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1篇:山東大學今天在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祝賀!

2020-12-04 中國校園在線

發表《自然》雜誌

今日,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王偉教授與哥本哈根大學Enrico Cappellini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首次在距今193萬年的巨猿化石中成功提取遺傳信息,並確認了這個早已絕滅的物種與亞洲猩猩存在密切的演化關係。

這是在亞熱帶地區的化石中首次提取年代如此古老的蛋白質證據,其研究成果「牙釉質蛋白質組揭示巨猿是猩猩家族的早期成員」(Enamel proteome shows that Gigantopithecus was an early diverging pongine)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王偉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王偉教授,山東大學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獲得者,2018年從廣西民族博物館被引進到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

巨猿起源與演化的學術難題

巨猿是生活在地球上體型最大的一種靈長類動物。已經發現的化石證據顯示,他們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南方地區,如廣西、海南、貴州、重慶和湖北,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17化石地點,其中絕大部分在廣西西南部地區。巨猿在200萬年前出現,大約30萬年前絕滅。巨猿擁有巨大的牙齒和下頜,是人類2—3倍,古人類學家據此推測他們的身高超過2米,體重超過300公斤。

巨猿化石最早發現於1935年,荷蘭古生物學家孔尼華(von Koenigswald)在香港的中藥鋪,從來自華南地區的化石中辨認出3顆巨大的靈長類牙齒,並將它命名為步氏巨猿。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古生物學家首次在廣西找到巨猿化石的確切產地。特別是近20年來,中國古人類學家先後在廣西百色盆地邊緣和崇左地區的洞穴堆積物中,又先後發現了大量不同時期的巨猿化石,初步弄清了巨猿在中國南方出現和絕滅的時間。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探索和研究中,古人類學家基本確認了巨猿是人類演化系統中的一個旁支。

但是,有關巨猿起源和演化的科學問題長期困擾著學術界,比如巨猿在2000多萬年以來的眾多大型猿類中,與哪些物種的親緣關係最密切?巨猿在演化的進程中何時分離出來並獨立演化?

首次提取遺傳信息

2018年5月,王偉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進化基因組實驗室,對出自廣西田東縣布兵村吹風洞的一枚巨猿牙齒化石進行遺傳物質提取和測序。利用古代蛋白質測序技術,研究人員從190萬年前的巨猿牙齒中成功獲取了遺傳信息。這是科學家首次從來自亞熱帶地區如此古老的化石中成功提取遺傳信息。

研究結果表明,巨猿這一曾經生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大的靈長類動物,與現在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亞洲猩猩具有最為密切的親緣關係;巨猿大約在1200萬年前從猩猩的家族中分離出來,並獨立演化。

巨猿牙齒化石

蛋白質組是從一枚巨猿牙齒化石裡提取的。這顆牙齒化石出自廣西田東縣的吹風洞。吹風洞是一個離地面很高的山洞,洞口距離地面約77米,洞內長約19米,寬0.5—2米,高1.5—5米。2008年,王偉教授研究團隊對這個洞穴進行了系統發掘,發現了90多顆巨猿牙齒化石。與這些巨猿化石一起發現的還有其它許多早已絕滅了的古老物種,比如先東方劍齒象、乳齒象、小種大熊貓、雲南馬等,指示這個動物群的年代在早更新世早期,進一步直接年代測定結果為距今193萬年。

裡程碑式的意義

王偉教授認為這一發現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在探索早期人類起源和演化的過程中,古人類學家長期被早期人類和猿類的演化關系所困擾。遺傳學方法的引入無疑將使這一情況得到大大改觀。保存在數萬年甚至數百萬年前化石中的遺傳物質,如古DNA和古蛋白質記錄了早期物種演化的密碼。

這個發現為我們了解早期人類的起源、演化和擴散打開了一扇窗戶。化石中的古蛋白質相對於古DNA更容易保存,使得我們有可能將這一方法運用到更多絕滅物種的研究中去,使得我們對發生地質歷史時期的演化事件的認知更為豐富和完整。

