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偏移之謎:並非正南正北 指向元上都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子午線中軸線

本版製圖/田鳳

  不久前,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要將中軸線歷史建築群納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啟動申遺工作,使得中軸線文化再一次吸引了公眾的目光。

  提到北京中軸線,一位叫夔中羽的老學者曾在七八年前曝過一場「公案」,但對其中細節,知道的讀者並不多

  皇帝龍椅不能歪,中軸線原本應該沿著子午線指向正南正北

  如果要問,北京中軸線的方位指向是什麼?你很可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正南正北唄。

  的確,你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

  現存的北京中軸線,是當年建造元大都的時候就確定下來的,後來歷經明清兩代都城未曾改變。當年的元朝重臣劉秉忠在規劃設計元大都時,首先就確定了中軸線的位置,那就是今天的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神武門、地安門鼓樓、鐘樓正門的門縫連接線。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中正」的觀點一直貫穿其中。更何況,這條中軸線非同小可,故宮就是以此中軸線的位置次第鋪展建造的。換句話說,元、明、清三代歷朝皇帝的龍椅就擺在這條中軸線上。如果中軸線的指向不是正南正北,豈不是說,皇帝的龍椅都坐歪了嗎?

  還有一條依據可以支持你的判斷。

  上個世紀50年代北京的一次施工中,曾在中軸線的兩個不同的地方分別挖出一隻石鼠和一匹石馬。在中國古代的天幹地支中,子為鼠,午為馬,這也就暗示著中軸線實際就是沿著子午線的方向。

  這裡我們要稍微做一點科普了。什麼是子午線呢?用現代科學的術語來講,子午線就是地球的經線,是代表一個地方正南正北的方向。中國古代沒有經緯度的說法,只是將周天分成十二份,用十二個地支來代表。正北方用「子」來代表;正南方用「午」來代表。不管站在什麼地方,凡是由正北到正南的中正線都稱子午線。因為古代建房乃至建造皇宮署衙多為坐北朝南,所以風水術語上便叫做子山午向。

  所以,恭喜你,你認為中軸線的指向是正南正北應該是正確的。

  為設計航拍中軸線建築的飛行路線,發現中軸線有點向左歪

  但是,有一個叫夔中羽的老先生,卻在七八年前發現事情有點兒不太對勁兒。

  夔中羽的姓很特別,記者也是查字典才確定了它的讀音,念「奎」。他今年已經73歲了。這位老先生不簡單,退休前是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在「兩彈一星」工程中都做出過貢獻。

  2004年的時候,夔中羽為了設計航空拍攝北京中軸線建築的準確飛行路線,拿了巨幅的《北京衛星影像圖》和《北京航空影像圖》仔細觀察。後來他回憶說,當他的目光沿著中軸線一路北上時,「不知不覺地,腦袋有點兒向左歪。」

  對於有著多年豐富測量工作經驗的夔中羽來說,這一點偏離逃不過他的眼睛。他說,「因為衛星和航空影像圖都是嚴格按照測繪精確的經緯地理坐標繪製的,中軸線卻與子午線有偏離,很難相信這是由於繪圖的誤差造成的。」

  在多年科研工作中養成了嚴謹作風的夔中羽特意找到了中國地圖出版社的負責人。那位負責人告訴夔中羽,其實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北京的規劃部門在測量中就發現了中軸線偏離子午線的事實。由於偏離得不太多,一般市民根本感覺不出來,這個事兒也沒有對外說。

  但是夔中羽是個愛「較真兒」的人,他把這個事兒放在了心上,總想把其中緣故弄個明白。

  為「立竿見影」試驗,也證明中軸線和子午線有2度十幾分夾角

  夔中羽說,對於普通讀者來說,要發現中軸線偏移的事兒也不是很困難。您可以買一張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北京交通遊覽圖》。圖的上、下邊線是緯線。您把地圖上、下邊對齊,左右折一下,折線要通過永定門橋,再把地圖展開。或者,您用一個大一些的三角板,通過永定門橋,畫一條垂直於上、下邊線的直線。這條摺痕線或這條直線將是永定門橋的經線,也叫子午線。這時您會發現,北京中軸線與子午線不重合,而是偏西北方向。

