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楊在實驗室開展蜘蛛標本的鑑定工作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碗容
「蜘蛛也有很萌很可愛的一面,有的顏色豔麗,有的還會跳舞求偶,我希望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們。」近日,湖北科技學院核技術與化學生物學院青年教師鍾楊正忙於整理從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集回來的蜘蛛標本,然後撰寫九宮山蜘蛛生態圖鑑,摸清當地蜘蛛「家底」,為開展生態保護提供幫助。
帶隊進山尋蛛一個多月
今年7月初,鍾楊和團隊共7人前往九宮山開啟已籌劃兩年的蜘蛛尋訪。「2018年從湖北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母校任教時就希望為母校做一些事情,我學的專業是蜘蛛分類學,九宮山在我本科實習時就留下了很多美妙的回憶,我想在九宮山開展蜘蛛的科普工作很適合。」鍾楊回憶。
7月初的鹹寧天氣炎熱多雨,20多天裡,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去野外調研,上午整理標本,中午11點吃飯,然後出門去尋蜘蛛,下午6點左右返回營地吃飯,晚上再出發。「很多蜘蛛喜歡晚間活動,所以我們每天晚上都會戴著頭燈在林間穿梭。」鍾楊說。
土裡、洞裡、樹葉上、懸崖峭壁上到處都有蜘蛛的身影,不同種類的蜘蛛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採集。為採集生活在落葉草叢裡的蜘蛛,他們隨身攜帶專門的篩子,一遍遍過濾枯樹葉;為了採集溪流、洞穴的蜘蛛,他們攜帶了長筒靴探照燈,涉水鑽洞……在採集的同時,團隊也給每一種蜘蛛拍了生境照片。
7月中下旬,團隊在銅鼓包景區附近為了採集一種少見的地蛛,選擇了一條不熟悉的山路。當沉浸在找到地蛛的快樂時,卻發現前面沒有路了,他們又累又餓地原路返回,晚上8點才到達駐地。9月中旬,團隊又回到九宮山,再次調研了10餘天。
將有助於區域生態保護
據了解,蜘蛛雖小,科研的價值卻很大,比如分析毒素可能有助藥物開發,研究蛛絲成分可能有助新材料開發。
經過在九宮山的初步觀察,鍾楊團隊收集了近240種蜘蛛,回到學校後,鍾楊帶領團隊開始在顯微鏡下開展蜘蛛標本的鑑定工作。鍾楊說:「我們有信心明年推出九宮山蜘蛛生態圖鑑,這是一本科普書籍,同時也是摸清九宮山生態家底的重要舉措,將有助於促進區域生態保護。」
九宮山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科王建表示,近年來九宮山大力推進生態監測工作,此次蜘蛛類群調查在九宮山是首次,相關調查成果對九宮山生態保護和大數據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其實,剛步入研究生學習階段時,鍾楊和很多人一樣,對蜘蛛同樣非常害怕。「那時我不敢碰蜘蛛,尤其我研究的還是一類特別兇猛的蜘蛛。我跟導師一起去野外做調研,導師抓了蜘蛛,我就接過來抓在手上,感受蜘蛛掙扎時的觸感,一連感受了四五天,慢慢地習慣後就不害怕了。」鍾楊說。在之後的科研工作中,他前往中國各地開展野外調研,「我真的是在全國各地『追』蜘蛛,越『追』越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