽的最窄處只有十幾公裡。這就影響湖水水體的交換,東部的鹹水和西部的淡水間無法很好的相互交流。這是巴爾喀什湖水東西兩半部不同的又一個原因。鹹淡水共存的奇特現象,讓巴爾喀什湖在世界大湖中佔有獨特的一席。

巴爾喀什湖豐富的資源

巴爾喀什湖所在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左右,每年11月底至翌年4月初湖面封凍湖中盛產鯉鱸鯿鱘狗魚弓魚等,北岸為著名的銅礦帶,港口城市巴爾喀什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重要煉銅中心巴爾喀什湖沿岸主要湖港有布魯拜塔爾和布爾柳託別

沿湖流域內也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性,有著豐富的民俗風情。另外在水力發電方面,巴爾喀什湖可以說是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其流域內的水電站多達14座,除此之外,流域內也有著不少的水庫。但是也由於之前的濫用與大肆與農業開發等,巴爾喀什湖水位曾一度下降,也面臨了不少的生態環境問題。

哈薩克斯坦作為最大的內陸國,理論上是遠離海洋的。但是當你來到巴爾喀什湖旁邊,你會覺得仿佛來到了一個假的哈薩克斯坦,明明就是一個內陸國,怎麼感覺像來到了海邊的感覺……

