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破解大腸桿菌遺傳密碼—新聞—科學網

2020-12-03 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一個英國研究組指出,一種合成大腸桿菌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這項研究為設計併合成擁有有益但不常見功能的細菌鋪平了道路。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

遺傳密碼由A、C、G、T4個不同化學鹼基(或核苷酸)組成。這些核苷酸按順序每3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每個三聯體「密碼子」代表了一個特定胺基酸的插入或一個蛋白合成的終止信號。密碼子一共有64種,但胺基酸只有20種,因此,一種胺基酸可以對應多種密碼子。這說明遺傳密碼本身就是冗餘的。

劍橋醫學研究理事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Jason Chin和同事對大腸桿菌的全部基因組進行了重新編碼,由此得到的微生物只需59個密碼子(而不是全部61個密碼子),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此外,研究人員還對3個終止密碼子中的一個進行了重新編碼。這一研究表明,遺傳密碼是可以壓縮的,即使缺失了特定密碼子仍能維持細菌的生命。

研究人員表示,將來,這些缺失的密碼子或能替換成編碼非天然胺基酸的新序列,有望設計出能產生非天然生物聚合物的合成細菌。(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38/s41586-019-1192-5

《中國科學報》 (2019-05-17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全球首次:科學家創造出人工基因組合成的大腸桿菌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創造出了一個純粹人造基因組的生物體,這標誌著人類實現了自然界遺傳密碼的徹底重新編寫。根據《自然》雜誌5月16日發布的最新論文顯示,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賈森·欽(Jason Chin)教授與其同事重新編碼了一個大腸桿菌菌株的全部基因組。
  • Nature: 生命密碼新字典!大腸桿菌基因組就這樣被改寫了
    「重新編碼」基因組的大腸桿菌,在培養基上生長。在倫敦郊外Jason Chin的實驗室中,一群大腸桿菌在撒有營養的肉湯的塑料小盤子裡快樂地吃喝、幸福地繁殖、自由地呼吸著,它們看上去很普通。但它們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著本質的不同。科學家們對這群大腸桿菌的基因進行了重新編輯,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廣泛的「重新編碼」基因組。
  • 生命遺傳密碼被成功「壓縮」
    科技日報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生命的遺傳密碼並非全部必需?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5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英國團隊成功「壓縮」遺傳密碼——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 遺傳密碼的破譯史
    當終止密碼破譯後,密碼子表中又蘊含著怎樣的規律呢?【終止密碼存在的推測】 證據1:1964年科學家們在研究大腸桿菌的色氨酸合成酶時發現一個現象。色氨酸合成過程需要3種酶,5條肽鏈,5個基因,如下圖所示。
  • 港科大破解大腸桿菌素致癌機制 有助推動大腸癌研究
    新華社香港9月17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科技大學17日宣布,該校研究團隊破解了人類體內大腸桿菌釋放的「大腸桿菌素-645」引致大腸癌的機制,有助推動預防大腸癌的研究。  據科大研究人員介紹,雖然人類腸道中的大腸桿菌可以幫助消化食物和調節免疫系統,但它們產生的大腸桿菌素是一種基因毒性化合物,能破壞真核細胞中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由於這種化合物濃度低、狀態不穩定以及生物合成反應路徑過於複雜,科學家一直難以將它複製並找出它損害DNA的機制。
  • 自然界用了幾十億年的遺傳密碼 劍橋科學家做了重新編寫
    我們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採用一套通用密碼來儲存遺傳信息。美妙的DNA長鏈中,每三個化學鹼基(核苷酸)組成一個「密碼」,編寫一個特定的胺基酸或一個終結蛋白質合成的信號。代表四種化學鹼基的四個字母——A、T、C、G——排列組合出64種密碼子,為20種必需胺基酸編碼。一種胺基酸對應於不止一個密碼子,在合成生物學家眼中,這種冗餘可以得到優化。
  • 港科大破解大腸桿菌致癌機制 促大腸癌預防及藥物研發
    中新網9月18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日前,香港科技大學學者透過合成生物學方法,成功大量複製帶毒性化合物「大腸桿菌素-645」,並揭示其損害DNA雙螺旋結構的機制,確定該化合物是致癌元兇之一,為推動大腸癌預防以至相關藥物研發提供新的基礎。
  • 構建出僅使用61個密碼子的大腸桿菌
    2019年5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他們在實驗室合成的基因組替換了大腸桿菌的基因。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5月1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otal synthesis of Escherichia coli with a recoded genome」。
  • 「史前」美味七腮鰻身上的密碼,成為人類破解地球生命的奧秘!
