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轉基因大腸桿菌可協助清除環境汞汙染

2020-12-05 科學網

 

藉助生物工程技術,科學家將一種細菌「改造」出親汞特性,希望藉助這種轉基因細菌幫助消除環境中的汞汙染。

 

工業排放、金礦開採等人類活動極易給水和土壤環境造成汞汙染。經由食物鏈,特定地區的汞汙染威脅人類健康,而現有清除環境汞汙染的方法成本異常高昂。

 

美國泛美波多黎各大學一個生物工程研究團隊向一種埃希氏大腸桿菌內注入兩種「親汞」基因。兩種基因轉入埃希氏大腸桿菌體內後,分別生成一種名為金屬硫蛋白的蛋白質和一種名為多磷酸鹽激酶的生物酶。

 

金屬硫蛋白和多磷酸鹽激酶可有效固定進入大腸桿菌體內的金屬物質,防止細胞中毒。

 

而後,研究者將兩種轉基因埃希氏大腸桿菌置入含有高劑量汞的營養液,結果發現,生成多磷酸鹽激酶的轉基因大腸桿菌的抗汞能力是普通大腸桿菌的16倍,而生成金屬硫蛋白的轉基因大腸桿菌的這一倍率則高達24倍。

 

在營養液內存活5天後,兩種轉基因大腸桿菌「吞噬」大約八成環境中的汞。

 

