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承載著人類歷史的開原始碼也存放到了北極

2020-12-01 迷離腦洞
來源/Github

北極前的最後一站是斯瓦爾巴特群島,它位於挪威大陸以北,沿著南緯80度線。斯瓦爾巴特群島的大多數老挪威和俄羅斯煤礦已經關閉,所以當地人重新給他們廣闊的永久凍土帶打上了「末日預言者」的標籤,以吸引科學家、末日預言者和科學家。在斯瓦爾巴群島周圍,外界的壓力可以掩蓋一切。有一個條約在戰爭時期保持中立。換句話說,它是一兩個大型全局重置按鈕的理想位置。

來源/維基百科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是最值得驕傲的地方,這裡保存著各種植物的種子,包括對人類最有價值的作物,以防引發饑荒的流行病或核災難。種子庫看起來就像電影裡的某個場景,它的入口是一個三角形方尖碑,高高地聳立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它閃爍著綠光。

來源/bloomberg

相關的開放原始碼將生存的啟示在一個北極洞穴

然而,納特弗裡德曼(Nat Friedman)並不是為了「打敗天啟」(bat -the-apocalypse)美學而來。10月24日,這位42歲、身材瘦高的微軟(Microsoft)全球領先的代碼銀行GitHub Inc.的首席執行長跳上一輛麵包車,驅車約15分鐘從酒店來到一座廢棄的煤礦,他在那裡戴上礦工的頭盔和頭燈。在一個寒冷而又出奇安靜的礦脈深處,弗裡德曼來到了一個看起來像金屬工具棚的地方。他說:「它比我想像得更有我的風格,更土氣,更原始。」

這是北極世界檔案館,種子庫的堂兄可沒那麼性感。弗裡德曼用一把簡單的門鑰匙打開了貨櫃門,然後在裡面存放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開源軟體代碼。伺服器和快閃記憶體驅動器不夠耐用,因此數據被編碼在看起來像老式電影膠捲的東西上,每個重幾磅,儲存在一個披薩盒大小的白色塑料容器中。它基本上是縮微膠片。在放大鏡的幫助下,你——或者說是一組存活者——可以看到數據,無論是圖片、文本還是代碼行。一家名為Piql的挪威公司製造了特殊的超耐用薄膜卷,塗有氧化鐵粉末以增加對世界末日的抵抗能力。Piql公司表示,這種材料在正常條件下可以保存750年,在寒冷、乾燥、低氧的洞穴中可以保存2000年。

來源/bloomberg

弗裡德曼把他的捲軸放在檔案館的一個架子上,旁邊還有幾十個,包括梵蒂岡檔案館、巴西土地登記記錄、大量義大利電影,以及某家漢堡連鎖店的特殊醬料配方。微軟去年以75億美元收購的GitHub計劃成為目前為止最大的租戶。最終,Friedman說,GitHub會在保險庫裡留下200個大盤子,每個大盤子裡裝著120g的開源軟體代碼。第一卷包括Linux和Android作業系統,以及其他6000個重要的開源應用程式。

是的,這可能看起來像一個特技,大燈和所有。如果這個世界被破壞到斯瓦爾巴特群島是最後一個可用的小麥和玉米種子儲存庫的程度,YouTube的原始碼可能會在人類的需求等級中排名相當低。然而,對弗裡德曼來說,這是很自然的下一步。在他看來,開源軟體是人類的偉大成就之一,與文學和藝術的傑作齊名。有這樣的歷史記錄對我們的後代是很有價值的。

它已經成為現代世界的基礎——不僅是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還有衛星、醫療設備、科學工具和機器人。

