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遺傳密碼的人造生命體,翻開合成生命新篇章

2021-01-13 財新

  撰文 | 葉水送

  在生命科學高強度滲透以及多方位的普及下,很少人不知道基因、DNA是什麼。基因是DNA鏈上一段可編碼蛋白的鹼基序列,由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和G(鳥嘌呤)四種密碼子組成,其中A與T配對,C與G配對,形成一條長長的遺傳密碼片段。

  地球上物種豐富多樣,形態各異,忠實地記錄著由4種核苷酸(ATCG)組成的遺傳信息。除了這四種鹼基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可存儲生命遺傳信息的物質?對於這個問題,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科學家感興趣,並猜想遺傳信息的存儲,是否會更加豐富多樣。

  直到最近幾年才有一些重要進展開始出現。

新發現的兩種鹼基與自然狀態下的A-T比較,圖片來自nature

  2014年,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化學系教授Floyd Eric Romesberg與其團隊成員在試管中發現了一種新的鹼基複製方式。通過在大腸桿菌的基因序列中植入兩個新鹼基dNaM–dTPT3,可形成半人工合成生命。近年來,圍繞著人造鹼基方面的工作,他和同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

  11月30日,Romesberg及其團隊又有了新的重要發現,他們發現非自然狀態下的鹼基能夠植入大腸桿菌的基因組中,產生半人工生命體,其可以通過轉錄、翻譯非自然狀態下的胺基酸,合成蛋白質的效率和天然核苷酸並無差距。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雜誌上。

在核糖體上非自然狀態下的基因編碼,表達出非標準的胺基酸,圖片來自scripps.edu

  「人造鹼基的研究發展至今已有近 30 年的歷史,它又被稱為非天然鹼基對或人工擴展鹼基字母,是一種通過對鹼基的改造,人工設計合成的可以行使或模擬天然核酸功能、而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人造 DNA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百人計劃」學者陳非對該研究做了解讀。

  陳非研究員表示,「2014年,Romesberg研究小組成功構建了包含一對人造鹼基(dNaM–dTPT3)的人工合成細菌,首次成功實現人造鹼基對的體內複製,這一裡程碑式的工作發表於Nature上,並被Science雜誌列為當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本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Romesberg研究小組藉助人工合成的反密碼子GYT(Y為非天然核苷酸TPT3)的 tRNA 的幫助,成功實現了非天然鹼基X(dNaM)的體內翻譯。本研究以綠色螢光蛋白為非天然鹼基體內翻譯的報告基因,在其151位胺基酸密碼子中摻入了一個人工鹼基X(AXC),合成並使用了3種人工合成的包含人工鹼基反密碼子的tRNA(分別源於E.coli, Methanosarcina mazei, Methanococcus jannaschii的tRNA序列),均實現了人工鹼基的高效內源表達,且不影響細菌的正常生長。」

  目前,陳非研究員正從事合成生命遺傳系統設計與構建、重大疾病基因組學及相關核酸分子精準檢測、診斷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他曾師從現代合成生物學聯合創始人Steven A Benner教授。

半人工合成大腸桿菌敲入一個非自然狀態的遺傳密碼,表達出綠色螢光蛋白,圖片來自scripps.edu

  Romesberg認為,半合成生命體能夠儲存、複製非自然狀態下的遺傳信息,未來可被用來創造新的新的蛋白質,新的材料,甚至新的治療方法。對於藥物的開發以及其他有用的分子來說,半合成人工生命體同樣也會有幫助。

  也許有人會擔憂,未來可能會造出完全不由ATCG組成的、由其他遺傳密碼組成的人工生命體。Romesberg強調,目前這項研究僅在單細胞(如大腸桿菌)等低等生物中進行實驗,僅用它們來存儲遺傳信息。

  對於這項研究,陳非給予了高度評價,「這無疑是人工合成生命領域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的成功打通了人造鹼基的體內複製、轉錄、翻譯生命中心法則的主要環節,為構建穩定遺傳的人工合成生命遺傳系統翻開了新的一頁。這既是『生命工程化』的一次有益的嘗試,也是『從頭合成生命系統』領域的一次革命,對化學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的發展也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促進作用,並可能為合成生物學開闢出一條新的、更安全的別樣健康發展之路。」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和Romesberg,圖片來自scripps.eduRomesberg教授曾在TED演講:Expanding the genetic alphabet。

  值得一提的是,Romesberg於2016年由河南師範大學推選,入選有機化學學科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名單,並成為該校首位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專家。

  參考資料

  Zhang Y. et al. A semi-synthetic organism that stores and retrieves increased genetic information. 2017. Nature. doi:10.1038/nature24659.

