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教科書!「超自然」鹼基對成功生效,已在半人造生命體中合成新蛋白

2021-01-20 DeepTech深科技

年度訂閱用戶可加入科技英語學習社區,每周科技英語直播講堂,詳情查看「閱讀原文」

 

在過去的數十億年中,自然界只存在 4 種鹼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鳥嘌呤。現在,研究人員打破了這些規則,在 Floyd Romesberg 位於聖地牙哥的實驗室,科學家通過擴展基因編碼,在培養的細菌中增加了一對「超自然」的鹼基對:X 和 Y。更令人驚奇的是,細菌可以利用這對超自然鹼基對編碼新蛋白!這一突破一舉改變了大眾對於生命遺傳信息的認知,堪稱「顛覆遺傳密碼」的成果。


圖丨Floyd Romesberg


Floyd Romesberg 是全球著名生物醫學研究機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其中一個實驗室的主任,於 2014 年領導了首次對大腸桿菌的基因修改。目前,這些細菌已經可以通過它們的擴展基因編碼來合成新的蛋白。

 

圖丨斯克裡普斯研究所


原本,4 種鹼基 A、T、C 和 G 只能自然編碼遺傳信息。它們配對形成了 DNA 的雙螺旋結構,不同的鹼基組合構成活細胞中構成蛋白質的 20 個胺基酸的密碼子。而這項新的工作則首次表明非天然鹼基可以用來在活細胞中製造蛋白質。

 

「我們想要證明這種做法的可行性,即在人工合成的鹼基對中也能完成信息的儲存和提取,」Romesberg 表示。「現在看來這不再是天方夜譚。」

 

Romesberg 說,這一成就表明,合成生物學——這個專注於以新特性灌輸生物體的領域——可以通過重新創造生命中最基本的要素來實現其目標。他說:「沒有比遺傳信息的存儲和提取更基礎、更接近生命本質的其他生物系統了,我們所做的是設計一個與現有部件一起運行、並且可以實現所有的功能的新部件。」

 

圖丨MIT 林肯實驗室生物工程師 Peter Carr


MIT 林肯實驗室生物工程師 Peter Carr 也表示,科學家們對重寫生命的了解才剛剛起步,「我們目前還不清楚對生命系統進行改造的天花板在哪,但目前的研究顯示肯定不止目前已知的四種鹼基,這已經很讓人興奮了」,Peter Carr 表示。

 

人類目前在火星和木星尋找生命的嘗試都以失望告終。然而在聖地牙哥實驗室裡的「非地球生命體」已經告訴我們,生命並非只能依靠自然才能產生。「如果生命可以在除地球以外的地方出現並進化,這個過程可能早已經開始了,而且是通過完全不同的分子和方式在進行,」Romesberg 說。「我們已知的生命產生過程可能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也可能並非最優方式。」

 

圖丨遺傳學泰鬥 George Church


根據了解,有幾支研究團隊同時在嘗試增加遺傳密碼。包括哈佛醫學院遺傳學家 George Church 在內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重複使用冗餘密碼子以指定新的胺基酸。而 Romesberg 的小組正在探索一個不同的策略:在 DNA 中增加一個全新的鹼基對,這將大大增加可能的密碼子的數量,理論上可以給予細胞利用超過 100 個額外胺基酸的能力。

 

圖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化學家 Steven Benner


其實,研究人員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初就曾設想過增加遺傳密碼。第一次大獲成功是在 1989 年,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化學家 Steven Benner 領導的團隊偽造了含有胞嘧啶(C)和鳥嘌呤(G)修飾形式的 DNA 分子。正如 Benner 所稱,這些「有趣」的 DNA 字母可以在試管反應中複製並製造 RNA 和蛋白質。

 

而 Romesberg 也在 15 年前就開始了對細菌 DNA 進行改造的相關研究工作。有了全新的鹼基對 X 和 Y,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將其加入細菌的基因中,看看細菌能否用新的鹼基對來儲存遺傳信息。簡單的說,就是細菌是否會接受這些「超自然」DNA,並在自身分裂時也對這些 DNA 進行複製?

