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電阻抗測量系統中弱信號檢測技術研究--正交雙激勵信號檢測方法

2021-01-10 電子產品世界

本章主要介紹弱信號檢測中的信號激勵方法,通過分析常見的單激勵數字相敏檢波方法系統累積誤差較大的缺點,提出了一種改進的信號檢測方法:正交雙激勵信號檢測方法(Double Digital Phase Sensitivity Demodulation,D-DPSD)。通過仿真實驗和誤差分析,該改進的方法在弱信號中的鑑幅鑑相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1信號激勵方法概述

生物電阻抗測量系統是一個硬體與軟體結合的整體。其系統原理如圖3.1所示。其中信號源產生信號,通過電極傳到被測對象上,信號經過被測對象之後,再通過電極傳送到前端信號檢測模塊,經AD採集之後,送到上位機進行處理。

信號源和優化電極的配置是提高EIT系統性能的關鍵環節。人們對激勵信號源、電極及其影響進行了多方面研究,並對其結構形狀進行了許多改進,而優化電極結構,就必須對不同電極結構對敏感場分布以及測量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獲得優化的結構形式。

信號源產生的信號主要有方波信號、正弦波信號、脈衝信號等。



目前,EIT系統中採用的電極有點電極、矩形電極、複合電極三種,點電極是一種直徑非常小的圓形電極。由於面積小,因而能測量「點」的電位信息,可以期望測量數據更接近於反映二維電導率分布狀況。但是實際上,點電極所產生的場類似於兩個點電荷所產生的場,在空間發散分布,這樣的場用二維場分析會導致較大的誤差(只有平行平面場才能簡化為二維場)。

矩形電極是為改善點電場分布的不均勻性而提出的。在均勻介質分布的情況下,可以近似認為電流密度在電極上均勻分布,當電極軸向足夠長、電極間距離很小時,除電極板邊緣部分存在邊緣效應外,中心區域電流密度平行分布。這樣矩形電極產生的場更符合二維場模型。

複合電極是醫學EIT領域提出的一種電極,實際上是矩形電極和點電極的組合。其目的是希望能綜合點電極和矩形電極的優點,即用矩形電極產生比較平行、均勻的敏感場,用點電極測量點的電位信息。同時利用大面積的電極能減小電極與皮膚之間的接觸阻抗,提高測量數據的可靠性。

無論哪種形狀的電極,其敏感場都均分布於一定的空間區域內,該區域媒質電導率的變化都會對敏感場的分布產生調製作用,從而導致邊界測量電壓的改變,使得測量的信息反映物場的變化。

在EIT系統中,電極的數目決定了可能的獨立測量數,而獨立測量數越多,越能獲得更高的圖像解析度。但是,電極數目的增加,對敏感場分布和測量信號也會產生其它影響:

(1)電極數目的增加,必然導致相鄰兩個電極之間的距離變小,從而激勵電流更多地流經場域邊界,造成場域邊界的靈敏度進一步提高,而場域中心的靈敏度進一步降低;

(2)電極數目的增加將導致一次激勵時,所獲得的各測量電壓之間差別的減小,這就要求數據採集系統具有更高的解析度。當兩個測量電極之間的電壓差小到低於數據採集系統解析度時,電極數目的增加也就失去了意義。測量電壓越小,相對來說其信噪比下降,相應地對測量電路的要求越高。此外,隨著電極數目的增加,獨立測量數也將增加,造成數據採集時間及圖像重建時間延長,影響系統實時性。

電極寬度對於敏感場的影響也需要考慮,在EIT系統中,寬電極被廣泛採用,在Ping Hua等人的研究中,電極甚至覆蓋了測量對象周邊面積的80—90%。

首先考慮激勵電極,在EIT系統中,電極與測量對象之間存在接觸阻抗,採用寬電極可以通過增大接觸面積而減少接觸阻抗。此外,增加電極寬度還可以改善敏感場分布的均勻性。無論對於相對激勵模式還是相鄰激勵模式,電極越窄,電極附近的敏感場相對越強,而遠離電極區域的敏感場相對越弱,敏感場分布的不均勻性越強。8個點電極構成的E1T系統在相鄰激勵模式下,有90%以上的敏感場分布在激勵電極對所在的半場,當電極數目增加時,敏感場分布的不均勻性將進一步加劇。

