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發表山東大學研究論文

2020-12-05 生物谷

《Science》發表山東大學研究論文

來源:教育部 2006-10-12 11:00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40250



目前,與焦慮、抑鬱等神經精神疾病發病相關的基因仍然未知。山東大學醫學院陳哲宇教授利用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轉基因小鼠為研究對象,發現該小鼠大腦的結構及相關記憶功能發生了明顯改變,而該變化與焦慮等神經精神疾病患者的表現相同,提示BDNF上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Val66Met)與焦慮等神經精神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相關研究成果以陳哲宇教授為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為共同通訊單位的題為《Genetic  Variant  BDNF  (Val66Met)  Polymorphism  Alters  Anxiety-Related  Behavior》的文章發表於10月6日剛剛出版的國際頂級科技期刊《Science》雜誌上(Science,  2006,  314(5796):  140-143)。



陳哲宇簡歷

陳哲宇,男,1974年出生。



  一、教育背景

1990-1995        第二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1995年獲醫學學士學位

1995-2000        第二軍醫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化所聯合培養研究生,2000年獲醫學博士學位    



二、工作簡歷

2000-2002        第二軍醫大學神經生物學教研室,講師

2002-2003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系,博士後

2003-2004        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系,博士後

2004-                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系,Instructor



  三、科研方向

從事神經營養分子及其受體在神經損傷及精神性疾病中的作用。



  四、獲獎情況

1998年:獲1998年度第二軍醫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

1999年:獲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三屆學術大會青年優秀論文獎。

2000年:獲第九屆李瑞麟醫學教育獎學金。

2001年:「重組神經營養因子結構和功能研究」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                          

(http://www.stcsm.gov.cn/talents/qmx/his_list/year.asp,)

2002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http://www.cdgdc.edu.cn/yxbslw/pxjg/2002/chenzheyu.htm,)

2004年:Samuel  W.  Perry  III  fellowship  award



  五、參與學術協會及學術活動

協會成員

1997-      中國神經科學會,會員

2003-      美國神經科學會,會員

2004-      美國細胞生物學會,會員

雜誌編委

2004-      Current  Protein  &  Peptide  Science  (SCI  Journal,  IF=1.8)

2004-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基金評審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部的基金評審工作



  六、科研基金  (主持基金合計達90萬元)

1.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作者專項基金:神經營養因子結構與生物學功能的研究(NO.  200229)。負責人:陳哲宇;金額:60萬圓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GDNF受體下遊新信號傳遞分子的研究  (NO.  30000048)。負責人:陳哲宇;金額:15萬圓

3.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基金:GFRa1與GDNF結合位點研究(01QB14001)。負責人:陳哲宇;金額:10萬圓

4.軍隊「十五」青年基金課題:重組ACTH  (4-10)  與  GDNF融合蛋白在戰時神經損  傷修復中的作用  (01Q080)。負責人:陳哲宇;金額:3萬圓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外交流與合作項目:第五屆國際細胞工程會議。參加人:陳哲宇;金額:捌千圓

6.Departmental  Research  Pilot  Funds  $8,500  per  year

7.2005  NARSAD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60,000

8.另外作為重要項目組成員參與國家『973』項目等基金的工作。  



七、教學工作

在校期間承擔98、99級七年制及2000、2001級碩士研究生的神經生物學教學任務;指導本科學員積極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習,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主動攝取知識的能力,其中楊長偉等多名同學撰寫的綜述及文摘已在《生命的化學》、《中國神經科學雜誌》上發表;協助路長林導師培養碩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3名,每位學生都有SCI文章發表。



八、發表文章

1)國外雜誌(共15篇,IF合計60分,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11篇)

Zhe-Yu  Chen,  Alessandro  Ieraci,  Henry  Teng,  Henning  Dall,  Chui-Xiang  Meng,  Daniel  G.  Herrera,  Anders  Nykjaer,  Barbara  L.  Hempstead,  Francis  S.  Lee.  Sortilin  controls  intracellular  sorting  of  BDNF  to  the  regulated  secretory  pathway.  J.  Neurosci.  In  Press  [IF=8.2]  

Rithwick  Rajagopal,  Zhe-Yu  Chen,  Francis  S.  Lee  and  Moses  V.  Chao.    Transactivation  of  Trk  neurotrophin  receptors  by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ligands  occurs  on  intracellular  membranes.  J.  Neurosci.  2004;  24(30):  6650-6658      [IF=8.2]  