  會不會是地圖不準確呢?夔中羽說,不會。因為《北京交通遊覽圖》是根據北京實測地圖編制的,也有很高的精度。

  夔中羽找來了大比例尺北京地形圖。在地圖上選擇了北京中軸線上的南端永定門橋、北端鐘樓和中間的地安門十字路口中心等幾個點,進行量測。經地圖上量測作業得知:地安門在永定門北6000多米,鐘樓在永定門北7000多米;地安門向西偏離永定門子午線200多米,鐘樓向西偏離永定門子午線近300米。因此,北京中軸線與子午線的夾角為2度十幾分。

  光是地圖上測量畢竟是二手資料,也許說服力還不夠。夔中羽特意在永定門城樓下向北的甬路上,做了一次「立竿見影」試驗。

  他們在甬路中央設立了一根2米長的杆子。由杆子的下面,延甬路中心線向北,粘上一條長6米的黑膠帶,代表中軸線的指向。當太陽經過永定門上中天時,杆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門子午線。而太陽經過上中天的時間,是在電臺播出「北京時間中午12點」的時號上,加上當地時差和當日時差改正後得到的。當然,這裡面涉及到一些天文地理上的專業問題,如時區、真太陽時、平太陽時等等,我們不必深究,只需了解這個結果就可以了。

  結果是,子午線影子與中軸線黑膠帶之間確實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也是2度十幾分!

  早在唐代中國人就會準確測量子午線,技術誤差幾乎不可能

  中軸線和子午線為什麼逆時針偏移了兩度十幾分之多?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夔中羽還特意研究起了北京建城史。

  北京內城西城牆和東城牆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礎上,包砌城磚築成。西直門-阜成門-復興門一線是西城牆;東直門-朝陽門-建國門一線是東城牆。東、西兩城牆均不是正南正北,均與北京中軸線平行。因此可以判定,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是元朝建元大都時鑄成。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明朝將城南移,但中軸線方向未動;清沿用明城,中軸線也未改動。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擔任元大都「監築」之職的是忽必烈的重臣劉秉忠。一般認為,元代中軸線是由劉和他的學生郭守敬二人主持興建的,二人皆為河北邢臺人。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到1285年完成,總共用了18年時間。

  一個很自然的想法是,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是否因為700多年前年測量技術水平不高,將子午線測偏了?

  夔中羽說,這不可能。如果你沒聽說過劉秉忠,你至少該聽說過郭守敬,他們可都是當時第一流的天文、數學和大地測量家。早在中國唐代,就有著名學者一行大師,為測量緯線長度而在河南很準確地測量了四個點的子午線。在河南考古復原的宋代皇城裡,筆直的中軸線完全符合子午線。而同樣由劉秉忠主持修建的元上都,完全符合正南正北走向。上都建成後,大都晚了好幾年才開始修建,還是由那個劉秉忠監築,卻將大都的中軸線測算偏離了子午線2度多,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還有人提出這樣的假設,北京中軸線由建成至今已經700多年,是否在這700多年中,地球自然狀態變化,比如歲差、級移、磁偏等等,引起了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

  天文學家對此也給出了回答:不會的。地軸的變化極其微小,短短700多年時間更不會有2-3度的變化。退一萬步說有變化,地球是個整體,為什麼大都的中軸線偏離了,相隔僅270多公裡的上都中軸線卻沒變化呢?

  是驚人巧合還是有意為之?中軸線指向忽必烈發跡老家元上都!

  如果不是測算錯誤、地理變化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會不會是建造者有意為之?

  夔中羽在心裡一直惦記著這個事情的答案。有一次他和同事聊天時,偶然提起古代建築的方向有時與遠方的地物有關。這讓夔中羽心中一亮,他想到,元起源於蒙古。北京中軸線向北、向蒙古延伸,會不會指向元的什麼地方?

  夔中羽立刻找來有關的9張大比例尺地形圖。經過連續測算,他驚奇地發現:北京中軸線往北延伸,它的延長線直指古開平。而古開平不是一般的地方,它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發祥地,元上都的所在地!

  具體的測算結果是這樣:北京永定門緯度線至古開平中心緯度線距離約270多公裡。古開平往西偏離北京子午線約17公裡。北京至古開平連線與北京子午線的夾角為2至3度。這與北京中軸線偏離北京子午線的方向一致,偏離角度幾乎吻合。這說明:當初建元大都時,中軸線是採取了開平(上都)與大都的連線作為基準線的!