對於常規電極,測量電極與激勵電極是同一個電極,電極加寬對系統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由於電極與測量對象接觸面積的加犬,而使電極測量信號不能反應「點」電位信息;(2)由於電極為導體,它將與其接觸的被測體表面強制為等電勢,電極越寬,強制等勢面積越大,而對敏感場的影響越大。

EIT系統在醫學應用中,常使用複合電極。複合電極的外部電極作為電流激勵電極,內部電極作為電壓測量電極,由於測量電極面積很小,因此,可以看作點電極,從而克服了常規電極加寬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由於外部電極面積較大,電極加寬造成的不利影響仍然存在。事實上,電極寬度的增加對測量所帶來的利弊互相制約,因此,在信號源已知的情況下,電極優化時必須綜合考慮。

3.2單激勵數字相敏檢測方法

數字相敏檢測方法是阻抗測量系統中提取信號幅值和相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阻抗測量是生物電阻抗成像技術的關鍵,沒有阻抗測量系統準確的測量生物內部的各種特性,就沒有生物電阻抗成像技術的發展。生物電阻抗成像技術[1]是根據生物組織與器官的電特性,測量邊界電壓或電流信號來獲取物體內部電特性參數分布,進而重建物體內部結構與功能特性圖像。生物電阻抗測量技術是其關鍵。對於生物組織電阻抗檢測技術的研究,一直是生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關注的熱點問題。

近年來,生物電阻抗測量主要對中低頻阻抗分析測量,中低頻阻抗分析通常採用矢量法原理,根據被測物體兩端的矢量電壓和矢量電流計算出阻抗矢量,其原理如圖3.2所示。首先分別求出U和I在坐標軸上的各投影分量U x,U y,I x,I y。

據此求出阻抗

相位

3.2.1單激勵數字相敏檢波算法原理

傳統的相敏檢波方法是以模擬乘法器或乘積型數模轉換器為核心構成PSD.近年來,國內外也有學者開始研究用數字相敏檢波器(DPSD)以取代模擬相敏檢波器(APSD)。但是,採用模擬參考信號時,其乘法器的線性度和溫度漂移、有限的低通濾波器的積分時間以及直流放大器的零漂和1/f噪聲都使得精度難以做得很高[5];而採用基於反向採樣的DPSD算法和基於V/F變換的DPSD算法[4]實現的方法時,由於其採用方波信號作為參考信號,所以存在諧波的影響。

針對上述相敏檢波技術的不足,通常的數字相敏檢波技術是採用激勵信號通過被測網絡,然後與同頻率的一組正交信號相乘來提取幅值和相位。在系統中搭建仿真時採用同一個AD的兩個通道將被測信號採入FPGA,在AD變換之後用數字濾波技術提取矢量信號的幅度和相位,利用正交相乘進行鑑幅和鑑相,該方法的線性度大大優於傳統乘積型模擬轉換器為核心構成的相敏檢波器的方案。由於採用了AD和FPGA相結合,系統的靈活性增大,且可以藉助各種數位訊號算法提高參數的估計精度。