相關焦點

  • 北極建立全球種子庫
    如果戰爭或者全球變暖威脅了全世界食物所依賴的關鍵植物,那我們該怎麼辦?據英國BBC報導,一支科學家聯盟給出了答案:深度凍結的上千個種子樣本是應對最糟糕情景的後備計劃。確保全世界最寶貴植物的存活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深埋在斯瓦爾巴北極群島山裡,科學編輯大衛·舒克曼(David Shukman)有幸能夠前往那裡一探究竟。
  • 北極凍土裡的代碼 是GitHub的終極浪漫
    在官方聲明中,GitHub寫到,『未來的歷史學家將能夠從開源項目和元數據中了解我們,他們可能會認為我們這個開源的、志願的、遵循摩爾定律的時代具有歷史意義。』末日重啟基地雖然Svalbard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受到影響的大概率只是最外層幾米的永久凍土,氣候變暖不會威脅礦井的穩定。因此,這個礦井也成為保存人類文明的重要基地。
  • Github將代碼打包送到北極封存千年,網友:糗大了,還有bug呢
    (手動狗頭)更有意思的是,有些開發者的「惡趣味」代碼也被統統送去了北極,不知道千年之後後代看到這些代碼怎麼想......GitHub Archive Program 代碼永久保存計劃那麼,問題來了,GitHub 為什麼要把代碼保存在北極呢?
  • 記者走進北極 為您揭秘全球「農作物種子庫」
    原標題:揚子晚報記者走進北極 為您揭秘全球「農作物種子庫」在「種子庫」入口,Haga等和記者拿著「揚子晚報」合影。而就在上月,揚子晚報記者在挪威北極之旅中,巧藉機緣,探訪了拯救人類糧食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種子諾亞方舟」、位於全球最北端城市朗伊爾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揚子晚報記者由此成為走進這座「人類糧食安全最後一道防線」的第一位中國記者。
  • 北極深山凍結建立全球種子庫:保證未來農作物
    一支科學家聯盟給出了答案:深度凍結的上千個種子樣本是應對最糟糕情景的後備計劃。確保全世界最寶貴植物的存活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深埋在斯瓦爾巴北極群島山裡,科學編輯大衛·舒克曼(David Shukman)有幸能夠前往那裡一探究竟。
  • 全球變暖 挪威斥巨資升級「世界末日」北極種子庫
    挪威政府23日表示,計劃斥資1300萬美元(約合8200萬人民幣)升級改造十年前在北極附近建造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以防止人類賴以生存的作物因災難絕種。挪威農業和食品部長喬恩·格奧爾格·戴爾表示,施工將很快開始。戴爾解釋說:「保護所有對全球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的遺傳物質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 德國如何建立自己的種子庫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說起歐洲的種子庫,許多人會想到挪威北極永久凍土深處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這座冰封地窖存放著100多萬份生物種子「備份」樣本。不過,歐洲種子庫最多、種子產業化做得最好的國家,則要屬德國。「德國種子產業已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歷史,現在已經發展成種子收集、研發和出口為一體的種子大國。」
  • 「末日種子庫」——保存人類生存命脈「備胎」的神秘處所
    這些種子包含了世界上所有已知的作物種類,是由歷代農民在1萬多年中選育出來的寶貴食用植物,包括了7萬種不同的大麥,15萬份水稻樣本,14萬份小麥樣本等等...挪威生物學家和農學家Asmund Asdal表示,這個種子庫「收藏著全世界種類最豐富的作物基因,你可以在裡面看到一萬三千年的農業歷史」這個種子庫也可以說是在為全球農作物「備份」..
  • 藏滿全世界種子的末日種子庫,可能是人類最重要的冰箱
    目前獲得了100多個國家的認可,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種子庫,也有人戲稱它為「人類農業的諾亞方舟」。它藏身於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極與挪威之間,是人類商務航班所能到達最北的地方,除了一座像是從地底深處刺出的傾斜建築,四周只有茫茫冰雪:這個奇怪建築自然就是末日種子庫,正臉就像一臺大冰箱:
  • 末日種子庫——生物的「諾亞方舟」
    斯瓦爾巴種子庫坐落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深處靠近北極的一所不為人所知的基地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農作物種子庫。歷史上就有多個因戰爭、內亂或災害而導致基因庫被摧毀的例子,如菲律賓國家種子庫被洪水損壞,後又被一場大火燒毀;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種子庫已經完全喪失;而蘇聯的瓦維洛夫全俄植物栽培研究所亦曾遭遇過戰爭之困,其間,數名植物學家寧願餓死,也沒有捨得吃庫裡收集保存的作物種子。而斯瓦爾巴種子庫則因為其獨特偏遠的地理環境而遠離這些天災人難,被稱為當今世上最安全的基因庫。