  為了證實這一點,2004年11月,夔中羽來到現稱「兆奈曼蘇默」的古開平元上都遺址實地測量。

  在元上都東郊,夔中羽用GPS衛星定位儀,使自己站到由北京向北引過來的延伸線上。向西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都用石頭砌的東城牆。這說明:北京南北中軸線向北的延伸線,經過270多公裡的長途跋涉,很靠近上都城,由上都東關廂旁通過。

  當然,如果北京中軸線和元上都遺址中軸線完全重合就更好了。但現在看來還是有幾公裡的誤差。但元代的測量技術不可能有現在這麼精確,在這麼遠的距離內,這點誤差大約完全可以由當時的技術局限來解釋了。

  發現這一點的時候,夔中羽說,他的心情真的是很激動。他認為,他終於得到了北京中軸線偏離之謎的答案!

  翻翻歷史書就知道,當年忽必烈就是從元上都遷都到元大都(今北京)的。而事實上,元世祖忽必烈實行「兩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辦公,元大都就是所謂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辦公,元上都即是「夏都」。

  夔中羽說,知道了這一點就可以理解,在建元大都前的堪輿工作中,很可能按當時皇帝忽必烈的意願,為體現上都——大都的兩都統一,而採用上都——大都連線作為大都中軸線的基準線!

  這會是解答北京中軸線偏移之謎的最終答案嗎?我們還不得而知。但至少,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答案,您覺得呢?

  資料

  北京中軸線

  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有「北京脊梁」之譽,從南往北依次坐落著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乾清門、神武門、地安門九座門,沿途還點綴著數十處皇家園林和民宅四合院。梁思成先生曾點評說,北京中軸線是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

  連結

  漢人劉秉忠故意弄歪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的事實被披露出來以後,有一種影響很大的說法是,當時的元大都設計者是漢人,因為不滿蒙古人的等級制度而故意不讓元朝皇帝坐在中正線上。

  如果要考證一下這樣的說法是否有依據,就一定要了解元大都的設計者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而說起來,這位設計師還真的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物。

  宋代詩人陸遊在《書憤》詩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有人就此評價說,一千年後,還真有和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他就是元代名臣劉秉忠。

  劉秉忠,字仲晦,1216年出生於邢州(今河北邢臺)一個官宦人家。劉秉忠小時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很聰明。他8歲入學,「日誦數百頁」。17歲時,當了個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劉秉忠不安心於令史這份做文案的工作,整天鬱鬱寡歡,終於有一天跑到武安山出家當了和尚,取法名子聰。

  元世祖忽必烈未當皇帝時,召海雲禪師。海雲禪師聽說劉秉忠博學多才,便邀他一道去見忽必烈。劉秉忠雖隱居山中,卻留心時事,因此,和忽必烈談論起天下事來,了如指掌。劉秉忠以自己的博學,獲得了忽必烈的敬重和喜愛,海雲禪師南還,劉秉忠就留在了忽必烈身邊。

  劉秉忠給忽必烈多次上書,為未來的元帝國建設從政治、典章、法度、禮樂、教育諸方面繪製了一幅完整的藍圖。忽必烈聽了這些建議後,非常高興,而他登基後也確實是照此藍圖行事的。劉秉忠曾經建議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忽必烈也採納了,這就是元王朝命名的由來。

  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左右,因已出家,因而穿的仍是和尚服,他法名子聰,又為忽必烈掌管文案,所以人們都叫他「聰書記」。直到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才拜劉秉忠為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中書省事,達到位極人臣的地位。

  劉秉忠不但是政治家,還是當時第一流的學者、科學家、詩人。曾與他同在邢臺西南磁州紫金山學習的張文謙、王恂、郭守敬,都稱他們從秉忠而學。王恂是太子真金的老師,早以算術有名,後王恂和郭守敬日夜測驗推步,創製《授時曆》。劉秉忠在算數、天文、曆法、水利上的造詣可見一斑。他的《荷葉·煙霞洞》為盧前收入《元曲三百首》:「南高峰,北高峰,慘澹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毛澤東很是欣賞,曾一再書寫。

  劉秉忠除幫助忽必烈設計了建國的藍圖外,他還是元朝兩座都城即上都和大都的設計者,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城市建設史上,留下了世人驚嘆的極其輝煌的成果。其中元大都始建於1267年,1285年完工,歷時18年。

  至元十一年(1274年),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幸上都,八月,端坐無疾而終,享年59。忽必烈聽到他辭世的消息時大驚,對群臣說:秉忠追隨我30多年,小心縝密,不避風險,言無隱情,他精通於陰陽術數,很多事情他都預先知道,詳情只有我清楚,其他人是不了解的。