    相對於地球的年齡,人類的實力太過的短暫,人類打開自然科技之門後,科學家們發現自己了解的越多,越覺得生命的神奇。最近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程田林博士發表了一批科普文章,介紹了一種「史前」美味七鰓鰻身上的秘密,這種比恐龍還早的生物,給生物單鹼基編譯器帶來希望。
  • 挑戰生命基本公式:人工合成實現大腸桿菌全基因組重編碼
    最近,英國 MRC 實驗室研究員 Jason Chin 領導的團隊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他們成功為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的完整基因組重編寫了遺傳密碼子[1]。如果沿用上面的比喻,大致相當於用玻璃珠準確、不間斷地圍著一個400米的操場完整串了一圈。
  • 這個大腸桿菌牛在哪裡?
    雖然「基因組改寫」和「人工合成」這樣的名詞在人造生命研究領域已經不算是新鮮說法了,這株人造大腸桿菌還是登上了各國科技媒體的頭條。它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能夠稱得上歷史第一呢?通俗地說,研究者們對大腸桿菌的整套DNA中的一些編碼進行了同義替換,然後從頭合成了這套「全新」的基因組,造出了這株叫做Syn61的人造大腸桿菌。
  • 合成生物學重大進展——英國研究人員成功「壓縮」遺傳密碼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生命的奧秘與法則隱匿於一套密碼之中——遺傳密碼,也稱為「密碼子」,由A、C、G、T四個不同的化學鹼基(或核苷酸)組成。這些核苷酸按順序每三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每個三聯體「密碼子」代表了一個特定胺基酸的插入或一個蛋白合成的終止信號。密碼子一共有64種,但胺基酸只有20種,因此,一種胺基酸可以對應多種密碼子。這說明遺傳密碼本身就是有冗餘的。
  • Topic:首個人工設計基因組微生物誕生了,是個大腸桿菌
    《自然》15 日發布的一篇論文顯示,在兩年的時間裡,劍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們讀取並重新設計了大腸桿菌的 DNA,創造出了全球首粒全套基因組經過重新編碼的大腸桿菌。它證明了人工設計過的基因組可以產生生命,而微生物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也得以進一步突破。
  • 遺傳密碼的破譯
    破譯遺傳密碼實際上就是要找到基因中DNA的鹼基順序與其編碼的蛋白質胺基酸順序的對應關係:幾個鹼基決定一個胺基酸?哪幾個鹼基決定哪種胺基酸?要判斷哪個三聯體密碼決定哪種胺基酸,首先需要一種人工合成RNA的方法和一個能夠在體外合成蛋白質的實驗系統,這樣,在試管中加入已知序列的RNA,再通過分析新合成的蛋白質產物的胺基酸排列順序就可以推斷密碼子和胺基酸的對應關係。
  • 六個遺傳密碼的人造生命體,翻開合成生命新篇章
    基因是DNA鏈上一段可編碼蛋白的鹼基序列,由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和G(鳥嘌呤)四種密碼子組成,其中A與T配對,C與G配對,形成一條長長的遺傳密碼片段。  地球上物種豐富多樣,形態各異,忠實地記錄著由4種核苷酸(ATCG)組成的遺傳信息。除了這四種鹼基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可存儲生命遺傳信息的物質?
  • 如何用LB培養基培育出大腸桿菌?
    而在20世紀中葉,有科學家發現,一些特殊的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任何動物有致病性,特別是嬰兒和幼禽獸,會對他們造成嚴重的腹瀉和敗血症。但它只是一種普通的原核生物,可分為六種類別。大腸桿菌周生鞭毛長,能運動且無芽孢。同時還能發酵多種糖類產酸、產氣,是很常見的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棲居菌類。
  • 白凡課題組揭示大腸桿菌鞭毛生長新機制
    在該文中,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對大腸桿菌周生鞭毛生長的實時動態螢光成像,深入探究鞭毛的組裝過程。該研究發現,同一長度的大腸桿菌鞭毛,其生長速率會呈現較大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於鞭毛組裝過程中的停滯。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和數學模型,論文揭示了大腸桿菌胞質內鞭毛亞基蛋白的供應不足會引起鞭毛生長過程中的停滯,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細菌蛋白的胞外運輸和組裝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網—轉基因大腸桿菌可協助清除環境汞汙染
    藉助生物工程技術,科學家將一種細菌「改造」出親汞特性,希望藉助這種轉基因細菌幫助消除環境中的汞汙染。
  • 科學家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合成並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
    科學家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合成並徹底改變DNA密碼的活體。這種實驗室製造的微生物,是一種通常存在於土壤和人類腸道中的細菌,與它的天然近親相似,但依靠一套更小的遺傳指令存活。這種細菌的存在證明,生命可以以有限的遺傳密碼存在,並為那些生物機器被徵用來製造藥物和有用材料,或添加病毒抗性等新特性的生物鋪平了道路。經過兩年的努力,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閱讀並重新設計了大腸桿菌的DNA,然後創造出了合成版的已改變基因組的細胞。
  • 拉肚子都怪大腸桿菌?其實你錯怪它了
    普通人最常聽到大腸桿菌這個名字可能是在各種食品安全新聞中——某某飲料、熟食、餐具被檢出大腸桿菌超標云云。許多人可能因此產生一種錯覺:大腸桿菌非常危險,如果吃下這些不安全的食品,大腸桿菌將直接導致人腹瀉。在這裡我要為大腸桿菌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