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生地所在應用微生物去除水體汞、硒汙染方面取得進展
但是同時去除水體中汞和硒的研究鮮有報導。 硒是汞的天然解毒劑,相關研究發現元素硒(負二價硒離子)可以和元素汞(二價汞離子)結合生成硒化汞沉澱從而降低汞和硒的毒害作用。基於此,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博士生王瀟男通過篩選得到一株大腸桿菌,此種細菌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同時去除水體中的二價汞離子和亞硒酸根離子。
-
科學網—轉基因大腸桿菌可協助清除環境汞汙染
藉助生物工程技術,科學家將一種細菌「改造」出親汞特性,希望藉助這種轉基因細菌幫助消除環境中的汞汙染。
-
上海交大:新型「量子點吸附」開闢水汙染治理新領域
巧借「量子點」之力 開闢水汙染治理新領域 李良是如何發現「量子點」能夠有效與水汙染治理結合的?這還得從他的研究經歷說起。 歸國前,李良在美國一直從事光電材料(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研究。在量子點的合成中,常採用快速簡便易行的陽離子交換法。
-
科學家培養新型大腸桿菌 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能量
最近科學家們就成功為大腸桿菌更換了「食物口味」。根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已經培育出一種以二氧化碳為食的大腸桿菌。這種細菌通常更喜歡糖或者說葡萄糖,但實驗室培育的菌株在產生可用於生物燃料的物質時,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的能量。目前,有幾種大腸桿菌已經被用來製造生物燃料,但它們通常以糖為食,而且糖不是一種豐富的物質。
-
Cell:經過基因改造的大腸桿菌也可通過攝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生長
2019年12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得它們通過吸收二氧化碳就可以生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學家Dave Savage(未參與這項新的研究)說,「我發現一種經過數十億年進化進行異養生活的有機體能夠如此快速地和徹底地轉變成自養生物,這實在是太神奇了。這表明代謝極具可塑性。」論文通訊作者、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系統生物學家Ron Milo說,這種利用無機碳製造生物量的過程稱為碳固定,可用來解決當今人類面臨的一些最大挑戰」。
-
經典處理方案總結 摘下水體「黑臭」帽子,黑臭水體,水汙染,水體富...
我國黑臭水體的治理,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上海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近年來,黑臭水體治理逐漸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已經開展了相關實踐。「水十條」將公眾身邊黑臭水體作為國家戰略的重點,體現自下而上的公眾訴求,也是自上而下回歸水治理本質的重要舉措。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水汙染問題是深圳市民長期以來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將水汙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用超常規的力度和舉措打響了一場水汙染治理攻堅戰。通過努力,深圳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並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以色列科學家造出新型大腸桿菌,可把二氧化碳作為碳源
在生物實驗室待過的朋友們都知道,大腸桿菌也是一種異養生物。而這支團隊想要從純科學的角度,研究能否通過改變它們代謝的方式,讓大腸桿菌從異養生物變成自養生物。「我們想要知道為了實現這種轉變,DNA藍圖需要發生多極端的變化。」本研究的第一作者Shmuel Gleizer博士說道。
-
「技術分享」超氧納米氣泡黑臭水體治理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作者單位:江蘇昊恆納米環保有限公司摘要黑臭水體的成因是嚴重缺氧,快速增氧是治理黑臭水體的根本辦法。本文介紹了超氧納米氣泡黑臭水體治理技術的技術優勢、使用設備和成功案例。一、 技術優勢「超氧納米氣泡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是以納米氣泡設備為核心的綜合技術。
-
基因敲除大腸桿菌的代謝通量分析-源井生物
大多數的大腸桿菌菌株是無害的,但某些血清型可導致宿主食物嚴重中毒,有時還會因食物汙染而召回產品。無害的細菌菌株是正常腸道菌群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產生維生素K2並防止病原菌在腸道內定殖而具有共生關係,從而使宿主受益。大腸桿菌通過糞便排洩。在有氧條件下,該細菌在新鮮糞便中大量生長3天,但隨後緩慢減少。