  作品來源:《知識分子》(微信公號:The-Intellectual)

  《知識分子》是由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創辦的移動新媒體平臺,致力於關注科學、人文、思想

相關焦點

  • 「人造生命」成生物武器溫床?專家:可能性極小
    合成生命是指從其它生命體中提取基因,建立新染色體。然後將其嵌入已經被剔除了遺傳密碼的細胞之中,最終由這些人工染色體控制這個細胞,發育變成新的生命體。該項技術是2010年美國《科學》雜誌、《時代》雜誌評選的十大科學突破之一。合成生命的誕生,為生命科學研究帶來了新的生機。
  • 具有擴展遺傳密碼的半合成生命
    我還將添加有關創造合成生活的研究。合成生命研究將活生物體視為一項技術。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原始的納米技術,它使用複雜的微型機器製造化學藥品,收集和存儲能量,降解毒素以及其他功能。科學家在調整現有生物以利用它們作為小型工廠方面非常成功。現在,許多現代藥物都是以這種方式製造的,從而使胰島素等藥物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人造生命」意味著多少可能性
    「未來的5-10年,我們可以化學合成任何生命。」「技術發展速度非常快,未來人工生命合成技術的發展可能比人工智慧還快。」最近,作為國內某知名生物技術公司董事長的汪建在一次訪談中語出驚人,預言「人造生命」將成為人類科技爆發的下一個風口。
  • 人造生物活體成功:一半天然一半人工
    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科學家們培養出了半合成生命體,也就是一半天然一半人工的活生命體。按照外媒的報導,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培養出了一個包含天然和人工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活生命體。這意味著,人類在創造人工生命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 人造生物活體成功,人類要開始演上帝了嗎?
    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科學家們培養出了半合成生命體,也就是一半天然一半人工的活生命體。按照外媒的報導,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培養出了一個包含天然和人工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活生命體。這意味著,人類在創造人工生命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 生命遺傳密碼被成功「壓縮」
    科技日報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生命的遺傳密碼並非全部必需?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5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英國團隊成功「壓縮」遺傳密碼——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 突破生命法則極限!8鹼基DNA誕生,會是外星生命遺傳密碼?
    而演化的基礎就是DNA了,DNA用4個鹼基的排列組合完整地保存著遺傳信息,並利用RNA至蛋白的方法進行解碼,構築起整個生命體的基礎結構。這種DNA的4鹼基模式被認為是生命的基本存在形式,但是DNA只有4種鹼基才能存在嗎?Science上的最新文章給出了答案:8種鹼基的DNA也能存在。
  • 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5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人工創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單染色體真核細胞,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人類能否創造生命?此次突破意義何在?人造纖維、人造衛星、人造材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只要是人造的東西都是沒有生命的。人類真能「創造」出生命嗎?
  • 科學家完成首例「人造生命」惹倫理風險爭議
    本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在創造人工合成生命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即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他們將它命名為「人造兒」。該項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不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也可以在實驗室裡「被創造」。消息傳出,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許多科學家對這一成果給予了積極評價,但也不乏憂慮之聲。
  • (新華全媒頭條)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
