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由輝瑞和BioNTec製造的新冠疫苗出廠並正式進入派送全國的運輸階段。這本應讓美國民眾看到結束疫情的希望,然而,由於人們對美國聯邦政府一直以來不作為的失望與不信任加劇,疫苗問世反而帶來的是質疑和恐懼。
△《紐約時報》報導,疫苗的到來將加深美國社會的分裂與矛盾
一方面,很多民眾心存疑慮,認為政府人員應率先嘗試疫苗,以觀後效;另一方面,也有民眾對疫苗注射的優先次序不滿,認為政策為權貴者開路。在疫苗帶來看似光明的前景下,美國民眾的分裂感卻再次顯現。
誰先接種 說法不一
美國政府的疫苗分發計劃自推出以來一直飽受爭議。根據美國公共衛生官員和國家安全人員的建議,為保持聯邦政府正常運行,最快從12月14日開始,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在內的高級政府成員將優先接種疫苗。此外,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和養老院居民仍排在優先級別。
△《華爾街日報》報導,政府人員是否應優先接種疫苗引起熱議
調查顯示,關於疫苗接種優先等級的劃分,引起了社會廣泛爭議。例如,政府提出的「必要工作者」這一概念較為寬泛,並沒有特別說明其範圍。如果醫院普通僱員也包含在內,那將引起社會不公。同樣,在政府任職的官員很多,高級政府成員接種計劃也沒有具體說明哪些政府人員有權優先接種,相比一些並不重要的政府工作人員,教育工作者、高齡居民、消防員、郵政工作人員、公共運輸司機,理應更有權優先接種疫苗。
《紐約時報》指出,多數人對養老院高齡居民優先接種表示理解,因為高齡居民患病後的危險因素較高,而且全國各地重症監護病房已經負荷很重。但是也有養老院的高齡居民提出質疑,因為他們的護工並不在優先接種範圍內,政府此舉顯然沒有考慮全面。
△貨車司機布朗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疫苗接種計劃顯示了他的職業並沒有得到政府重視
對於普遍的公眾爭議,專家表示,如果公眾認為疫苗分配不均,將加大他們對政府的不信任,則很有可能拒絕或者推遲接受疫苗。此前H1N1大流行期間,疫苗優先派送給了華爾街大公司,就給社會帶來了極大負面影響。
而此次,銀行業人士同樣有望在醫護人員和養老院居民後,優先於普通群眾接種疫苗。消息一經曝出,批評政府資本優先、富人先行的聲音接踵而來。一位居民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我們普通民眾基本是二等公民。」他表示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但並不能因此第一時間獲得疫苗接種。
疫苗來臨 心理不足
除了對疫苗分配存在不滿,民眾對政府和疫苗的安全性也持懷疑態度,希望政府人員優先嘗試疫苗,以測試疫苗是否真正安全有效。《紐約時報》調查發現,部分民眾希望總統及其他官員、以及疫苗開發人員首先嘗試,人們普遍擔心疫苗無效,或者帶來未知副作用。
不僅如此,即便是被劃分在優先接種人群的醫護人員,也並非完全接受疫苗。美國護士基金會日前對大約13000人進行調查後發現,僅有34%的人表示願意接種疫苗,36%的人表示不會自願接種,其餘人則表示不確定。
另據美聯社本月發布的一項民意測驗顯示,所有受訪美國人中,約有五成表示不會自願接種或者拒絕接種。黨派之間也存在分歧。五分之三的民主黨人表示他們願意接種疫苗,共和黨人願意接種的比率則僅為五分之二。
媒體指出,目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解決民眾與政府、科研人員、廠商之間的信任危機。很多民眾感到害怕,因為他們不知道接種疫苗將會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何種後果。
△《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然疫苗已經出廠,但下一步的艱難問題是如何讓民眾接受疫苗
副作用論、陰謀論盛行
美國有相當比例的人不願接種疫苗,或者對疫苗持懷疑態度,其擔憂的問題無外乎是安全性,以及對製藥商和政府的不信任。目前,很多人選擇等待,觀望疫苗會否出現重大問題和副作用。媒體指出,過去幾個月中,聯邦政府對製藥公司不斷施壓,要求其加快疫苗生產速度,這種做法反而令民眾感到不安。
而疫苗接種所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如何解決少數族裔對衛生部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特別是美國曾有對非裔和其他少數族裔不道德醫學實驗的黑暗歷史,這是少數族裔難以抹去的記憶,也加劇了他們對疫苗的不信任。
△美國NBC新聞報導,鄉鎮醫生需要面對和解決民眾對疫苗的誤解
與此同時,一些關於疫苗的虛假信息和陰謀論也在網絡中盛行。《華爾街日報》調查指出,多家鄉鎮醫療機構都表示,他們的患者受到陰謀論誤導,很多人堅信新冠疫苗是醫療界用來炒作的賺錢手段,而非治病救人的良方。
接種疫苗計劃的推出本是件好事,但政府疫情期間的種種不作為和反科學態度,已經失去了公眾的信任,結果導致疫苗計劃失信並充滿爭議,這無疑加深了美國社會的分裂與矛盾,美國民眾回歸正常生活仍顯得遙遙無期。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