(此文被Science編委評為信號轉導熱點文章http://stke.sciencemag.org/cgi/content/abstract/sigtrans;2004/244/tw277,)  



Zhe-Yu  Chen,  Paresh  D.  Patel,  Gayatree  Sant,  Chui-Xiang  Meng,  Kenneth  K.  Teng,  Barbara  L.  Hempstead,  Francis  S.  Lee.  Variant  BDNF  (Met66)  alters  the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and  activity  dependent  secretion  of  wild-type  BDNF  in  neurosecretory  cells  and  cortical  neurons.  J.  Neurosci.  2004;  24(18):  4401-11    [IF=8.2]  

Li  Cao,  Li  Liu,  Zhe-Yu  Chen,  Li-Mei  Wang,  Jun-Li  Ye,  Hai-Yan  Qiu,  Chang-Lin  Lu  and  Cheng  He.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secrete  GDNF  to  promote  spinal  cord  repair.  Brain.  2004;  127(Pt  3):  535-49      [IF=7.4]  

Li-Mei  Wang,  Qing    Zhang,  Qi  Zhang,  Wei  Zhu,  Chang-Lin  Lu,  Da-Fu  Ding  and  Zhe-Yu  Chen*.  Identification  of  the  key  amino  acids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family  receptor  alpha  1  involved  in  its  biological  function.  J  Biol  Chem.  2004;  279(1):  109-16  (*  Corresponding  author)      [IF=7.3]  

Li-Mei  Wang,  Zhe-Yu  Chen*,  Qing  Zhang,  Wei  Zhu,  Da-Fu  Ding,  Chang-Lin  Lu  and  Cheng  He.  A  structure-function  analysis  of  glial  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1.  Protein  Peptide  Lett.  2003;  10(1):  61-72  (*  Corresponding  author)      [IF=0.5]  

Kai-Wu  Lu,  Zhe-Yu  Chen*,  Da-Di  Jin,  Tie-Sheng  Hou,  Li  Cao  and  Qiang  Fu.  Cationic  liposome-mediated  GDNF  gene  transf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J.  Neurotrauma.  2002;  19(9):  1081-1090  (*  Corresponding  author)      [IF=3.8]  

Zhe-Yu  Chen*,  Yan-Feng  Chai,  Li  Cao,  Ai-Jun  Huang,  Rui-Yao  Cui,  Chang-Lin  Lu  and  Cheng  He.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romotes  survival  and  induces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respectively  in  PC12  cells.  Neuroscience  2001;  104(2):  593-598  (*  Corresponding  author)      [IF=3.2]  

Zhe-Yu  Chen*,  Yan-Feng  Chai,  Li  Cao,  Chang-Lin  Lu  and  Cheng  He.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nhances  axonal  regeneration  following  sciatic  nerve  transection  in  adult  rats.  Brain  Res.  2001;  902(2):  272-276  (*  Corresponding  author)        [IF=2.5]  

Zhe-Yu  Chen*,  Xing-Dong  Zheng,  Li  Cao,  Chang-Lin  Lu,  Xiang-Fu  Wu  and  Cheng  He.  Production,  pur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human  Persephin  expressed  in  insect  cells.  Protein  Peptide  Lett.  2001;  8(2):  131-138    (*  Corresponding  author)    [IF=0.5]  

Zhe-Yu  Chen*,  Cao  Li,  Li-Mei  Wang,  Chao  Guo,  Jun-Li  Ye,  Yan-Feng  Chai  and  Zhi-Yong  Yan.  Development  of  neurotrophic  molecules  for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on.  Curr.  Protein  Peptide  Sci.  2001;  2(2):  73-98  (*  Corresponding  author)        [IF=1.8]  

Zhe-Yu  Chen*,  Zhi-Yong  He,  Cheng  He,  Chang-Lin  Lu  and  Xiang-Fu  Wu.  Human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  structure-function  analysi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0;  268(3):  692-696  (*  Corresponding  author)      [IF=2.9]  

Zhe-Yu  Chen,  Jian-Xin  Sun,  Jian-Hong  Li,  Cheng  He,  Chang-Lin  Lu  and  Xiang-Fu  Wu.  Prepar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GDNF  by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and  analysis  of  i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0;  273(3):  902-906          [IF=2.9]  

Jian-Hong  Li,  Zhen-Dong  You,  Zhe-Yu  Chen,  Chao-You  Song  and  Chang-Lin  Lu.  Chronic  morphine  treatment  inhibits  oxytocin  release  from  the  supraoptic  nucleus  slices  of  rats.  Neurosci.  Lett.  2001;  300(1):  54-58        [IF=2.0]  