來源:山東大學 文/廖衛圖/資料責任編輯/馮剛

相關焦點

  • 祝賀:山東農業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2016-2020國內大學在3大頂級期刊,CNS上發表論文排名前50強
    【2016-2020國內大學在3大國際頂級期刊,CNS上發表論文排名前50強】 眾所周知,在國際學術界,《Cell》、《Nature》、《Science》,以下簡稱CNS,是世界學術界公認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祝賀:山東理工大學發表首篇《Nature Commun》!
    1月5日,綜合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黃昊飛副教授最新研究成果——「Enantioselective extraction of unprotected amino acids coupled with racemization」,報導了一種液—液兩相手性萃取拆分製備光學純胺基酸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 人民中科疫情期間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兩篇論文
    近日,人民中科(山東)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民中科」)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人民網內容風控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物體關係圖和教師推薦學習的視頻描述算法,被2020年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錄用接受。
  • 快訊:河南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論文,祝賀!
    該研究成果以「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drives intra-chloroplast cargo sorting」為題,以全文形式在《Cell》雜誌在線發表,張立新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規模地利用太陽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並放出氧氣的過程。葉綠體是植物光合作用場所。
  • 深圳大學碩士研究生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
    近日,深圳大學範滇元院士、張晗教授團隊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JCR 1區,TOP期刊,IF=15.6)上發表了題目為「2D Black Phosphorus–Base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綜述論文(DOI: 10.1002/adfm.201808306
  • 中國國內大學在國際3大頂級學術期刊,CNS上面發表論文排名前50強
    【2016-2020國內大學在3大國際頂級期刊,CNS上發表論文排名前50強】眾所周知,在國際學術界,《Cell》、《Nature》、《Science》,以下簡稱CNS,是世界學術界公認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能夠在CNS上發布學術論文的多少,能體現出作者的學術水平,更能體現出一所高校的學術實力!
  • 天才少年:95後曹原,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又連發2篇論文!
    近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Nature》作為國際頂級期刊,很多大學教授一生都難發一篇論文,而作為95後的曹原不僅發表了,而且一發就是2篇,真是太牛了,國家之驕傲。
  • 近20年全國大學頂級期刊論文數排名,與世界名校差距明顯!
    在國際中,有公認的三大頂級期刊,分別是CELL、nature和science,也就是大家常常說的CNS(細胞、自然和科學)三大期刊。能在這三大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無一不是對行業發展有顛覆作用的成果。那麼,國內高校在3大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數如何呢?
  • 4篇頂級論文!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發表2篇Nature,2篇Science!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學校科研人員在自然科學領域頂級國際期刊《科學》《自然》發表多篇論文,在拼搏奮進的道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20年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 三峽大學2018屆畢業生胡莫珍在專業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2020年10月,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加拿大土工技術》,為巖土工程領域的國際三大頂級期刊之一——編者著)在線出版了題為Compaction behaviour of lime-treated metakaolin(石灰處治偏高嶺土的壓實行為
  • 西南大學再發3篇國際頂級期刊論文,實力"爆棚"!
    步入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海恩斯•萊恩伯格院士團隊、呂陳生教授團隊和陳新平教授團隊已分別在國際頂級期刊成功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南大學的科研天地。6.065)錄用,該期刊是國際土壤學領域常年排名第一的頂級學術期刊。
  • 廣州大學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七篇論文—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朱漢斌 何蘊華報導】記者5月13日從廣州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化工學院邱燕璇等5名本科生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光、電、磁多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取得豐碩成果,目前已在國際化學領域5大頂級期刊發表了7篇全英論文。
  • 《自然》雜誌一年發了106篇「國產」論文,最新一期發表2篇,10年間增加7倍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的檢索數據顯示:2010年,「國產」科學論文在《自然》上有13篇,2020年達106篇,10年間增加了7倍多。1881年,中國近代化學啟蒙者徐壽的論文《聲學在中國》被《自然》刊載,這是中國科學家在《自然》上發表的第一篇科學論文。
  • 上海電力大學教師在材料學領域頂級期刊發表綜述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閔宇霖)6月5日,材料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SCI一區,影響因子為25.809)在線發表了上海電力大學環化學院範金辰博士以第一作者的綜述論文,題目為「Chiral Nanoceramics」 https
  • 近1個月來,南方科技大學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多篇論文!
    近一個月以來,南科大教授在《科學》、《自然》連續發表多篇科研成果及評述文章。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劉瑋書課題組與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課題組在離子型室溫熱電材料上獲得重大突破,通過離子的擴散熵與氧化還原電對反應熵的協同效應在準固態離子凝膠中實現了高達17 mV/K的巨熱電勢效應。研究成果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發表在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上。
  • 為何高校發表那麼多的頂級期刊論文,但仍感覺用處不大?
    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都在自然或者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不少的頂級期刊論文,為此一些高校也給予這些認為的作者很高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但是從公眾實際感觸來看,並沒有感覺到這些。論文有多大的用處,仍然讓人感覺用處不大。結合最近天津大學碩士舉報其導師學術不端這一現象,作為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
  • ...兩名大四ACM班本科生在人工智慧頂級期刊TPAMI上首次發表一作論文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TPAMI) 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頂級期刊,影響因子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期刊中常年位居榜首,高達17.730,在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期刊會議推薦列表中為A類。
  • 山東理工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物理類頂尖期刊PRL上發表重大研究...
    滿忠勝副教授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在OL和OE等光學領域期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30餘篇。近日,山東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滿忠勝副教授在光子軌道角動量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Dual Coaxial Longitudinal Polarization Vortex Structures」為題發表於國際物理領域頂級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上。
  • 山東農業大學「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
    山東農業大學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劍」,不到一個月三大國際頂級期刊多次發表成果寂寞堅守迎來累累碩果□ 本報記者 王桂利 本報通訊員 翟榮惠 王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山東農業大學與國際頂級三大學術期刊(《細胞》《自然》《科學》)來了一次全方位的「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