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奎曾稱解決安全問題前 基因編輯都是不負責的

2020-11-29 網易新聞

(原標題:賀建奎曾發文:解決安全問題前,任何基因編輯都是極不負責任的)

人民網11月26日消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已在中國誕生,隨即引發眾多爭議。《科技日報》就此提出四點質疑,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也於26日啟動了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

觀察者網注意到,就在去年2月,公布上述「研究成果」的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還在科學網博客上發布了題為《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尚待解決》的文章,總結了他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場閉門研討會上發表的報告觀點。

當時,賀建奎在文章中不但指出了動物模型和細胞系、脫靶、嵌合體、胚胎發育、多代效應這五個安全問題,還得出了這一結論: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製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文末附全文)

早前,網上流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則顯示,該實驗審批日期為2017年3月7日,與科學網博客文章發表時間相隔不到1個月。

有網友在賀建奎博客下質疑:上述安全問題在1個月內都得到了解決?如果沒有解決,(進行試驗)又是出於何種考慮?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26日報導稱,深圳市衛生監管部門已到達深圳和美醫院進行調查。一位醫院工作人員表示,「網上那份流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是合成的,其中的倫理委員會籤字的字跡是真的,但是委員會成員並沒有籤過字,也沒有審查過這份申請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11月26日最新消息,國家衛健委已就「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一事,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26日深夜,賀建奎團隊負責媒體事宜的工作人員陳遠林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賀建奎將於本周三在香港會議上公開該項目數據。

賀建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尚待解決》全文如下: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安全性—記伯克利基因編輯研討會

2017年2月初,大年初三。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由CRIPSR基因編輯發明人JenniferDoudna,GeorgeChurch 等人組織了一次閉門研討會,國際知名基因編輯專家,社會學家,倫理專家和政府代表共19名參加,其中包括我國著名幹細胞學者裴端卿教授。我也有幸參加了本次閉門會議。

整個會議兩天的討論,是對外不開放的,並且每一個專家的發言和觀點是保密的。每個專家的報告時間15分鐘,針對每個報告的討論時間則長達45分鐘。很多尖銳的問題,引發了現場激烈的爭辯,火藥味十足。

我做了一個題為「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的報告。恰逢上周美國科學院發布了關於為人類基因編輯開黃燈的聲明。因此我將我報告的觀點總結如下,以期望學術界和倫理社會人士能夠公開透明的討論。

基因編輯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未來將有可能幫人類大規模消除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延長壽命。但是,目前用於人類生殖目的基因編輯尚未解決科學上的安全性問題,尤其是脫靶和嵌合體。在解決好以下的安全性問題之前,進行人類生殖目的的基因編輯是不負責任的:

安全性問題之一:動物模型和細胞系

任何計劃編輯的基因,都需要經過模式動物的早期實驗摸索。人類的近親-猴子是最佳的模式動物。科學家需要採用多種方法來綜合評估執行過基因編輯的猴子的健康狀態、生理狀態及其神經行為,以找出由於基因組編輯而導致的任何相關疾病。

同時,我們也呼籲,體外培養的人類早期胚胎在遵守現有的14天規則以外,其經過基因編輯後的安全性也是急需驗證的;同時也需要對來源於編輯胚胎的人類多能幹細胞進行安全性評估,以此來檢測編輯胚胎(與未編輯的胚胎相比)分化後或其衍生物是否存在異常,

安全問題之二:脫靶

早期報導,在癌細胞中使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後誘導了顯著的脫靶效應;然而,在人類iPS和小鼠胚胎幹細胞的後續研究僅能檢測到低水平脫靶事件。現在有多種方法來改善脫靶效應,例如選擇高保真CAS9蛋白和選擇最佳sgRNA。對於人類胚胎基因組編輯,必須發展一個可靠的質量控制流程,很少或沒有脫靶的人類胚胎才能成為可能。據我們所知,全基因組擴增和全基因組二代測序是檢測脫靶的最佳方法。如果檢測到脫靶,則應該開發生物信息學方法以確定脫靶是否是有害的。

安全問題之三:嵌合體

在Cas9編輯的小鼠和猴模型中,嵌合體已廣泛報導。執行胚胎基因組編輯時,通常選擇1細胞期合子時注射Cas9和sgRNA,然而編輯事件通常發生在1細胞期合子後,導致嵌合發生。嵌合體本身對發育中的胚胎和個體及其後代的健康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是目前而言,必須開發更好的技術以減少嵌合體發生的比例。