單激勵源數字相敏檢波算法的實現方式是利用信號源產生一組正弦波,將這組正弦波與其同頻率的相乘得到1 y ( n ),2 y ( n )。

然後通過累加方式濾波,在FPGA中進行運算處理來提取幅度和相位。如圖3.3所示。


相關焦點

  • 生物電阻抗測量系統中弱信號檢測技術研究--EIT 中弱信號檢測理論...
    本章主要介紹電阻抗成像技術理論,生物電阻抗測量系統原理以及生物電阻抗測量系統中弱信號檢測技術理論,分析了常用的弱信號檢測方法並介紹了阻抗測量中弱信號檢測的噪聲來源及處理方法。EIT技術也在往高速高精度發展,系統中採樣速度和精度是最關鍵的因素。 2.2弱信號檢測方法 微弱信號檢測是EIT系統的前端處理技術,通過前端檢測預處理,不至於使有用信號淹沒於噪聲之中,更有利於獲取有用的信號。整個EIT系統精度隨之提高,性能同時也得到較大的改善。
  • 基於AD5933的高精度生物阻抗測量方法*
    >生物阻抗測量方法。林凌,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生物醫學信號檢測與處理、生物醫學工程。引言  生物電阻抗技術是利用生物組織與器官的電特性及其變化規律提取與人體生理、病理狀況相關的生物醫學信息的檢測技術。其基本測量方式是通過體表電極向檢測對象施加安全的激勵電流,並使用體表電極檢測相應的電壓變化,獲取相關信息。該方法具有無創、無害、廉價的優點。
  • 基於醫學阻抗技術的乳腺癌檢測方法
    它是利用生物組織與器官的電特性及其變化規律提取與人體生理和病理狀況相關的生物醫學信息的檢測技術,基本測量方式是利用體外(表)的系統向檢測對象施加安全的電磁激勵(電流、電壓、電磁場),在體外(表)檢測相應變化提取相關的信息,由所測信號計算出相應的電阻抗及其變化,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獲取相關的生理和病理信息。
  • 人體生物電阻抗的脈衝式檢測方法
    傳統的人體生物電阻抗檢測採用單頻法,即只在一個固定頻率下,利用正弦波信號進行測量,一般只測量電阻抗的模,所以實現簡單,很適合在便攜儀器上推廣。但是,單頻法無法將CPE的影響表現出來,測量結果容易出現較大的誤差。為了能夠更準確地得到人體生物電阻抗的信息,需要有一種可同時檢測多個頻率點電阻抗的方法。
  • 人體生物電阻抗的檢測方法及其應用
    1、引言  在人體成分的研究中,測量人體生物電阻抗值可以得到水分、脂肪等與人體健康狀況有關的信息,對人身體狀況的監視、疾病的早期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1]。
  • 阻抗測量方法在傳感器技術中的應用
    測量頻域響應信號一般採用模擬信號分析方法,例如交流耦合電橋,但是採用高性能模數轉換器(ADC),允許在時域採集數據,然後再轉換到頻域。 許多積分變換都可以用於將數據轉換到頻域,如傅立葉分析。這種方法就是取出信號的一系列時域信號表示,然後應用積分變換將其映射為頻譜。
  • 電阻抗成像系統的原理及設計
    下位機採用高速單片機,控制電極選通、數據採集及預處理,並與PC機進行通訊;採用直接數字頻率合成(DDS)技術產生高精度激勵信號源,用相敏解調方法實現高質量數據獲取。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能達到電阻抗成像(EIT)的性能要求。
  • 阻抗測量中的萬能法寶
    電阻變為阻抗,其定義為電壓與電流在頻域中的比率。幅度(或實部)代表電壓和電流之間的比率,而相位(或虛部)則是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移值。BxAednc在醫療行業中有許多應用阻抗測量的用例。該技術可用於廣泛的應用,例如獲取某些特定人體參數、檢測疾病或分析血液或唾液等人體液體。雖然這些應用的共同之處是進行阻抗測量,但每個應用又都有各自的一系列關鍵要求。
  • 交流阻抗的測量方法 
    與此同時,Smith等對同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即在直流穩態的基礎上疊加小振幅的交流電壓信號,並觀察電流響應的峰值,此方法被稱為交流伏安法或交流極譜法。兩種方法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 按照阻抗本身的定義,被測系統的輸入激勵信號應該是電流,在電化學測量中響應信號是電極電位。對可逆電極反應的電極系統來說,採用電流作為擾動信號進行阻抗測量很方便,因為可逆電極反應的電位處於平衡電位。
  • 超聲檢測:薄板中超聲導波傳播模態信號分析方法
    Lamb(蘭姆)波是二維波,與三維體波相比具有衰減速度慢,傳播距離遠的特點,因此常被用於大型板材的長距離及快速無損檢測中.板材中蘭姆波與管中、變截面波導介質中的導波一樣,具有頻散性與多模態性.加上環境噪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波檢測時傳感器接收到的Lamb波信號非常複雜,屬於非平穩隨機信號,需要利用有效的信號處理技術提取有用的信息成分才能確定合適的激勵方式