  • 媒體揭秘全球農作物種子庫:尚無中國種子(圖)
    而就在上月,揚子晚報記者在挪威北極之旅中,巧藉機緣,探訪了拯救人類糧食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種子諾亞方舟」、位於全球最北端城市朗伊爾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揚子晚報記者由此成為走進這座「人類糧食安全最後一道防線」的第一位中國記者。
  • 鬥魚「直播地球」深入北極 世界末日種子庫上演直播首秀
    北京時間10月25日,鬥魚「直播地球·極地追光之旅」繼續深入北極直播徵程,在抵達位於人類能夠生存的最北端——北緯78度的斯瓦爾巴群島之後,由主播高博帶隊的科考主播團隊參觀了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作為一個保存全世界農作物種子的貯藏庫,它也被稱作「世界末日種子庫」、「末日糧倉」以及「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
  •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新華社挪威朗伊爾城2月28日電 通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新華社記者梁有昶 張淑惠  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永久凍土深處,有一座冰封地窖存放著100多萬份生物種子「備份」樣本,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
  • 敘利亞戰爭促使北極世界末日種子庫首次開庫取種
    據外媒報導,官方宣布,敘利亞戰爭促使他們不得不首次從「世界末日種子庫」中取出種子。
  • 高考地理小專題——種子庫
    種子庫被譽為「末日糧倉」,它將保存全球儘可能齊全的植物的種子,目的是人類遭受核戰爭、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後人類還能重新播種,被稱為種子的「諾亞方舟」。下圖為世界種子庫分布示意圖。原因:在遭到自然和人為原因破壞後,種子庫可以幫助人類為品種提供備份;建立種子的多樣基因庫,維持生物多樣性。 典型例題三:(2019·江蘇揚州中學高三開學考試)(環境保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 氣候變化致糧食危機逼近,北極「世界末日種子庫」再添六萬顆種子
    據法新社2月25日報導,本周二(25日),位於北極的「世界末日種子庫」將開始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6萬顆種子樣本,至此,該庫中的種子數量將達到105萬顆,以保存人類世界的最後火種。這一批種子的數量達到了該庫歷年來接收的每批種子數量之最,它們來自巴西、美國、德國,摩洛哥、馬裡、以色列和蒙古等國,會被保存在防水的地下倉庫中。
  • 以VON CHAIN為例,技術小白怎麼看懂黑貓Github開原始碼庫?
    其實啊,要判斷一個項目是不是真的有技術實力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難,你只要在它們公開的Github開原始碼庫中查看幾個數據,項目大概的開發水平也心裡有數了。點評:VON CHAIN從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布局,其技術團隊開發意願強,且開發能力高,代碼更新保持頻繁,對比大多數項目VON CHAIN開發進度非常快,並且相當持久。2)點讚收藏次數判斷方法:Github開原始碼庫中,每個文件夾的星星數量。
  • 人類終極備份!揭秘末日種子庫內部:驚嘆
    北冰洋上的斯瓦爾巴群島靜靜的躺在挪威大陸與北極的中間地帶,這裡的冬季,白雪皚皚,仿佛時間冰凍靜止,荒野上山峰壯麗冰川高聳,隨處可見警示北極熊出沒的標牌,這裡也是保證全球食物「終極未來」的「世界末日種子庫」-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坐落的地方。這座鮮有人能參觀、大名鼎鼎的末日種子庫到底什麼樣,新浪科技帶你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一旦世界末日來臨,人類的未來就指望這個挪威的種子庫了
    斯瓦爾巴(Svalbard)全球種子庫是一座保存全世界農作物種子的貯藏庫,位於遙遠的北冰洋斯瓦爾巴群島上的挪威斯匹次卑爾根島,臨近朗伊爾城,距北極約1300千米。全球種子庫由環境保護專家Cary Fowler與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聯手建立,對於所有儲存於世界各大基因庫的植物品種,種子庫都會對其種子樣本進行複製或備份,確保「一式兩樣」。
  • 揭秘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上的全球種子庫
    全球種子庫位於挪威和北極之間的一座挪威群島——在本周三種子庫迎來了近5萬個種子新樣本,這些種子被送來是為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Cary Fowler被認為是全球種子庫之父,他也是國際非營利性組織Crop Trust的前執行董事。他把末日種子庫比作一個安全的保險箱:種子庫並非是為了啟示錄場景,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