 

答案是肯定的,Romesberg 在 2014 年研究中就證明了這一點。但早期的基因改造細菌並不是很健康。它們要麼排斥 DNA 中新加入的鹼基,要麼直接死去。Romesberg 甚至半開玩笑的說,這些細菌「缺乏生存下去的勇氣」。


圖丨綠色螢光蛋白


Romesberg 教授於 11 月 29 日在《自然》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成功使用非天然核苷酸合成健康細胞。在多組實驗中,細胞吸收兩種非天然胺基酸 PrK 和 pAzF,合成的蛋白質發出綠色螢光。非天然鹼基對和非天然胺基酸都成功被特定細胞吸收,任何實驗室外的有機物都無法合成。為了使得細胞能有效利用這些新組分,他們開發了一種修飾版本的新型 tRNA,能有效讀取密碼子並在核糖體中合成對應的胺基酸。

 

這些人工合成的全新的胺基酸並未改變綠色螢光蛋白的形狀和功能。「但現在我們能在細胞內存儲和讀取信息了」,Romesberg 說,「未來這一技術將大有可為」。在尚未發表的成果中,該團隊將非天然鹼基插入了能夠提高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性的關鍵基因中,含有非天然鹼基對的細菌對青黴素類藥物更敏感。


那麼,讓有機體擁有更多的鹼基意味著什麼?拿英語來打比方,如果擁有更多的字母,就意味著可以組合成更多的詞彙。同理,更多的鹼基,也意味著可以讓有機物合成更多以前在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這將能解決醫療化學中很多棘手的問題,醫療化學歸根結底是一門「塑造分子」的藝術,如果我們能自由設計改造分子,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圖丨 Synthorx 公司官網主頁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Romesberg 發起成立了一家名為 Synthorx 的初創公司,並已成功融資 1600 萬美元,目的就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真正的藥物。其中一個項目就是開發白細胞介素-2(interleukin-2)的新版本,這是一種抗癌藥,但是副作用極大,新的半合成細菌或許能在某些關鍵時刻通過成分交換來摒除藥物所造成的副作用。「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糖果店裡的孩子,」Romesberg 說,「我們花了二十年,在糖果店尋覓想要的東西。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找到了想要的糖果。」

 

圖丨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納米科技研究院的生物化學家平尾一郎 (Ichiro Hirao)


與此同時,另一合成生物學團隊由 Steven Benner 和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納米科技研究院的生物化學家平尾一郎 (Ichiro Hirao) 領導,他們已經設計併合成出一系列使用非天然鹼基對編碼非天然胺基酸的新體系。平尾一郎看到了將這一技術運用於活細胞的巨大潛力。未來,科學家們能批量生產由非天然胺基酸和合成的蛋白質和更便宜的細菌細胞。如果能將其運用於真核細胞,能合成更多新型抗體藥物。

 

然而,Benner 認為 Romesberg 所構建的體系,連接非天然鹼基對主要依靠相對較弱的疏水作用,因此如果要將這些新型蛋白質進行批量生產,將會有所限制。單一細胞可能能和非天然鹼基對產生作用,但無法為細胞訂製一整套基因系統。

 

圖丨新的鹼基或可用來掩飾生物武器


當然,對這種擴展基因編碼技術也有人表示了擔憂。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生物工程師認為,該技術所造成的影響遠不止為製造全新功能的蛋白提供捷徑。就像一把雙刃劍,新的鹼基既然可以用來儲存信息,那麼它們也可以被用於隱藏信息用於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End-