  • 解決電化學氣體檢測的技術挑戰
    電化學氣體傳感器是一種久經驗證的技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當時開發了用於氧氣監測的電化學傳感器。這種技術的首批應用之一是葡萄糖生物傳感器,用於測量葡萄糖的缺氧情況。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該技術得到了發展,傳感器變得小型化並能檢測多種目標氣體。
  • 基於單片機的人體阻抗測量系統
    引 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2506.htm  醫學阻抗測量是利用生物組織與器官的電特性及其變化,
  • 新系統使用量子物理學原理檢測微弱的通信信號
    來源:NIST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並演示了一種系統,該系統可以顯著提高通信網絡的性能,同時在檢測最微弱的信號時實現創紀錄的低錯誤率,從而有可能減少所需的能源總量對於最先進的網絡,其係數是10到100。
  • 技術文章—解決電化學氣體檢測的技術挑戰
    電化學氣體傳感器是一種久經驗證的技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當時開發了用於氧氣監測的電化學傳感器。這種技術的首批應用之一是葡萄糖生物傳感器,用於測量葡萄糖的缺氧情況。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該技術得到了發展,傳感器變得小型化並能檢測多種目標氣體。 隨著傳感技術無處不在的時代的到來,許多行業出現了無數新的氣體檢測應用,例如汽車空氣品質監測或電子鼻。
  • 輻射無處不在,核輻射信號有哪些檢測方法?
    不管是核電還是核物理研究,核輻射的探測都是超級重要的,因為這可以檢測核輻射以控制核安全,還能研究核的性質。核輻射探測器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核能發電,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空間和等離子體研究,射線照相,地球科學和生物醫學科學等領域。所以,核輻射的研究對整個科學領域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 電阻抗成像系統中電壓控制電流源的設計
    摘要:在醫用電阻抗層析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系統中電壓控制電流源的性能十分重要,大部分報導的電壓控電流源電路在低頻時有較高的輸出阻抗但是在高頻時性能大幅減弱。
  • 基於磁阻傳感器的弱磁信號採集系統設計
    此種情況下,一般的採集系統和測量方法無法檢測該信號,本採集系統硬體電路針對微弱小信號,優化設計前端調理電路,利用儀表放大器有效抑制共模信號,保證採集數據的精度要求。  磁阻傳感器是感知磁性物體的存在或者磁性強度(在有效範圍內)的敏感元件。這些磁性物體除永磁體外,還包括順磁材料,也可感知通電線圈或導線周圍的磁場。
  • 局部放電檢測及局部放電測試方法
    局部放電檢測系統專門用於變壓器、電機、互感器、電纜、GIS、開關、避雷器等電器設備的局部放電測量。其技術性能完全符合IEC-270標準及GB7354標準要求,是電器設備製造廠、發供電運行部門、電力建設安裝調試部門的必備測試設備。二、局部放電的測量原理?
  • 氣體檢測傳感器的類型及信號調理的要求
    所發生的事故中,有一類是由於有毒、易燃、易爆氣體的洩漏所造成。因此,對於此類氣體的檢測,預警及其防範有其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企業致力於有毒/有害氣體的監測。本文將簡要介紹氣體檢測傳感器的類型,特點及ADI公司在此應用中所提供給的出色信號調理器件。
  • 傳感器檢測中的八大抗幹擾技術解析
    在工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各種傳感器及自動檢測裝置來監視生產的各個環節,有的還需要計算機來控制生產的全 過程,這樣的系統中,一般需要數百個不同的傳感器將各種不同的非電參量轉換成電量,供計算機處理。但由於生產現場往往存在大量的電和磁的幹擾源,它們可能會破壞傳感器、計算機乃至整個檢測系統的正常工作,因此抗幹擾技術是傳感器檢測系統的重要環節,對於從事自動檢測工作的人來說,了解抗幹擾技術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