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設置方案發布
1月8日,記者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江蘇從2019年11月起全面啟動了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以下簡稱省控網)的優化調整工作,歷時一年多時間,於2021年1月5日正式發布《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設置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著力打造地表水環境監測「一張網」《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
為貫徹落實《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關於加強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規劃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要求,有效銜接新劃轉職能,加快構建統一的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更加全面、精準、有效地服務與支撐全省地表水生態環境質量考核排名、功能評價、追因溯源,推動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省生態環境廳從2019年11月起全面啟動了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以下簡稱省控網
-
各類監測斷面(點位)增加到850個!江蘇發布「十四五」地表水環境...
《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設置方案》。《方案》堅持科學性、代表性、延續性、全面性的優化調整原則,圍繞評價考核排名、水功能區管理、上遊無過錯舉證、跨省界水體聯防聯控、入江入海入湖支流支浜以及南水北調和大運河沿線治理、農田面源整治等環境管理需求,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共設置各類斷面(點位)850個(河流監測斷面775個,湖庫監測點位75個),斷面數量較「十三五」期間翻一倍多,實現「三提升,一突破」。
-
地表水監測斷面的設置方法
1、背景斷面須能反映水系未受汙染時的背景值。要求:基本上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遠離城市居民區、工業區、農藥化肥施放區及主要交通路線。原則上應設在水系源頭處或未受汙染的上遊河段,如選定斷面處於地球化學異常區,則要在異常區的上、下遊分別設置。如有較嚴重的水土流失情況,則設在水土流失區的上遊。
-
東道爾水技術:「十四五」地表水保護:將開展新型汙染物監測評估
近日,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十四五」國家地表水監測及評價方案(試行)》等標準。 根據生態環境部日前通報的2020年1-9月地表水生態情況可知,前9個月,我國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1.2%,同比上升6.2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 這也得益於我國在地表水監測體系的初步形成。
-
...布設99個省控斷面 基本實現重要流域幹支流及江河湖泊水功能區...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機構改革精神,科學、全面、客觀反映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及江河湖泊水體功能保障情況,構建統一的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更好支撐「十四五」全省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求,真正把「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落到實處。
-
十四五地表水監測 新型汙染物值得關注
日前,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十四五」國家地表水監測及評價方案(試行)》以及《電子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鑄造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等標準或標準修改單。
-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思路與重點
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努力,特別是「十三五」時期「水十條」以及相關汙染防治攻堅戰行動計劃的發布實施對水汙染防治工作的強力推動,我國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據統計,1995—2019年,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比例從27.4%上升到74.9%,劣Ⅴ類比例從36.5%下降到3.4%,Ⅰ~Ⅲ類斷面比例、劣Ⅴ類斷面比例這兩項約束性指標均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
-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18年度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北極星大氣網訊:江蘇日前對外發布2018年度全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68%,其中,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2.0%,達到國家年度考核目標。詳情如下: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十四五」期間,國控點位數量從1436個增加至2000個左右。改進空氣品質評價與排名規則,排名範圍擴大到全部地級及以上城市,研究開展主要汙染物濃度三年滑動平均值評價,降低氣象條件波動對評價排名結果的影響。進一步優化提升背景站和區域站監測功能,加強全國大氣顆粒物、氣態汙染物、秸稈焚燒火點、沙塵等大氣環境遙感監測,形成城鄉全覆蓋的監測網絡。
-
江蘇發布地表水環境狀況 看看你的家鄉水質如何
中國江蘇網1月23日訊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1月23日向社會通報了2018年全省地表水環境狀況,2018年,全省地表水環境同比有所改善,國考斷面水質優Ⅲ、劣Ⅴ比例分別為68.3%、1.0%,均達國家年度考核目標。
-
環保立體聲|甘肅:今年1-10月全省3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100%優良
2013年起,組織對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地市級水源每月檢測一次,縣區級地表水型、地下水型水源分別於每季度、每半年一次,監測項目為地表水型水源地61項、地下水型水源地23項;另外,地市級水源地每年進行1次涉及水質中109項元素的全分析監測,縣區級水源地每2年進行1次全分析監測。此外,結合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工作,定期組織開展水質監測。
-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三年建設規劃...
省環境監測中心建成「國家環境保護地表水環境有機汙染物監測分析重點實驗室」,並穩步提升監測技術水平。各駐市環境監測中心持續推進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常州、蘇州及泰州環境監測中心分別在水環境生物監測、空氣複合汙染監測、土壤有機物監測等方面建成重點實驗室並穩定運行。8.江蘇省機動車排放檢測實驗室。
-
全國部分重點水域水生生物試點監測方案公布
十堰市、呼倫貝爾市、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根據《全國部分重點水域水生生物試點監測工作方案》(見附件)(以下簡稱為「方案」),我站在松花江流域,南水北調源頭,以及太湖、滇池等重點湖泊選取監測斷面和點位,由14個省、市級環境監測站開展試點監測工作(名單見附表1)。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同時,不斷加強監測標準規範體系建設,已形成覆蓋地表水、環境空氣、汙染源等主要領域的監測類標準1200餘項,為監測工作依規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重融合、擴數量,優化調整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完成「十四五」國家環境空氣、地表水、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優化調整,國考城市空氣站點由1436個增加到1734個,地表水監測斷面由2050個增到3646個,海洋監測點位整合到1359個。
-
2020年10月大興安嶺地表水環境監測月報
大興安嶺地表水環境監測月報(2020-10)一、監測情況大興安嶺地區大氣環境監測站委託和採測分離監測斷面監測9個。(一)監測點位加格達奇下、北極村、呼瑪河口內、呼瑪上、塔河大橋、加格達奇上、訥爾克氣斷面、呼瑪河呼源鎮、十二站。
-
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戰略路線圖分析
與2012年相比,2018年全國地表水總氮平均濃度上升13.8%,入海河流斷面總氮平均濃度高達4.83mg/L,沿海省份中遼寧、山東和海南入海河流總氮年均濃度同比上升20個百分點以上。客觀把握海灣長周期序列的演變規律及基礎特徵,識別「十四五」所處的歷史階段及特徵,對不同海灣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成因進行研判分析,針對性地確定治理對策和方案;以海灣、地市為抓手,進行分區防控和分類管理,各項措施和任務落實到具體對象和保護目標。(4)問題導向,精準治理。
-
甘肅省3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原標題:碧水 甘肅省38個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12月1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全省水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和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情況進行發布。在水生態管理方面,今年1至10月,全省38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高於國家平均水質優良比例約17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斷面比例為0。在自然生態管理方面,堅持「汙染減排與生態增容」並重,以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為目標,強化自然生態監管,著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
江蘇「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設置方案發布
原標題:《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設置方案》 發布!斷面數量較「十三五」翻一倍多 1月8日,記者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江蘇從2019年11月起全面啟動了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以下簡稱省控網)的優化調整工作,歷時一年多時間,於2021年1月5日正式發布《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設置方案》(以下簡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