相關焦點

  • 「超自然」鹼基對成功生效,已在半人造生命體中合成新蛋白
    現在,研究人員打破了這些規則,在 Floyd Romesberg 位於聖地牙哥的實驗室,科學家通過擴展基因編碼,在培養的細菌中增加了一對「超自然」的鹼基對:X 和 Y。更令人驚奇的是,細菌可以利用這對超自然鹼基對編碼新蛋白!這一突破一舉改變了大眾對於生命遺傳信息的認知,堪稱「顛覆遺傳密碼」的成果。
  • 顛覆教科書!「超自然」鹼基對成功生效【經濟學人精講】第208期
    在過去的數十億年中,自然界只存在 4 種鹼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鳥嘌呤。現在,研究人員打破了這些規則,在 Floyd Romesberg 位於聖地牙哥的實驗室,科學家通過擴展基因編碼,在培養的細菌中增加了一對「超自然」的鹼基對:X 和 Y。更令人驚奇的是,細菌可以利用這對超自然鹼基對編碼新蛋白!這一突破一舉改變了大眾對於生命遺傳信息的認知,堪稱「顛覆遺傳密碼」的成果。
  • 六個遺傳密碼的人造生命體,翻開合成生命新篇章
    通過在大腸桿菌的基因序列中植入兩個新鹼基dNaM–dTPT3,可形成半人工合成生命。近年來,圍繞著人造鹼基方面的工作,他和同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  11月30日,Romesberg及其團隊又有了新的重要發現,他們發現非自然狀態下的鹼基能夠植入大腸桿菌的基因組中,產生半人工生命體,其可以通過轉錄、翻譯非自然狀態下的胺基酸,合成蛋白質的效率和天然核苷酸並無差距。
  • 超越遺傳極限,人工合成出新鹼基對
    在我們傳統的學習中,自然界的DNA只有四種鹼基: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鳥嘌呤),而在RNA中還存在一種額外的鹼基U。而我們所有人的DNA都是由這四種鹼基構成,他們無規則的組合也自然構成了生命物種的多樣性。
  • 人造生物活體成功:一半天然一半人工
    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科學家們培養出了半合成生命體,也就是一半天然一半人工的活生命體。按照外媒的報導,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培養出了一個包含天然和人工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活生命體。這意味著,人類在創造人工生命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 人造生物活體成功,人類要開始演上帝了嗎?
    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科學家們培養出了半合成生命體,也就是一半天然一半人工的活生命體。按照外媒的報導,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培養出了一個包含天然和人工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活生命體。這意味著,人類在創造人工生命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 世界首例人造生命體 顛覆人類生命本質
    這是一種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被科學家稱之為地球上第一個能自我複製的人造物種,其『生身父母』是計算機。項目負責人J·克雷格·文特爾為它起名「辛西婭」(Synthia,意為「人造兒」)。這項裡程碑意義的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可以在實驗室裡「被創造」,而不是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此項實驗歷時15年,耗資4000萬美元。實驗成果宣布之後,立刻引起世人的關注。
  • Nature:DNA多了兩個全新的鹼基!
    5月8日,一篇刊登於《自然》(Nature)雜誌的論文描述了一例能穩定包含「非自然」人造鹼基 DNA 的半合成生物。通常,一個由兩對鹼基對(A 和 T,C 和 G)組成的「遺傳字母表」構成了所有生命形式的 DNA 。而通過擴展遺傳密碼來包含非天然鹼基對,可以開發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定製生物。美國加州拉霍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 Floyd Romesberg 及其同事之前曾開發出一對非天然鹼基對(d5SICSTP 和 DNAMT),這對鹼基對可以在一個純淨的無細胞系統中實現 DNA 複製過程。
  • 科學家首次合成包含六種鹼基的生命體,自然法則對生命40億年的統治終於被人類打破
    這類含氮化合物構成了DNA的基本材料(下圖),並組成了合成蛋白質的「指令」——密碼子(由3個鹼基組成,對應了組成蛋白質的不同胺基酸)。來自美國加州Scripps研究所的生物合成大牛Floyd Romesberg教授,成功打破了ATCG的束縛。他首次用自己在實驗室合成的、自然界中不存在的X-Y鹼基對和相應的胺基酸,成功在實驗室創造了包含ATGCXY6種鹼基的全新生命體。這一重要發現刊登在頂級期刊《自然》雜誌上(1)
  • 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5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人工創造出有生命活性的單染色體真核細胞,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人類能否創造生命?此次突破意義何在?人造纖維、人造衛星、人造材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只要是人造的東西都是沒有生命的。人類真能「創造」出生命嗎?
