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舒婭疆見習記者蒙婷婷
近日,萬興科技召開線上機構交流會,共有來自88家投資機構的105位投資者參與。萬興科技董秘孫淳與投資者進行交流時透露,公司正持續布局數字創意軟體市場,並在大力拓展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非英語市場。此外,公司經營未受到海內外宏觀環境波及,目前運營一切正常。
將通過精細運營持續增加非英語國家收入
作為主營消費類軟體業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萬興科技自成立以來專注於數字創意軟體研發,並積極探索外延合作,當前已在深圳、北京、長沙、溫哥華、東京等地設有運營中心,業務範圍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在崗人數突破千人,全球用戶過億。在此背景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經營動態、業務布局、未來規劃等問題受到市場諸多關注。
萬興科技2020年以來加速布局數字創意軟體市場,近期在京舉辦的「數字創意行業應用研討暨萬興科技2021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十款創意軟體新品,提出深耕視頻創意、借力AI、SaaS協同的三大新品策略。
在此次線上機構交流會中,針對「萬興科技的技術來源是什麼」的提問,公司表示,其所有軟體產品均為自主研發,並擁有全部的軟體著作權、專利權等智慧財產權,產品沒有採購、使用美國的技術。公司重視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工作,技術研發團隊佔公司總人數超過50%,研發費用也在持續增長。後續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視頻創意領域的產品研發投入,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
而針對機構提問公司是否存在「對美國重大依賴」問題,萬興科技表示,公司2017年-2019年消費類軟體銷售收入中來源於美國的收入分別為1.71億元、1.85億元、2.04億元,佔當期消費類軟體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89%、35.38%、30.55%。2020年1-9月來自於美國的銷售收入已下降至27.41%。
「公司近年來大力拓展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非英語市場,來自於非英語國家的銷售收入佔比快速增長。如中國市場收入3年前僅佔公司收入的3%,目前已提升至10%。今年來自於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國家的收入同比增速遠高於公司整體收入增速。」公司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非英語國家本土化,通過精細運營持續增加非英語國家收入,擴大公司收入來源和地域分布。同時增加國內市場投入,藉助國家大力發展國產軟體和加強軟體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東風,快速提高國內收入佔比,力爭實現來自國內收入佔比第一。
此外,有機構投資者關心,在近期歐洲疫情形勢下,消費者可能大幅減少外出活動,居家活動和消費是否會像第二季度一樣促進萬興科技的軟體產品銷售?對此,萬興科技表示:「公司已關注到歐洲近日爆發新的疫情,疫情已持續近一年,並可能將在未來一段時間繼續存在。公司一方面正常推進公司的運營活動,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使更多的消費者在疫情期間能以更便捷的方式、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和使用公司軟體產品,豐富大家的生活,幫助消費者抗疫。從公司這幾日運營數據來看,來自於歐洲的網站訪問量、產品下載量和銷售收入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新基建將拉動國內消費軟體應用市場的快速擴張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萬興科技在2020年以來受到機構諸多關注,多家券商發布研報並給予公司「買入」或「增持」評級。華創證券在今年8月、12月發布的研報中均給予萬興科技「強推」評級,華創證券認為,萬興科技擁有多款明星產品,包括喵影工廠、萬興PDF專家、萬興恢復專家、億圖圖示等。公司超過90%的收入來自於海外,主要包括美日德等經濟發達,智慧財產權保護相對較好的市場。公司長期將受益於國內、海外正版化率提升,其持續推出優質新產品「對公司估值提升有較大作用」。
資料顯示,萬興科技的主要產品涵蓋了數字創意軟體、辦公效率軟體、實用工具軟體領域,公司持續深耕歐美日市場,同時開拓和培育以中國為主的亞洲、中美洲、南美洲、東歐、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市場,打造更加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萬興科技在內,當前中國軟體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和發展前景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期待。財富書坊創始人周錫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軟體企業在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具備較大競爭優勢——市場需求較大、具備成本優勢,中國企業還擁有龐大的人才積累優勢,這些因素將有利於中國軟體企業在海外市場獲得較強競爭力。與此同時,企業需要注意國際市場用戶與公司產品及服務的接受度、契合度問題,而中國企業在用工、供應鏈的合規方面,在國際化視野的人才培育和「本土化」發展方面面臨的挑戰也需要重視。
「我國在應用軟體市場具有一定競爭優勢。」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消費軟體技術和資本準入門檻相對而言不算高,其核心競爭力是針對細分用戶的場景化需求持續迭代能力,這方面我國正好有基於人口規模優勢的「工程師紅利」,而且其市場空間正處於一個擴張窗口期,一方面是新技術支撐下新場景拉動新消費,一方面是95後數字原住民逐步成長為主流消費人群,其人均數碼產品消費時長和付費意願都較前一輩人大大增加。
「過去由於國外版權保護機制更完善、用戶付費意願更強,我國一些應用軟體創業創新企業選擇國外市場作為突破口。但以5G為引擎的新基建將拉動國內消費軟體應用市場的快速擴張,新型商業生態處於形塑之中,消費者信息獲取和財務行為逐步轉到移動端,移動APP作為消費導流入口的價值進一步凸顯,軟體功能發揮和商業價值實現越來越依賴於針對特定用戶場景化需求系統化解決方案提供,這也為前期具有一定先發優勢的消費軟體依託新基建帶來的新商業生態優化戰略布局提供了新空間。」陳端表示,同時,疫情以來國際環境風雲變幻,數據安全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今年上半年以tiktok為代表的APP在海外的一系列遭遇也是一種警醒,同時我國也強調數據安全與技術創新的自主可控。「部分消費軟體『回流』,抓住這一窗口期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積累優勢向國內擴散,推動國際國內市場的協同並分散風險,也適逢其時。」
(編輯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