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山東大學在《Nature》發表論文!

2021-01-13 科教頭條

1月7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孫金鵬教授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張巖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團隊精誠合作,全力攻關,在山東大學易凡教授團隊和於曉教授團隊的協助下,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s of glucocorticoid-bound adhesion receptor GPR97-Go complex」最新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首次鑑定並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結合的複合物電鏡結構,這也是世界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在配體激活情況下與G蛋白形成複合物的電鏡結構。

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生平玉奇、肖鵬副教授、碩士研究生趙儒嘉、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毛春友和上海藥物所蔣軼研究員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孫金鵬教授、張巖教授、徐華強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山東大學易凡教授、於曉教授為論文共同作者。

來源:山東大學 素材來源 | 基礎醫學院 融媒體中心 文 | 平玉奇 安文濤 肖鵬 編輯 | 金敏 責任編輯 | 苗立群

相關焦點

  • 幸福來得很突然,中山大學兩篇論文同一日被《nature》Online發表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團隊論文 中山大學新任校長帶來的捷報2018年8月29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刊登了通訊作者為中山大學新任校長羅俊,物理與天文學院,青年教授薛超為並列一作的論文《Measurements
  • 《Science》發表山東大學研究論文
    《Science》發表山東大學研究論文 來源:教育部 2006-10-12 11:00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
  • 南京大學研究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
    相關成果近期以「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lithium niobate nonlinear photonic crystal」為題,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doi: 10.1038/s41566-018-0240-2)上。
  • 祝賀:山東農業大學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祝賀:山東理工大學發表首篇《Nature Commun》!
    1月5日,綜合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黃昊飛副教授最新研究成果——「Enantioselective extraction of unprotected amino acids coupled with racemization」,報導了一種液—液兩相手性萃取拆分製備光學純胺基酸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 《山東科學》發表論文全部免費啦
    《山東科學》是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主管/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山東科學》主要刊載海洋科技與裝備、中藥與天然活性產物、藥理與毒理、農業微生物、新材料、能源與動力、生物質能源、生物傳感器、>光纖與光子傳感技術、交通運輸、環境與生態、區塊鏈等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論文。
  • 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聯手發表國際頂級論文《Nature》!
    近日,南京大學朱嘉教授、周林教授、祝世寧教授與北京大學馬仁敏教授(共同通訊作者)提出了一種穩定的鈉基等離激元光子器件,其在近紅外波長下具有最先進的性能。具體來講,使用熱輔助旋塗工藝製備了電子弛豫時間為0.42皮秒的高質量鈉膜。通過實驗表明,表面等離激元在鈉-二氧化矽界面的傳播長度可達200微米以上。
  • 頂尖SCI論文有多難?直到2015年武漢大學才斬獲第一篇《nature》
    頭版首頁的論文2020年3月11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袁聲軍教授與國內外研究團隊關於石墨烯氣體通透極限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漢大學用頭版首頁的新聞做了報導,雖然石墨烯屬於非常熱度高的材料學科,但是該篇論文並不是屬於材料化工領域灌水的應用論文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苗泉在Nature Photonics上發表研究論文
    日前,Nature出版集團的《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刊發了山東科技大學電子學院應用物理系教師苗泉與其合作團隊在X射線動力學研究中的科學發現。論文題目為:「Einstein–Bohr recoiling double-slit gedanken experiment performed at the molecular level」。
  • 又1篇:山東大學今天在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祝賀!
    發表《自然》雜誌今日,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王偉教授與哥本哈根大學Enrico Cappellini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首次在距今193萬年的巨猿化石中成功提取遺傳信息這是在亞熱帶地區的化石中首次提取年代如此古老的蛋白質證據,其研究成果「牙釉質蛋白質組揭示巨猿是猩猩家族的早期成員」(Enamel proteome shows that Gigantopithecus was an early diverging pongine)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山東大學於曉、孫金鵬團隊研究成果登上Nature
    7月22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於曉教授和孫金鵬教授團隊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謝欣研究員團隊、浙江大學張巖研究員團隊通力合作,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GPBAR activation and bile acid recognition」的研究論文。
  •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董浩浩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IF:12.109)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outer membrane asymmetry maintenance
  • 校友費繼鋒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1月24日,青島農業大學94級植保校友、華南師範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青年拔尖人才費繼鋒博士,與全球10餘家科研機構的研究者,以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論文,實現華師科研歷史性突破。
  • 快訊:哈爾濱工業大學首次以通訊單位在Science上發表研究論文!
    2019年2月1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李惠、北京理工大學客座教授黃昱等在Science上聯合發表了題為「Double-negative-indexceramic aerogels for thermalsuperinsulation」的文章。該研究使用了三維石墨烯結構模板化陶瓷氣凝膠,從而生產出機械穩定性極強的超絕緣材料。這也是哈爾濱工業大學首次以通訊單位在上Science上發表研究文章。
  • 中國高校發表《Nature》論文數量大學排名,第一非清華!
    像搞科研的研究生們和博士生們,他們的導師以及學校都會要求他們儘可能地發一篇sci論文,曾經上過研究生的同學們,應該對這樣的期刊非常的關注,在開學時期就要求自己努力的搞科研,做數據,做實驗,希望能夠儘早的發表一區或者二區的sci論文,還有一個含金量更高的,就是自然雜誌了。
  • 湖南大學等《Nature》發文!作者曾為該校發表第一篇Science
    近日,湖南大學段曦東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報導了一種可利用金屬性過渡金屬硫化物和半導體性過渡金屬硫化物製備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合成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General synthesis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馮海濤博士,寶雞文理學院是第一通訊單位,寶雞文理學院AIE中心名譽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為論文通訊作者,這也是寶雞文理學院第一次以第一單位在高水平Nature子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 山東女神學霸:發表國家級期刊論文,保研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
    靠著"從大一開始早上六點鐘起床,晚上十一點鐘休息,無一例外"的這份自律以及自身努力,山東師範大學法學院學子崔昊宇在校期間一路"過關斬將",不斷摘得國家級省級獎項、發表高水平期刊論文,最終成功推免至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外交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