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無數佳話都在叫做「江湖」的地方上演,僅僅是提到這個詞,你就能聯想到許多熱血故事,正義之士可快意恩怨,兒女情長亦是身不由己。
「江湖」曾指遠離朝廷與統治階層的民間,在許多中國文學作品中,江湖則是指古代俠客們與草莽英雄們的活動範圍。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是不是意味著江湖從未離我們遠去?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回顧那些充滿江湖氣的古詩,一品詩中江湖
《摸魚兒·雁丘詞》
金·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
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
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為情所困思維李莫愁口中念念不忘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正是出自這首詞。
有江湖的地方,從來都繞不開「情」這個字,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為何物」?
詞人展開想像,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鐘於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史書上說李白好劍術,俠客精神也貫穿了其整個生涯,一口好酒仗劍走天涯,無論是苦悶還是喜悅,都在李白詩中化作了豪邁的詩篇。
《俠客行》是一首描寫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全詩抒發了作者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立功生活的嚮往,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
《少年行》
唐·王維
【其一】
新豐美酒鬥十千,
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系馬高樓垂柳邊。
【其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
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
縱死猶聞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兩雕弧,
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
紛紛射殺五單于。
【其四】
漢家君臣歡宴終,
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
將軍佩出明光宮。
《少年行四首》是詩人王維的組詩作品,從不同的側面描寫了一群救人於危難的少年英雄,對遊俠意氣進行了熱烈的禮讚,表現出盛唐社會遊俠少年踔厲風發的精神面貌。
這組詩歌表現了王維早年詩歌創作的雄渾勁健的風格和浪漫氣息,同時從中也可以看出年輕時王維的政治抱負和理想,顯示出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
《荊軻歌/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
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壯士一去不復還,壯士要奏凱歌還……刺殺秦王的刺客荊軻因此詩得名,短短的兩句詩乃永垂於千古。
在詩裡表現雄壯的情緒之難,使之具有了感秋風,動易水,驚天地,泣鬼神,慷慨激越,呈現出迴腸盪氣的巨大魅力。
世間似乎已再無江湖,但江湖精神又從未遠去,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