  • 顛覆!科學家用本不存在的鹼基,創造了新的生命體 | 檀閒篇
    該報告的作者認為,人工合成鹼基的理論得到驗證後,生物學家將可能創造出形態、功能與天然蛋白質完全不同的蛋白質。撰文 | Ruth Williams翻譯 | 周盈宵 在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命體中,遺傳信息都是由四個「字母」排列而成,即核苷酸G、C、A和T,它們形成鹼基對G-C和A-T。
  • 通過人造基因合成新型蛋白質,能否帶來製藥業的突破
    眾所周知,DNA的四個鹼基編碼是所有生命的通用代碼,但這可能要成為過去式了。一家位於美國加州拉由拉市(La Jolla)的新興生物科技企業Synthorx,正在設計一種有著6個基因編碼的微生物,其方法是將人造的X和Y鹼基加入到原有的A,T,G,C構成的基因系統中去的。
  • 顛覆教科書!人類首次視頻捕捉到DNA複製過程,不少細節將改變已有認知
    「兩條鏈之間是沒有協同可言的,他們完全是彼此獨立的,」Kowalczykowsk在研究中指出。「這不僅是對DNA複製方式認識的改變,同時也幫我們提出新的問題——這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同時也將顛覆很多課本中的知識。」
  • 美科學家開發出活的有機體 向人造生命邁出重要一步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研究人員在創造人造生命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開發出一種既包含天然DNA又包含人造DNA的活的有機體,而且它能夠創造全新的合成蛋白質。據路透社11月29日報導,這項發表於英國《自然》周刊的研究使科學家們更接近於在實驗室中製造出定製蛋白質。
  • 美國科學家創造含人造鹼基的新生命體 向「人造生命」邁出重要一步
    數年前,美國科學家創造了兩種「新字母」,並把它們引入了大腸桿菌中。 但當時還沒有生物體「認識」這兩種新字母,它們要麼排斥新的鹼基,要麼直接死去。 最近,美國研究者在這項「創造人工生命」的工作中邁出重要一步,他們培養出了一種包含人工鹼基的活生命體。這個新型生命體能合成全新的蛋白質。
  • (新華全媒頭條)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
    人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人造生命」。然而,科學共同體認為,克隆僅僅是「複製」了已有的生命體,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人造生命,應該是利用生命體性狀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原理,通過人工設計併合成新的遺傳基因,「從頭到腳」創造與地球現有生命體均不同的全新生命體。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100%人造生命」還遠未出現。
  • 美國科學家成功合成含人工DNA細胞體
    在試管中進行的反應測試中,帶有這些被貝納教授稱之為「有趣字母」的DNA鏈條成功地進行了自我複製並產生RNA和蛋白質。而根據貝納的說法,此次羅姆斯貝格研究組得到的鹼基則改動更大,與自然界的4大天然鹼基成分之間的差異更為顯著。在一篇2008年發表的文章以及在後續進行的實驗中,該研究組報告了在60種候選鹼基中進行配對努力,並嘗試了超過3600種組合方式。
  • 中國「人造生命體」領域論文數量已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論壇現場「人造生命體」領域,深圳正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副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合成生物學中心(SBC)聯合主任Christopher Voigt在7月7日-8日於深圳召開的第四屆合成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期間表示,深圳是中國的「矽谷」,對新興的合成生物而言可能會是最合適的轉化之地。合成生物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其引起廣泛關注的一點在於可「人造生命體」。
  • 顛覆教科書,DNA複製方式或遭改寫
    每條單鏈都是由四種鹼基(A、T、C和G)組成,並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DNA雙鏈。   DNA開始複製時,解旋酶首先將DNA雙鏈解開為兩條單鏈。而後,引發酶將引物附著到每條單鏈上,令DNA複製得以進行。隨後,DNA聚合酶結合到引物上並沿著DNA單鏈移動,添加新的鹼基以形成新的DNA雙螺旋。複製體則是由解旋酶、引發酶和DNA聚合酶全酶組成的複合體。
  • 「人造生命」意味著多少可能性
    「未來的5-10年,我們可以化學合成任何生命。」「技術發展速度非常快,未來人工生命合成技術的發展可能比人工智慧還快。」最近,作為國內某知名生物技術公司董事長的汪建在一次訪談中語出驚人,預言「人造生命」將成為人類科技爆發的下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