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過鶴壁之後,我們原定的下一站是濮陽市西水坡,那裡有一處65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尚未動身,考古學家潘偉斌來信兒說:「下次可以到濟源市訪問仰韶文化。」
於是我們先來到濟源市。
村裡的仰韶文化博物館
慄樹溝仰韶文化遺址在濟源市南部丘陵區,距黃河主河道不過數公裡,遺址位於高臺地,東西兩側有河流,依山傍水,背風向陽。
11月29日一早,濟源市文物管理局兩名年輕幹部鄭暉、段明臣在遺址所在的濟源市坡頭鎮慄樹溝村迎接我們。和他們在一起的,還有該村支部書記王文周、濟源市慄樹溝古仰韶農業生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作海等人。
村頭的籃球場邊上,是仰韶文化遺址公園的大門,整個村子就處在公園之中。王文周自任導遊,沿著丘陵的緩坡地勢,帶我們到村裡的仰韶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區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其中,室內400平方米,2018年由村裡籌措162萬元資金建成。
對於室內的出土文物,王文周對其出土時的情況都了如指掌。館藏的一些小口尖底瓶、白衣陶缽複製品,原件要麼在市博物館展覽或在專家手裡鑑定,要麼已經流失……部分複製品,則來自於三門峽澠池縣製作彩陶的作坊。
行走過程中,王文周說:「在澠池的文物商店裡,一片扣子大小的仰韶殘片,標價十元。我們這兒到處都有、到處都是。」
裸露地表的仰韶彩陶碎片
為了證實他的說法,他帶我們到博物館後的高臺地上,山嶺之上是農家分畦種植的各類蔬菜,土埂、斷垣之上隨處可見斷散陶片。
我半個月前到過新鄭裴李崗考古發掘工地,女工們要層層刮土,集中後由流水衝刷過篩,哪怕一個小拇指甲蓋大小的物體,也要搜集待檢。
顯然,那樣的工作如果放到慄樹溝村,女工的勞動量不知道要增大多少倍。
關於慄樹溝遺址,鄭暉提供了官方資料:「1986年,慄樹溝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位於濟源市西南17公裡的坡頭鎮,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遺址。地處丘陵之上,四周溝壑縱橫,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分布,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150米,總面積約3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3~5米,內涵豐富。從暴露的文化層看,遺址南部斷層發現有動物堆骨、燒窯陶土和房基平面燒土。地面上採集遺物有彩陶片、白衣彩陶片、紅陶片、灰陶片等,器形有彩陶缽、陶罐、小口尖底瓶、背水壺、陶甑、器座、碗、缽、尊、盆、罐、甕……根據陶器的質地、器形、紋飾等分析,該遺址屬於仰韶文化晚期的秦王寨類型。」
因為城鄉間17公裡的空間距離,在過往的時間內,這裡還沒有被地產商的目光聚集,客觀上使這處遺址得以保全。但是,祖宗遺產裸露荒野,而沒有被合理保護使用,也成為慄樹溝人的心靈痛點。
王文周帶大家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在泥濘的菜地裡,時而彎腰撿看一下陶片,時而用一枝木棍在斷垣壁上點劃一下那些不規劃的孔洞,告知某一處彩陶器被收藏了,某一處被盜了……
發現了仰韶時期的類水泥地面
就在王文周講述仰韶故事時,他的本家叔叔、前任支書王定祥聞訊趕來現場,他指著遍地可見的陶片以及層林盡染的遠處溝壑說,這裡有6500年的仰韶文化,有7個文化層。從6500年前到明末清初,如果不是張獻忠的劫掠驅趕,這塊高臺地上應該人煙不斷。
他的根據來源於《濟源志》的記載,以及從高臺地上發現的6顆黑、白、紅色玉珠,玉珠的原料產自王屋山,是歷史上宮廷王族的佩飾。
在這裡發現的仰韶文化時期的「水泥地面」,成為王定祥表述的這一處臺地的時間上限。上個世紀的「農業學大寨」時期,在高漲的農田建設熱潮下,當地百姓用鐵犁鏵耕作這片土地,發現根本墾不動,用了拖拉機也很難成行,最後改為人工強力擊破。雖然感覺詫異,但是饑荒年代,沒有人過多關注這些細節。
有關這個發現及權威考評經過,當地學者李立政更有發言權,李立政是高級工程師,曾任濟源市旅遊局副局長,現任濟源市旅遊業協會會長、市文旅集團文化總監。他是我本次訪問活動的主要接洽人物,雖然因事未能相逢在現場,但是事前事後他都做過妥帖的行程安排。
2006年,李立政首次陪同海峽兩岸著名學者到慄樹溝進行中華文明探源。此後,他多次來到這裡,期待找到當地人說的「水泥地面」物證。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重陽節,經過地毯式排查,李立政在遺址核心區北部邊沿地裡發現了一塊長19釐米、寬12釐米、厚7釐米類似現代水泥地面。它分作三層:表層青灰色,厚3~4釐米,砂石混凝結構,堅硬如同現代水泥,表面平整,覆蓋黃褐色鏽層﹔中層紅色,厚2釐米左右,為火燒草結泥層,切碎的稻草清晰可辨,起防潮隔熱作用﹔底層灰白色,厚2釐米左右,類似現代三七土砂漿墊層,堅硬光潔,說明其下基礎經過夯築處理。這樣的地面面積,據當地人回憶毀掉了約400平方米。
經水利部史學專家徐海亮、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長張松林等初步鑑定,確認這塊類似現代水泥地面為仰韶時期文化遺物。目前,慄樹溝的類「水泥塊」已被送往香港大學做進一步研究。
被稱為世界最早混凝土、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的甘肅秦安大地灣仰韶文化遺址,確切斷代為5000年的類似現代水泥地面,宮殿式建築主室總面積只有130平方米,厚度約為2釐米。如果慄樹溝的仰韶文化類水泥能夠得到權威認證,那麼在厚度、層數、工藝方面,此處毫不遜色!
李立政分析認為,這是在中原地區首次發現施工工藝如此成熟講究的古代水泥地面,結合遺址多項文物出露,這裡很有可能會是我國上古時期大型王都宮殿遺址,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將由此續寫新的華章。(王見賓)