Zhi-Yong  He,  Guan-Zhen  Yang,  Zhe-Yu  Chen,  Biao  Li,  Wei-Jie  Zhang  and  Xiang-Fu  Wu.  A  novel  isoform  of  Osteoprotegerin  gene: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d  its  hypocalcemic  effect  in  mice.  Protein  Peptide  Lett.  2000;  7(4):  233-240      [IF=0.5]    



2)國內雜誌50餘篇(其中SCI收錄文章11篇)

1.                Zhe-Yu  Chen,  Ai-Jun  Huang,  Chang-Lin  Lu,  Xiang-Fu  Wu,  Cheng  He.  Sequence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study  of  the  Han  Nationality  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transcript.  J  Med  Coll  PLA,  2001;  16(1):  55-59

2.            陳哲宇,柴延豐,何成,路長林,吳祥甫。垂體腺苷酸環化酶激活肽基因的合成表達與活性研究。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1;  28(2):  192-197

3.            陳哲宇,張勇,何成,路長林,吳祥甫。重組ACTH(4-10)與GDNF融合蛋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1;  28(1):  67-71

4.            陳哲宇,鄭興東,何志勇,黃愛軍,路長林,吳祥甫。人重組PSP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0;  16(5):  626-630

5.            陳哲宇,黃愛軍,何成,路長林,吳祥甫。人GDNF在甲醇酵母及家蠶幼蟲中的表達。生物工程學報,2000;  16(5):  561-565

6.            陳哲宇,曹莉,路長林,何成,鮑璇。周圍神經損傷後外源性GDNF對神經元的保護作用。生理學報,2000;  52(4):  295-300

7.            陳哲宇,黃愛軍,鮑璇,路長林。GDNF對原代培養脊髓神經元的影響。實驗生物學報,2000;  33(3):  237-244

8.            陳哲宇,路長林。神經營養因子發現的啟示。醫學與哲學,1998;  19(6):  284-287

9.            魯凱伍,陳哲宇,侯鐵勝,傅強,李明,曹莉,路長林。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體內轉基因對皮質脊髓束再生的影響。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2001;  18(6):  573-575

10.    何志勇,陳哲宇,邱存平,李彪,張惟傑,吳祥甫。人內皮生長抑制素基因克隆表達及其抑瘤作用。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2000;  32(4):  333

11.    何志勇,陳哲宇,王東寧,楊冠珍,張惟傑,吳祥甫。霍亂弧菌zot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生物工程學報,2000;  16(5):  570

12.    宋海濤,賈連順,陳哲宇,路長林。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對脊髓損傷後功能及前角運動神經元酶組織化學改變的研究。骨與關節損傷雜誌,2000;  15(6):  437-440

13.    施惠娟,陳哲宇,李明峰,魏東芝,吳祥甫,袁勤生。人Cu,  Zn-SOD在酵母系統中的表達。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0;  26(6):  601-603

14.    陳秀青,陳哲宇,路長林,王成海,鮑璇。睫狀神經營養因子對NO引起海馬神經元毒性反應的影響。生理學報,1999;  51(5):  501

15.    孫建新,陳哲宇,由振東,吳祥甫。生物素化膜聯蛋白V的構建及在細胞凋亡研究中的應用。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1999;  31(2):  124…等。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