巴爾喀什湖岸邊靜思
熙熙攘攘的度假遊客
湖中暢遊
海一般的藍色巴爾喀什湖

這是大自然給這片乾旱的土地天賜的一處寶地,小編個人認為是去中亞地區必遊的一處勝地。

相關焦點

  • 花東10地驚奇遊 一睹世界級罕見地質景觀(圖)
    原標題:花東10地驚奇遊 一睹世界級罕見地質景觀(圖)圖自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7月8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經濟主管部門今年首度選出「花東地質旅遊10大熱點」,包括太魯閣峽谷驚奇之旅,世界級的海蝕地形─石梯坪,以及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接處的玉裡大橋,以及兩大板塊擠壓的「利吉惡地」,均是全球罕見地質景觀,值得民眾規劃一趟臺灣後花園地質風貌之旅。
  • 地一眼旅遊|很少有外地人知道,深圳有一座國家地質公園
    喜歡旅遊的朋友們,很多人都對地質公園有所了解,尤其是國家級的地質公園,除了具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每一座都有其獨特的地質遺蹟。但是小編估計,除了深圳本地人之外,估計知道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人很少。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 在福建莆田的東南端,一座天然的地質公園,有世界罕見的海蝕地貌
    歡迎來到背包的流浪的旅遊分享點,帶上一個背包,一個人目睹沿途的風景,拿著手機,拍下沿途的風景,記錄沿旅途的心情。當然其中令貓貓印象最深的景點就是位於湄洲島東南端的鵝尾神石公園,它是一座天然的地質公園,其實就是一座山,由於受海蝕的作用,形似鵝尾而得名。山上有眾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象形石,而且它還被地質學家稱為世界罕見的海蝕地貌。
  • 張掖七彩丹霞塑造中國旅遊品牌
    7月7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屆會議上,全球15個地質公園獲批世界地質公園,中國甘肅張掖地質公園榜上有名,成功晉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這是繼敦煌之後甘肅晉級的第二個世界地質公園。
  • 位於陝西省的黃土地質公園,背朝黃土的景色,傳承旅遊文化
    ,這裡的景色特別的美麗。這裡的黃土地質形成的歷史非常悠久,一般都是通過外力所構成的,比如說地殼運動,以及風吹日曬後,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觀。如果是專業人士來到這裡的話,一眼就可以看出,每一層黃土的地質都不一樣,具有特別高的研究價值。
  • 來到敦煌:戈壁上的西海艦隊——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
    來到敦煌:戈壁上的西海艦隊——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有18000公裡的海岸線,有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茫茫西部戈壁灘哪來的「艦隊」呢? 這裡來到的是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
  • 世界上最罕見的地質景觀,你知道在哪裡嗎?
    當我們看到這些自然美景的時候,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更加美麗,當我們面對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時候,也是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也要記得對這些大自然奇妙的景色的保護。就是因為大自然的奇特,才會出現彩虹這樣美妙的景色,因為彩虹是五顏六色的顏色組合在一起的,我們才會欣賞彩虹自身的景色。當然由於大自然的妙手,也形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地質奇觀,就是位於安第斯山脈的彩虹山。
  • 世上最堅硬的「波浪」:全球罕見的地質奇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世界8大奇蹟之一,不在大海上的海浪!去澳洲旅遊,大海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了。那麼海浪見過很多,堅硬的波浪你見過嗎!而且還是由石頭定格而成~在西澳,有一片巖石外表非常像海浪,因此被命名為波浪巖石!怎麼可以那麼像啊,形狀紋路,彎曲程度!!
  • 美國紐約等地因「大湖效應」降雪量加劇(圖)
    這些惡劣天氣是由於冷空氣掠過美國五大湖區,巨大的水體造成「大湖效應」(Lake-Effect Snow)加劇降雪。據報導,「大湖效應」指冷空氣經過湖泊等大面積、未結冰的水面時,底層的冷空氣會從較暖的湖水吸收熱能,連同湖面蒸發的水氣向上升,在上層遇冷後凝結成雲,隨風移向陸地,引致大規模降雨或降雪。
  • 野柳地質公園經千百萬年侵蝕、風化,形成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
    其街道呈「豐」字型,橫向由上至下分別是輕便路、基山街和汽車路,縱向則是由數百石階延伸的豎崎路,步行的方式穿梭於巷弄之間,是拜訪九份首推的旅遊方式。野柳地質公園是一塊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侵蝕、風化,逐漸形成規模龐大、奇石遍布、造型各異、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讓全長1.7公裡的海岬,成為臺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
  • 神秘大湖乾涸為何來去匆匆?
    09:25:14東北新聞網八年前,一場暴雨過後,山谷變成「高山平湖」;八年後,湖水卻奇蹟般地消失,僅僅七天時間便湖底見天,留下魚蝦在泥塘中掙扎。  神秘大湖為何來去匆匆?湖水究竟到哪裡去了呢?  僅僅7天時間,400畝的大湖水位驟然消退,直至乾涸見底。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大湖效應
    (3)圖1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漁場,試分析該漁場冬季漁業生產的不利自然條件。(4)美國境內五大湖地區降雪量最大的季節是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圖2所示暴風雪的形成,主要是因為________(填序號)環節增強。參考答案:(1)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從赤道到兩極。
  • 2020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側記
    與會代表聽取報告  「如何讓我遇見你,在我最美麗的時刻……」金秋時節的光霧山彩林似霞,諾水河地下溶洞奇險瑰麗,在「山水畫廊·秀美巴中」最美麗的時刻,參加2020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的全國各地地質領域專家學者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地區的41家世界地質公園代表齊聚巴中,圍繞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交流經驗、獻計獻策、謀劃未來,共商保護與發展大計。
  • 織金洞:2.5億年的等待 只為看你一眼(圖)
    織金洞:2.5億年的等待 只為看你一眼(圖)發布時間: 2015-10-15 16:18:50  |  來源: 中國網  |  有資料統計,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富集區域,也是名副其實的溶洞王國,洞穴近400個——約佔全世界旅遊洞穴的半數。然而,在中國眾多旅遊洞穴中,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遺產」、「中國最美旅遊洞穴排行榜第一名」、「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巖溶博物館」等各種桂冠的洞穴,卻僅有織金洞一家。
  • 甘肅酒泉【沙漠旅遊景點】有哪些
    甘肅酒泉【沙漠旅遊景點】有哪些,經十多年的自然磨練,現已成為敦煌探險旅遊設備a全、經驗a豐富、歷練a多的戶外公司。甘肅酒泉敦煌祥瑞戶外文化有哪些, 星空為蓋,沙漠為廬,一千年,不過一瞬間。
  • 【地球歷史】地質年代與生物發展對照表,附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蹟
    (3)、第四紀 新生代的第三個紀,即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地質年代分期的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160萬年前,直到今天。在這個時期裡,曾發生多次冰川作用,地殼與動植物等已經具有現代的樣子,初期開始出現人類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
  •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依託四大優勢 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
    ,成功入圍2019年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送的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單位名單。  張掖丹霞和彩色丘陵是一對「姐妹花」,誕生於恐龍出沒的白堊紀,它們分別形成於距今約1億3千5百萬年到1億年期間,其優質獨特的景觀屬高品位的旅遊資源,特色鮮明的彩色丘陵地貌景觀為我國發育最好、規模最大的地質地貌遺蹟景觀,堪稱「中華自然奇觀」。地質公園資源保存完好,人為幹擾因素較小,旅遊地質資源以原始的面貌保存完善,能夠最大程度地展現地質遺蹟景觀的全貌。
  • 長江山區大湖,釣獲一條3斤罕見的紅尾魚,還收穫2斤長江野生鱸魚
    長江山區大湖,釣獲一條3斤罕見的紅尾魚,還收穫2斤長江野生桂魚,長江偏遠的山區大湖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這裡晚上一般都會下雨,白天晴還出太陽,山區大湖的山上有野花開,地裡有野香蔥長出來,有這些徵兆就表示這裡的節氣很特殊,是野外釣魚絕對的好天氣。
  • 一圖讀懂湘西地質公園!
    湘西地質公園衝刺世界地質公園   2017年12月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申報順利通過全國評審,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中國2019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送的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單位。2019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將現場進行評估。
  • 地一眼旅遊|來深圳大鵬半島,賞侵蝕地貌景觀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火山地質遺蹟和海岸地貌為主體,加之溪流瀑布、峽谷景觀、崩塌地質遺蹟景觀等,集水火共存、山海相依的地質遺蹟景觀於一體的科考、科普等的理想聖地。大鵬半島在深圳的東南方向,處在大鵬灣和深圳灣之間,三面環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風景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