  由於劉秉忠精通陰陽術數,忽必烈又公開說他能預知未來,不少野史也就將他神化了。如說其墓被盜,有司進墓調查時,發現一石板,上面有劉秉忠留下的預言:某年月日某人盜我墓。有司照此追查,果將盜墓賊抓獲。

  從劉秉忠與忽必烈親密的君臣關係來看,說劉秉忠故意弄歪中軸線,要害蒙古人,顯然並無根據。有人通過劉秉忠精通「陰陽術數」的特點做了這樣的推測:太陽當頂的時候,古人並不認為它是最好的時候,因為它馬上要倒斜了。而如果離最高峰還有一點距離,那麼就還有上升的空間。這樣說來,中軸線逆時針方向稍稍偏離子午線,是不是也是留下上升空間的「術數」含義呢?

相關焦點

  • 中軸線的故事 | 北端點鐘鼓樓:暮鼓晨鐘敲擊出北京時間
    只有北京鐘鼓樓,鐘樓在鼓樓正北100米處,兩樓在一條筆直的直線上。站在景山萬春亭上向北望,可以看到一條延伸到鐘鼓樓的筆直馬路,即是北京中軸線北段(張紫玥 攝)這條直線,正是北京的中軸線。北京鐘鼓樓就位於馳名中外的古都中軸線最北端。
  • 地球的磁極正在北極上變化。到2040年,指北針將指向正北的東方
    在過去的40年裡,我們所有圓規指向的地方平均每年移動30英裡。九月,當磁北經過本初子午線時,它與地理上的北(所有經線都在北極會合)短暫地對齊。但隨後它繼續移動,從以前在加拿大努納武特的位置滑向西伯利亞。
  • 五分鐘了解北京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由於其獨特的規劃布局和文化特點那麼,什麼是北京中軸線,它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價值?中軸線申遺和保護情況如何?  「北京社科」精品講堂隆重推出第五講《保護北京中軸線 擦亮首都「金名片」》,由北京史研究會會長、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建平為大家解讀。
  • 北京中軸線設立北緯40度地理標誌
    本報訊(記者趙耕)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茅玉麟提交了一份大會書面發言,建議在北緯40度線和北京的城市中軸線交會處設立一個地理標誌,建成奧運文化新景觀。  茅玉麟委員提出,在特殊緯度線建立標誌性建築在國內外早有先例,北緯40度線雖然在地理上不如北回歸線和赤道的意義重要,但它與北京城南北中軸線的交會點會構成一個獨特的地理坐標。
  • 英國巨石陣用處之謎,被考古學家揭開,真實用處顛覆傳統認知
    而在海洋之中各類科考船走向神秘的海底世界,向海洋深處發出人類的聲音,但是儘管一代代的科學家一直不斷的向未知的領域去探索,但是世界各處依舊給人類留下了許多神秘的疑點,比如羅布泊之謎,百慕達三角、埃及金字塔等等地方依舊讓人類無法完全探求其完整的含義,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另一個著名的神秘之處,就是英國發現的巨石陣。
  • 中軸線上鐘鼓樓
    #紫禁城六百年*中軸線上鐘鼓樓# 鼓樓、鐘樓是位於北京中軸線最北端的一組建築,與明北京城同時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鐘樓建成不久遭焚毀,清乾隆十年(1745)重建。 鼓樓、鐘樓為舊時北京城的計時、報時中心。
  • 西安「北跨」,揭秘中軸線上的新坐標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對北京的「中軸線」頗為讚譽,「北京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北京亦曾就如何建設和突出「中軸線」,專門展開擦亮「金名片」的多次探討。軸線所過之處,也是城市重點發展的風向標,涉及的區域發展潛力隨之凸顯。如,處於西安中軸線與西鹹新區交匯處的鹹陽市三原縣,近年來就站上了「風口」。隨之而來的產業聚集,自然水到渠成……西安「大動脈」的能量中軸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將視野放置於全球坐標下,從紐約、巴黎到北京,無一不是如此。
  •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很多科學家和考古學家都想要穿越時間回到過去,尋找金字塔的建造之謎。外星人是否真的參與了呢?你或許不用等到時光機器穿越回去,看完這個文章就能知道答案。在說這個之前,我先跟大家說幾個金字塔的冷知識。
  • 北京八大全景觀賞地,白天夜景都很美
    塔上有世界上最大的環形露天觀景平臺,可以360度俯瞰全景北京的壯麗風貌,能看到鳥巢、故宮、國家大劇院、頤和園、央視新大樓、奧運會場館等。春天看花,秋天遊玩推薦理由:景山公園地處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佔地32.3公頃,原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重陽節皇帝會來這裡登高求長生。景山是北京城內觀覽全城景致的最佳之處。
  • 北京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為何成網紅打卡地?