安全問題之四:胚胎發育

Cas9核酸酶和sgRNA如何影響胚胎發育? Cas9的核酸內切酶活性是否對胚胎產生毒性?這些問題都需要科學家在分子水平或其功能水平進行詳盡的研究。

安全問題之五:多代效應

我們需要使用動物模型研究基因編輯對多代的影響,探究基因組編輯產生的後裔是否健康、正常。

結論

我認為,以上問題是人類胚胎基因組編輯的重要安全問題。CRISPR-Cas9是一種新技術,我們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製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谷瑩_NN6577

相關焦點

  • 賀建奎你聽著:基因編輯的後果你負責不了,人不能設計生死
    今天,也就是11月28號中午,在香港大學的千人會議室,「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主角賀建奎露面了。面對全世界山呼海嘯的聲討和質疑,這個「科學病人」在會議室先道歉,後回答大家的問題。但賀建奎全程避重就輕、閃轉騰挪,完全答非所問,一個科學家玩起了「太極推手」。首先看他的道歉,他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試驗錯誤和風險,只是強調數據不該被提前洩露,強調自己在為可能帶來疾病風險的家庭提供幫助,並承諾用下半輩子對他編輯過的孩子「露露」和「娜娜」負責。這是道歉還是表彰會?
  • 怎樣對兩個基因編輯嬰兒負責?賀建奎依舊有4個問題無法回答
    兩個降臨的生命,今後該如何接受自己被編輯過的基因?被基因編輯的嬰兒可能會終身面臨某種未知的風險。對這個問題賀建奎沒有正面回答,他表示,「我會用我所有錢和精力去照顧,用我生命的下半輩子去負責。」嬰兒的安全方面,我們嚴格按照規定,每一塊錢都用在孩子身上,我們會保證她們取得防治愛滋病方面的治療和評估。追問賀建奎人類沒有天生平等可言,但如果不對這項瘋狂的實驗進行規制,我們只能駕著自己創造的飛速快車走向滅亡。
  • 賀建奎此前論文提出基因編輯倫理:尊重孩子的自由
    (原標題:4天前賀建奎剛發表一篇論文,提出基因編輯倫理原則)
  • 詳解賀建奎發言:願用下半輩子負責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娜娜的未來
    在演講中,賀建奎表示,雖然基因測序發現了一個潛在的脫靶風險,但是距離其他的基因都很遠,「之前我們發現過這個問題,也告訴過嬰兒的父母」。2.校方對研究是否知情?賀建奎表示,由於實驗的保密性不強,所以相關數據被洩露。但是其同時稱,整個團隊做出了努力,對整個研究結果的一系列總結。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娜娜已健康出生 願用下輩子負責
    賀建奎發表主題演講時稱,露露娜娜已經健康出生,他們檢測之後發現結果符合預期,兩個基因序列得到預期效果的改善。雖然基因測序發現了一個潛在的脫靶風險,但是距離其他的基因都很遠,之前我們發現過這個問題,也告訴過嬰兒的父母。
  • 賀建奎談基因編輯嬰兒露露和娜娜的未來:我願用下半輩子負責
    11月28日,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主角賀建奎現身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在演講過後,賀建奎接受了來自觀眾和媒體的提問。提到對兩個孩子未來的擔憂,賀建奎表示——願意用自己生命的下半輩子去負責。來自澳洲的倫理學家:是否能說說機構的倫理審查過程?以及未來,你對孩子的責任?希望你慢慢講一講,對孩子未來的責任。
  • 賀建奎現身基因編輯嬰兒:結果是不小心公布的,露露娜娜已出生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已經到第三天了,不斷的持續發酵。因「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受到關注、並將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會議上公布試驗數據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第一天並未現身。今天大家都在等待賀建奎的回應。
  • 驅動中國昨夜今晨: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始末
    昨天,據人民網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另外,在聯署聲明中,科學界人士們表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並不是什麼新技術,但是這項技術的脫靶問題目前尚未得到解決,這也就意味著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並試圖產生嬰兒的任何嘗試都存在巨大風險。
  • 賀建奎曾發視頻談「基因編輯雙胞胎」,專家不認同其觀念
    新京報訊(記者王卡拉)關於「基因編輯雙胞胎」事件的討論仍在持續,當事人賀建奎未就此作出回應。但11月25日,他曾在YouTube帳號上發布多條視頻,來解釋為何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修改CCR5基因來預防愛滋病。視頻中他表示,「我知道我的工作會有些爭議,但我相信這些家庭需要這個技術。為了他們,我願意接受指責。」