-
科學家成功構建同化二氧化碳的大腸桿菌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Conversion of Escherichia coli to Generate All Biomass Carbon from
-
海底撈旗下一門店爆出筷子大腸菌群不合格!大腸桿菌究竟是什麼?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的關於21批次不合格食品情況的通告顯示,杭州撈派餐飲有限公司第十五分公司使用的1批次筷子檢出大腸菌群不合格。產品信息顯示,其生產(購進)日期為今年4月29日。 平時經常看到大腸桿菌超標的新聞,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大腸桿菌是什麼?本文介紹下大腸桿菌。
-
BMC Microbiology:一種葉綠體蛋白可調節大腸桿菌分裂極性
一個在植物中對葉綠體正確分裂至關重要的蛋白能夠在細菌細胞中起類似的作用。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Min蛋白(AtMinD)定位於大腸桿菌細胞的極區以保持細胞分裂能夠發生在正確的中央位置,但是,與大腸桿菌中的同源物不同,AtMinD不會發生擺動。
-
中國水汙染治理調查
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鮑邱河似乎成了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的排放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鮑邱河一天天變黑變臭,2006年曾專門對鮑邱河進行調研的華北科技學院環境工程系馬登軍教授在其學術性論文《鮑邱河水質分析與評價》中指出,鮑邱河中COD、石油類、氨氮、汞等指標已經嚴重超標,水質已經為劣Ⅴ類(不可飲用,不可工業用,不可農業用,喪失水功能)。
-
微生物在富營養水體修復中 起到了多大作用?
硝化作用主要分為2 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亞硝化桿菌、亞硝化螺菌、亞硝化球菌等將 NH3 氧化為亞硝酸鹽;第二階段是硝化桿菌、硝化球菌、硝化刺菌等將亞硝酸鹽進一步氧化為硝酸鹽。而反硝化作用中芽孢桿菌、短桿菌、假單桿菌都是可以將硝酸鹽移出水體、提高水體pH的好氧菌和兼性厭氧菌[1]。
-
一束光如何「馴化」大腸桿菌
鍾超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對大腸桿菌的生物被膜澱粉樣蛋白基因批量進行改造。 在改造過程中,研究人員首先將大腸桿菌生物被膜CsgA蛋白分泌基因,變為可由藍光調控的CsgA蛋白表達和分泌的基因環路;然後對其進行修飾,讓CsgA蛋白可以識別、結合經過化學小分子配體修飾的無機納米材料。這些無機納米材料就是被「塗抹」在襯底的塗層材料。
-
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中的汞汙染治理
理論上講,氯化汞觸媒本身屬於一種催化劑,並不參與化學反應,因此也不被消耗,但是它具有易升華的固有特性,所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因氯化汞的流失直接導致觸媒活性下降和損失,因回收治理難而造成對環境重度汙染。隨著國際汞貿易禁止協議和汞公約的籤訂,我國作為世界上唯一採用電石法PVC生產工藝的國家,如何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汞汙染、有效減少汞消耗量,已成為影響我國電石法PVC生產企業興衰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關鍵環節。
-
生物碳吸附劑去除水體有機汙染
近年來,我國的工業水平和社會經濟都在高速發展,但是環境保護、汙染治理的工作卻未能及時跟上,許多生活和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流入附近的水體中
-
科學家用大腸桿菌轉化二氧化碳 可減緩氣候暖化
最近,蘇格蘭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生命科學學院的法蘭克•沙傑特教授(Frank Sargent)與當地工業公司Sasol UK和Ingenza Ltd,合作開發了一種利用大腸桿菌來代謝二氧化碳的方法來處理二氧化碳的封存問題。
-
改性沸石對水中微量汞的吸附性能
為了更好去除水體中微量汞,研究了採用二氧化錳和殼聚糖對天然斜發沸石進行改性,著重考察了pH、溫度、離子強度、Hg2+初始濃度和時間對改性前後沸石吸附Hg2+的影響,並研究了其吸附機理。隨著汞排放的不斷增加和汞汙染事件的發生,汞汙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研究表明,汞可對人的肺、腎、中樞神經系統和染色體造成永久性傷害。20世紀60~80年代的松花江汞汙染事件,江水和沉積物中汞含量嚴重超標,部分人群出現甲基汞中毒症狀。在距離人類較遠的北極地區,汞汙染在海洋食物鏈中也日趨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