    在北京,有一家開在中軸線上的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在開業之初,便憑藉古樸的設計、獨具特色的古舊書吸引了一波粉絲讀者。18日,經歷了兩個月緊鑼密鼓的「改造」後,這家24小時書店重新接待讀者了。據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經理孫奕介紹,3.6萬餘新書和3.7萬餘古舊書在這裡分類陳列,包括線裝書櫃、外國文學書櫃、連環畫書臺、書法丹青臺等等。文創產品如今是許多書店的標配之一。在這裡,也特別設立了專門的文創區。只不過,它的文創區很有特色:和文房產品、非遺衍生品相鄰擺放,既有熱門的「故宮文創」,也有中國書店自主監製的文房文創產品。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華麗來襲,用音樂講述中軸線故事!
    10月20日晚,由區委宣傳部支持、北京民族樂團演出的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進行首演。在現場觀眾的掌聲中,北京中軸線故事在流動的音樂聲中縈繞迴響。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宛若脊梁,它不僅是中國最具典型意義的城市中軸線,世界城市建設史上城市規劃設計的傑出典範,同時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民俗生活。
  • 這些未解之謎似在指向這一結論
    根據碑文記載,此為瑪雅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帕卡爾(Pacal)之墓。 碑文中還記錄了帕卡爾的生卒: 603年3月21日生,615年7月至683年8月26日在位。 這段看似極為普通的帕卡爾生平碑文,卻讓考古學家為之一驚: 瑪雅人有曆法系統?
  • 這些未解之謎似在指向這一結論
    根據碑文記載,此為瑪雅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帕卡爾(Pacal)之墓。碑文中還記錄了帕卡爾的生卒: 603年3月21日生,615年7月至683年8月26日在位。(未解之謎一)(瑪雅人的計數符號)瑪雅人擁有自己的一套計數符號
  • 中軸線上的「城市書房」 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店重張開業
    12月18日,中國書店北京雁翅樓24小時書店再次面向讀者和市民開放。解文睿攝2015年7月在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雁翅樓24小時書店正式開業,它是60餘歲的中國書店與600餘歲的雁翅樓相遇時,一起碰撞出的中軸線上的文化新亮點,吸引了眾多市民讀者和國內外遊客前來體驗古建裡讀書的獨特韻味。
  • 北京潭柘寺「神秘光球之謎」
    「未解之謎」分享全球奇聞趣事,UFO、外星人、未解之謎、奇人異事、靈異事件、
  • 指南針指的不是「正北」 360年來將首次指向真北
    由於地球磁場的波動,羅盤上的指針不斷地在真北和磁北之間擺動。然而,在未來兩周的某個時候,格林威治的羅盤將在大約360年內首次指向真北。不管怎樣,這都是一生中只會發生一次的事件。 在過去的幾百年中,在英國,真北和磁北之間的赤緯角度一直是負值。這意味著所有的羅盤指針都指向真北的西面。 然而,專家說,零赤緯度線正以每年約12英裡(20公裡)的速度向西移動。
  • 蒙漢文化交互融合的草原古都――元上都探秘之二
    新華社記者李雲平攝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10日專電題:蒙漢文化交互融合的草原古都――元上都探秘之二新華社記者賈立君「一派簫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風;諸王舞蹈千官賀,高捧葡萄壽兩宮。」這是元代詩人薩都剌描寫的上都盛宴場景。如今,走進綠草如茵的元上都遺址,極目四望,高大的土隴重重相套,一般人很難相信覆土之下便是宏偉的城牆。
  • 北京霧霾主要成分形成之謎破解!
    近年來,北京及華北地區霧霾頻發,但霧霾主要成分硫酸鹽的形成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據了解,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硫酸鹽是重汙染形成的主要驅動因素。在絕對貢獻上,重汙染期間硫酸鹽在大氣細顆粒物PM2.5中的質量佔比可達20%,是佔比最高的單體;在相對趨勢上,隨著PM2.5汙染程度上升,硫酸鹽是PM2.5中相對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因此,硫酸鹽的來源研究是解釋霧霾形成的關鍵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