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在Cell期刊發表染色體的評論性文章

2021-01-09 知頓

長期以來,山東大學一直在負面消息的影響下引人質疑,甚至有人因為他的道德性開始質疑他的學術性。有消息報導,9月19號,山東大學生物技術研究院佘群新團隊在Cell期刊發表了題為Crenarchaeal 3D Genome: A Prototypical Chromosome Architecture for Eukaryotes的評論性文章。

《細胞》(Cell)為一份同行評審科學期刊,主要發表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最新研究發現。《細胞》刊登過許多重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與《自然》和《科學》並列,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誌之一。其2010年的影響因子為31.957,高於《科學》的影響因子(31.027),接近《自然》的影響因子(38.597),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廣受引用。

在Cell期刊中,Takemata等人。證明聚結素(ClsN),對於更高水平的染色體組織具有促進作用,它與後生動物比細菌具有更大的相似性。在真核生物中,這些研究揭示了三維(3d)基因組拓撲結構的三個遠距離水平。但是在細菌中,較高水平的染色體組織化僅限於形成自我相互作用的結構域,以擠壓環的形式出現。在研究中,他們揭示了古埃及人染色體組織的生物學功能,並對真核細胞染色體分裂的進化提供了見解。

在分子生物學領域、遺傳學領域,基因組是指生物體所有遺傳物質的總和。遺傳物質由DNA或RNA(病毒RNA)組成。基因組由編碼DNA、非編碼DNA、線粒體DNA、葉綠體DNA等組成。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此版Cell中,Takemata等人(2019)通過對三維基因組的研究,有力論證了crenarchaeal染色體在細胞中被劃分為兩個空間分布不同的小室。原核細菌雖然屬於原核生物,但可能採用了真核生物所觀察到的所有三種染色體組織,這與其姐妹原核生物細菌的染色體組織形成了嚴格的對照。

細菌3D基因組顯示由Oric(細菌染色體上複製的唯一來源)向複製末端(TER)方向的定向凝聚素介導的環擠壓。在進行基因組分離和細胞分裂的準備階段,oric必須在快速生長的細菌細胞中完成多次分裂,由此產生的含有oric的染色體片段構成了細菌染色體上最有組織的區域。這種染色體結構確保細菌能夠有效地控制染色體複製,並將其與基因組分離相結合,這是細菌細胞周期的主要限制因素。在研究中發現,這些細胞在進行重新啟動染色體複製時,會產生一個基因劑量梯度,使得在Oric-近端位置的基因拷貝數高於在Oric-遠端位置的基因拷貝數,這將最終在細胞周期中產生整個染色體上的差異基因表達。

基於真核細胞型染色體分離的重大發現上,也拋出了諸多突出的研究問題。例如,鑑於它們的高水平染色體組織離不開其他蛋白質參與者——細菌和真核生物,它們的身份有待明確。在那些缺乏SMC凝聚蛋白、類似ClsN蛋白的古細菌中,染色體的組織方式有待明確。面對眾多的研究,答案可能需要在無數學者的艱辛付出下,解密於多年以後。