法新社8月16日援引研究團隊的話報導,這種轉基因大腸桿菌有望成為消除環境汞的新工具。儘管眼下團隊尚未評估實際運用時的成本,但應當大大低廉於現有清除環境汞汙染技術每千克10萬美元至15萬美元的耗費。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新疆科研人員發現大腸桿菌可治理水汙染 可去除水體中汞和硒
    人體腸道中的一種寄生細菌——大腸桿菌,經過新疆科研人員的「改造」,可以用於治理水體中的汞、硒汙染。6月19日,新疆晨報記者從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博士研究生王瀟男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通過篩選得到一株大腸桿菌,此種細菌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同時去除水體中的二價汞離子和亞硒酸根離子。目前,這項研究已得到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 新疆生地所在應用微生物去除水體汞、硒汙染方面取得進展
    其中,大約3.3%的汞吸附到細菌表面;2%的汞被富集到細菌體內;7.3%的汞揮發進入周邊環境;剩下80.6%的汞分別以硒化汞、氯化亞汞以及單質汞的形式存在於沉澱中。一方面,大腸桿菌將氯化高汞還原為氯化亞汞沉澱,另一部分汞被進一步還原為單質汞。
  • 科學家用大腸桿菌轉化二氧化碳 可減緩氣候暖化
    資料圖目前碳封存的方式主要是將二氧化碳深埋進地底,它會與地底礦物質晶化成碳酸類礦石,對環境的影響不大。
  • 海底撈旗下一門店爆出筷子大腸菌群不合格!大腸桿菌究竟是什麼?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的關於21批次不合格食品情況的通告顯示,杭州撈派餐飲有限公司第十五分公司使用的1批次筷子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產品信息顯示,其生產(購進)日期為今年4月29日。 平時經常看到大腸桿菌超標的新聞,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大腸桿菌是什麼?本文介紹下大腸桿菌。
  • 一束光如何「馴化」大腸桿菌
    「聽話」的大腸桿菌 選擇大腸桿菌的原因,是因為它的生物膜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的模式微生物,其基因和分泌機制都已經被闡述,並且已有的工作已經證明其基因可以被編輯。 「大腸桿菌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是捲曲纖毛纖維,其主要成分是通過大腸桿菌分泌的CsgA蛋白亞基自組裝而成。」鍾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解釋說。
  • 白凡課題組揭示大腸桿菌鞭毛生長新機制
    在該文中,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對大腸桿菌周生鞭毛生長的實時動態螢光成像,深入探究鞭毛的組裝過程。該研究發現,同一長度的大腸桿菌鞭毛,其生長速率會呈現較大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於鞭毛組裝過程中的停滯。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和數學模型,論文揭示了大腸桿菌胞質內鞭毛亞基蛋白的供應不足會引起鞭毛生長過程中的停滯,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細菌蛋白的胞外運輸和組裝具有重要意義。
  • 牛奶中的大腸桿菌會讓你生病麼?
    但是一些大腸桿菌和單核細胞增生素菌株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甚至死亡。2014年,維多利亞州一名嬰兒因食用被致病性大腸桿菌汙染的生(未經巴氏殺菌)奶製品而死亡。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存在於奶牛乳房的牛奶中,或乳房本身,而蠟樣芽孢桿菌則存在於奶牛養殖場和擠奶棚的土壤中。
  • 光合作用研究,大腸桿菌創造出了絕佳的環境
    康奈爾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植物生物學教授Maureen Hanson(左一)和助理研究員Myat Lin(右一)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關鍵植物酶,並將其引入大腸桿菌中進行實驗這種方法為研究如何加快光合作用並提高作物產量創造了絕佳實驗環境。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植物》雜誌上。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加速光合作用過程可以提高作物產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CO2)、水和光轉化為氧氣,並最終轉化為蔗糖。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把重點放在Rubisco上——一種參與二氧化碳中碳固定並使其生成蔗糖的酶。
  • 大腸桿菌為光合作用研究創造絕佳環境
    康奈爾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植物生物學教授Maureen Hanson(左一)和助理研究員Myat Lin(右一)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關鍵植物酶,並將其引入大腸桿菌中進行實驗這種方法為研究如何加快光合作用並提高作物產量創造了絕佳實驗環境。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植物》雜誌上。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加速光合作用過程可以提高作物產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CO2)、水和光轉化為氧氣,並最終轉化為蔗糖。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把重點放在Rubisco上——一種參與二氧化碳中碳固定並使其生成蔗糖的酶。
  • 植物酵素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
    大腸桿菌最早是由Escherich於1885年發現的, 大腸桿菌屬於人和動物體內的共生菌,也是條件性致病菌。大腸桿菌為革蘭氏陰性菌,可導致多種動物疾病,甚至威脅到機體生命健康。 大腸桿菌是主要存在於消化系統中的細菌,大部分是老實的有益菌,不用擔心。
  • 港科大破解大腸桿菌致癌機制 促大腸癌預防及藥物研發
    中新網9月18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日前,香港科技大學學者透過合成生物學方法,成功大量複製帶毒性化合物「大腸桿菌素-645」,並揭示其損害DNA雙螺旋結構的機制,確定該化合物是致癌元兇之一,為推動大腸癌預防以至相關藥物研發提供新的基礎。
  • 我國環境汞汙染現狀及其對健康的危害
    同時,汞具有長程跨界汙染的屬性,已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列為全球性汙染物,是除了溫室氣體外唯一一種對全球範圍產生影響的化學物質,已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環境汙染物之一。筆者通過對汞的基本性質、用途及我國汞汙染的分布和汞汙染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現狀等3方面來介紹我國的環境汞汙染現狀。
  • 拉肚子都怪大腸桿菌?其實你錯怪它了
    大腸桿菌細胞呈短杆狀,約2微米長,在有氧和無氧環境中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它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經過革蘭氏染色後在光學顯微鏡下呈紅色。許多人可能因此產生一種錯覺:大腸桿菌非常危險,如果吃下這些不安全的食品,大腸桿菌將直接導致人腹瀉。在這裡我要為大腸桿菌平反昭雪。
  • 拉肚子都怪大腸桿菌?其實你錯怪它了!
    經過重新分類,後來的研究者為了紀念埃希,將這種菌重新命名為 Escherichia coli,中文名為大腸埃希氏菌或者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細胞呈短杆狀,約2微米長,在有氧和無氧環境中都能進行呼吸作用。它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經過革蘭氏染色後在光學顯微鏡下呈紅色。革蘭氏染色後呈紅色的大腸桿菌和呈藍紫色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放大1000倍)。
  • 日研究人員用大腸桿菌「造」出最耐熱生物塑料
    原標題:日研究人員用大腸桿菌「造」出最耐熱生物塑料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利用大腸桿菌,通過轉基因操作和光反應等方法,製作出400攝氏度左右高溫下也不會變性的生物塑料,是當前同類塑料中最耐熱的。   生物塑料用來自植物等的生物質為原材料生產,有利於保護環境。但此前的生物塑料硬度和耐熱性都較差,所以用途有限,一般都是作為一次性材料使用。   日本研究人員注意到,某些放線菌分泌的一種氨基肉桂酸擁有非常堅固的結構。研究人員根據這一發現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重組,再利用它使糖分發酵,製造出自然條件下幾乎不存在的「4-氨基肉桂酸」。
  • 基因敲除大腸桿菌的代謝通量分析-源井生物
    大腸桿菌(又稱大腸埃希氏菌)是革蘭氏陰性,兼性厭氧,棒狀大腸埃希氏菌,通常存在於溫血生物的小腸(吸熱)中。大多數的大腸桿菌菌株是無害的,但某些血清型可導致宿主食物嚴重中毒,有時還會因食物汙染而召回產品。無害的細菌菌株是正常腸道菌群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產生維生素K2並防止病原菌在腸道內定殖而具有共生關係,從而使宿主受益。大腸桿菌通過糞便排洩。在有氧條件下,該細菌在新鮮糞便中大量生長3天,但隨後緩慢減少。
  • 轉基因到底是什麼?關於轉基因你必須要知道的幾點
    一、轉基因是什麼轉基因就是我們現在科學上的基因工程,它與納米技術和人工智慧並稱為世界三大尖端科技。基因工程又叫做DNA重組技術。>③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④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鑑定四、基因工程的應用作物育種199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抗棉鈴蟲的轉基因抗蟲棉,而其中的抗蟲基因來自於蘇雲金桿菌。
  • 以色列科學家造出新型大腸桿菌,可把二氧化碳作為碳源
    ▎學術經緯/報導 在最新的一期《細胞》雜誌上,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一支團隊發表了一篇非常引人關注的論文——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他們造出了一種自然界裡不存在的大腸桿菌
  • 沒想到治療雞大腸桿菌病這麼簡單,學會這個竅門,太輕鬆了
    現階段,防治大腸桿菌病,多數以藥防為主。但是,施藥不規範,養殖條件惡劣,耐藥菌株產生的問題,大大降低了此病的綜合防治效益,導致雞大腸桿菌病頻發。文章分析此病頻發的病因,在此基礎上,重點闡述綜合防治要點,以供參考和借鑑。  1 病因分析  幾年來,雞大腸桿菌病頻發,嚴重威脅養雞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分析致病因,與飼養管理、病菌感染、並發感染等等,均有著不小的關係。
  • 中國學者用大腸桿菌製造綠色尼龍,有望突破80年汙染難題
    然而,帶來便利性的同時,尼龍工業的發展,也產生了高能耗、高汙染問題。他們先把這8種酶植入大腸桿菌,再將大腸桿菌放入環己烷懸浮液,常溫常壓下即可完成己二酸的轉化。那為什麼不把酶直接和環己烷混合,而是要藉助大腸桿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