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遺傳密碼被成功「壓縮」
科技日報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生命的遺傳密碼並非全部必需?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5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英國團隊成功「壓縮」遺傳密碼——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
六個遺傳密碼的人造生命體,翻開合成生命新篇章
本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Romesberg研究小組藉助人工合成的反密碼子GYT(Y為非天然核苷酸TPT3)的 tRNA 的幫助,成功實現了非天然鹼基X(dNaM)的體內翻譯。 目前,陳非研究員正從事合成生命遺傳系統設計與構建、重大疾病基因組學及相關核酸分子精準檢測、診斷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他曾師從現代合成生物學聯合創始人Steven A Benner教授。
-
科學家破解大腸桿菌遺傳密碼—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一個英國研究組指出,一種合成大腸桿菌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
具有擴展遺傳密碼的半合成生命
進行真正的前沿研究很有趣,它有可能極大地改變我們的世界。我將這一類別的研究包括腦機接口,通過幹細胞再生,基因工程和融合能方面的研究。我還將添加有關創造合成生活的研究。合成生命研究將活生物體視為一項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原始的納米技術,它使用複雜的微型機器製造化學藥品,收集和存儲能量,降解毒素以及其他功能。科學家在調整現有生物以利用它們作為小型工廠方面非常成功。
-
藍細菌合成生物學研究進展
藍細菌是極具潛力的光合微生物平臺,相比較於高等植物和真核微藻,具有結構相對簡單、生長快速、光合效率高、遺傳操作便捷等優勢,易於進行光合細胞工廠的開發。藍細菌光合細胞工廠開發和優化的重要方向是對胞內光合碳流分配模式的調控和重塑,使更多的碳流向目標代謝產品的合成。糖原代謝是藍細菌中重要的天然碳匯機制,儲存了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和能量中超出細胞生長代謝所需的溢出部分。
-
2019年合成生物學年度進展回顧
作者:孟凡康預計閱讀時間:15min合成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新方向代表之一,充滿著無限的發展活力。2019年合成生物學領域有很多重大的成果,這代表著我們對於生物的工程化改造和設計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
長篇綜述: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介紹合成生物學的定義、相關概念、學科特點與現階段研究內容,並綜述最新研究進展,如基因調控開關、基因計數器、生物邏輯門元件、生物計算、人造生物圖案、可擦寫數據寄存器、電生物反應器「合成」生物燃料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並展望合成生物學的巨大發展前景。
-
自然界用了幾十億年的遺傳密碼 劍橋科學家做了重新編寫
我們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採用一套通用密碼來儲存遺傳信息。美妙的DNA長鏈中,每三個化學鹼基(核苷酸)組成一個「密碼」,編寫一個特定的胺基酸或一個終結蛋白質合成的信號。代表四種化學鹼基的四個字母——A、T、C、G——排列組合出64種密碼子,為20種必需胺基酸編碼。一種胺基酸對應於不止一個密碼子,在合成生物學家眼中,這種冗餘可以得到優化。
-
研究表明這套遺傳密碼在生物界具有通用性
這一階段是從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作為現代分子生物學誕生的裡程碑開創了分子遺傳學基本理論建立和發展的黃金。DNA雙螺旋發現的最深刻意義在於:確立了核酸作為信息分子的結構基礎;提出鹼基配對是核酸複製、遺傳信息傳遞的基本方式;從而最後確定了核酸是遺傳的物質基礎,為認識核酸與蛋白質的關係及其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礎。在些期間的主要進展包括:遺傳信息傳遞中心法則的建立。
-
合成生物學領域前沿技術
中國科協與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聯合,通過長期的跟蹤研究,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動態,並定期以「中國科協創新智庫產品」發布報告。本文主要介紹合成生物學領域近五年國際上的新理論、新原理、新觀點、新方法、新成果、新技術,為科技管理人員了解國內外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提供決策諮詢,也為研究與開發人員提供綜合的參考信息。
-
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我國科學家此次成功合成的4條釀酒酵母染色體,佔Sc2.0計劃已經合成染色體的三分之二。 從「讀」到「寫」 生命認識的巨大飛躍 來自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員介紹,這項研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準合成了有活性的真核染色體,得到的基因組可以很好地調控酵母的功能。
-
2018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近年來,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和重大突破,並正在加速向應用領域滲透,在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環境、資源和健康等重大問題方面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生命科學研究正向基於數據的科學發現範式轉變。
-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圖)
之後一個多月的時間,國內外掀起一片討論的熱潮,以這項成果為代表的合成生物學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近日,中國科協第40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以「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問題與生物安全」為題,探討了這一新興學科的進展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 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界限
2017年3月,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大基因的中國科學家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研究成果形成的4篇論文以封面的形式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2018年3月,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學元英進教授牽頭負責的「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半合成生物體能生成非天然蛋白質
半合成生物體能生成非天然蛋白質效率與天然相似 風險令人擔憂 英國《自然》雜誌29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公布了合成生物學最新進展
-
為什麼我們的遺傳密碼在30億年前停止進化了?
西班牙科學家認為,tRNA的受限特性是造成遺傳密碼停止進化的原因。西班牙的一個遺傳研究小組開始關注轉移核糖核酸(tRNA)。tRNA將蛋白質的組成部分轉移到組裝線上,所以這些部分可以被正確地排列組合。被譽為分子生物學之父的Francis Crick在二十世紀60年代描述了精密的遺傳密碼系統,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他將這種現象稱為「凍結事故」。
-
合成生物學:顛覆性生物科技?—新聞—科學網
為了集中報導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特組織出版了此合成生物學專刊。本專刊分3個欄目:科學意義、新技術新方法和應用領域,重點介紹了合成生物學的科學內涵、技術方法進步及合成生物學在醫學、藥物、農業、材料、環境和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合成生物學,基因組合成,生物製造,基因編輯 合成生物學是一個新興的科學技術領域。她的形成有一系列標誌性事件。
-
遺傳密碼與核糖體結構研究
1954年,物理學家喬治·加莫夫(George Gamow)提出了三聯體密碼的假設,從數學角度解決了這個生物學問題。加莫夫(1904-1968)是理論物理大牛,出生於俄羅斯,後來移居美國。他是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主要提出者(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αβγ理論」),還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放射性的量子理論等等。
-
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學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策略
當前,隨著基因組學、基因組編輯及合成技術、計算能力的快速發展,一個全新的合成生物學研究模式正在形成:一方面,可以設計並製造全新代謝、結構及調控模式,創製新生物學功能;另一方面,利用該模式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提供全新研究材料及視角,從而檢驗當前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及假設。光合作用合成生物學在這個多學科融合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
我國在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在植物天然產物合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生物催化劑設計與改造服務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2-02 今日/總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