    5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人工創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單染色體真核細胞,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小標題)人類能否創造生命?此次突破意義何在?人造纖維、人造衛星、人造材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只要是人造的東西都是沒有生命的。
  • 「超自然」鹼基對成功生效,已在半人造生命體中合成新蛋白
    這一突破一舉改變了大眾對於生命遺傳信息的認知,堪稱「顛覆遺傳密碼」的成果。圖丨Floyd RomesbergFloyd Romesberg 是全球著名生物醫學研究機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其中一個實驗室的主任,於 2014 年領導了首次對大腸桿菌的基因修改。
  •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圖)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  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在《科學》上公布了創造出歷史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的消息。文特爾的成功之處,在於用化學試劑合成了人工染色體,並在另一微生物中顯示出生物功能。DNA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密碼,卻不是生命的唯一組成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講,文特爾只不過創造了部分生命。這項研究成果最為直接的意義,只是人造的支原體可以利用化學合成的染色體生存繁殖,並導致山羊的乳腺炎。「首次創造生命」之說言之過甚。
  • 英國「人造生命」實驗惹爭議,若創造另一種生命,人類會怎麼樣?
    只不過幸運的是,人類目前是大自然中最高的文明生命體,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人類一次又一次地去探索未知世界,按照目前人類的發展速度,很多人都認為。或許在未來人類還可以擁有創造生命的能力。也許這不是無稽之談,也不是異想天開。畢竟一切皆有可能。而最原始最嚴格的人造生命的定義,大約應該是從零開始,從沒有生命的物質合成出有生命的物質,而我們知曉現成的這些所謂人造生命。
  • 科學家首次合成包含六種鹼基的生命體,自然法則對生命40億年的統治終於被人類打破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使用了相同的遺傳字母(鹼基):A、T、C、G。
  • 5種詭異的未知生命體,圖3被懷疑為人造生命,只出現在南極
    但是這種未知生命體的真實性低,不少生物學家都認為是被人錯誤目擊而來。但這種未知生命體更多的是出現在當地的傳說之中,目前還未有捕獲記錄。Ningen,又稱為「南極人造人」,一種傳說生存在南極洲地區的大型人造生命體。
  • 「超自然」鹼基對成功生效,已在半人造生命體中合成新蛋白
    這一突破一舉改變了大眾對於生命遺傳信息的認知,堪稱「顛覆遺傳密碼」的成果。 Romesberg 說,這一成就表明,合成生物學——這個專注於以新特性灌輸生物體的領域——可以通過重新創造生命中最基本的要素來實現其目標。他說:「沒有比遺傳信息的存儲和提取更基礎、更接近生命本質的其他生物系統了,我們所做的是設計一個與現有部件一起運行、並且可以實現所有的功能的新部件。」
  • 合成生物學重大進展——英國研究人員成功「壓縮」遺傳密碼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這是合成生物學的又一重大進展,重新設計細菌微生物基因組,對賦予生物全新的功能和屬性具有深遠意義。該成果5月15日在線發表在於《自然》雜誌。  生命的奧秘與法則隱匿於一套密碼之中——遺傳密碼,也稱為「密碼子」,由A、C、G、T四個不同的化學鹼基(或核苷酸)組成。這些核苷酸按順序每三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每個三聯體「密碼子」代表了一個特定胺基酸的插入或一個蛋白合成的終止信號。
  • 人造生命
    繼克隆之後,「人造生命」已經成為人類最關注的話題。而與克隆不同的是,「人造生命」採用的是合成生物學的方法。  真的會有人工組裝的「異類」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嗎?  人造生命重在「改造」  2001年,文特爾野心勃勃地宣布將利用人工合成的遺傳物質,在實驗室裡製造一種在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種。
  • 美國科學家創造含人造鹼基的新生命體 向「人造生命」邁出重要一步
    數十億年來,所有天然生命的DNA都只有4個「字母」:ATCG。數年前,美國科學家創造了兩種「新字母」,並把它們引入了大腸桿菌中。 但當時還沒有生物體「認識」這兩種新字母,它們要麼排斥新的鹼基,要麼直接死去。 最近,美國研究者在這項「創造人工生命」的工作中邁出重要一步,他們培養出了一種包含人工鹼基的活生命體。這個新型生命體能合成全新的蛋白質。
  • 人造生命這種事兒……真能實現嗎?
    眾所周知,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組成單位。而細胞中的基因組,攜帶了細胞所有遺傳密碼。基因組的表達依賴於細胞質中的一些細胞器的功能,反過來,細胞質的性質是由基因組編碼的指令決定的。因此,基因組作為遺傳指令,決定著生命的形態、結構、代謝與繁殖等生命發育與生命機能的運作,常被我們稱為生命的「藍圖」或「食譜」,這部天書中蘊藏著生命生、老、病、死的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