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用了幾十億年的遺傳密碼 劍橋科學家做了重新編寫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我們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採用一套通用密碼來儲存遺傳信息。美妙的DNA長鏈中,每三個化學鹼基(核苷酸)組成一個「密碼」,編寫一個特定的胺基酸或一個終結蛋白質合成的信號。

代表四種化學鹼基的四個字母——A、T、C、G——排列組合出64種密碼子,為20種必需胺基酸編碼。一種胺基酸對應於不止一個密碼子,在合成生物學家眼中,這種冗餘可以得到優化。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上線的一篇論文中,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Jason Chin教授與其同事就在大腸桿菌中實現了目標。他們重新編碼了一個大腸桿菌菌株的全部基因組,只用59個密碼子就合成出所有的必需胺基酸,代表終止信號的密碼子也從3個壓縮為2個。而「節省」下來的密碼子,可以為將來在活細胞內生成非天然的「定製蛋白質」提供合成空間。

打個粗略的比方,這項工作就好像在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做了全文查找替換,把特定的幾個詞全部替換為它們的同義詞。在64個三聯密碼子中,TAA、TAG和TGA都代表終止信號,研究人員找出基因組開放閱讀框中的TAG密碼子,全部替換為同樣表達終止的TAA。而在編碼必需胺基酸的61個密碼子中,有6個密碼子用來編碼絲氨酸,研究人員把其中的兩個(TCC和TCA)替換為它們的同義密碼子(AGC和AGT)。

▲按照設計,原大腸桿菌中的三個密碼子被替換為它們的同義密碼子(圖片來源:《自然》)

然而,說來簡單,實際上在研究人員實現替換的大腸桿菌細胞內,DNA信息「文本」很大,共由400萬對鹼基寫成,經過重新編碼設計,被「同義詞」替換的密碼子共有18218個。

為了在基因組中實現高效替換,Chin教授與其同事採用了一種巧妙的拆解和替代的方法。他們把大腸桿菌4Mb的基因組先隔斷為8大段,再每段隔為4~5個中片段,進而分解為長度10kb左右的小片段。

▲整個基因組被分為37個片段,逐段被人工合成的DNA片段替換(圖片來源:《自然》)

接下來,該研究團隊充分運用了他們此前開發的一種方法,以人工合成的DNA序列來取代大腸桿菌基因組中的小片段。這種名為REXER的方法,結合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手段,降低了編輯DNA的成本,同時提高了精度。

在REXER的基礎上,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名為GENESIS的基因組合成路線,通過不斷迭代,逐步替換基因組中其他片段,最終將8個重編碼的大片段裝配成完整的基因組,創建出純粹為人造基因組的大腸桿菌,這也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得到的基因組替換規模最大的生物體。

測序結果顯示,新合成的大腸桿菌「Syn61」中,三個目標密碼子全部被同義密碼子取代。同時,這些缺少了特定密碼子的大腸桿菌仍能維持生命,可以在培養普通大腸桿菌的培養基中生長,說明重新編寫成功了!

移除密碼子還只是改寫生命藍圖的開始。在Jason Chin教授看來,釋放出的多餘密碼子在未來可以被用於許多其他途徑,例如,讓相應密碼子的轉運RNA改去接附其他的非天然胺基酸,從而在細胞或生物體內合成新的多肽或蛋白質,也將為工業應用中構建更廣泛的蛋白質打開大門。

參考資料:

[1] Julius Fredens et al., (2019) Total synthesis of Escherichia coli with a recoded genome.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19-1192-5

[2] Kaihang Wang et al., (2016) Defining synonymous codon compression schemes by genome recoding. Nature. DOI: 10.1038/nature20124