  • 斯坦福確認未與賀建奎合作 基因編輯嬰兒如何收場?
    中國學者賀建奎曾在去年11月公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可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由於實驗的倫理爭議,批評和質疑鋪天蓋地。賀建奎曾在2011年-2012年在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訪問學者,自此與該校幾位學者有往來,史丹福大學也因此陷入「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漩渦。
  • 基因編輯嬰兒續:專家分析賀建奎報告手稿,稱其為「蓄意的謊言」
    簡而言之,這個研究團隊實際上並沒有複製已知的突變,而是創造了新的突變,而新突變不一定能對HIV產生抵抗力。 研究小組從雙胞胎身上採集血液,檢測被編輯的細胞是否具有HIV抗性。這在真正製造基因編輯嬰兒前就該檢測清楚。 另外,賀建奎在此前的實驗動物胚胎中就發現實驗可能存在問題。
  • 基因編輯讓嬰兒免疫愛滋病?賀建奎助理稱只是「科學家的自主探索」
    科技日報記者 劉傳書核心提示:賀建奎的助理對科技日報記者稱,這項研究是「科學家(賀建奎)的自主探索」。「一對基因經過修改的雙胞胎嬰兒已於11月健康誕生,基因編輯使她們將來可能具有天然抵抗愛滋病的能力。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南方科大對基因編輯嬰兒不知情:深表震驚,賀建奎已停薪留職
    賀建奎 南方都市報 圖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一事持續發酵。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賀建奎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研究存在的科學倫理隱憂已遭到外界的一致譴責與質疑。
  • 「狂人」賀建奎真能「用下半輩子」為娜娜露露負責嗎?
    賀建奎表達的是,一切都是按科學的流程來辦,從細胞到動物試驗,最後再到人體試驗,而且結果與預期相同,儘管有一個潛在的基因脫靶風險,但離其他基因很遠,也就是不影響其他基因。▲主持人對賀建奎提問。然而,這些問題和判斷要麼是目前難以確定,要麼是留下了難以解決的後患。實際上,幾個基本的問題還在於,儘管有動物實驗在先,在涉及人體實驗上,賀建奎團隊還是有違現有的國際公認的倫理規則。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論文手稿曝光
    · 基因編輯嬰兒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論文手稿曝光 12 月 3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官方網站曝光了賀建奎基因編輯研究論文手稿的部分片段。
  • 賀建奎現身了
    因此我們去評估,在人類上能否設計CCR5基因的敲除。在演講後,賀建奎接受了來自觀眾和媒體的提問。提到對兩個孩子未來的擔憂,賀建奎表示——願意用自己生命的下半輩子去負責。來自劍橋的倫理學家:知情同意書被四個人看過。那個對話中發生了什麼,你如何對父母解釋風險等問題?他們讀得懂知情同意書嗎?
  • 賀建奎現身,但對基因編輯嬰兒的追問遠未結束!名利場下危機暗湧,該...
    人們還提到對兩個孩子未來的擔憂:兩個降臨的生命,今後該如何接受自己被編輯過的基因?被基因編輯的嬰兒可能會終身面臨某種未知的風險。這個問題賀建奎沒有正面回答,他表示願意用自己生命的下半輩子去負責。但這些回答還遠遠不夠。實驗在哪裡進行,都有誰參與其中,孩子父母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知情到什麼程度?實驗的相關數據是否經歷過正規的專家評審?經費是否涉嫌商業炒作營銷?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爭議,項目申請人賀建奎名下有多家...
    在早期的採訪報導中,基因編輯公司博雅輯因CEO魏東曾告訴獵雲網,「2012年CRISPR技術被發明之後,基因編輯技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從農業、畜牧業,到人類醫藥科技研究,以及現在的醫學治療,均有非常大的前景」。
  • 清流|基因編輯嬰兒項目資金來源不明 保險公司稱未投保
    負責審批深圳市科技創新自由探索項目的深圳科創委則稱,從未立項資助上述實驗項目,亦未資助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在該領域的計劃項目。中國臨床試驗平臺所登載的該研究的經費來源「不屬實」。但網易清流工作室注意到,在賀建奎基因領域技術研究以及技術轉化成果產業發展上,均出現過上述各方身影。
  • 基因編輯讓新生兒免疫愛滋?專家:曾引發致癌爭議
    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報導稱,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這則「看上去很美」的消息迅速引發質疑,質疑焦點主要在基因編輯技術所引發的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