相關焦點

  • 莊小威團隊發表《Cell》揭示人類染色體3D結構成像
    在高中課本中,人類的染色體被描繪成X形,就像兩個熱狗卡在一起。但是,這些結構並不準確。Jun-Han Su說,「在90%的情形下,染色體並不是這樣存在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莊小威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將之前標誌性的「X」變成了更複雜且更精確的3D結構成像,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解開染色體結構如何影響基因組功能的謎團。
  • 2020年11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莊小威教授揭示人類染色體的三維結構doi:10.1016/j.cell.2020.07.032在高中課本中,人類的染色體被描繪成X形狀,就像兩個熱狗卡在一起。但是,這些結構遠非準確。Jun-Han Su說,「在90%的情形下,染色體並不是這樣存在的。」放大到足以看到染色質結構是困難的。然而,同時觀察結構和功能則更加困難。
  • 祝賀:山東農業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宋愛民、辛倩課題組發表IEEE EDL文章
    近日,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宋愛民、辛倩課題組在互補型(CMOS)薄膜電晶體集成電路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結果以"Thin Film Sequential Circuits: Flip-Flops and a Counter Based on p-SnO and n-InGaZnO"為題,發表在國際微電子器件領域的頂級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 《Science》發表山東大學研究論文
    《Science》發表山東大學研究論文 來源:教育部 2006-10-12 11:00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
  • 2018年6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3.Cell:轉座子LINE1對早期胚胎發育是至關重要的doi:10.1016/j.cell.2018.05.04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中國清華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人們長期認為是垃圾或有害寄生物的「跳躍基因」實際上是胚胎發育初始階段的一種關鍵的調節因子。
  • 國際重要期刊發表齊魯工業大學歐陽俊教授團隊文章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的最新研究成果。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為通訊單位,歐陽俊教授為該論文唯一通訊作者。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期刊收錄範圍涵蓋生物學,生物醫學,農業,及環境科學領域關係議題。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致力於在化學、生物學和應用學科的交叉領域發表頂級的原始研究論文和評論文章。
  • 山東大學陳子江團隊在反覆流產的夫婦存在染色體異常的研究中再獲...
    近日,山東大學副校長陳子江教授聯合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Genome Sequencing Explores Complexity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Recurrent
  •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發表文章揭示助細胞液泡酸化調控植物生殖的...
    原標題:PNAS | 山東農業大學發表文章揭示助細胞液泡酸化調控植物生殖的過程 5月30號,PNAS>在線發表山東農業大學張彥教授帶研究團隊題為 「AP1G mediates vacuolar acidification duringsynergid-controlled pollen tube
  • 染色體原來長這樣...莊小威團隊《Cell》發表染色質結構3D成像
    在高中生物學教材上,我們第一次認識了染色體的樣子——一個瘦高的X型。在大學的生物課上,它還是那個樣子。如今,它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
  • 山東農業大學「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
    山東農業大學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寂寞堅守迎來累累碩果□ 本報記者 王桂利 本報通訊員 翟榮惠 王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山東農業大學與國際頂級三大學術期刊(《細胞》《自然》《科學》)來了一次全方位的「親密接觸
  • 2020年10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0月27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β-Coronaviruses use lysosomes for egress instead of the biosynthetic secretory pathway」。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10.039。
  • 2018年5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5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mbryogenesis and Adult Life in the Absence of Intrinsic Apoptosis Effectors BAX, BAK, and BOK」。
  • 中北大學在Cell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中北大學青年教師梁君飛在國際著名期刊iScience(Cell子刊)上發表題為《Ultra-High Areal Capacity Realized in Three-Dimensional Holey Graphene/SnO2Composite Anodes》的研究論文。
  • 你知道國際三大頂級期刊嗎?一篇三大期刊的文章又意味著什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介紹國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因子也非常高的三大頂級期刊。  那麼三大頂級期刊到底是哪三個期刊呢?其分別是:《nature》《science》《cell》。並且science和其他期刊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science》雜誌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誌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並且science一直以「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為宗旨,因此期刊中有許多科普資料,一般讀者也可多關注下。
  • 大學英語 | 中國成功合成染色體
    來自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員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準合成了活體真核染色體,其研究結果在國際知名期刊《科學》上發表。這標誌著人類離「再造生命」又近了一步!BrE /ˈkrəʊməsəʊm/ NAmE /ˈkroʊməsoʊm/n. a part of every living cell that is shaped like a
  • 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作者:董成穩出處:化學與化工學院 供稿審核人:尚 明責任編輯:婁 峰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歐陽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25.245)上發表題為「Superparaelectric (Ba0.95,Sr0.05)(Zr0.2,Ti0.8)O3 Ultracapacitors
  • 山東女神學霸:發表國家級期刊論文,保研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
    靠著"從大一開始早上六點鐘起床,晚上十一點鐘休息,無一例外"的這份自律以及自身努力,山東師範大學法學院學子崔昊宇在校期間一路"過關斬將",不斷摘得國家級省級獎項、發表高水平期刊論文,最終成功推免至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外交學院。
  • Cell論文詳解!莊小威教授揭示人類染色體的三維結構
    在高中課本中,人類的染色體被描繪成X形狀,就像兩個熱狗卡在一起。但是,這些結構遠非準確。Jun-Han Su說,「在90%的情形下,染色體並不是這樣存在的。」去年,在Su博士畢業之前,他和美國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研究生院的三名在讀博士生---PuZheng、SeonKinrot和BogdanBintu---一起拍攝了人類染色體的高解析度三維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