相關焦點

  • 重新揭秘遺傳密碼的規律
    通過大量的實驗,科學家們找到了和核苷酸鹼基分子與胺基酸分子之間的對應關係,並被稱為「三聯體」密碼子。這種編碼規則在進化上是十分保守的。例如,在幾乎所有生物中,密碼子「 AGA」對應著天冬醯胺。 作者說,基因組學數據(基因組和相應的轉錄組)的快速增長推動了遺傳密碼進化領域的發展。因此,「諸如CoreTracker之類的比較/進化生物信息學程序現在不僅可以預測遺傳密碼的偏離,而且還可以提供有關潛在機制的線索。」 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提出,線粒體的遺傳密碼變異實際上是導致其基因組異常化的原因。
  • 科學家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合成並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
    這種細菌的存在證明,生命可以以有限的遺傳密碼存在,並為那些生物機器被徵用來製造藥物和有用材料,或添加病毒抗性等新特性的生物鋪平了道路。經過兩年的努力,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閱讀並重新設計了大腸桿菌的DNA,然後創造出了合成版的已改變基因組的細胞。
  • 生命遺傳密碼被成功「壓縮」
    科技日報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生命的遺傳密碼並非全部必需?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5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英國團隊成功「壓縮」遺傳密碼——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 全球首次:科學家創造出人工基因組合成的大腸桿菌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創造出了一個純粹人造基因組的生物體,這標誌著人類實現了自然界遺傳密碼的徹底重新編寫。根據《自然》雜誌5月16日發布的最新論文顯示,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賈森·欽(Jason Chin)教授與其同事重新編碼了一個大腸桿菌菌株的全部基因組。
  • 科學家破解大腸桿菌遺傳密碼—新聞—科學網
    遺傳密碼由A、C、G、T4個不同化學鹼基(或核苷酸)組成。這些核苷酸按順序每3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每個三聯體「密碼子」代表了一個特定胺基酸的插入或一個蛋白合成的終止信號。密碼子一共有64種,但胺基酸只有20種,因此,一種胺基酸可以對應多種密碼子。這說明遺傳密碼本身就是冗餘的。
  • Nature: 生命密碼新字典!大腸桿菌基因組就這樣被改寫了
    「重新編碼」基因組的大腸桿菌,在培養基上生長。在倫敦郊外Jason Chin的實驗室中,一群大腸桿菌在撒有營養的肉湯的塑料小盤子裡快樂地吃喝、幸福地繁殖、自由地呼吸著,它們看上去很普通。但它們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著本質的不同。科學家們對這群大腸桿菌的基因進行了重新編輯,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廣泛的「重新編碼」基因組。
  • 為什麼我們的遺傳密碼在30億年前停止進化了?
    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不斷進化著,然而截止到地球歷史上的某個時間點時,驅動進化的遺傳密碼卻凍結了,現在進化所使用的遺傳密碼與三十億前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你體內一些DNA的年齡已高達三十億歲!現在,科學家認為進化是由於DNA翻譯成蛋白質的方式而受到了限制。
  • 遺傳密碼的破譯史
    從1953年提出遺傳密碼到1966年破譯全部遺傳密碼,期間反覆經歷了抽象的理論分析和巧妙的實驗驗證,很值得我們總結和學習
  • 遺傳密碼4變8,生物教科書要改寫了?
    接下來,我們將視野投向蒼茫的宇宙,如果宇宙裡真的還有別的智慧生命,它們的遺傳密碼是不是也一定是ATGC組合呢?這讓尋找外星生命的科學家不得不拓寬他們要尋找的目標物質,說不定一些被他們忽視的物質正是外星生物的遺傳密碼。假如你覺得外星生物離你有點兒遠,那麼你可以再看看你家的藥箱子,有沒有一些藥的主要成分是各種多肽、蛋白質?
  • 遺傳密碼的破譯
    破譯遺傳密碼實際上就是要找到基因中DNA的鹼基順序與其編碼的蛋白質胺基酸順序的對應關係:幾個鹼基決定一個胺基酸?哪幾個鹼基決定哪種胺基酸?1955年,科學家發現一種稱為多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生物大分子,它能在試管中催化合成RNA,而不需要DNA模板。1961年,尼倫伯格(M.W.Nirenberg,1927-2010)和馬太(J.H Matthaei,1929—)利用大腸桿菌的破碎細胞溶液,建立了一種利用人工合成的RNA,在試管裡合成肽鏈的實驗系統,其中含有核糖體等合成蛋白質所需的各種成分。