  • 快訊:山東大學在《Nature》發表論文!
    1月7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孫金鵬教授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張巖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團隊精誠合作,全力攻關,在山東大學易凡教授團隊和於曉教授團隊的協助下,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s of glucocorticoid-bound adhesion
  • 2019年11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南開大學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2.Science:南開大學利用兩步法將脂肪族胺轉化為非天然胺基酸doi:10.1126/science.aaw9939; doi:10.1126/science.aaz616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南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將脂肪族胺轉化為非天然胺基酸的兩步法。
  • 2020年5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1.Science:如今可依照合乎倫理的方式開展COVID-19疫苗人體試驗doi:10.1126/science.abc1076在美國西北大學生物倫理學家Seema Shah的領導下,一個專家小組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Ethics of controlled human infection to study COVID-19」的政策論壇論文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2020年2月21日Science期刊精華,復旦大學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繪製出胸腺組織在人類一生中的圖譜,以了解它如何發育和產生重要的稱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在未來,這些信息可能有助於科學家們構建出人造胸腺和設計改進的治療性T細胞。
  • 祝賀:山東農業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
    已有研究表明,單一花粉管進入胚珠後破裂,釋放精細胞,進而完成雙受精過程。但是花粉管與胚珠如何相互作用以保證這個過程的精確進行,還有很多未知。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 快訊:哈爾濱工業大學首次以通訊單位在Science上發表研究論文!
    2019年2月1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李惠、北京理工大學客座教授黃昱等在Science上聯合發表了題為「Double-negative-indexceramic aerogels for thermalsuperinsulation」的文章。該研究使用了三維石墨烯結構模板化陶瓷氣凝膠,從而生產出機械穩定性極強的超絕緣材料。這也是哈爾濱工業大學首次以通訊單位在上Science上發表研究文章。
  • 我校留學生校友Mostafa Kheshti在Science發表letters文章
    近期,我校伊朗籍留學生校友Mostafa Kheshti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Letters文章《保護伊朗扎格羅斯森林免受野火危害》,討論近年來伊朗境內扎格羅斯橡樹林野火發生頻次快速增長的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和意外因素,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研究提供思考。
  • 2019年10月25日Science期刊精華,浙江大學同時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10月17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patiotemporal expansion of primary progenitor zones inthe developing human cerebellum」。他們描述了他們的涉及人類、小鼠和獼猴小腦發育的比較研究。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
  • 2020年8月7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3篇Science論文
    為了探究20S蛋白酶體在嗜酸熱硫化葉菌中的功能,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劍橋大學、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蘭卡斯特大學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晶體學方法解析出它的三維結構,並且在體外在它受到抑制和沒有受到抑制時,對它的活性進行了生化分析。
  • 2020年1月31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組多樣化的神經元蛋白如何可能由在體積較小的突觸中存在的有限數量的多核糖體合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月3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onosomes actively translate synaptic mRNAs in neuronal processes」。
  • 2019年11月15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1.我國科學家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doi:10.1126/science.aax7890; doi:10.1126/science.aaw5754; doi:10.1126/science.aaz6976原腸胚形成(gastrulation)是發育中的裡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發生中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轉變
  • 未來科學大獎,Science或出現首篇被撤稿中國論文|紅黑榜
    盧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者為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Science在線發布了一則特別關注(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文中指出:接到針對《科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來自中國地質大學
  • 2020年2月7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icroglia mediate forgetting via complement-dependent synaptic elimination」。這項新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與小鼠的記憶保持密切相關。
  • 又1篇:山東大學今天在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祝賀!
    發表《自然》雜誌今日,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王偉教授與哥本哈根大學Enrico Cappellini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首次在距今193萬年的巨猿化石中成功提取遺傳信息這是在亞熱帶地區的化石中首次提取年代如此古老的蛋白質證據,其研究成果「牙釉質蛋白質組揭示巨猿是猩猩家族的早期成員」(Enamel proteome shows that Gigantopithecus was an early diverging pongine)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
  • 棠湖中學畢業生楊超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
    這是電子科大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科學》正刊上發表研究成果,該發現是在該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的原創成果,標誌著該校在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電子科技大學張萬裡、熊杰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王健教授團隊、林熙研究員課題組、北京師範大學劉海文研究員、清華大學姚宏教授、美國布朗大學James M. Valles Jr 教授、Jimmy Xu教授等合作首次在高溫超導納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證實了量子金屬態的存在。通過調節反應離子刻蝕的時間,在高溫超導釔鋇銅氧(YBCO)多孔薄膜中實現了超導—量子金屬—絕緣體相變。
  • 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戴瑛教授團隊發表二維拓撲絕緣體研究重要進展
    相關研究成果以"Antiferro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with Nonsymmorphic Protection in Two Dimensions"為題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4,066401 (2020)。牛成旺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戴瑛教授為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引發質疑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研究?在下面第二張對比圖中,圖 S9b 與 2018年發表的論文「The composite electrolyte with an insulation Sm2O3 and semiconductor NiO for advanced fuel cells」的 圖8 高度相似。其通訊作者也是Science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
  • Scientometrics 論文發表
    When science meets cluttered writing: adjectives and adverbs in academia revisited. Scientometrics, 1-12. doi:10.1007/s11192-016-1896-3論文已在Scientometrics雜誌發表,目前是Online First狀態。
  • 《山東科學》發表論文全部免費啦
    《山東科學》是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主管/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山東科學》主要刊載海洋科技與裝備、中藥與天然活性產物、藥理與毒理、農業微生物、新材料、能源與動力、生物質能源、生物傳感器、>光纖與光子傳感技術、交通運輸、環境與生態、區塊鏈等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