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是周王朝的發祥地和周文化的策源地。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周朝故都岐山發生了震級七級以上的大地震,這是中國史書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也是世界上最早記錄的破壞性地震。根據《中國歷史地震目錄》,此次地震震級為6-7級,極震區烈度為9度,震中位置岐山(34.5N,107.8E)。
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和《呂氏春秋·制樂篇》記載:「商帝乙三年,夏六月,周地震」;「周文王立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群臣皆恐,請移城。」《國語·周語》和《史記·周本記》均記載:「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毛詩正義註疏·小雅·十月之交》用了四句話、三十二個字,形象生動地描述了這次地震發生的全過程和地震引起的地貌變遷:「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顯而易見,那次地震爆發的瞬間其釋放出來的巨大的能量,立即引發「百川沸騰」的大洪水,並引起了在千山支脈和岐山主峰箭括嶺附近發生大面積的山體崩塌。大地震過後,涇、洛、渭三條河流乾涸枯竭。三川乾涸,直接後果不難想見,其後的幾年,接踵而來的自然便是大旱之年了。對此,《竹書紀年》載有五個大字:「山崩,三川涸。」
在今人看來,這不過就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自然災害,但是,在迷信鬼神的古人眼中,天地異象可能就標誌著某種可能的政治變動。地震發生後,當時的周朝大臣伯陽甫便據此斷定周朝將亡,儘管其論所據的陰陽理論在今人看來有些荒誕不經,但是,不得不說,伯陽甫對人事的洞察力還是很強的,果然沒過多久,申侯便聯合犬戎殺進鎬京,西周滅亡。
是時候
關注
我們一波了
【來源:寶雞檔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