  • 愛滋病起源:新提取的HIV遺傳密碼帶來了世紀信息
    一旦從蠟殼中解放出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團隊就能從組織中提取出幾乎完整的HIV病毒基因序列,這是迄今為止最古老且幾乎完整的HIV-1病毒遺傳密碼,它進一步證實導致愛滋病的病毒是在20世紀初的前十年或二十年間在人群中開始傳播的。該研究近日已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
  • 遺傳密碼,人類只讀懂3%
    這都源於驅動進化的遺傳密碼。那麼,對於它,你又了解多少呢? 1 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 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人也不例外。細胞裡面有一個細胞核,細胞核中密密麻麻的有些聚集起來的就是染色體,任何一個生物的遺傳物質都在染色體裡面。這個染色體可以拉長、解開,就像是一個繩子繞來繞去。這條線就是所謂的遺傳物質,稱作DNA,學術名叫做脫氧核糖核酸。
  • 人類遺傳密碼97%待解讀
    「最近30年測定人類遺傳密碼以後,迄今全世界科學家可以解讀的遺傳密碼不超過3%。」12月20日在河北省保定市舉行的第一期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大講堂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表示,還有97%的遺傳密碼可以測出來但還沒有人能很好解讀,當中蘊含著大量原始創新的機會。
  • 英國科學家破譯了人類第6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
    英國科學家破譯了人類第6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3日15:10  新華網
  • 科學家多用了四個合成鹼基創造出了具有雙螺旋結構的DNA
    科學家多用了四個合成鹼基創造出了具有雙螺旋結構的DNA  Jane Cai • 2019-02-25 11:54:53 來源:前瞻網
  • 遺傳密碼進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應該把DNA看作是「能量密碼」
    ,達爾文的進化論應該擴展到考慮DNA穩定性的「能量密碼」——即所謂的「分子達爾文主義」——以進一步解釋物種特徵在地球上的長期生存。    羅格斯大學在《生物物理學季刊評論》(Quarterly review of Biophysics)雜誌上合作撰寫的一項研究稱,這種標誌性的遺傳密碼可以被視為一種
  • 科普:遺傳密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什麼又是基因呢?
    遺傳密碼是怎麼一回事?大家知道,電報中的電碼是由四個一組的數字組成的。我國通用的電碼是用:0,1,2,3……9十個阿拉伯數字,取其中四個組成一個漢字。例如0001代表「一」字,6153代表「請」字這樣,常用的漢字都可用電碼來代表了。顯然,當對方郵電局收到這份電報後,還得查閱電碼本,把它翻成漢字,再送給收報人。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這些人類對抗疾病的新辦法,源於對遺傳密碼的研究取得的突破。通俗地說,人的每個細胞當中都有一份遺傳密碼,別看遺傳密碼只是承載著4個符號的一條線,但這條線足夠的長,能承載人從生長發育到一代傳給一代的信息。4個符號不斷變化,人的遺傳密碼總的符號大約有30億個。        這是什麼概念呢?
  • 基因之謎:一個人的遺傳密碼之書有40層樓高
    3月29日,科學家大講壇在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舉行,陳潤生院士做專題報告一一遺傳密碼你知道多少?此外還有兩本材料,一個是美國第一個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藍皮書;另一個文件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實驗室的設置和每個實驗室的主管科學家的介紹,這個材料著重介紹了一個新的學科——基因組信息學,圍繞它,美國要開展人類基因組研究,要成立若干個部門,來進行人類遺傳密碼的破譯工作。
  • 合成生物學重大進展——英國研究人員成功「壓縮」遺傳密碼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這是合成生物學的又一重大進展,重新設計細菌微生物基因組,對賦予生物全新的功能和屬性具有深遠意義。該成果5月15日在線發表在於《自然》雜誌。  生命的奧秘與法則隱匿於一套密碼之中——遺傳密碼,也稱為「密碼子」,由A、C、G、T四個不同的化學鹼基(或核苷酸)組成。這些核苷酸按順序每三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每個三聯體「密碼子」代表了一個特定胺基酸的插入或一個蛋白合成的終止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